大型水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725
颗粒名称: 大型水库
分类号: TV62+2
页数: 6
摘要: 万安水库位于赣江干流万安县城以上约2千米,水库特征及效益水库保坝洪水位为103.6米。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的选定以不淹赣州市为原则,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为90米,总库容(水位103.6米以下)22. 16亿立方米,下游经水库调节可增加枯水期日平均流量65 立方米每秒;从左右两岸的灌溉渠首起开挖渠道:万安县境内左岸干渠全长16千米,右岸干渠全长69. 3千米;工程概况万安坝址为复式河槽。除右岸台地土坝的一部分为混凝土防渗墙至风化基岩外,拦河大坝坝顶总长1104米,闸室净长175米。
关键词: 灌溉工程 大型水库

内容

万安水库位于赣江干流万安县城以上约2千米,控制集水面积3. 69万平方公里,占赣江流域 45.5%,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等效益。
  民国时期曾进行勘测和规划,提出过兴建万安水库工程的建议。新中国建立后又进行大量的前期工作。1958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长办)制定万安水库工程设计,江西组织施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任指挥,进行第一期围堰施工。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时停建。:1978年2月,国家计委将万安水电站列为水电部直属工程,由水电部十四工程局(后改为武警部队二总队)承建。施工队伍于同年进驻工地开始复工。1981〜1984年小规模施工,1985年开始主体工程浇筑,1989年11月船闸通航。1990年11月16日,第一台10万千瓦机组发电。1992年12月16日第4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枢纽工程基本建成。
  水库特征及效益水库保坝洪水位为103.6米,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的选定以不淹赣州市为原则,定为100米,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为90米,总库容(水位103.6米以下)22. 16亿立方米,其中超高库容(水位100〜103.6米)6.0亿立方米,90 - 100米兴利兼调洪库容10. 19亿立方米,死库容为5.97 亿立方米。
  万安水电站设计装机5台1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共50万千瓦,保证出力6.04万千瓦,年发电量 15.16亿千瓦时。初期装机4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1.5亿千瓦小时。其防洪效益:在下游出现30 ~50 年一遇洪水时,经水库调蓄,赣江中游吉安最高洪水位可降低0.4 ~1.3米,下游丰城可降低0.5 ~0.7 米,南昌可降低0.2 ~0.3米。航运效益:上游淹没万安至赣州之间著名的赣江十八险滩,彻底改善坝址以上100千米航运,使万安至赣州段500吨轮船通行无阻;下游经水库调节可增加枯水期日平均流量65 立方米每秒,增加航深0.2米左右。灌溉效益:从左右两岸的灌溉渠首起开挖渠道,按设计,万安县境内左岸干渠全长16千米,引用流量4立方米每秒,自流灌溉2. 3万亩,提灌1万亩,开荒1万亩;右岸干渠全长69. 3千米,引用流量6立方米每秒,自流灌溉5. 2万亩,提灌0. 8万亩,开荒0. 5万亩;总计灌田10. 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7. 5万亩。养殖效益:水库正常运行时平均库内水面约15万亩,可供发展水产养殖。
  工程概况万安坝址为复式河槽。左侧为河床,枯水期水面宽约450米,主航道位于河床右侧,水深约2米。右侧为台地,宽500米,上游为黏土及砂石层覆盖。两岸山顶分别高出河床120米及70米。坝址主要岩层为灰绿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岩层走向基本与坝轴线平行,倾向下游。倾角一般为20。。河床中基岩埋藏较浅,风化不深,新鲜基岩物理力学性质良好。坝址小断层较多,河床有两处断层已作加深开挖处理。除右岸台地土坝的一部分为混凝土防渗墙至风化基岩外,其余均以帷幕灌浆防渗处理。
  拦河大坝坝顶总长1104米,分为8段,自右岸至左岸依次如下。
  台地土坝:长430米,为黏土心墙砂壳坝,坝顶高程105.0米,顶宽& 5米,大坝高37米。右岸灌溉渠首建在山坡,以混凝土管埋在土坝内,直径2.2米,引用流量15立方米每秒。该台地有足够的位置,可供将来兴建第二船闸之用。
  船闸:在坝轴线上,占用长度51米,为最大水头32. 3米的单级船闸。总长259米,闸室净长175米, 净宽14米,槛上水深2.5米,可通航500吨驳船队,客、货、竹、木共用。下闸首人字门高36. 25米,单扇门重230吨。
  混凝土重力坝:在船闸与水电站厂房之间,长18米,坝顶高程104.0米,最大坝高44.0米,坝顶宽度 19米。
  厂房坝段:长197米,坝顶高程104.0米,最大坝高6& 1米。基础内埋有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兼万安水利工程委员会主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刘俊秀的部分骨灰。电厂设计安装发电机组5台(其中1台为预留)。
  底孔坝段:长150米,最大坝高58米,坝顶宽度21米,坝内有10个宽7米高9米的泄流孔,最大泄量1.38万立方米/秒,以弧形闸门控制,坝下游护坦一般厚度5米。
  混凝土导墙:在底孔坝段与溢流坝段之间,占坝轴线长度14米,顶部建成重力坝型式。
  以上各坝段,1990年11月第一台机组发电时基本完成。
  溢流坝段长164米,坝顶高程104.0米,最大坝高49.0米,顶宽21.5米,堰顶高程84米,分9孔,每孔14米,共126米,弧形门宽14米,高16.5米,最大泄量2. 26万立方米/秒,底流消能,护坦一般厚 5米。
  重力坝:紧接左岸山坡,长80米,坝顶高程104米,最大坝高44米,坝顶最大宽度22. 8米。左岸灌溉涵管埋在混凝土坝内,直径1.1米,引用流量4立方米/秒。
  施工采用分期导流方案。右岸台地上的船闸采用滩地法先行施工。河床部分以纵向围堰为界,第一期围堰先围右岸河床基坑,浇筑电站厂房及底孔坝段;第二期利用已建成的10个底孔导流,围左岸河床基坑,浇筑溢流堰坝段。
  设计土石方开挖270万立方米(其中永久建筑物244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215万立方米(其中永久建筑物103万立方米),混凝土防渗墙8642平方米。
  截至1990年底,万安枢纽前后共完成土石方开挖回填732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 138万立方米,安装金属结构及钢筋3.69万吨,投资8.67亿元,共完成总工程量的80% ,至1992年4台机组发电为止,共投资16亿元。
  库区移民水库淹没范围涉及万安、赣县两县及赣州市。根据《大中型水库设计规范》及国内已建水库运用情况,长办在设计过程与省和赣州地区协商,确定赣州市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拟定迁防方案,市郊及库区沿岸居民点迁移按20年一遇洪水,农田淹没按5年一遇洪水。1980年调查推算:万安水库正常蓄水位100米,迁移12.97万人,淹没7.07万亩田;初期运行正常蓄水位96米,迁移4.85万人,淹没农田4.70为亩。1989年4月,省计划委员会批复,万安水库按初期运行方案,对赣州市木材厂 (16号断面)以下进行迁移,木材厂以上部分郊区按最终规模运行标准进行防护处理。据省人民政府万安电站移民办公室及省水利规划设计院调查统计,二县一市共需迁移14个乡,72村,8125户,4- 59万人,淹没4.62万亩田。移民安置工作,由省里负责,工程复工的同时,省人民政府成立万安电站移民办公室,有关地、县成立相应的移民安置机构,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白云山水库工程概况白云山水库坐落在吉安县和泰和县交界处,富水上游的富田乡境乌坑。 库区四面环山,重峦叠嶂,高峰丛集。白云山水利水电工程系梯级开发,一级枢纽为浆砌块石空格填石重力坝,二级枢纽为浆砌石双曲拱坝,三级为灌溉渠首浆砌块石重力低坝。
  一级枢纽水库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开发利用的大(二)型水库, 址坝以上集水面积464平方公里,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06亿立方米,按百年设计,千年校核标准设计。浆砌块石空格填石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黄海高程),最大坝高48米, 坝顶长度91.5米,坝顶宽4米。左右两岸为非溢流坝段,分别长25. 5米和22米,中间为溢流坝段,长 44米,分3孔,每孔净宽12米,最大单宽流量50立方米每秒,挑流消能。大坝上游右岸1.5千米公路坯口处有一副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84米,坝顶长35米,宽4米,最大坝高10米,坝两坡面用块石护坡。水库设计洪水位181.14米,校核洪水位182. 82米,正常蓄水位180米,死水位162米,总库容1.14 亿立方米,调洪库容0.2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81亿立方米,死库容0.128亿立方米。一级枢纽工程发电装机两台6500千瓦共1.3万千瓦,设计灌溉面积18.26万亩,实际灌溉农田面积13万亩。
  二级枢纽位于一级电站与灌溉渠首低坝之间,坝址距一级电站厂房6. 5千米,距灌溉渠首870米。 二级枢纽大坝为浆砌石双曲拱坝,按50年设计、500年校核标准设计,坝顶高程133. 8米,最大坝高46. 8 米,坝顶长度176米,宽度4米;校核洪水位132.5米,设计洪水位131.4米,正常蓄水位127米,水库总库容0.118亿立方米,调洪库容0.03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026亿立方米,死库容0.054亿立方米。二级站主要以发电为主,水电装机0.64万千瓦。
  三级为灌溉渠首浆砌块石重力低坝,坝顶高程90米,发电装机0. 126万千瓦。
  渠系配套白云山灌区经1989年赣中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续建配套后,设计灌溉面积达1& 26万亩。灌区渠首为浆砌块石重力低坝,进水闸最大进水流量20. 2立方米/秒。灌区由总干渠、东干渠组成。总干渠全长51.015千米,渠系建筑物有渡槽3座、倒虹管1座、节制闸5座、泄洪闸12座,总干以下有支渠8条,4条自北向南延伸,灌溉吉安县的新坏、文陂、值夏等乡镇;左侧4条灌溉泰和县的苑前、樟塘、万合、灌溪等乡镇的农田。支渠总长142.9千米,支渠建筑物有渡槽17座,隧洞6座,拱涵8座,倒虹管4座。东干渠设计渠长11.6千米,已通水7. 7千米。
  设计、施工1966年6月,省水电厅勘测设计院、吉安专署水利处对吉安县富田水流域进行勘测,10 月,吉安专署水利处编写《吉安县富田水流域综合水利规划报告》。1967年12月省水电设计院派岀第二测量队对白云山水库坝址、灌区等进行测量。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对白云山枢纽进行综合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1967年6月省水电设计院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就开发白云山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多方案比较,最后选定180米正常蓄水位方案。1968年11月,省、地、县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先后深入现场通过实地勘测,确定枢纽工程、渠系位置、电站开发等一系列原则问题。1969年1月,井冈山专区革委会、省水电设计院革委会向省革委会抓促部报送《江西省白云山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任务书》,8月,省革委批复同意兴建白云山水利水电工程。省以赣计(1972)197号文件把任务书报国家计委和建委水电部;1972年 11月井冈山地区组织了由吉安、泰和两县组成的白云山水电工程指挥部,编报了《白云山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书》,1973年又报了初步设计补充报告;1974年6月省水电局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初审,1975年 5月长办代部对初步设计提出了审查意见,1975年6月省水电局又转发了白云山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o 1979年12月,地区水电局编制了《白云山二级电站设计任务书》,并报地区计委,1980 年4月,根据补充勘测资料,吉安地区水利水电规划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白云山二级电站初步设计》, 1980年6月吉安地区建委和计委分别向省建委和省计委呈报,1982年4月省计委以赣计(82)农字第6 号文批复;1983年9月地区水电局《白云山二级电站初步设计请审批的报告》上报省水利厅,1984年2 月地区计委、地区水电局联合以地计(84)024号、(84)地水电字09号文向省计委、省水利厅呈报《请求批准兴建白云山二级电站的请示报告》,1984年7月省水利厅下发(84)赣水058号文《关于白云山二级电站初步设计的批复》。
  白云山水利水电工程系梯级开发,两期施工。1969年6月成立井冈山专区白云山水利水电工程指挥部,由地区直属单位、吉安、泰和两县抽调49名干部组成指挥部及下属办事机构,8月从新干县借调原水电设计院下放技术人员24名。第一期施工有一级枢纽的大坝、副坝、引水隧洞、一级电站及低坝灌区工程等,于1969年9月全面开工,施工高潮时,吉安、泰和两县参加建设的干部民工达8000人,1973年7 月,低坝及灌区总干渠基本完成。1974年底枢纽大坝基本建成,并初步蓄水,1978年11月一级电站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吉安地区电网运行。1980年7月全灌区基本通水受益。第二期工程为二级电站枢纽建设,1984年4月吉安县人民政府成立“白云山二级电站筹建工程指挥部”,开始了二级电站的三通工作。 1985年8月6日举行开工典礼,10月底进行截流及围堰施工,11至12月大坝基础开挖,12月底开始大坝基础混凝土垫层浇筑。1985年10月引水隧洞开始开挖。1986年7月基本完成。1988年4月完成进水口及闸门井的施工。1986年元月完成电站厂房的开挖,同年4月完成尾水渠的开挖。1988年6月29 日,两台机组并网发电。
  投资与效益白云山水库一级枢纽(含灌区)共完成土方546. 5万立方米,石方175.67万立方米, 混凝土 5. 88万立方米,浆砌石5.62万立方米,国家投资2354. 89万元,地方自筹86.5万元;二级枢纽完成土石方3.36万立方米,混凝土3.48万立方米,投资1400万元。库区淹没农田4280亩,迁移人口 1685 人。白云山水库防洪效益:水库调洪库容0.24亿立方米,自1974年12月蓄水拦洪以后,下游沿河两岸富田、云楼、新坏、文陂、值夏等五个乡镇8万亩农田基本上减少或免除了洪水灾害。灌溉效益:自1980 年灌区总干渠全线通水后,灌溉面积逐年扩大,1989年赣中南项目进行续建配套后,设计灌溉面积达 18.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12万亩,实际灌溉13万亩。发电效益:水库共有三级电站,发电装机2.066 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6730万千瓦时,1999年实际发电6798万千瓦时。养殖效益:有养殖水面7500亩可供发展养殖业。
  管理机构1974年成立井冈山地区白云山水利水电管理局,1979年2月改名为井冈山地区白云山水库管理局,隶属地区。1982年2月,下放吉安县管理,1984年3月改名为吉安县白云山水利水电管理局。2000年管理局从业人员共656人。
  社上水库工程概况社上水库位于安福县西部的泰山、洋溪、钱山三个乡镇的交界处,水库所在河流为赣江水系禾河支流泸水河,坝址位于泰山乡社上村,距县城42千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27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665.9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661亿立方米。水库工程按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校核洪水位为174,45米,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设计洪水位为173.4米,正常蓄水位为172 米,死水位为155米;社上水库总库容为2.03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41亿立方米,死库容0. 21亿立方米。社上水库设计灌溉农田21万亩,发电装机6000千瓦,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库。
  水库枢纽工程主要有1#坝、2#坝、电站、放空洞。1#坝为黏土斜墙土石混合坝,坝基为花岗片麻岩, 坝顶高程179米,最大坝高43.5米,坝顶长186.5米,坝顶宽7.5米。2#坝为浆砌块石重力坝,由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组成,坝顶高程176.5米,最大坝高38.5米,坝顶长142.5米,坝顶宽6米;溢流坝段设正常溢洪闸3孔,非常溢洪闸2孔,每孔由6 x 10米弧形钢闸门控制。正常溢洪闸为实用堰,堰顶高程 166米,最大泄流量2150立方米/秒,挑流消能;非常溢洪闸为溢流堰,堰顶高程166米,最大下泄流量 1408立方米/秒,挑流消能。在非溢流坝段后右端布设坝后地面式水电站厂房,装机两台3000千瓦发电机,共6000千瓦。放空洞位于1#坝与2#坝之间,洞线穿越将军岭,洞长282米,洞径3.5米,进口底板高程145米,平面闸门控制,由于当时工程资金缺乏,放空洞仅贯通263米,尚有19米未能贯通,隧洞仅有 160米衬砌,2000年国家下达的国债资金项目安排中将对此洞进行贯通并除险加固。
  渠系配套渠系工程是独立于社上水库管理之外的工程。利用水库下游7千米处的岩头陂水库作为渠首,下有南干渠,全长103米,最大过水流量14立方米/秒,渠系建筑物有渡槽4座、隧洞一条长420 米、穿山涵洞4座,总长700米、泄洪闸31座。 工程设计与施工1968年8月,安福县组织水电规划队对社上泸水地段查勘并开始水库工程设计, 1969年8月底,完成了《安福县社上水电工程设计任务书》;10月下旬,完成《社上水利水电枢纽初步设计》。1970年元月下旬,在已动工的情况下,对原设计及工程部署进行重大修改。同时向上级报送了 《关于修改社上水电站工程设计及工程部属的报告》,确定工程按二级设计。1976年7月,县水电局制定了《社上水库河南“75.8型”暴雨加固处理方案》.8月吉安地区水电规划队编写了《安福县社上水库土坝初步设计说明书>o 1980年1月,江西省水电厅发出《关于安福县社上水库土坝加固设计的批复》,肯定了大坝的加固设计。
  1#大坝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从1969年12月到1970年1月底结束,完成土石方33.5万立方米; 第二期从1970年10月至12月,完成大坝填筑土方26万立方米,第三期是扫尾工程,从1972年2月至3 月进行,完成大坝填筑土方7000立方米,内坡石方2000立方米,以及清库、开挖尾水渠等工程。至此,大坝基本完工。2#大坝于1970年春清基,6月正式施工,10月截流成功,1972年冬基本建成。水电站工程于1971年动工至1973年8月两台发电机组安装完毕,10月初正式送电。1980年2月至10月大坝进行加固,完成1#坝体内堆石体灌沙及灌浆施工,对2#坝采取了加固加重措施,在2#坝左岸增设2孔泄洪闸。
  投资与效益工程于1981年12月全面竣工,共完成土方192.1万立方米,石方49. 84万立方米,混凝土 1.702万立方米,总投资1478.42万元,淹没耕地8000亩,移民3700人。
  该水库的防洪效益:自投入运行以后,泸水河两岸安福境内十个乡镇以及吉安市、吉安县数十万农田、近60万人口避免或减少了洪涝灾害。灌溉效益:设计灌田2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2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8万亩。发电效益:水库电站装机60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627万千瓦时,自1973年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以后,已累计发电4.97亿千瓦时。养殖效益:有养鱼水面1.05万亩可发展养殖业。
  管理机构1972年成立社上水电站管理委员会。1988年5月,改名为安福县社上水库管理局。 1999年10月,社上水库电站与岩头陂水库电站、安福渠电站等合并组成安福县发电公司(社上水库灌区独立于水库管理之外),主管部门为安福县水电局。2000年发电公司从业人员共302人。
  老营盘水库工程概况老营盘水库坐落于泰和县城东南39. 7千米的山区云亭河上游上圮乡上圮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养殖的大(二)型水库。库区中下游低丘平原是泰和县的主要粮食产区,建库前,缺水缺电,常受旱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兴建老营盘水库,主要是解决农田灌溉、开发水力资源和发展老区工农业生产。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7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 1553.8毫米,平均年径流1.43亿立方米。库区三面环山,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水库校核水位为160.5米,设计水位为159.1米,正常蓄水位158.00米, 死水位141.40米,水库总库容1.07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556亿立方米,调洪库容0. 306亿立方米,死库容0.209亿立方米。水库设计灌田11.5万亩,发电装机3220千瓦。
  水库枢纽主体工程有大坝、泄洪洞、发电引水隧洞、发电站以及灌溉洞等。大坝为土石混合坝,最大坝高51米,坝顶高程166.0米,坝顶长158米,坝顶宽8米。泄洪洞两座,老泄洪洞高11米、宽7米,洞长109.4米,河南“75 • 8”洪水发生后,对工程进行复核,不能满足泄洪要求,于1979年至1982年在老泄洪洞旁又开了一个新泄洪洞,洞长104.3米,其高和宽与老泄洪洞相同,新老泄洪洞均由弧形闸门控制,进口底高程152.0米,闸顶高程158.0米,最大泄量为2 x563立方米/秒。发电引水隧洞在大坝右岸,钢筋混凝土衬砌,洞内径3.0米,洞身长215.6米,最大引用流量为13.7立方米/秒。发电站两座,一级电站为坝后式电站,装机2 x1250千瓦,二级电站是利用总干渠和一干渠分流处落差修建的引水式电站,装机720千瓦;灌溉隧洞位于大坝右侧,洞长365米,内径1.5米,最大引用流量11.0立方米/秒。
  渠系工程水库灌区最大引用流量11.0立方米/秒,设计控灌7个乡镇共11.5万农田。灌区渠系工程有:总干渠长18.5千米,一干渠长140.47千米,二干渠长35千米,三干渠长16千米,支渠长52千米,渠系建筑物有隧洞16座,总长1590米;渡槽14座,总长1270. 3米;倒虹管3座,节制闸3座,分水闸 4座,泄洪闸36座。 设计与施工1969年3月,泰和县农林水利处对工程进行查勘测量;6月,完成工程勘测,编制《老营盘水库设计任务书》报地区水利电力处;11月,地区水利电力处提出了审查意见。年底,2万多民工到达工地。1973年补报了《老营盘水利工程初步设计》。1980年1月,地区水电规划科研所上报了《老营盘水库几个遗留问题的处理报告》;10月省水利厅批复。
  水库大坝建设自1969年冬开始至1982年初完成,长达14年,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9年冬至1973年初,填筑坝高45米。第二阶段从1974年至1978年,主要项目是大坝防渗加固续建加高,坝前底部挖截水槽加做防渗斜墙,对河床和两坝肩基岩补灌防渗帷幕。第三、第四阶段从1980年至1983 年,一方面是加固稳定坝坡,增加坝体防渗强度;另一方面是按河南“75 • 8”暴雨特大洪水标准加固。工程于1983年初完成,同年5月1日举行竣工典礼。1971年9月,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开挖,1984年4 月竣工。1971 - 1972年开挖半圆拱形泄洪隧洞。1975年建成发电引水隧洞。
  投资与效益整个工程共完成土方466. 26万立方米,石方260. 77万立方米,混凝土 4. 51万立方米,砌石16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366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57.66万元。水库淹没耕地3838亩,迁移人口 2018人。
  水库设计灌田1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 93万亩,实际灌溉6万亩;削减水库下洪水流量,减少1 万亩农田洪灾和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水库电站设计年发电量852. 8万千瓦时,在二级站新增一台 320千瓦的发电机组后,年均发电量达1200万千瓦时左右,对解决县城区部分厂矿、居民生活、小龙铸矿和库区农村用电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理机构1978年老营盘水库成立工程管理局,1984年改为泰和县老营盘水电管理委员会,后改称为老营盘水利水电管理局。2000年水库从业人员共308人,隶属泰和县水电局。
  南车水库位于泰和县桥头镇。于1992年9月22日举行奠基典礼,全面开工。大坝拦截禾水河之牛吼江支流六八河,坝址以上集水面积459平方公里。水库设计总库容为1.5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为 0.99亿立方米,为大(二)型水库。设计洪水位为160.74米,校核洪水位为163.13米,正常蓄水位为160 米。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62米,坝顶高程164米,坝顶长184米。水库设计装机1.28万千瓦,设计灌田26.3万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养鱼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工程。至 2000年,此工程仍在建设中。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