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662
颗粒名称: 劳动管理
分类号: F530.64
页数: 2
摘要: 吉安邮电系统建立局、组两级劳动管理组织。邮政员工劳动工时很长,省邮电管理局核定一至七等局的管理人员定员标准,全区邮电局开展整顿劳动组织,对各工种、各岗位的工时、工量进行写实、测算,省局核定吉安专区邮电系统职工675人,贯彻邮电部颁发的《编制定员示范标准》,实行劳动定额、岗位定员相结合的办法,全区邮电职工增加到2095人。根据省局《关于开展编制定员工作》的有关规定,全区邮电部门从8月份开展编制定员工作,固定工、计划内临时工、合同工、亦工亦农人员并存”全区邮电企业进行劳动制度改革。
关键词: 劳动管理 人事管理

内容

清末和民国时期,吉安邮电系统建立局、组两级劳动管理组织。内部定员,主要是根据业务多少、工种忙闲调配人员。各局人员极少,一般只有3〜4人。邮政员工劳动工时很长,每人每天通常达12小时,每两周或三周只能休息1天。
  新中国建立初期,按业务收入核定邮政、电报局的等级,按局等级配置人员。1955年,省邮电管理局核定一至七等局的管理人员定员标准,吉安邮政局属四等局,定员8人。1956年,全区邮电局开展整顿劳动组织,对各工种、各岗位的工时、工量进行写实、测算,在此基础上进行编制定员工作;逐步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值六休一制,各种假期制度逐步实施。是年,省局核定吉安专区邮电系统职工675人,其中吉安局196人,各县局共计479人,人员最多的遂川局63人,最少的宁冈局26人。
  I960年,贯彻邮电部颁发的《编制定员示范标准》,实行劳动定额、岗位定员相结合的办法,提倡一专多能,合理兼职,交叉作业,内外协作。1969年底邮电分设时,全区邮电职工1502人,到1973年邮电合并时,全区邮电职工增加到2095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劳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加之人员大量增加,人浮于事,劳逸不均,工作效率低的现象比较严重。1975年下半年,根据省局《关于开展编制定员工作》的有关规定,全区邮电部门从8月份开展编制定员工作,到12月份全面完成了定员任务。
  从1982年开始,区内各县(市)局结合企业整顿,进行了劳动纪律的整顿,建立了各类人员的“包、保、核”经济责任制和考核办法,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在劳动用工制度上,“文化大革命”前,固定工、计划内临时工、合同工、亦工亦农人员并存。1972年以后,临时工陆续转为固定工。1984年,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行合同制,参与社会劳动保险。
  1996年,全区邮电企业进行劳动制度改革,不论是固定工还是临时工,均实行全员合同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书和岗位责任书。为落实邮电部党组提出的职工人数“零增长”的决定,实行职工人数与企业经济效益、工资总额挂钩的管理办法,并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从而控制职工的绝对数,达到减员增效。1997年在全面贯彻部、省提出的人员“零增长”和劳动合同管理的同时,在营业、投递等末梢业务和终端业务服务方面推行了代理制和委代办制,对一些部门和工程进行了计件工资试点,体现了“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年,开展了清理整顿计划外劳动用工。全区邮电系统共使用临时工698名,清退了 140名,转委代办的29人,转劳务工529人,同时对一些接近退休年龄,体弱多病的在职职工,采取优惠政策办理病退手续。是年,全区办理病退手续的职工共有538人。1998年全区共有邮政职工1063人,电信职工共有1355人。企业继续进行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工效挂钩办法和各类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对有条件的邮电所实行个体经营承包责任制,推行计量、 计件工资制;在劳动用工方面,推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和企业内部待岗制。加强临时工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社会代办、代销。到2000年末,全区共有邮政代办所41个,电信代办所199个。 是年,全区有邮政职工1095人,电信职工1137人。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