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业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65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业务管理
分类号: F606.3
页数: 3
摘要: 邮政业务管理执行“对邮政业务实行有效管理。对邮件的收寄处理、封发、投递以及质量管理和责任补偿都有严格的规定。函件业务管理实行普遍办理、优先传递、保证速度的原则,邮政储蓄业务除严格营业窗口存取款手续外,地区局成立了邮政优化作业办公室,通信网络、作业组织、作业手段、指挥调度、质量保证、现场管理6个方面。对全区邮政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邮政储蓄、报刊发行、业务档案、生产现场进行全面检查,邮政业务管理仍由邮政视察员兼管。
关键词: 业务管理 邮电管理

内容

邮政业务管理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以英、法等国邮政成法为蓝本,制定《邮政开办章程》等规章制度。 二十九年(1903)提出“常(正规)、速(迅速)、妥(安全)”的经营方针,并设巡员查视规章的执行情况,防患除弊。
  1919年以后,邮政总局陆续颁布《邮政法》、《邮政纲要》、《邮政规程》等规章,确定邮政性质、业务范围及公众关系等,提出“快捷、安全、普遍、服务”四大目标的邮政业务经营方针。1939年,邮务视察员配合邮务稽查协助工作,如发现疏忽、延误、舞弊等,视情形予以惩处。
  新中国建立后,邮政业务管理执行“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落实“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地、县(市)各局也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业务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制,对邮政业务实行有效管理。对邮件的收寄处理、封发、投递以及质量管理和责任补偿都有严格的规定。函件业务管理实行普遍办理、优先传递、保证速度的原则,对于错分、错投、遗失、私拆、隐匿邮件,均有相应的制度予以制约。包件的业务管理,在收寄中对包裹大小、尺寸、重量、物品种类都有明确规定, 收寄时严格检查包裹的重量、尺寸、封装规格、禁寄和限寄物品,在领取时认真验视领取人的有效证件, 在邮运、转运过程中确保包件安全。汇兑业务在收寄时,对汇款通知单的书写及章戳清晰规范严格把关,汇款通知、汇票、现金三者金额一致,在兑付时验视兑款人的有效证件以防错兑、冒领,同时加强汇兑资金的内部管理。1986年,地、县(市)局分别配备了专职汇兑管理员和汇兑会计员,各分支机构坚持天天向县局报账,汇检员坚持天天检查,开票据,兑付汇票一律按旬与会计对账后向省局报账。汇兑会计员坚持天天挑对现金报告单的存、提款凭证,按旬记账。报刊发行严格执行有关发行处理规则,对报刊收订和报刊投递人员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对杂志投送建立了签收回执制度。邮政储蓄业务除严格营业窗口存取款手续外,为加强业务管理,确保邮储资金安全,1988年,地、县(市)各局都配备了邮储业务事后监督员,对邮储资金进行监督管理。
  1984年,地区局配备了 2名邮政视察员(正、副科级各1名),各县(市)局也设置专、兼职邮政检查员。
  1990年,地区局成立了邮政优化作业办公室,推行邮政优化作业。次年全区各县(市)局都进行推广。优化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网络、作业组织、作业手段、指挥调度、质量保证、现场管理6个方面。优化后的邮政作业系统逐步达到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邮政业务管理也日趋科学化。1994年,地区局成立邮政视察室,各县局也配备了 1 ~ 2名专职检查员,对全区邮政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对邮件时限、 规格、邮政“四款”、邮政储蓄、报刊发行、业务档案、生产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有效地制止各种差错失误的发生,保证了邮政通信质量。
  1998年邮电分营后至1999年,邮政业务管理仍由邮政视察员兼管,主要是整顿信封印制市场,检查无证印制信封的厂家,协助省局行管处办理信封印制证。
  2000年4月,地区邮政局成立了行管法规科。同年8月根据国家邮政局制定的《邮政行业管理工作规定》建立了吉安邮政行业市场检查队,对净化邮政行业市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年9 ~12月开展了以打击违法经营邮政专营业务为重点的全省集中清理邮政市场活动。对寄递业务市场、集邮市场、无证生产信封、销售非标准信封的行为等进行检查整治,并对部分县(市)的清理整顿工作进行抽查。
  电信业务技术管理清末,吉安电信业务管理照搬西法。民国时期,交通部电信总局制订一系列电信业务章程,对时限、 准确、保密等均有严格要求,管理、操作人员一旦出现重大差错和责任事故,要受到处罚。电信部门的业务管理实行“一长制”,有业务长具体抓业务,各工种委任领班,立有各项业务、技术操作规程,当时称为约法和宪章。
  1949年10月,国家电信总局颁发了《国内电报营业暂行通则》、《国内长途电话营业暂行通则》、《市内电话暂行通则》等规章制度。根据以上几个通则,全地区各县(市)局针对不同对象及业务性质,按照轻重缓急,规定了各类业务的接续顺序和处理时限要求。
  1955年4月,第四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通过了“整顿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业务管理,加强服务工作, 提高工作质量”的决定,在电信业务管理上扭转了重量轻质的偏向。全区各县(市)在电信业务技术管理上,十分重视从基层抓起。在通信建设及电信各项业务方面,制定出各项管理细则,对全区范围内的长话、市话、农话、电报以及线路维护业务技术管理、质量要求、服务水平、操作技术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制订了奖惩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对全区各类电信人员提出技术要求。
  1959年,全区电信业务统归专署邮电局电信科领导,建立、健全了电信各专业的业务技术、生产管理等规章制度。1962年,全区电信业务领导由专署邮电局检查科负责。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项规章制度遭到破坏,有章不循,管理混乱。1969年底,电信实行军管后, 电信业务统属指挥科管理。1974年,除线路维护直接归省线务总站管理外,其他电信业务统归业务科管理。
  1978年,地区局成立了长电科、市话科。1984年,地区局成立了农话科。各类电信业务归口管理后,各科室对电信业务管理进行了全面整顿,实行局、科、班组三级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各项原始记录,随时掌握通信生产进度,加强检查督促,奖惩兑现,整个电信业务技术管理做到了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
  进入90年代后,全区电信通信迅速发展,程控电话、无线寻呼、数字传输、移动通信等新业务、新技术在各局陆续使用。为此,电信业务技术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管理维护和监督机制。1994年1月,地区局成立了电信管理科,对全区除农话以外的电信业务技术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制订了有关规章制度, 明确了质量标准、指标值和检查办法。
  1996年电信业务技术管理是在分管电信业务的副局长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由总工办、电信管理科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管理工作。1998年邮电分营后,业务管理主要由市场经营部负责,技术管理由运行维护部负责。
  业务管理除了抓好部、省制定颁发的业务规章、规程、制度以及资费标准的贯彻执行外,着重是围绕市场来开展管理工作。根据省电信局(省电信公司)下达的年度业务发展计划和任务目标,制定业务发展策略和奖励考核办法,组织开展业务经营活动,抓好业务宣传等工作。1997年,全区邮电部门抓住组建营销队伍这个关键环节,实现了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两大转变,从而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机制。1999年,地区电信局设立了服务督查部,其职责除了受理和处理用户对电信服务工作的投诉外,更重要的是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工作,促使全体员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标准操作,不断改善服务工作。
  技术管理除了贯彻部、省颁发的各项技术标准、规则、规程外,根据通信发展的需要,不断引进、开发、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强设备维护管理,提高网络运行质量。1996年C3本地网建成后,为使本地网的维护工作向着集中、统一、规范、科学化方向发展,及时完成本地网网络集中监控系统,实现了本地网传输系统集中维护。运行维护管理坚持“以网络为龙头,以维护为保证,以提高运作率为中心,以安全可靠为生命线”的维护方针,指导本地网电话障碍修复工作的开展,并把提高“三率”(来话接通率,去话接通率、电路可用率)作为网管工作和的重要考核指标。网络安全可靠性实行一票否决。
  为了加强设备维护和网管工作,还有针对性组织调研工作,促进接通率的提高;开展网路竞赛活动, 提高电路可用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素质。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