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邮政通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59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邮政通信
分类号: F61
页数: 14
摘要: 吉安邮运由客车代运邮件,省局开办南昌一吉安一赣县自备汽车邮路,增辟吉安至吉水、泰和、安福3条委办汽车邮路。同时还开办了安福至分宜步班邮路。同年还开办吉安一永新直达邮路和吉安一吉水一新淦一樟树步班邮路。撤销银坑一兴国一泰和、吉安一安福、安福一莲花、莲花一界化城步班邮路。委办汽车邮路调整为吉安至泰和、吉水、安福3条,吉安至永新的隔日步班邮路,南昌至吉安的邮件为公路班车带运,吉安至其他各县均为步班邮路运送邮件。开办吉安一永新一莲花自办汽车邮路,开办吉安一清江自办汽车邮路。
关键词: 邮政通信 邮电业务

内容

邮运网路陆运邮路清宣统元年(1909),吉安有通往吉水、泰和、安福、永新、峡江5县步班邮路5条,单程总长290 千米。
  1932年,吉安邮运由客车代运邮件,改变了邮件由人送、马送的古老传送方式,加速了邮件的传递速度,促进了邮政事业的发展。为了避免邮件在运送过程中错投和丢失,邮运由邮局派人员押送。1934年 10月,取消押送员,邮件由运输部门负责代运,代运的邮件,交给当地车站,经过验收过秤,车站填好路单,办好交接手续,由客车代运。
  1936年,省局开办南昌一吉安一赣县自备汽车邮路,单程总长503千米,分两段行驶。南昌至吉安 221千米,吉安至赣县282千米,均为4日班。次年,增辟吉安至吉水、泰和、安福3条委办汽车邮路。 1939年,吉安有汽车邮路2条:吉安至赣县、吉安至莲花。同时还开办了安福至分宜步班邮路。
  1941年5月,开办茶陵至吉安、泰和局车班。次年5月,开办赣县到吉安局车班。1944年3月,赣县至吉安局车班因缺汽油而停开,吉安一泰和一遂川恢复步班邮路。次年,开辟银坑(兴国县)一泰和步班邮路,逐日班,转运西南、西北后方各省及赣中、赣西北各处邮件。同年还开办吉安一永新直达邮路和吉安一吉水一新淦一樟树步班邮路。
  1946年1月,开办宁都经银坑、兴国、泰和、吉安、安福、莲花、茶陵至衡阳4日一次局车班,所有去湘、黔、滇及粤北、粤西北邮件一律交局车带运,撤销银坑一兴国一泰和、吉安一安福、安福一莲花、莲花一界化城步班邮路。同年,委办汽车邮路调整为吉安至泰和、吉水、安福3条,单程总长278千米;吉安至永新的隔日步班邮路,单程长95千米。1948年,南昌至赣州为局车班,南昌至吉安的邮件为公路班车带运,吉安至赣县有局备汽车行驶,经过宁都、银坑、兴国、泰和,为3日班。吉安至其他各县均为步班邮路运送邮件。
  新中国建立后,南昌一吉安一赣县邮路仍为自备局车。吉安至其他各县逐渐有了公路班车,步班邮路日趋减少,邮件由公路班车带运。
  1958年,全区委办汽车邮路有10条:吉安一赣州、吉安一永新一莲花、吉安一永丰一乐安、泰和一万安、吉安一安福一分宜、吉安一兴国、峡江一水边、安福一浒坑、泰和一小龙、泰和一井冈山。同年9月, 开办吉安一永新一莲花自办汽车邮路,衔接南昌到吉安的局车,带运沿途19处邮电局、所的邮件。同年底又开办泰和一兴国一于都局车邮路,在泰和衔接南昌一赣州局车。
  1964年8月,开办吉安一清江自办汽车邮路,当天往返,返程时与新干、水边、吉水3个局所交换邮件。
  1971年5月,开办吉安一安福一莲花一永新一宁冈一吉安自办汽车邮路。1975年,全区有45%的县通了自办汽车邮路。1977年5月,开办吉安至井冈山逐日班自办汽车邮路,单程157千米。6月,开办南昌、赣州、兴国、永丰局车邮路。1978年10月,吉安邮政运输车队成立,增加吉安至宁冈、井冈山、万安3条自办汽车邮路。1979年,全区有4条自办汽车邮路:吉安一泰和一万安、吉安一泰和一井冈山、吉安一安福一永新一宁冈庁冈一永新一吉安。
  1981年2月,吉安汽运分局与吉安地区邮电局重新修订了《邮件运输合同》,规定双方在邮件交接时,必须严格执行点验签收制度,做到手续清楚,责任分明,并建立了定期的邮件运输联系会议和开展邮件运输检查评比工作,以进一步提高邮运质量。
  1987年3月,因宁冈县进、出口总包件业务较少,永新至宁冈自办汽车停开,宁冈邮件交委办汽车传递。是年5月,国家经委为了缓解邮政运输的紧张状况,发出了《关于加强邮政运输工作的通知》,10月 8日,吉安汽运联合公司与吉安地区邮政局重申了《邮运合约>₀ 1988年1月,重新恢复永新一宁冈邮路。
  1990年8月1日,开通吉安一萍乡自办汽车邮路,单程250千米,逐日班。1995年,全区邮运路线 116条,单程长度4493千米。
  1993年10月9日,开通南昌一吉安、赣州一吉安双向特快专递夜班邮路。
  1996年,全区陆运邮路117条,邮路单程总长度4317千米,其中自办汽车邮路1758千米,委办汽车邮路1639千米,自行车邮路920千米。
  地区局自办汽车邮路有:吉安一宁冈,吉安一万安,吉安一井冈山,吉安一萍乡,吉安一永丰。
  1997年,全区陆运邮路117条,邮路单程长度4037千米,其中自办汽车邮路1824千米,委办汽车邮路1712千米,其他邮路501千米。
  1998年,吉安地区邮政运输车队改制为吉安地区邮政运输公司,凡干线上的大量邮包由邮政车运输,不再交汽车站托运。少数邮件和非干线上邮件实行自动与托运相结合。有的邮局直接与通往各有关乡镇场的个体班车联系,签订合同,按规定交接代运。是年全区陆运邮路121条,邮路单程总长度 4207千米,其中自办汽车邮路1878千米,委办汽车邮路1742千米,其他邮路587千米。当年吉安一萍乡邮路撤销,增加吉安一怀忠邮路。
  1999年,全区有邮政网点204个(剔除县局窗口、吉安市以及10个代办点),共有陆运邮路121条, 邮路单程总长度4114.1千米,其中自办汽车邮路1806千米,委办汽车邮路1742千米,其他邮路566. 1 千米。
  2000年,全区陆运邮路121条,邮路单程总长度3736千米,其中自办汽车邮路1672千米,委办汽车邮路1649千米,其他邮路415千米。
  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后,充分利用委办火车运输邮件。当年经省邮政局同意,将原由省干线自办汽车南昌一吉安汽车邮路运送的《江西日报》、特快、包裹等邮件改为由南昌一吉安的火车运送,使《江西日报》当天能送到吉安市城区读者手中。
  水运邮路清宣统元年(1909),省局开办南昌至吉安委办轮船邮路1条,单程长201千米。1926年,吉安局开办吉安至吉水、峡江、泰和、万安4条委办轮船邮路,单程总长195千米。1932年,南昌至樟树线驶至吉安止,按日开班,寄往赣县及以南各局轮班邮件由吉安带送。1938年,开办吉安至南昌委办轮船邮路1 条(后停办)₀ 1941年,开办吉安至泰和沿溪渡委办轮船邮路,单程长52. 5千米。1945年,吉安至樟树轮船不定班期,樟树至吉安2 ~3日,吉安至樟树1 ~2日。吉安至泰和轮船邮路,班期不定,带运沿线各处本转邮件。次年,吉安至赣县小轮邮路班期不定,单程日数约3 ~4日,里程253. 4千米,带运沿途各处本转邮件,冬季水浅时则停运。同年,恢复因抗日战争中断的吉安至南昌委办轮船邮路。
  新中国建立初期,吉安局保留吉安至泰和、吉水两条委办轮船邮路,并保留省局经吉安转口的4条水运邮路:吉安一固江一安福一浒坑、吉安一永阳一天河一永新一宁冈、吉安一小龙一兴国、吉安一万安一遂川。50年代中期,随着省局自办南昌至赣州汽车邮路的开通,所有委办、自办轮船邮路关闭,结束了沿用千余年的水运邮件历史。
  乡村邮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吉安设立邮政局后,邮政服务逐渐延伸至农村,乡镇成立代办所,设立信柜, 农村邮政通信逐步发展,并开辟农村邮路投送信报。因业务较少,农村邮路数量有限,一律为步班。
  1915年,吉安县开辟吉安至永阳、固江、梅塘、新安4条步班邮路,单程总长217千米。苏区时期 (1930 - 1934),永丰县内有农村邮路4条。1931年新淦辟有农村邮路3条。1939年,江西省政府迁往泰和,泰和邮政局先后开办农村邮路10条,总长260千米。同年,安福县内有4条步班农村邮路,单程总长200千米。次年永新县曾开辟途径牛田、拿山等农村步班邮路13条。1947年,万安县除涧田、黄塘、 石塘3个乡未通邮外,其余各乡均已通邮。
  1952年为配合土地改革需要,对乡邮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加强了配备,进行了调整,全区农村辟有邮路单程总长4050千米。
  1954年,全区开展整顿乡邮工作。为了发挥邮路效能,加强乡邮管理工作,对乡邮工作进行调整和改革:把原来所有乡邮员都从县局出发的“集中制”改为“分散制”。即在县内按营业处适当划乡为若干乡邮区,将乡邮员分散到营业处。同时将委办邮路全部收回自办。1956年以后,随着农村邮电支局、所的增加和区、乡规模的调整,农村邮运力量相应增加,以各区、乡邮电机构为中心调整邮路,扩大服务范围。1958年,在“快马加鞭,全面跃进”的口号下,农业社全部通邮。1960年,全区农村邮路单程总长 18904千米,大队逐日班的达53% ,隔日班的45%。
  “文化大革命”前期,农村邮路大量减少。1971年以后逐渐有所恢复,全区农村邮路单程总长11539 千米,其中自行车班10143千米,车步混班1046千米,步班350千米。1974年,对全区邮路进行调整,有 75%的公社设立了自办机构,峡江县的自投通邮面达到90%,永丰、莲花也分别达到84%以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通汽车的乡村日益增多,充分利用委办汽车运送邮件。1990年,全区农村委办汽车邮路2589千米。2000年,全区农村委办汽车邮路1649千米。
  第二节邮政业务函件吉安古代邮驿通信,只限于官府公文和军事情报,民间书信则由专人投送和托人捎带。清同治年间 (1862 - 1874),吉安开办了官商民信局,经营信函业务;由于邮资昂贵,一般平民难以支付。光绪二十九年(1903),吉安开办了邮政局,办理信函业务。次年还在乡镇设立邮政代办所,村镇设立信柜。1912 年,中华邮政开办的业务有信函、印刷物、单挂号、双挂号、明信片5种。次年,今地区境域内各邮局、代办所增办代售印花税票业务。1921年,北洋政府颁布《邮政条例》,吉安邮政陆续开办平、快函件及挂号快信、回执、航空、小包邮件、新闻纸、瞽者文件、贸易契、货样等业务。
  1927年后,宁冈、永新、莲花等地的赤色邮局,办理信函业务,有特别快信、普通快信、平信、挂号等。 有的快信不贴邮票,在信封上插鸡毛,又叫“鸡毛信"o 1931年,吉安邮区民国邮政与赤色邮政的信函基本保持互通。
  抗日战争期间,省政府先后迁吉安、泰和,两地信函业务急剧增加。1938年,吉安邮政局信函业务总量达55万余件。1941年后,省政府继续向南撤退,人员撤离吉安,信函业务也大幅下降。1947年3月起,吉安邮局及文山中路支局开始试办国内报值挂号函件及邮政汇票挂号函件等业务。表6-2-1 1937年江西省第三行政区各县发信一览单位:件县另q 小计普通信件快信挂号信共计 1164270 1074806 20504 68960永丰 34834 30472 449 3913 峡江 43763 40241 525 2997 吉水 49241 45770 509 3032 吉安 597731 552283 15541 29907安福 43172 38471 496 4205 永新 60779 54754 538 5487 泰和 113002 107325 800 4877 万安 56648 51980 398 4270 遂川 113228 106750 695 5783 宁冈 16337 14872 265 1200 莲花 35535 31958 288 3289 注:1. 1937年新淦县属江西省第二行政区。
  2.此表摘自江西省图书馆存藏的1938年江西省政府建设厅有关资料。
  新中国建立初,吉安邮政沿用旧制,除继续办理平信、挂号、明信片等传统信函业务外,还增办了保价信函、印刷品、盲人读物和国际信函等新业务。1950年停办报值挂号函件业务;10月后,邮电部门对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青少年学生给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等寄交的大量慰问信均免邮费,全区出口函件113.66件。1951年,增加商业广告、存证信函受托和代购货物业务;4月,开办装现钞、 粮票、有价文件等保价信函业务;9月,实行现役军人个人平信、明信片免费邮寄。1953年2月,停办国内存证信函受托业务,3月停办商务传单业务。
  1956年5月1日起,吉安市开办了整寄整付邮资业务,并使用“国内邮资已付”的戳记。1958年,将资费标准相同的印刷品、新闻稿件、定期出版物三类合并为印刷品一类,同时开办了保价印刷品业务。 1959年,国内信函调整为信函、明信片、印刷品、事务文件、盲人读物、货样六类。
  1960年10月,全区各局均开办邮寄粮、油、布等票证及户口迁移证、粮油转移证、共青团组织关系等特种挂号信函业务。1961年8月,停办装钞保价信函业务。
  1966年9月1日开始,对毛泽东著作实行免费收寄。1969年4月1日,停办货样、回执、存局候领、 义务兵免费平信及毛泽东著作免费收寄业务。1973年,国内函件业务调整为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和盲人读物4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邮电业务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出口函件业务量结束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开始持续稳定的发展。1979年,全区出口函件893.35万件。1980年7月1日,恢复存局候领和邮件回执业务。1988年,开办快件业务。
  1992年,全区首次办理销售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业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1993年7月,开办了国内、国际邮政特快专递业务。
  1995年5月,国家邮政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邮政经营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大力发展商业广告信函,要搞好贺年(有奖)明信片,并推出礼仪信函,使函件业务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是年,全区收寄特快专递152080件。1997年6月,地区局开办《邮送广告》业务,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到年底共发行 27期,创收25万元。1998年全区各县(市)邮政局均开办《邮送广告》业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手段的多样化,邮政基础业务——个人信函量明显减少。为适应这一变化,全区邮政部门大力发展商业信函。1999年7月,江西省邮政局发出《转发〈关于加快商业函件业务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地区邮政局根据通知精神,采取切实措施,使商业信函成为邮政业务新的增长点,并规范商业函件业务的内涵分三大类:商业信函(含邮筒)、广告明信片、邮送广告。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中邮专送广告》,同时规定《中邮专送广告》联网运作。同年,全区各县(市)的《中邮专送广告》联网。是年,全区商业信函量发送39.1万件;邮资广告明信片制作35.7万件,邮送广告发送369万件。
  2000年5月,由于邮资明信片业务发展不景气,也影响函件业务的发展,地区局提出揽制奖励办法, 并就拓展商函广告业务,提出具体对象:实物运送、商业信函、企业金卡、回音卡、产品售后服务卡、明信片、户外广告、邮送广告等,促进了该业务的更好发展。是年,全区商业信函量为66. 7万件(其中账单信函28万件),邮资广告明信片制作为203.5万枚,揽制企业金卡207套118.5万枚,在全省处于遥遥领先地位;《邮送广告》724万件(其中《中邮专送广告》123万件)。全年函件量为1353.59万件。
  包件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吉安邮政局开办了国内普通包裹业务,按《大清邮政章程》对收寄包裹的规格、重量及禁寄物品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各县成立邮政机构后也开办了包裹业务。中华邮政初期,包裹业务量很少。后来商人利用邮寄包裹进行商业活动,包件业务逐渐增多。1937年2月,吉安收寄包裹 313件,在江西邮区排名第五。1940年,包裹业务量达1. 1万件,1949年,降至0. 87万件。
  新中国建立后,邮政包裹分为普通包裹和快递小包两类。1950年2月,规定普通包裹每件限重15 千克,快递小包每件限重1千克,兼办商品包裹和图书小包。1952年,创办代购货物业务(翌年停办)。 1958年1月1日起,执行统一的全国各地互寄包裹资费标准和收寄包裹、快递小包的新规定。1959〜 1962年,吉安地区不少人向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亲友赠送食品,邮局出口包裹业务量大增。1966年开始使用“国内邮资包裹已付”戳记。收寄包裹时,包裹免费贴邮票,各邮电支局、所仍沿用粘贴等同邮资的邮票在包裹单上,以凭查验。9月1日开始取消包裹逾期保管费。
  1978年,恢复收寄5千克以下工业包裹。1979年7月1日,全区各局开办“乙类保价包裹”业务,恢复邮电附加费、包裹逾期保管费。1985年9月,推出“用户专袋”业务,规定每件重不超过25千克。1986 年7月,开始收寄纸质品包裹。1987年11月,开办大件商品包裹业务。1988年将包件分为三大类:民用包裹(含纸质品包裹)、商品包裹(含大件商品包裹、用户专用袋包裹)、快递小包。1995年,全区收寄包裹18.22万件。
  1996年取消商品包裹和纸质品包裹,均归为包裹。1997年11月,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发出《关于印发〈关于加快邮政邮购业务发展意见的通知〉的通知》,指出开办邮购业务可以为邮政部门制造成千上万个包裹。同年地区局和所属县(市)局相继开办“点对点”包件直运业务。是年,出口包裹量达23. 90 万件。
  1999年6月,全区各县(市)邮政局开办以商品配送和销售为主要内容的邮购业务,通过邮购目录、 邮送广告、商业信函、报刊广告等形式向用户发布邮购信息。地区局以超市形式相继开办西肖家巷、邮电商城、大巷口、贸易广场邮购服务中心。同时,地区局在发展邮购业务中,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和预测, 建立了用户用邮档案,积极帮助推销当地的名、优、土、特产品,并大力宣传、联系厂家、商家收集整理家乡包裹邮购品种,编制土特产彩色邮购目录,培植本地包裹市场。2000年全区出口包裹达19.38万件。
  汇兑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吉安邮政始办汇兑业务,每张汇票最高款额以银元50元为限。1920年,开办国际汇兑业务。1923年,开办国内小额汇兑业务,市区邮局与乡镇代办所之间可通汇,每张汇票最高限额为银元10元。1940年,国内汇兑限额扩大,汇票金额视兑付局大小而定。1943年,江西省邮政储汇局在吉安设立分局,增办高额汇票、代收货价汇票、电汇等业务,汇费按汇款额的1%收取,个别汇款按 0.5%收取。抗日战争后期,政局动乱,汇兑制度也频繁改动。1949年4月起,开办各种汇票,邮政汇兑处于混乱状态,汇兑业务不大。
  新中国建立初,邮政汇兑改为受银行委托办理。1953年,邮局与银行明确分工:个人汇款由邮局办理,每笔汇款最高额为300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汇款由银行办理。1954年,邮局恢复了电汇业务。 1957年,取消转汇,改为直汇,加快了邮汇传递速度。1958年1月,实行按汇款额1%收取汇费;每笔汇费,最低1角;电报汇款除收取普通汇费外,另收电报费6角(1985年调升为1元)ₒ 1959年10月1日起,贯彻执行新汇兑制度,取消定额汇票、剪格汇票和加急电汇,将票汇改为信汇,每笔汇款限额1000 元。1980年9月,取消汇款最高限额规定。1981年8月,又规定每笔汇款最高限额5000元。1988年, 全区开办快件汇票业务,资费在普汇基础上每笔加收快件费0.50元。1995年全区出口汇票业务量 49.21万张。
  1996年以后,国内邮政汇兑又相继开办了入账汇款、省内特快汇款、礼仪汇款等种类。入账汇款业务始于1997年初开办的打工账号业务。1999年1月正式开办,是年,全区打工人员寄来的进口汇款达 13亿元。
  1999年9月,地区局发出《关于加快发展入账汇款业务的通知》,各县(市)局采取有效的营销手段向社会广泛宣传入账汇款安全、方便、省时、便捷、收益性强的特点,同时,采取书信联系、建立用户档案、 办理协议、赠送活期存折等办法,使入账汇款业务的可信度大增,用户乐于使用。同年8月,国家局发布 《关于邮政汇兑超限额汇款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为方便用户交汇、简化内部操作手续,规定从10月1 日起对超限额汇款业务实行简化处理。超限额汇款以每1万元为一个计费单位,5万元以内各计费单位实行累加计费,即每一计费单位(1万元)内每汇款1元或其零数收取0.01元,最低收取2.00元,最高收取50.00元,超过1万元实行累加计费。
  1997年,开办国际邮政汇兑业务,到2000年,通汇国家及地区达18个。2000年全区邮政汇票业务量达31.41万张。
  报刊发行新中国建立前,邮政部门未承揽报刊发行业务,报刊由各报刊社发行。岀版单位除通过私营报刊分销处经销外,另组织报贩、报童、书店推销。
  1950年6月,实行邮、发合一。1951年,全区各县(市)邮电局都开始办理报刊发行业务。1952年, 报刊发行量140万余份,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也出现了对用户搞强行摊派等不良倾向。1953年6月开始,全区邮电部门开展了业务纠偏工作,废除预订制度,建立报纸按月、杂志按季的征订办法。1954年8 月,进一步实行报刊破订制度,报纸可破月收订,杂志可破季收订。1955年,全年订销报纸55. 19万份, 订销杂志82.98万份,与1954年相比,报纸增长了 55. 15%,杂志增长了 64.65%,平均每33.7人有一份报纸,每24. 3人有一份杂志。1957年,因为纸张供应紧张,报刊实行定额发行。1964年开始,情况有所好转,报刊发行不再限额,发行数量有所回升,是年报刊发行量为256万余份。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报刊相继停刊,发行量急剧下降。1978年以后,人民群众订阅报刊的需求激增,报刊发行一度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一些报刊限额发行。1988年,邮发报刊费率提高,国家允许报刊实行多渠道发行,许多报刊社开始搞自办发行,全区报刊发行工作一度走入低谷。1989年,全区订销报纸数21.8万份,仅为1987年的51.28%,订销杂志26万份,仅为1987年的48.31%。此后几年,报刊发行量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1991年,报刊发行量上升至837.5万份,业务收入85.3万元。1993年,一些自办发行的报刊又重新回归邮发渠道,报刊发行数量和收入大幅增加。1995年,全区订销报纸累计数 6527. 55万份,订销杂志累计数395.17万份,报刊流转额1443.60万元。
  1996年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冲破了独家经营的模式,报刊发行的渠道包括邮政发行、报刊社自办发行、委托发行等。如《江南都市报》,原交邮发,后改自发,设立代订代销点。邮政报刊发行业务呈下降趋势。
  1998年1月26日开办邮政音像制品连锁租赁、销售业务,成为报刊发行业务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1999年全区报刊业务稳中有升,到年底,已有6172种报刊由邮政局发行。
  2000年3月,由于市内各店面订报率过低,为培育市场、引导消费、提高店面的订报率,开展“强攻店面”揽收报刊活动,并下达订阅任务,投递人员积极上门宣传订阅,收到一定效果。是年全区报纸累计订阅份数6204.27万份,杂志订阅372.66万份。
  邮政储蓄吉安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始于1920年。1940年4月24日,开办了定期储金业务。同年,发行甲、乙两种建国储蓄券。1943年,江西省邮政储汇局在吉安设立分局,储蓄业务从邮政局划出。翌年,分局撤销,储蓄业务归还邮政局。1947年12月,增办儿童储金业务,同年,因业务冷淡,储蓄业务停办。
  1951年2月,全区各邮政局恢复办理储蓄业务,开办了保本保值定期有奖储蓄。1953年9月,因邮政业务发展,人力、设备遇到困难,且银行机构普遍增设,邮局停办代储业务。
  1985年,国务院指示邮电部门,积极开办邮政储蓄。为此,邮电与银行签订了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根据协议,邮政储蓄为代办性质。1986年6月15日,吉安地区邮电局在鹭洲邮电所开办了全省第一个邮政储蓄试办点,储蓄种类有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3种。当年全局储蓄总额达120万元。10 月,又在阳明路邮电所开办了第二个储蓄点。年底,全区各县(市)局均开办了邮政储蓄业务,共开办邮政储蓄点16个,储户7525户,收储余额308. 67万元。1987年,邮政储蓄开始向农村发展,一些基础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的乡镇,也相继开办了邮政储蓄,全区邮政储蓄点增加到52个,储蓄余额稳步增长。 1989年,开展邮政储蓄实物摸奖活动,当年储蓄总额达508.98万元。
  1990年1月1日起,邮政储蓄由代办改为自办,开始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业务种类增加了存本取息、汇转储、大额可转让存款等新项目,办理销售、代兑国库券业务。是年,地区局代售国库券80万元。同年7月开始,全区各局开展了劝储揽储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效益。新干局职工杨柳义一人劝储 50万元,成为1990年度全省“揽储状元”。到年底,全区邮储余额达到640& 9万元,邮储收入116.74万元。1991年7月,地区局邮储余额在全省率先突破亿元大关,新干、吉安两县局分别为全省第一、第二个邮储余额突破千万元的县局。吉安地区局和新干、峡江、井冈山、吉安漆和、永丰、吉水7个县局成为全省先进地、县局,受到省局表彰。1994年,全区邮政储蓄网点133个,邮储余额达到3. 54亿元。1995年, 全区邮储余额6.43亿元。
  1996年以后,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势头良好,年年有所提高。同时加大邮储网点改造和科技投入, 自1998年12月开通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工程以后,地区局所有网点已与全国30个省(市、区)的700 多个市、县中的7000余个邮储网点实现联网,市内设置7台自动取款机(ATM机),开通了邮政活期储蓄通存通取、绿卡业务。邮储中间业务,如代发工资、代理国债、代收通信费、代发养老金、代办保险等业务进一步拓展。
  1999年7月,提出迅速改变邮储业务发展缓慢的局面,在全区开展“竭力奋战六个月,力争余额16 亿元”的竞赛活动。
  2000年,全区邮政储蓄点196处,其中联网点73处。开办邮政储蓄的乡镇有170个。农村邮储网点有3个余额超过2000万元;8个突破1500万元,10个突破1000万元,其中永丰藤田邮储专柜由700 万元猛增1400万元,实现余额翻番。全区为86个单位6342户办理代发工资业务,代发工资余额达 3000万元。同年底全区邮储余额达18. 3亿元,邮政储蓄市场占有率15.23%。
  机要通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吉安建立了党的秘密交通网,负责传递党、政、军邮件。新中国建立前夕,吉安城内地下交通人员,采用多种方式秘密传送情报,为吉安城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建立初期,机要文件和吉安军分区军邮,由中共吉安地委机要室收发和传送。1956年底,传送任务移交专区邮电局办理,服务对象为县、团级以上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翌年3月,地区邮电局设立机要通信股,1960年改为机要通信科。“文化大革命”前期,撤科改组,1974年恢复机要科。各县局也先后设有机要通信组。1991年,地区局机要科有机要人员20名。机要文件的分检、封发, 由机要员办理。机要文件的接交地点,其业务划归邮电部门之前,在各县(市)委机要室;划归邮电部门之后,在各县(市)邮电局。进口机要文件的传送:省办邮路途经的县由省机要局派员押送;其他县由吉安邮电局机要员押送。邮车站成立后,自办汽车邮路增多,机要文件多由本局邮车运送,委办机要邮路相应减少,至1992年底,委办机要邮路只剩下吉安至永丰1条。1992年,吉安市区有机要文件投递点 170个,日均投递量约40件。机要通信区内有专人专车。1999年出口机要邮件9596件,2000年上半年出口机要邮件7819件。
  集邮新中国建立前,吉安邮政局未开办集邮业务,集邮爱好者只能收藏一些使用过的邮票或购买一些零星的不配套的邮票,且集邮人数很少,邮票品种也极为有限。
  新中国建立后,吉安邮政局开始经营集邮业务。初期业务量很小。“文化大革命”期间,集邮业务停办。1980年,吉安地区邮电局开始在邮电营业处设立集邮专柜,出售各种纪念、特种邮票和集邮工具。 1982年,设立集邮门市部。当年,集邮业务收入1.3万元。1984年,泰和、新干等邮局也设立了集邮门市部。1985年,地区局成立集邮公司。1987年,全区13个县(市)均已开办集邮业务,设立集邮门市部。 经营种类有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普通邮票、邮资封、首日封、明信片和邮票册、放大镜、邮票目录和集邮工具等。为发展集邮业务,地区局和部分县局还乘国内某些重大体育项目比赛在吉安市举行之机,自制集邮纪念品发行。如1986年《全国女子竞走比赛》纪念封、1989年《全国女篮四强邀请赛》纪念封、《井冈山会师六十周年》纪念封以及《吉安风光》明信片、《革命摇篮井冈山》明信片等。1993年6月15日, 邮电部在井冈山举办《竹子》邮票首发式。是年,全区完成集邮业务9972811枚。
  1984年9月,成立吉安地区集邮协会,有会员102人;1988年会员增至850人,1999年增至2980人, 至2000年6月止,集邮协会会员共3100人。集邮协会属民间文化团体,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协会主要活动有:集邮知识讲座、邮展。1986年,吉安市阳明路小学王瀚同学制作的《看邮票,学拼音》一部邮集获全国青少年邮展铜牌奖。市集邮协会副会长王华新的《工业革命220周年》和《邮票列国志》二书分别获两届全国邮展奖牌;《邮票列国志》一书填补了国家外国邮票图志空白,还选送参加1996年第9届亚洲邮展获铜牌奖。
  1996年地区邮电局紧紧抓住以多种经营为措施,开发邮品为关键,联合销售为重点,信托业务为渠道的经营策略,全年销售量为1559.33万枚,是1995年的1.5倍。
  1997年,结合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开发革命旧址纪念封、明信片,并在一些旧址邮政所常年开展纪念封卡的销售工作;结合中共十五大召开、香港回归、1997旅游年,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自然风光明信片;该年举办了“迎香港回归”集邮展览,参观者踊跃。全年完成销售量1892. 12万枚,比上年增长21.3%。
  1998年,面对集邮市场疲软、票源紧张的现状,全区联手闯市场,先后组织全区集邮公司经理到上海、北京、内蒙古等地推销本地邮品。
  1999年,着手开发特色集邮品,加强旅游景点、大中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联合开发宣传、旅游、公关、礼品等题材的集邮品;同时,在吉安市举办了一次“迎澳门回归”的集邮展览。同年由吉安地区集邮协会选送的王华新的集邮专著《中国苏区邮票邮史研究》在北京世界邮展中荣获银奖。协会办的《吉安集邮》季刊,参加全国总工会邮展获镀银奖。9月,召开了吉安地区集邮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全年销售量达到1772.64万枚,比上年增长26%。
  2000年,利用吉安撤地设市之机,大做邮品文章,制作《可爱的吉安》纪念册1万册,成为庆典活动主要公关礼品,受到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开展进商场、进农村、进校园、进车站、进宾馆的促销活动,扩大了集邮品销售渠道,拓宽了市场。是年,全区集邮销售量为2255.80万枚,达历史最高水平。 特快业务中国的特快业务(简称EMS业务)分为国际特快和国内特快。吉安地区的特快业务自1994年全面铺开以后,竞争一直激烈,主要是外贸部门、外资和合资企业。
  1996年,在特快业务上既抓国际又国内,既抓城市又抓农村,大户零户共管,同城异地同上,文件、 物品全收,坐等流动相结合。专门配备邮政专用流动车辆,便于随时应召服务。由于对特快业务出台了不少举措,特快资费适度下浮,收寄规格适当放宽,因而业务发展较快,业务量达34.16万件。
  1997年,特快业务继续保持大发展势头。根据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开办特快点歌,邮送生日蛋糕、 鲜花礼仪、请柬发送等业务。随着京九铁路全面投入营运,自4月1日起,开办微机代售火车票业务。 大力向三资企业、外贸企业和厂矿企业进军,发展国际特快,揽收产品货样等物品型特快。是年特快业务量达37.10万件。
  1998年,邮政特快按照“特、快、专”的原则,在大力发展寄递类业务的同时,突破邮件的框框,特事特办,如接送新娘、接送新生儿、接送小孩上学等,极力拓展一些劳务性的特快内容。同年,全区有8个县(市)局开通“ 185”电话特服专号台,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交寄特快邮件或了解邮件投交情况,100%信息录入上网。是年特快业务量为26.70万件。
  1999年,在继续抓好鲜花礼仪、生日礼仪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对法院传票、交通、银行系统专用票据等特快专递业务的开发力度,加快县城和区域性特快业务的发展。是年特快业务量为25.63万件。
  2000年,大力拓展订单类特快,将邮购、鲜花、邮品、贺卡等邮政业务包装上市,采取统签分送的办法,全区发展生日礼仪集团用户128个,签订礼仪订单1.60万份;是年特快业务量为22.74万件。
  表6-2-2 1949 - 2000年全区邮政业务量一览年份函件(万件) 包件(万件) 汇票(万张) 报纸(万份) 杂志(万份) 储蓄余额(万元)1949 72.32 0.32 4.06 1950 113.66 0.68 9.24 117.41 11.66 1951 160.11 1.58 10.93 295.61 30.29 1952 162.76 2.63 17.41 527.39 30.54 1953 275.99 4.08 13.97 486.00 31.57 1954 244.50 5.22 16.20 475.20 52.74 1955 257.99 5.75 16.07 557.19 80.98 1956 326.48 6.29 15.62 963.79 126.34 1957 359.35 5.42 14.67 843.44 122.63 1958 397.32 5.96 17.94 2056.77 160.19 1964 557.42 5.12 24.81 1577.42 118.28 1965 548.90 5.43 30.25 1961.21 141.47 1966 718.40 6.54 33.28 2359.21 165.67 1967 677.88 6.97 29.81 2370.21 59.03 1968 663.60 7.11 28.46 2476.91 52.12 1969 668.11 6.99 32.09 2358.50 52.83 1970 784.21 10.41 36.35 2358.35 39.25 续表年份函件(万件) 包件(万件) 汇票(万张) 报纸(万份) 杂志(万份) 储蓄余额(万元) 1971 74& 22 10.89 38.02 2609.67 38.91 1972 743.74 9.90 36.77 2994.73 52.77 1973 863.67 10.17 36.76 2735.42 83.00 1974 826.42 12.51 37.52 2936.10 86.33 1975 834. 35 12.18 33.84 371.30 110.39 1976 795.43 10.71 32.40 3397.03 128.25 1977 781.33 10.43 32.62 3663.52 129.68 1978 804.42 10.60 34.06 3869.52 190.62 1979 893.35 10.59 38.91 4415.05 215.95 1980 957.04 11.54 42.39 4399.20 302.50 1981 1023.67 11.59 43.99 4429. 33 397.66 1982 1019.53 10.54 42.49 4316.40 422.98 1983 993.94 9.76 43.51 4787.58 485.57 1984 1054.95 9.39 46.28 5367.60 629.84 1985 1151.72 9.77 48.97 6159.75 783.50 1986 1198.19 10.02 48.53 5884.09 740.37 308.67 1987 1039.61 11.95 48.64 6284.21 777.30 1155.76 1988 1131. 10 11.80 49.00 5670.20 695.10 2372.33 1989 1403.90 12.70 44.60 4089.20 407.40 2775.99 1990 1336.50 11.30 41.90 4298.10 452.10 6408.90 1991 1264.10 12.70 40.30 4554.20 532.10 9845.50 1992 1330.00 14.45 41.81 4819.03 518.29 19974.13 1993 1542.02 17.30 43.02 5170.66 492.51 22737.52 1994 1606.20 18.04 45.52 5885.73 464.63 35423.37 1995 1807.40 18.22 49.21 6527.55 395.17 64345.02 1996 1711.10 17.30 50.05 6985.92 406.74 74732.86 1997 1740.40 23.90 44.63 7039.56 417.82 92543.49 1998 1823.93 24.72 45.34 6696.53 385.22 112525.391999 1551.73 26.59 35.00 6520.89 375.45 140168.252000 1353.59 19.38 31.41 6204.27 372.66 183208.89ft; 1. 1959-1963年数据缺失。
  2. 1953 ~ 1985年邮局停办代储业务。第三节分拣投递分拣封发新中国建立前,由于业务量少,分拣封发技术落后.邮政生产场所和设备简陋,分拣封发作业只能在桌上和地面进行,用肥皂箱当格眼。分拣员吉安邮局2人,县局一般只有1人,并兼有他职,每天拣发一次。邮件分拣封发量月平均1-5万件。
  新中国建立后,邮政业务有了较快发展,邮政生产场所不断改善,分拣封发作业设立了工作台和格眼。1952年,吉安市局有分拣封发员3人,分拣台3台,格眼150个,年封发量45万件。泰和县局有分拣员2人,其余各县局也都设有1至2名专职分拣员:一般为每日上午10时封班一次,晚上7时封班一次。1959年,全区各局贯彻全国邮件分拣会议精神,注重直封直发,增设直封格眼,逐步达到“平十挂三”标准(即出口平信十件,挂号信三件就要直封),函件设立了平信台、挂号台。在邮件处理时限上,达到邮电部制定的“出四进三”要求(即出口邮件在4小时内赶班发出,进口邮件在3小时内赶班投递)。 1964年,学习南昌市邮政局双手分拣、双手上格的先进操作方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信函分拣速度平均每人每分钟可分120多封。邮袋的封发,根据流量、流向定时、定人封发,建立了挑对验收、平衡合拢、质量检查等制度,确保邮件处理质量。1978年,吉安地区全年分拣封发邮件875. 4万件,差错率为万分之零点二,损失率为万分之零点四。1986年1月1日,对分拣封发关系进行调整,县局及担负对外分拣封发的分支机构,印刷品与信函分开处理,分支机构收寄的包裹,一律寄往县(市)局检查出口。1988年, 地区局设有分拣工作台16台,格眼621个,封发平常函件1085.4万件,给据邮件25. 4万件,包裹13.4 万件。同年5月,为了保证邮件传递时限,推动邮政通信现代化,邮电部决定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从 1989年1月起,寄递函件一律使用标准信封和填写邮政编码。邮政编码的推广,加快了函件传递速度。
  1992年,吉安地区局购置了空调、除尘器等设备,装备邮政生产车间,改善邮政生产条件;各县局也开展了邮政优化达标工作。到1993年,全区初步改变了邮政封发的落后状况,基本实现分发封闭式作业。
  邮件投递城市投递清代,邮件量少,邮件投递未设专职投递人员,由邮局职工兼职。
  民国时期,由于通邮面小,业务量少,包裹一般为局内投交,信函则按址投递,投递频次县城为每日一次,乡镇2 ~3日一次,以步班为主,快件则使用自行车投递。1948年,吉安城内投递段道为6段,投递员9人,每日2班次。同年底,取消快件投递段,并入普通邮件一起邮递。
  新中国建立初期,各县邮政局均配备1〜2名投递员,投递县城机关、学校、驻军和居民等的信函、报刊、汇兑、包裹等邮件。1962年,贯彻执行邮电部规定的城市投递邮件班次,吉安市每日投递2次,各县城每日投递1次。1964年,地区和各县(市)邮电局开展了“三送”(送信函件、送包裹、送汇款单)、“五带”(带邮票、信封、信纸、印泥、糊糊)活动,受到群众欢迎。报纸、杂志投递,实行投递卡签收制度,保证了不错、不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大量报刊恢复发行,邮件数量大幅增加,城市投递段道和路线都相应扩展。1989年后,吉安市区投递段道增至28条,投递员42人,投递点3780个。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住宅楼房日益增多,给城市投递工作带来了新问题,信报按址投送到户十分困难。1984年底,省邮电管理局和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联合发文,要求城市住宅楼房安装信报箱,此后居民住宅楼投递难题基本得到解决。
  高层住宅楼的增加,居民居住地相对集中,城市投递段道相应减少。1990年,全区城市投递段道55 条,1995年,全区城市投递段道57条。 1996年,城市投递仍然以投递信函、报刊为主。地区局有19个城市投递段,担负着市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城市居民邮件的投递工作。吉安市城区户数4. 5万户,全区达17.70万户。全区 12个县(市)邮电局,均设有县(市)城区内投递段道,担负城区内的邮件投递工作。地区局城市投递每日上午投递邮件1次,各县(市)局城区内每日投递邮件1次。
  1997年,地区局城市投递段增加到20段,每日投递2次,县(市)城区投递除吉水、宁冈局每日投递 2次外,其余各县局均投1次。地区局城区户数为4. 08万户,全区达21.62万户。共设有信筒箱 973 个。
  1999年,对城市投递工作加大投入,改善用邮环境,全面启动“万户信报箱工程”。投资60余万元购进3. 5万户信报箱,免费赠送单个信报箱3000多个,全区安装信报箱3. 2万户,一定程度上缓解送报难的问题,提高了信报的妥投率。吉安市城区户数达5.1万户,住宅楼房达670幢;全区城区户数达21.77 万户,住宅楼房达2578幢。城区每日平均投递频次全区1.46次,其中地区局、井冈山、吉水、新干、安福、 宁冈县(市)局为2次,其余县局均为1次。
  2000年,地区局根据省邮政局有关邮政投递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7月28日地区局投递公司正式挂牌运行。全区各县(市)局以城镇为主,相继建立邮政投递公司。城市投递员实行特快、报刊、普通邮件三网合一的投递方式。投递员在投递过程中,可以提供代售邮票、信封等多项延伸服务。同年10 月1日,县以上城市城区包裹实行投递到户,大大方便了用户。年底,全区有信报箱群1164处。城区户数21.145万户,住宅楼房7426幢,已装信报箱的楼房1279幢。投递段道72条,比1999年增加40条。 其中地区局投递段20条,井冈山市局5条,吉安县局7条,泰和县局5条,宁冈县局3条,其余县局都有4 条。
  农村投递新中国建立前的农村邮件,有的是在运邮过程中直接提交,多数是放在农村邮电自办机构、代办所和村镇信柜待收件人自取或请人捎转。邮局不负责投递。
  新中国建立初,试行乡村邮件投递制度。1952年开始设邮电支局、所,并配备专职乡邮员,负责将邮件投递到点和邮件交换站。1955年,全区建立农业社投递员制度,实行定人员、定路线、定班期、定投递点、定出班时间的“五定”管理制度。到1956年底,全区农村已实现社社通邮。1958年,邮政通信有了较大发展,农村邮路延长。为解决邮电局自编力量不足,邮件不能直接投到生产队的问题,全区各县实行了农村邮递员制度。I960年,全区农村实现了公社、大队、生产队全部通邮。1961年,农村投递员制度废除,部分人员被吸收为邮电局正式职工。1962年,根据邮电部有关规定,全区农村投递路线再次调整, 一般投递到生产队,力量不足的则投递到人民公社。
  1972年,随着农村社队规模调整,投递路线也作了相应调整,农村投递力量进一步加强,直投面扩大。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邮件大幅度增加,农村投递制度也在发展中不断改革。 1983年,新干、万安等邮局首先实行农民承包投递路线,在部分偏远山区聘请农民承包邮件投递。这种农民承包投递邮件的办法很快在全区各县都采用,解决了偏远山区农民用邮难题。形成了以自编人员为主,自办、个人承包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农村投递新局面。1993年,全区农村投递路线535条,单程总长16709千米,其中农民承包的投递路线67条,单程长2113千米。1995年,全区农村投递路线单程总长16726千米,按固定班期投递邮件的乡镇有246个。
  发展村级邮电代办所是解决农村信报妥投的有效途径。至1996年6月,全区发展村级邮电代办所 98个,其中,吉水54个、吉安县22个、新干21个佇冈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3. 57万千米。地区局在吉安市设有乡邮段道15条,其中樟山段、长塘一段、长塘二段、天玉段、兴桥一段、兴桥二段为隔日班,天华段、长丰段、真君段、东门段、全丰段、新村段、滩头段、梅岭段、斋楼段为逐日班。
  1997年,遵照《江西省农村村级邮电代办点管理试行办法》,地区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村级邮电代办点的通知》,对县至所、所至代办点进行了业务培训,同时对代办点的基础管理工作有所加强, 每月进行一次代办点业务会审,代办点的投递质量得到提高。是年全区农村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为1.57万千米。
  1998年,建设代办点1000个,同时在新干局开展营投合一试点工作,进一步扶助代办点的发展。全区设有农村邮电分支机构194个,按固定班期投递邮件的乡(镇)全区为297个,农村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为1.67万千米。
  1999年,实行投递体制改革,对所有投递路线进行经营承包或委托代办,将投递网建成多功能的服务网,农村的邮政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是年,全区设有农村局所230个,建立邮件妥投点1.64万个,其中直接投递的1-59万个,与用户签订协议的0.05万个,农村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为1.75万千米。
  2000年,根据投递体制改革的要求,农村投递员以固定工与委(代)办人员相结合的形式,建立“第二投递” 队伍,一律采用计件工资形式。地区局15条邮乡段全部由劳务工接替,其中撤销新村段,新增铁路段、7条隔日班、8条逐日班。全区农村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为1.80万千米。邮政妥投点达3. 86万个,其中直接投递的 3.50万个,与用户签订协议的0.36万个。按固定班期投递邮件的乡(镇)有258个。
  第四节邮政设备新中国建立前,吉安邮政局设备简陋。邮件运送,除少数线段采用委办汽车或轮船邮运外,均为肩挑步行。直至1947年,才购买自行车1辆,木轮车1部。邮件接递,基本上是步班;邮件收寄设备,仅有天秤3台,日戳8个,算盘2张;邮件分拣封发,只是在桌面和地面操作,用肥皂箱当格眼,用木漆、木牌封邮袋。
  新中国建立初期,邮件运送基本上采用委办汽车、轮船。邮件投递基本上实现自行车化。从1976 年起,机要邮件投递改用摩托车。同年,吉安邮电局成立邮车队,有汽车6辆,基本结束了委办邮运的历史。邮件收寄,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设备不断更新。从1985年起,配有自动计费磅秤、包件升降机、电子计算器等。邮件分拣,从1952年起,开始使用分拣台和专用格眼;1959年设立平信台和挂号台;至20世纪80年代末,有分拣台20台,格眼621个。
  进入90年代,吉安邮政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对企业的改造升级步伐,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方针,加大了邮政综合计算网的建设力度,相继开通报刊发行要数系统、特快跟踪查询系统、邮政营业窗口电子化系统、商函自动化处理系统、邮政储蓄计算机网等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子系统。
  报刊发行于1993年使用微机处理,1995年地区局报刊发行汇总要数系统与全省联网,1996年10月全区13个报刊发行汇总要数系统与全省联网。
  邮政营业窗口电子化系统始建于1995年,使邮政营业窗口由手工操作向微机处理转变,增强营业台席的综合处理功能。至2000年全区建有邮政营业电子化窗口 26处。
  邮政特快专递跟踪查询计算机系统1996年8月开通,并于1997年2月设立“185”电话特服专号。
  商业信函自动化处理系统1996年11月引进,提供商函信封地址打印、内部制作、自动封装“一条龙”服务。2000年10月投资60万元对商函系统进行技术更新。
  全区邮政储蓄事后监督1995年实现微机处理,标志着全区邮政储蓄计算机网建设逐步展开。1998 年吉安邮政储蓄实现全国联网,全区有3个邮政储蓄网点与全国联网。1999年发展到38个,2000年增加到73个。
  随着窗口电子化系统、特快跟踪查询系统、邮政储蓄计算网等系统的逐步扩大与完善,2000年3月, 作为三级邮区中心局的吉安邮政综合计算网与南昌二级邮区中心局综合计算网联网成功,正式进入全国邮政综合计算机系统网络。
  全区邮政设备不断改进完善。1998年拥有计算机总数124台,邮政车辆63辆;商函处理作业线一套。1999年拥有车辆80辆,其中邮运车辆30辆;邮资机3台,信函过戳机36台,ATM机(邮政储蓄自动取款机)14台,POS机2台;计算机总数143台;邮政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服务器29台,PC服务器25 台,网络交换机1台。2000年,拥有邮政汽车86辆,其中邮运汽车26辆;邮政摩托车3辆;邮资机10第六篇邮电 687台,商函制作系统1套,ATM机14台,POS机11台;邮政计算机194台;邮政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服务器29台,网络交换机1台,网络路由器2台,PC服务器28台。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