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检验、发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573
颗粒名称: 审批、检验、发证
分类号: U692
页数: 2
摘要: 江西省水上公安局制定了《检验内河轮船、汽船办法》,对轮船、汽船实行检验管理。对船舶进行登记,航监部门对载重30公担以上的木帆船开始检丈、发证工作,对30公担以下的无桅帆船、渔船和渡船也进行登记、发证。吉安航管部门检验木帆船2227艘,规定所有木帆船必须经过检验;境内木帆船检验分为制造检验、定期检验(包括初次检验)与特别检验三种,吉安专区经济委员会决定恢复船舶修建许可证,凡新建、改建船舶必须报经批准方可动工;对未经航监部门检丈的船舶,换发了证书和统一船舶名称。1990年全区检验新建船舶44艘。
关键词: 审批发证 船舶管理

内容

民国时期,江西省水上公安局制定了《检验内河轮船、汽船办法》,对轮船、汽船实行检验管理。1937年12月,江西省政府颁发《非常时期本省内河运输暂行办法》,对船舶进行登记,发给证书。
  1951年,航监部门对载重30公担以上的木帆船开始检丈、发证工作,共检丈船舶1637艘,占全区木帆船的65%。对30公担以下的无桅帆船、渔船和渡船也进行登记、发证。1952年,吉安航管部门检验木帆船2227艘,2. 3万吨,丈量船舶1439艘,9935吨,检验不合格的船舶26艘,162吨。1960年,江西省颁布《木帆船检验丈量办法》,制定了统一的船舶检验内容、标准和方法。规定所有木帆船必须经过检验; 木帆船安装了机器的,按机动船检验程序检验;检验种类分初次、定期、特别三种。1963年4月起,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的《木帆船检验规则》,境内木帆船检验分为制造检验、定期检验(包括初次检验)与特别检验三种,检验合格后,核定航行区域和营运种类,发给木帆船航行簿。
  1964年8月,吉安专区经济委员会决定恢复船舶修建许可证,凡新建、改建船舶必须报经批准方可动工;否则,不予检丈,不准参加营运。
  1969年对全区的机动船、驳船、木帆船,以及农副业船、渡船和渔船进行第一次普查,从工属具、牌号装置到机械设备,从人员配备到技术素质进行检查,对未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建造,任意滥用他船证书者,除收缴航行证书外,令其停航;对未经航监部门检丈的船舶,补办手续后,再行发证。
  1975年6月,省交通厅规定:凡属新建、改建木帆船、机帆船、驳船等,由使用单位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用途、 行驶航线和主要技术数据,报请相应部门审批:载重10吨以下的由当地航运站审查,县交通局批准;10吨以上 30吨以下的,由地区航运分局审查,地区交通局批准;30吨以上的报省航运管理局审查,省交通厅批准;客轮、 货轮、拖轮由地(市)、县交通局审查签署意见,报省航运管理局审查,省交通厅批准。
  1976年11月,全区进行第二次船舶普查工作,换发了证书和统一船舶名称。机动船称“吉安港机”, 非机动船称“井帆”,船舶编号,按照吉安港、万安港、泰和港、吉水港、峡江港、新干港、遂川港、永新港、安福港、永丰港的顺序,从30001号开始,依次类推。
  1983年7月,对全区木帆船进行第三次普查,同时,将原船名“吉安港机”改称“吉机”,非机动船称 “吉帆”,农副业和个体、联户的机动船称“吉副机”,非机动船称“吉副帆”,船舶号码不变。这次普查登记共换证2727艘(本),检验新船188艘,总吨位8708吨,3359.03千瓦。换发新船证书397本。1990年全区检验新建船舶44艘,年度定期检验船舶898艘。年末,全区已发证的船舶1087艘。
  1991年10月1日,根据交通部颁布《船舶升挂国旗管理办法》规定,50吨以上的船舶要求悬挂中国国旗。
  1994年3月,吉安港监对全区机动船发出通知.要求区内50吨,36.8千瓦以上的船舶和50吨以下, 36. 8千瓦以下驾机合一挂桨机船舶,应按照内河船舶《航行日志记载规则》和《轮机日志记载规则》,配备《航行日志》、《轮机日志》和《车钟记录簿》。
  1996年6月,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对全区50吨以上、36. 8千瓦以上的船舶以及 50吨以下的挂桨机,进行船舶所有权登记、船舶国籍登记。全区办理登记50吨以上和36. 8千瓦以上的船舶716艘、31843吨位,29541.2千瓦;50吨以下挂桨机275艘、9784吨位J650千瓦。共办理所有权登记、国籍登记船舶991艘.42618吨位,31191.2千瓦。2000年,全区办理船舶登记530艘,32017吨位, 19295千瓦。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