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9月,江西省水利局组建航道测量队,对赣江由下而上进行测绘,延至1945年,万安至新干河段测量工作告竣。绘制成赣江全流航道地形图,由于战事影响及财力不济,民国时期除完成赣江测绘和工程设计外,未能实施航道整治工程。
新中国建立初期,境内赣江航道是航道整治的重点区段。由于缺乏施工技术力量,只能采取炸礁清障(清除沉船、树桩)和人工疏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轻便整治.1956年开始对重点浅滩进行整治,整治方法仍较简单,多属单双排木桩编篱及导流屏等。
随着航道整治技术力量的增强和航道整治资金的增加,整治建筑物由简易轻便型向重型堆石坝发展。1964年,省计委以基本建设项目投资56.5万元,由省航运局组织设计和施工,首次在峡江县肖家滩采用堆石坝整治航道。:1965年又投资31.5万元在肖家滩继续建堆石坝6554米。1964 ~ 1970年,累计投资257.7万元,先后分别对新万安、沿江埠、杨梅缆、依湖、郭吾洲、窑头、吉安滩、鹅颈滩、白沙邑滩、钓鱼台滩、沿溪渡滩群、张家渡、东门滩、牛头、南门滩、三溪头至上田等航道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治。经过整治,枯水期浅滩水深一般达到0.9至1.2米,航道条件得到改善。为了治理泰和至峡江河段沙质浅滩, 1973年省航道部门在白沙邑滩、七姑岭滩、夏家滩、刁子角滩、梅林渡滩试建名为底墙的新型整治建筑物,底墙坝长25米,坝间距50米,上排角度25度至45度,坝顶高程取整治水位,底墙整治效果较好,吸引了外省航道部门前来参观。
80年代初期,有些浅滩坝体因年久失修沉陷,原有工程效果逐渐减弱。:1983年枯水期,万安塘上滩、沿江埠、栋背滩、白鹭洲、墨滩等处出现阻航,严重影响船舶运输生产,靠扒沙船和挖泥船已无法维护通航。从1984年起,省交通厅重新恢复对境内赣江航道的整治,当年投资50万元,由省航道处施工队实施勘测设计与施工。分别整治了栋背滩、白鹭洲滩、墨滩,共新建丁坝10座,坝长2445米,改建老坝9 座,坝长2881米,工程量计干砌块石护岸1300立方米,抛块石坝2. 94万立方米,劳力2. 4万工日,同时投资28万元由吉安航道段对肖家滩至沂江口老坝实施维修。1985年,省交通厅又投资50万元对境内沿溪渡、张家渡、雷滩、钓鱼台等浅滩进行整治、护岸、炸礁等,由省航务局施工队施工,共建堆石坝18 座,长0.35万米,计2. 26万立方米;护岸200米,计911立方米,炸礁0. 22万立方米。经过连续2年对主要碍航浅滩的整治,境内赣江航道条件明显改善。1989 - 1990年又投资47万元,分别对白沙邑滩老坝、沂江口和胡家祠滩老坝进行了维修。
1989年11月万安水电站关闸蓄水后,下游航道变化很大,不但没有达到增加航道水深的设计要求, 反而因泄水闸门不定期的关启,使流量、流速变化异常,水位变幅很大,受流速流沙的作用,淤沙堆积,致使航道变窄,浅滩增多。尤其是万安至泰和河段的航道忽左忽右,并在主航道中形成很多江心洲。关闸时枯水航道水深只有0.5米,严重影响了船舶通航。连万安、韶口、泰和的汽车轮渡都不能正常渡运。 1990年5月13日,副省长蒋祝平在万安主持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就电站建成后对万安港区和下游航道的流沙淤积,提出疏浚整治方案。并决定电站施工弃土由武警水电第二总队负责清除,万安南门码头的港区航道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负责设计方案和实施整治工程。万安下游航道由省交通厅取样分析,并提出治理方案。
1995年由水电部门投资66万元,省航务局设计所设计,吉安航务分局组织施工,对万安电站大坝下游(新万安至塘上)浅滩进行了整治,建整治丁坝4座,工程量9404. 26立方米,疏浚航道长520米,工程量6380立方米。1998 ~ 1999年,省航务局投资52万元,对碍航严重的肖家滩进行了老坝维修,共维修丁坝2座,工程量650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