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前,境内航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实施有计划的航道整治和疏浚。 整治措施主要采用炸礁、清障、建堆石坝,以调整水流,改善流态,增加航道水深。堆石坝的形状有丁坝、 顺坝、锁坝、底墙等。
境内赣江航道是省航道部门整治赣江的重点区段,支流航道整治的重点有禾水河、泸水河、龙泉河、 宁冈河。其中禾水河整治规模最大,共投资275.3万元。
20世纪50 ~ 60年代初期,得到整治和开发的支流航道还有恩江河、蜀水河、莲花河、消龙河、大汾河、大坑河、草林河、牛吼江、冠朝河、洲湖河、沂江河、冠山河、同水河、皂口河、通津河等。经过整治后的航道,大部分收到了预期效果,通航条件得到了改善。
赣江十八滩整治据旧志记载,唐贞元六年(790),路应岀任虔州刺史,凿赣石梗阻,以通舟道。宋嘉祐六年(1061),赵扑以右司谏出知虔州,曾疏凿惶恐诸滩,以杀水势。
1936年,江西省水利局多次对赣江十八滩的整治进行了勘察测绘,设计规划,但由于财力不济,整治工程未能实施。
新中国建立后,江西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赣江十八滩的整治工作。1951年10月,成立十八滩河道调查组,对险滩航道进行实地勘测。1954年,省航运局开始对十八滩航道进行重点整治,整治工程以炸礁清障为主,结合建坝导流。炸除的碍航礁石有良口滩的田螺石,昆仑滩的老虎石,武索滩的门坝石,小蓼滩的称梗石、猪兜石、曲尺石,大蓼滩的草鞋石、鹅鼻石,漂神滩的旗鼓石,惶恐滩的屏风石、罗汉石等。 至70年代初,十八滩共炸礁0.74万立方米,建堆石坝147座,计石方23. 2万立方米,总投资23& 3万元。经炸礁和建坝堵塞有害水流、调整流态后,航道条件显著改善,枯水水深达0.8米左右。海损事故明显减少,据1955年1至8月统计,海事32件,比上年同期减少18%。
由于赣江上游山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道中积沙量增加。据棉津站统计,1970 - 1984 年的平均最大含沙量比1956 ~ 1970年增加0.76千克/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增加186万吨。因而石质河床的十八滩逐渐被淤沙覆盖,航道中出现江心滩沙包,原为礁石碍航的险滩群到20世纪70年代转变成以淤沙碍航为主的浅滩群。
1978年以后,十八滩中常出现被泥沙淤浅而停航,航道水深仅为0.4 ~0.6米,采用疏浚、扒沙都无法维持通航。1981年,省航道处再次对十八滩群进行整治,至1983年共整治浅滩群10个,建丁、顺、锁坝123座,拆除不合理的老坝2座,并建水泥预制块坝1座,长约300米,合计总工程量19.4万立方米, 总投资220万元。整治后,航道水深均达到0.9米设计要求,有的达到1.4米。
万安水电站围堰施工后,大量泥沙淤积惶恐滩下,阻塞万安港区和赣江航道,给船舶通航造成严重困难。1984年11月至1985年2月,吉安航道段对惶恐滩进行重点整治,建固滩丁坝5座,长约1834米, 抛筑块石1.66万立方,投资28.1万元,工程效果达到设计要求,缓解了电站施工期间的碍航现象。
万安至三湖航道整治 1928年9月,江西省水利局组建航道测量队,对赣江由下而上进行测绘,延至1945年,万安至新干河段测量工作告竣。绘制成赣江全流航道地形图,由于战事影响及财力不济,民国时期除完成赣江测绘和工程设计外,未能实施航道整治工程。
新中国建立初期,境内赣江航道是航道整治的重点区段。由于缺乏施工技术力量,只能采取炸礁清障(清除沉船、树桩)和人工疏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轻便整治.1956年开始对重点浅滩进行整治,整治方法仍较简单,多属单双排木桩编篱及导流屏等。
随着航道整治技术力量的增强和航道整治资金的增加,整治建筑物由简易轻便型向重型堆石坝发展。1964年,省计委以基本建设项目投资56.5万元,由省航运局组织设计和施工,首次在峡江县肖家滩采用堆石坝整治航道。:1965年又投资31.5万元在肖家滩继续建堆石坝6554米。1964 ~ 1970年,累计投资257.7万元,先后分别对新万安、沿江埠、杨梅缆、依湖、郭吾洲、窑头、吉安滩、鹅颈滩、白沙邑滩、钓鱼台滩、沿溪渡滩群、张家渡、东门滩、牛头、南门滩、三溪头至上田等航道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治。经过整治,枯水期浅滩水深一般达到0.9至1.2米,航道条件得到改善。为了治理泰和至峡江河段沙质浅滩, 1973年省航道部门在白沙邑滩、七姑岭滩、夏家滩、刁子角滩、梅林渡滩试建名为底墙的新型整治建筑物,底墙坝长25米,坝间距50米,上排角度25度至45度,坝顶高程取整治水位,底墙整治效果较好,吸引了外省航道部门前来参观。
80年代初期,有些浅滩坝体因年久失修沉陷,原有工程效果逐渐减弱。:1983年枯水期,万安塘上滩、沿江埠、栋背滩、白鹭洲、墨滩等处出现阻航,严重影响船舶运输生产,靠扒沙船和挖泥船已无法维护通航。从1984年起,省交通厅重新恢复对境内赣江航道的整治,当年投资50万元,由省航道处施工队实施勘测设计与施工。分别整治了栋背滩、白鹭洲滩、墨滩,共新建丁坝10座,坝长2445米,改建老坝9 座,坝长2881米,工程量计干砌块石护岸1300立方米,抛块石坝2. 94万立方米,劳力2. 4万工日,同时投资28万元由吉安航道段对肖家滩至沂江口老坝实施维修。1985年,省交通厅又投资50万元对境内沿溪渡、张家渡、雷滩、钓鱼台等浅滩进行整治、护岸、炸礁等,由省航务局施工队施工,共建堆石坝18 座,长0.35万米,计2. 26万立方米;护岸200米,计911立方米,炸礁0. 22万立方米。经过连续2年对主要碍航浅滩的整治,境内赣江航道条件明显改善。1989 - 1990年又投资47万元,分别对白沙邑滩老坝、沂江口和胡家祠滩老坝进行了维修。
1989年11月万安水电站关闸蓄水后,下游航道变化很大,不但没有达到增加航道水深的设计要求, 反而因泄水闸门不定期的关启,使流量、流速变化异常,水位变幅很大,受流速流沙的作用,淤沙堆积,致使航道变窄,浅滩增多。尤其是万安至泰和河段的航道忽左忽右,并在主航道中形成很多江心洲。关闸时枯水航道水深只有0.5米,严重影响了船舶通航。连万安、韶口、泰和的汽车轮渡都不能正常渡运。 1990年5月13日,副省长蒋祝平在万安主持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就电站建成后对万安港区和下游航道的流沙淤积,提出疏浚整治方案。并决定电站施工弃土由武警水电第二总队负责清除,万安南门码头的港区航道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负责设计方案和实施整治工程。万安下游航道由省交通厅取样分析,并提出治理方案。
1995年由水电部门投资66万元,省航务局设计所设计,吉安航务分局组织施工,对万安电站大坝下游(新万安至塘上)浅滩进行了整治,建整治丁坝4座,工程量9404. 26立方米,疏浚航道长520米,工程量6380立方米。1998 ~ 1999年,省航务局投资52万元,对碍航严重的肖家滩进行了老坝维修,共维修丁坝2座,工程量6500立方米。
支流航道整治禾水河整治1941年9月和1947年9月,江西省水利局组建整治禾水河航道工程处,先后绘制浅滩地形及纵、横断面图56幅,编制了禾水河天河至永阳段航道炸礁疏浚工程计划,因经费拮据,工程均未能得到实施。
新中国建立后,吉安专署于1954年成立整治禾水河滩险工作组,下设永新、吉安两个整治小组,对禾水河花角滩、老鸦口滩、门斗滩、黄牛滩、依赖滩、桥缝滩、螺蚁滩、鸳鸯滩等11个重点滩险进行了炸礁治理。1956年,吉安专署成立禾水河航道疏浚整治委员会,1957年成立吉安县禾水河航道工程委员会, 两年投资15. 82万元,重点整治天河至神冈山航道,爆破石方炸礁1万立方米,疏浚险滩49处,土沙石 7.76万立方米,筑简易坝0.21万米、丁字坝4座、顺坝10座,锁坝2座,计石方0.95万立方米,投劳力 3. 6万工日,通过整治,航道水深增加0. 15至0.3米,枯水期通航能力由6吨提高到12吨。:1958年9 月,又在永阳下游红石滩左汉炸礁开掘新航道长300米。宽10米,深0.8米。废弃原多弯、淤沙碍航的右汉航道,改以左汶为主航道。
1964年6月,成立吉安专区禾水河航道整治工程处,委托湖南长沙交通学校负责该工程的勘测设计。第一期工程于9月1日动工,11月20日竣工,整治了天河至永阳河段中的倒门、门斗、阳石、大黄牛、小黄牛、布袋石、回坝、界富等8个重点滩群。第二期工程于1965年6月开工,至1966年2月竣工, 整治了天河至永阳河段中的倒门、阳石、回坝、功阁、大村坝、古木、银坑、柳江、蒋元、万良山、指阳渡、柳滑、水北、扁担洲、蛤蟆石、尹安、沙泥坝、龙陂桥、豆芽滩等19个重点滩,以及永阳至神冈山河段中的红石、芒石、胡家坝、一颗印、横江渡、西车、泥巴窝、三江口、青石码头、燕子窝滩等13个浅滩。两期工程共筑坝34处,疏浚炸礁5处,完成工程量计:筑坝114座,0. 81万米,3. 38万立方米(包括二处护岸);疏浚 3.58万立方米;炸礁0.42万立方米;建造纤桥28座;整修纤路17. 8千米;兴建航标站房3栋,298平方米;购置工程船舶10艘;投劳力13. 68万工日;共投资59. 28万元。
1973年,省交通邮政局投资20万元,对禾水河永新至天河航道进行整治,整治标准为枯水水深0. 6 米。整治了张王、黄土、石角、四果、青石桥、将军、虎山缆、白鹅缆、豪西、石桥、熬口、四角、车洲、鸡公坝、 桥拱、漫滩、大滩、花果、黄洲头、暗江口、洋子坝、黄角滩等22个重点浅滩,共筑坝51座0.62万米,石方 1.22万立方米,疏浚0.93万立方米,炸礁0.28万立方米。1978〜1979年,省航道处共投资25万元,对天河至神冈山河段航道进行了整治、疏浚和老坝维修。
1982年,禾水河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使原有的航道整治建筑物全部遭受毁坏,航道严重淤塞。1983年,省人民政府拨款29万元对天河至神冈山航道水毁工程进行了修复。1985年,吉安地区计委以粮、棉、布折兑形式下达扶贫工程,投资粮食67. 445万千克,棉花1319& 5千克,棉布6. 79万米,折合人民币35.61万元,对永新至天河航道进行了整治和疏浚。
新中国建立以后,禾水河建有堆石坝和卵石填心坝200余座,总计有1.5万余米;扒卵石5万余立方米,炸礁0.7万余立方米,修纤道17. 8千米、纤桥28座;兴建江口流量调节枢纽1座,总计投资250余万元。以上航道工程改善了航道流态,消除了碍航险滩,增加了航道水深,使通航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提高了船舶的通过能力。
1986年后,禾水河水运货源明显减少,未再进行航道整治工程。
泸水河整治1947年,江西省水利局航道勘测队完成了泸水河63千米的航道勘测任务,但未能实施整治工程。新中国建立初期,泸水河航道内主要有猪婆滩、红花园滩、笔架山滩严重碍航,枯水水深仅有0.3米,只能通航载重2吨的船舶,且沿河两岸纤路未整修,特别是竹江青至枫田不好拉纤。1956年, 吉安航运分局投资2785元,对泸水河航道重点碍航浅滩进行了炸礁、疏浚和筑坝整治,9月26日动工, 12月10日竣工。其中猪婆滩炸礁130立方米;笔架山滩疏浚949.5立方米,筑顺坝1座,计106立方米; 红花园滩炸礁212.9立方米,疏浚256. 5立方米;整修竹江青至枫田纤路11千米。
1964年,吉安航运分局投资1.6万元,由安福航运站组织施工,对安福至三江口河段的重点浅滩扒沙0. 35万立方米;清除中洲滩礁石156立方米,使该滩枯水航道水深增加0.4米;在笔架山、乌居口两滩建卵石填心干砌块石坝275米,并开挖新的安全航道,使水流集中,增加航道水深0.3米;猪婆滩炸礁 135立方米,增加航道水深0.2米。治理上述航道工程后,航行条件得到了改善,船舶载重增加1.5吨, 加快了船舶航行速度,使安福至吉安由原每月2个双航次提高到4个双航次。
1978〜1987年,省航道处3次计投资10万元,由吉安航道段勘测了泸水河14个重点浅滩,并绘制了航道地形图。1983年,省航道处又投资5万元,由省航道处施工队对泸水河安福至三江口河段进行了全流测量。1986年吉安航道段编制了泸水河渠化水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87年,省航务局批准该报告,拨款3万元由吉安航道段进行初步扩大设计后,20世纪90年代该工程项目未再延续。
龙泉河整治1956年,吉安专区航运局投资2. 11万元,对龙泉河上游支流大坑河和草林河进行航道整治。其中大坑河自圆洲至县城65千米中,整治滩险23处,炸礁474立方米,检石0. 22万立方米,疏浚投劳0.43万工日;草林河自南江口至县城40千米,共整治滩险35处,炸礁0. 13万立方米,检石0.73 万立方米,疏浚投劳0. 37万工日。
1957〜1958年,吉安专区航运局又先后投资6.7万元对草林河进行航道炸礁、疏浚。1964年,对大坑河大坑到园湖坳河段进行了疏浚。
1977年,省航道处投资5万元,由吉安航道段对遂川县城以下的几个重点碍航浅滩进行筑坝整治和疏浚,收到了预期效果。
宁冈河整治1935年12月,宁冈县政府普征全县壮丁 7173名,对宁冈河航道进行疏浚,共投劳9.7 万工日,疏浚航道长24千米。
1940年,鉴于宁冈河礁石甚多,航行维艰,米谷木料无法运销,省水利局工程处曾开凿航道礁石80 立方米,疏浚砂砾石0. 6万立方米,用款2万元。1942年,宁冈县政府组织民工在宁冈河凿滩,整修了纤路,并挑挖砂砾石计0.15万立方米。
1954年,经航运部门派员勘察设计,由吉安专区粮食局投资0. 6万元,宁冈县投劳41.9万工日,炸暗礁259处。1955年,专区粮食局又投资0.2万元,于9月20日开始,从古城银心桥至永新双江口共炸礁42处,历时38天,放550炮,10月10日再由古城炸礁至龙市,历时1个月。
1957年,吉安专区航运局投资0.76万元,再次对宁冈河进行炸礁。1958年,省航运局同意整治宁冈河,开发葛田河,按民工建勤补助,共计投资1617.34元。整治后,改善了通航条件。
通航船闸后唐天成年间(926〜929)监察御史周矩,于后周显德五年(958)避乱迁居泰和,在牛吼江早禾市处筑槎滩、碉石两座陂坝,引水灌溉农田万亩。
原槎滩陂顶有大小二泓,大泓约11米,小泓8米,其底低于陂顶0.5米,纵陂与陂顶成25%坡度,用作筏道通航,这是境内最早修建的拦河陂坝和通航设施。
南奥陂船闸1957年,遂川县人民政府在右溪河建南奥陂引水工程,兼顾通航,建通航船闸。是年 11月11日正式开工,1958年6月10日全部竣工。该陂坝长80米,坝高7.6米,坝顶宽2.6米,为混凝土结构。船闸建在陂坝左端,闸室系混凝土结构,长20米,宽12米,上下闸口 4米,闸门为木横拉式,室内可容纳5吨以下帆船6艘。船闸建成后即开始使用,帆船上下畅通,为江西省水坝船闸之始。几年后因陂坝被泥沙淤塞,闸门无法启闭,又未及时维护终被废弃。
江口船闸禾水河江口航运流量调节枢纽于1972年底动工兴建,1975年竣工。
船闸建在主坝的左岸,上游最高通航水位(吴淞高程)93.8米,正常91.5米,最低89. 1米;下游最高通航水位92. 3米,正常87. 8米,最低87.43米。上闸首为整体式,闸墙高6. 2米,墙底厚1.5;闸室为分离式,高10.2米,有效尺度长50米,宽5米,门槛水深0.8米;下闸首为分离式,墙高7. 4米,墙底厚0.4 米。上、下闸门均为人字门,上闸门高6米,宽3.3米,重10吨;下闸门高7.5米,宽3.3米,重12吨;闸门启闭为电气化机械控制,船闸输水系统为1米xl米短廊式。船闸通航标准:单船为20吨机帆船,船队(含拖轮)为长44米,宽3.5米,吃水0. 8米。平均过闸时间30分钟。
1982年,禾水河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江口船闸遭严重毁坏,闸室全部被泥沙淤塞。当年12月, 省拨款36万元修复船闸。修复工程于1983年7月动工,1984年6月竣工后正式通航,修复时将原钢筋混凝土人字闸门换成平板人字钢门,新建了闸门启闭机房。
1989年,省航务局拨款3万元,对船闸进行了维修。1990年,闸坝管理站有管理人员4人,由吉安航务分局拨船闸管理经费2.75万元,全年货物(竹木排)过闸量为1.3万吨。2000年,闸坝很少有船舶通过,留有管理人员3人。 万安水电站船闸船闸最大水头32.5米,全长1400米,其中,上游引渠长510米,下游引渠长715 米,闸室长175米,口门宽14米,门槛水深2.5米。上闸首长40米,高51.5米,下闸首长29米,高49. 5 米,上下闸首均为人字门档水。输水阀门为反向弧形阀门,采用液压机启闭,设在上闸首及闸室第9段, 门孔尺寸3米x3米。在上游水位为100米、下游水位为67.5米的最大水位差情况下.闸室充水和泄水时间分别为10分和11.3分。在闸室充水过程中,对2 x500吨船队和500吨单船测得的最大纵、横向缆绳拉力不超过12.06千牛(1.23吨力)及5.688千牛(0.58吨力),对50吨单船的最大纵、横缆绳拉力不超过2843. 9牛及1470.99牛,均满足过闸船只停泊条件。
船闸为过船及过木、竹排共用,通航净空8米,航道最小弯曲半径采用3至5倍船长。通航能力为 500吨级,过闸最大船队为2x500吨。船闸除闸门检修外,全年通航天数325天至340天。年通过能力货物单向上下水为115万吨,木材50万立方米。考虑远景航运的发展,在船闸右侧台地预留作为二期通航建筑物位置。1989年11月11日,水电站船闸竣工正式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