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41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水路
分类号: U6
页数: 50
摘要: 43条支流从东西两侧注入赣江,赣江两岸有万安、泰和、吉安、吉水、峡江、新干县和吉安市等重要县(市)港口,1950年境内有通航河流11条,航道通航里程997.5千米(其中赣江289千米,全区新开辟支流航道18条,全区共有通航河流29条,其中可常年通航航道达1163千米,区内赣江、禾水河航道由政府投资进行了较大的疏浚和整治。其他支流航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全区通航河流先后兴建水利陂坝43座,区内可常年通航的只有赣江、禾水河、泸水河,赣江航道境内赣江河段自万安涧田乡良富村地段进入。
关键词: 水路运输 交通运输

内容

境内水源丰富,河流密布。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43条支流从东西两侧注入赣江,形成天然河道网,连接众多的城镇、港口、工矿企业及山区腹地。赣江两岸有万安、泰和、吉安、吉水、峡江、新干县和吉安市等重要县(市)港口,是发展水运事业的有利条件。第一节航道新中国建立前,境内航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1950年境内有通航河流11条,航道通航里程997.5千米(其中赣江289千米,支流708.5千米)ₒ 1959年,吉安专署大办交通水网化,发出“大河通大船,小河通小船,小溪通竹筏”的号召,发动群众凿滩疏河。至I960年,全区新开辟支流航道18条,计881千米。 至此,全区共有通航河流29条,通航里程187& 5千米。其中可常年通航航道达1163千米,季节性通航航道715.5千米,实现了县县通航运。
  新中国建立后,区内赣江、禾水河航道由政府投资进行了较大的疏浚和整治。泸水河、龙泉河航道进行了小部分疏浚和整治。其他支流航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全区通航河流先后兴建水利陂坝43座,因未建通航设施,至使航道多处隔断,加上水土流失,河床淤积,造成多数支流断航,通航里程急剧下降。
  至2000年,区内可常年通航的只有赣江、禾水河、泸水河,航道里程为480千米;季节性通航的只有龙泉河、消龙河、恩江河、洲湖河,通航里程为200千米。
  赣江航道境内赣江河段自万安涧田乡良富村地段进入,流经万安、泰和、吉安、吉安市、吉水、峡江、新干等7 县(市),至新干县三湖镇蒋家村进入宜春地区樟树市,境内流程289千米,流域面积27659平方公里。
  境内汇入赣江较大的支流有禾水河、泸水河、龙泉河(又名遂川江)、恩江河、消龙河(又名滋江)、蜀水河,较小的支流有良口河、武术河、皂口河、土垄河、通津河、冠朝河、富水河、文石河、同江、沂江、黄金江、盘龙江等。
  赣江境内河段设有棉津、栋背、吉安、峡江、新干等五个水文站。据棉津水文站观测,历年最高水位 80.75米(吴淞高程),最低水位68. 69米;历年最大流量152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78. 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含沙量0.253千克/立方米;峡江水文站观测历年最高水位44.93米,最低水位33. 75米;历年最大流量199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4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含沙量0.21千克/立方米。历年最高洪水多出现在6月中、下旬。吉安站为赣江中游控测站,据50年观测资料记载,超过警戒水位(50. 5米)的共有47年次。
  境内赣江河段有着良好的天然航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赣江航道就有大量运送粮食和兵家征战的记载。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秦发兵5路远征南越,其中1路经南昌溯赣江而上,过大庾岭直达南越。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陈霸先起兵讨伐侯景,双方在赣江展开历时2年之久的争夺战,并在境内赣江两岸修筑了 4个战略城堡,即:泥溪城(今峡江县仁和)、大臬城(今吉安市神冈山)、白口城(今泰和县永昌市南)、鱼梁城(今万安县河西),白口城遗迹至今犹存。隋末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江、淮、赣三水沟通,赣江成为唐宋以后漕运、纲运、盐运、商运和南通交广、北达京畿的重要通道。抗日战争时期,赣江是重要的省际联运交通线。
  新中国建立后,境内赣江航道曾多次整治,通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其现状为:万安电站至吉安航道枯水水深0.9米,吉安以下航道枯水水深1米,全段最小航道宽40米,最小弯曲半径300米,达到5级航道标准,设有一等航标,常年通航50至100吨轮驳船。万安至新干共有浅滩99个,以过渡段浅滩为主,滩上最大流速1.5米/秒,航道底质以沙和沙夹卵石为主。
  位于万安县城以上的十八滩是赣江航道历史上的最险段,滩上礁石林立,水流湍急,自古流传“赣江十八滩,滩滩鬼门关,十船经过九船翻,一船已过吓破胆”的民谣。历来行船至此务请当地滩师引航,仍免不了船翻人亡,海事频出。十八滩中有9滩位于赣州地区赣县,9滩位于万安县境内,从上至下依次为:良口滩(又名梁滩)、昆仑滩、茶滩、武索滩、小蓼滩、大蓼滩、棉津滩、漂神滩、惶恐滩(又名黄公滩)。
  良口滩,距县城50千米,滩中多巨石,水流湍急;昆仑滩,距县城40千米,滩中礁石嶙峋;茶滩,距县城35千米,航道弯曲;武索滩,距县城30千米,五排礁石横卧江中,形如五条绳索,故又名五索滩,滩中航道弯曲,水流湍急;小蓼滩,距县城25千米,滩中有曲尺石,猪兜石耸立,犬牙交错;大蓼滩,距县城20千米,滩中有鹅鼻石居中,石峭嶙峋;棉津滩,距县城10千米,滩中多沙石,滩浅水急;漂神滩,距县城7.5千米,滩中有鸟儿石,形如鸟兽突出水面,常触舟翻船;惶恐滩,位于县城南门外,是十八滩中最为险恶的滩,滩中有屏风石,又称猴子石,嶙峋悄拔,矗立江中,且暗礁密布,激成旋流,澎湃之势令人胆寒。
  惶恐滩又称黄公滩。宋绍圣元年(1094)八月,苏轼贬赴广东惠州乘船路过此滩,题有《知津图》一诗,诗中有“地名惶恐泣孤臣”句,把“黄公”误叫“惶恐”,从此黄公滩又称惶恐滩。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句中的惶恐滩即指此。
  1989年万安水电站关闸蓄水后,水位壅高,河面展宽,水面比降变缓,十八滩被淹没。库区最高洪水位可达100.75米(吴淞高程),低水位和汛期防洪限制水位为90米,深水航道120千米,万安至赣州可全年通航100吨级船舶,大水时可通航300至500吨级船队。从此,险滩变通途,赣江十八滩行船难的历史已结束。
  从万安到新干的289千米的河段中,除上述9滩外,还有99个浅滩。滩名见表5-2-1。
  表5-2-1 1990年吉安航道段万安一新干主要浅滩一览编号滩名编号滩名编号滩名万安航标站管辖泰和航标站管辖 42 铁咀滩 1 蛤蟆渡 22 横贤滩 43 龙家坝 2 波塘滩 23 老虎滩 44 夏家轩 3 娘娘庙 24 鲤鱼滩 45 七姑岭 4 遂川江口 25 蜀口洲 46 曾家滩 5 罗塘滩 26 称勾滩 47 陈家滩 6 塘上滩 27 牛头滩 48 麻洲滩 7 金滩 28 三溪头 49 二王庙 8 沿江埠 29 上田滩 50 张家渡 9 花沙缆 30 南门滩 51 老虎肚 10 栋背滩印霞江航标站管辖 52 永和滩 11 依湖滩 31 东门滩 53 神冈山 12 百嘉滩 32 勾子脑 54 桃树下百嘉航标站管辖 33 沿溪渡墨潭航标站管辖 13 杨梅滩 34 高坪滩 55 盐码头 14 上子同 35 黄坑滩 56 大桥滩 15 郭吾州 36 老浒滩 57 梅林渡 16 香炉石 37 新洲难 58 杨家滩 17 上老居 38 老虎坑 59 石溪头 18 下老居 39 印霞江 60 石锅下滩 19 站前滩 40 蒋家滩 61 鹅颈滩 20 刁子角 41 四仙楼 62 锅石滩 21 熊家滩永和航标站管辖 63 文石滩续表编号滩名编号滩名编号滩名 64 观音阁 76 漂沙滩 88 肖家滩65 新码头 77 同江弯 89 陈家滩66 朱山桥 78 新市滩 90 仁和滩67 园洲桥 79 钓鱼台 91 胡家祠68 园石滩 80 燕子窝 92 江家坝69 雷滩 81 住歧滩 93 漳口滩70 白沙邑新干航标站管辖 94 哈蟆石峡江航标站管辖 82 宋家滩 95 野鸡庙71 尼姑山 83 寡妇桥 96 沂江口72 江口滩 84 羊子岭 97 沙罗寺73 富口滩 85 兔子岭 98 菜园里74 隆洲滩 86 乌口滩 99 新干滩75 西沙滩 87 碾米洲支流航道禾水河上游称文汇江(又名琴亭水),发源于湘赣边境武功山南麓,和宁冈河于永新县双江口合流后始称禾水河。禾水河自西向东流经永新、吉安、泰和县,至吉安市神冈山注入赣江,全长229千米,流域面积8980平方公里,是赣江中游最大的支流。
  文汇江长80千米。双江口至永阳为禾水河中游,长101千米。永阳至神冈山为其下游,长47.5千米。其间有牛吼江、泸水河汇入。
  禾水河流域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每年4至7月为丰水期。下游河段上沙兰水文站观测历年最大流量为34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立方米/秒;平均含沙量0.07千克/立方米。
  禾水河通航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湘赣两省物资交流的要道之一,在陆运尚不发达的较长历史时期内,湖南省的茶陵、鄢县等地所需的商货,主要经禾水河达璐江再转陆运。流域内所产粮食、竹木等农副产品和煤炭均仰赖禾水河航运。抗日战争时期,有2条省际联运线经禾水河转运: 其一是粤赣湘联运南线,起自筠门岭,顺贡水至赣州,沿赣江经吉安溯禾水河抵潞江转陆运至茶陵;其二是浙赣湘联运线,东起浙江安华,经邓家埠沿抚河、临水、恩江、赣江进入禾水河抵潞江中转。据1941年勘查记载,神冈山至永新可常年通航载量10吨的船舶,永新至潞江可季节通航载量 5吨的船舶,潞江至莲花可季节通航2吨的船舶。新中国建立后,禾水河以天河煤炭及沿河各地粮食运输为主。1957年,货运总量达39. 2万吨,成为该河运输量最多的一年。20世纪60 ~ 70年代年运量为10万~ 17万吨。70年代末,禾水河航道逐年恶化,加上公路运输不断发展,流域内许多物资弃水走陆,水运量逐年减少。
  禾水河航道现状为,莲花至永新47. 38千米,自1957年起先后修建5座陂坝用于发电和灌溉,因未建通航设施,于1964年Wf航。永新至天河32. 5千米,枯水航道最小水深0. 4米,最小航道宽度5米,最小航道弯曲半径50米,滩上最大流速2.6米/秒,全年通航10至15吨木帆船和机帆船。天河至永阳53 千米,枯水航道最小水深0.4米,最小航道宽度15米,最小航道弯曲半径80米,有石质、卵石夹沙浅滩 33处,滩上最大流速2.0米/秒,全年通航10至20吨木帆船和机帆船,枯水期船舶载重8吨左右。永阳至神冈山47. 5千米,枯水最小水深0.5米,最小航道宽度20米,最小航道弯曲半径100米,有卵石夹沙浅滩22处,滩上最大流速1.5米/秒,全年通航20吨机帆船。
  禾水河航道现航行船舶一般是30吨左右的机木帆船,以及20吨左右的专业户小机挂浆运输船。中洪水期有少量50至100吨级的船舶在下游航行。
  1999年《江西内河航道技术等级评定》(以下简称《评定》)中规划永新至天河段航道达VD-(3)级,现为等外航道;天河至神冈山河段航道达vi-(3)级,现为vn级航道。
  泸水河泸水河发源于莲花县潞口乡东北武功山及陈山山麓之间,流经莲花、安福、吉安3县,于吉安县曲瀨乡三江口汇入禾水河,全长133千米,流域面积3560平方公里,为禾水河最大支流。
  发源地至西江亭为其上游,长27. 5千米。西江亭至枫田为中游,长57千米。枫田至三江口为下游, 长48. 5千米,河道穿行平原地带。支流洲湖河在洋口由右岸汇入。
  泸水河上游植被甚密,表土稳定,中、下游有大量草丛覆被,故两岸水土流失现象较轻,河流含沙量少,除洪水期浑浊外,常年河水清澈见底。
  流域内年平均降雨量1511.9毫米,且多集中于3〜6月。泸水河洪、枯水位与流量落差较大,据下游赛塘水文站1952〜1982年观测记载,最高水位64.95米,最低水位57. 22米,高低差7. 73米,最大流量306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 3立方米/秒,洪枯流量差达927倍。
  20世纪50年代前,泸水河严田至安福可航行10吨木帆船,安福至吉安可航行20吨左右木帆船,60 年代后,泸水河中、上游先后建造了 4座拦河坝引水灌溉,未建通航设施而断航。现只有社上水库区内 15千米可区间通航,安福至三江口 58千米全流通航。
  泸水河航道现状:安福至洋口 28千米,最小水深0.4米,最小航道宽度8米,最小曲率半径50米,浅滩最大流速2米/秒,全年可通航10至20吨机、木帆船。枯水期船舶载量4吨。这段航道共有石质、卵石浅滩26处,其中以茅庵、红花园、龙前庙及洋口滩碍航最严重。洋口至三江口 30千米,航道条件较好, 最小水深0.5米,最小航道宽度15米,最小航道曲率半径80米,此段航道有卵石、粗砂浅滩11处,可航行20吨左右的机、木帆船,枯水期船舶载重6吨左右。
  1999年《评定》中规划三江口至安福航道达到VH-(3)级,近期维护为等外。
  龙泉河龙泉河(又名遂川江)由南支草林河及北支大坑河于泉江镇汇合而成,流经遂川县瑶厦、枚江、零田及万安县桂江、嵩阳,于万安县罗塘寨头村注入赣江。干流全长64千米,流域面积3466平方公里,河道宽100 ~ 150米,河床底质多为卵石和沙质,河床坡降平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437. 2毫米,3〜6月为丰水季节。
  泉江镇以上为龙泉河上中游,属高山丘陵区,落差大,平均比降陡峻。20世纪50年代前,其支流航道常年可通航5〜10吨木帆船。60年代后,水利水电部门兴建多处拦河陂坝未建通航设施, 致使断航。
  60年代前,泉江镇至河口 64千米航道最小水深0.4米,可常年行驶10吨左右的木帆船。以后由于上游引水灌溉,水源减少,县城至零田河段枯水时浅滩最小水深仅0.2米,零田以下航道因有部分灌溉渠道的余水汇入,水源略有增加,枯水时浅滩最小水深0.3米。80年代后至今,因航道逐渐淤塞,基本处于天然状态,只在中洪水期通航20吨左右机、木帆船。
  1999年《评定》中规划龙泉河泉江镇至河口 64千米航道为W-(3)级,近期维护为等外。
  恩江河恩江河(又名乌江)发源于零山山脉北麓永丰中村灵华山西侧,流经乐安、永丰、吉水3县, 在吉水城南汇入赣江,全长167千米,流域面积3911平方公里。
  牛田以上为上游河段,属山丘地区,河面较窄,支流增田河于牛田处从右岸汇入。牛田以下至永丰为中游河段,属丘陵区,树木稀少,有局部水土流失现象,河床底质多沙质,河面宽100 - 300米。支流万崇河(长54千米)于马蹄洲处从左岸汇入。江口河(长30千米)于永丰麻江村处从右岸汇入。永丰以下至吉水河口为下游河段,属山丘台地,植被稀疏,多光山秃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本河段永丰境内河宽 300至450米,吉水境内200米左右,支流冠山河于永丰县八江从右岸汇入。 据下游新田水文站1962 - 1982年观测:平均水位49. 64米,最高为1982年56. 44米,最低为1964 年48.79米,观测期内年平均流量为93. 63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3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 3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含沙量0.113千克/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1630毫米,其中3 ~6月占年降雨量50%。
  上游河道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水流急,落差大,河面狭窄,只能行驶竹筏和流放木竹。20世纪50 年代前,中游河段可全年通航5至15吨木帆船。1957年,水利部门在永丰上游7千米处的五石村建筑了一座以灌溉为主的拦河陂坝,只有排筏通道,未建过船设施,截断了恩江河近三分之二的航道。五石坝控制集雨面积1879平方公里,并供给县城工业用水。五石坝建成后,不仅中上游航道完全断航,而且使下游航道逐年恶化。其航道现状:永丰至八江20千米,枯水期航道最小水深0.3米,最小航道宽度10 米左右,航道最小曲率半径80米,水流平缓,航道底质为沙质,河道漫滩和江心洲较多,淤沙连片,形成航道枯水期水流分散,现只能在洪水期通航;八江至吉水32千米,航道最小水深0. 4米,最小航道宽度 15米,最小曲率半径100米,水流较缓,航道底质为沙质,由于受到赣江的顶托和支流冠山河的汇入,航行条件较好,可季节性通航。
  1999年根据综合因素《评定》中规划:吉水河口至永丰县城52千米航道达到VD-(3)级,永丰至银口 49千米航道达VHI-(2)级。
  消龙河消龙河(又名孤江、滋冈河、法江)发源于云山山脉西北兴国县境良村乡胆坑村。河流自南向北流经兴国、永丰、吉水,于吉水县皂溪折向西流,进入吉安县境,在马埠与南支富水河会合后,于张家渡汇入赣江,河道长148千米,流域面积3084平方公里。
  上游多崇山峻岭,农田多沿河谷山坳分布,植物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中游森林茂密,有白沙、水南等冲积盆地;下游富滩、值夏以下地形开阔,两岸筑有堤防。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536毫米,主要集中在4 ~6月。据渡头水文站1963 - 1976年观测:多年平均水位58.77米,最高水位66.09米,最低水位58.05米。平均流量53. 3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230 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 16立方米/秒,平均含沙量0.128千克/立方米。
  I960年前有木帆船常年航行在张家渡至南坪47. 5千米的河段内,洪水期可通航到南坪上15千米的永丰县潭头村。1971年11月螺滩陂坝建成后,未建过船设施,航道被截断。目前只有大坝至张家渡 17.5千米航道与赣江相通可季节性通航。
  1999年《评定》中规划河口至螺滩陂坝16.2千米航道达到Vffl-(2)级。
  蜀水河蜀水河发源于井冈山与湖南省交界的江西坳,主流左江流经五斗江、衙前、双桥乡江口与右江汇合为蜀水。由西向东流经井冈山、遂川、万安、泰和等县,在泰和县蜀口洲注入赣江,全长145千米,流域面积1305平方公里。
  河源至黄坳河道穿行于深山峡谷中,坡降& 2加,水流湍急。黄坳至衙前为山陵地区,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河槽宽25米,平均比降3.2%。。衙前至梅陂为丘陵过渡地区,河床宽阔,平均比降0.5%。,枯水期出现不稳定沙洲。
  流域内年降雨量1400至1800毫米,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匀,集中在4〜6月。据林坑水文站观测:多年平均流量27.4立方米/秒,其中1961年最丰水年为平均流量53. 6立方米/秒,1963年为最枯水年平均流量9.29立方米/秒。
  1972年前,衙前至蜀口洲66.5千米,可通航4至6吨小木船。后因梅陂大坝不断加高引走大量水源,使大坝以下航道恶化,1976年后船舶基本无法通行,只流放竹木排。
  1999年《评定》中规划河口至梅陂23. 5千米航道达到Vffl-(2)级。
  通津河通津河发源于万安县宝山与视头乡交界的陈家,流经万安县的宝山、观头乡,于窑头镇的通津注入赣江,全长48千米,流域面积450平方公里。
  通津河属山区河流,两岸多树林、草丛、植被良好,河岸稳定,河宽50 ~ 100米,平均比降0.6%。,河床底质多为砾石,粗砂。多年平均降水量1441毫米,最大2070毫米,最小824毫米。 20世纪60年代初,通津河(苑田至塘洲)13千米可通航小木船,后水电部门在八斗村处建有蕉源水库,使航道逐渐恶化以致断航。
  1999年根据综合发展因素,《评定》中规划通津河(河口至观头)20.4千米航道达到VIII-(2)级。
  皂口河皂口河(又称社坪河、沙坪河),发源于万安县柏岩乡的上造、竹林等村,流经柏岩、沙坪、长桥、于皂口村注入赣江,全长53. 8千米,流域面积223.3平方公里。历史上梅塘至皂口 20千米通航3吨左右小木帆船,后因航道淤塞,于20世纪60年代中断航。万安水电站蓄水后,水位提高,县城至长桥的客班在枫树潭设站,航程延伸9千米。
  同水河同水河发源于宜春地区分宜县境内的桐岭村,流经分宜、安福、吉安、吉水4县,于吉水县盘谷乡汇入赣江,河道长89千米,流域面积942平方公里。历史上塘东至西沙埠50千米可通航10吨的木帆船。1958年修建塘东大坝蓄水灌溉农田,使大坝下游河道水源减少,航道逐渐阻塞而断航。
  沂江河沂江河发源于丰城县西南蜜蜂坏与新干县的洛田村之间,流经新干县七琴、大坑、潭丘、曾家陂、拿埠,进入峡江县的时埠、马埠、水边,再向北折回新干县沂江乡于东湖汇入赣江,河长100千米, 新中国建立前,潭丘以下至河口 63千米通航。新中国建立后,经整治疏浚,10至20吨的木帆船可通航至大坑,计91千米。后由于修建拦河陂坝引水灌溉,70年代初基本断航。
  宁冈河宁冈河发源于宁冈县龙王仙山脉的东麓,经龙市、杭江、枫渡,于永新县江畔乡的双江口汇入禾水,全长135千米。民国期间,政府曾拨款组织民工疏凿航道通航。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组织民工继续疏凿航道,通航条件得到改善,至1954年5月,疏通了龙市至双江口 105千米航道,可通航5至 10吨木帆船。1964年枫渡电站建成后,拦河大坝未建通航设施,航道断航。
  牛吼江牛吼江古称邕水,发源于井冈山的六八河和发源于永新县的六七河在泰和县湛口汇合成其干流,流经桥头、螺溪,在太平洲注入禾水河,拿山至太平洲全长145千米。其下游在南唐时期修建了槎滩陂,有大小二泓用作船筏通道,早禾市至太平洲22.5千米,可常年通航。1954年尚有100余艘10 吨以下木帆船在该河装运粮食,后因水土流失,航道淤塞,20世纪60年代末期断航。
  洲湖河洲湖河(又名陈山河),发源于安福县陈山山麓,于竹江乡洋口汇入泸水河,河长90千米, 流域面积1110平方公里。明、清时期有漕船航行,民国期间航道失修,枯水期只能航行载重1吨的小船。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拨款对航道疏浚治理,改善了航道条件,洋门至洋口 83.5千米,枯水期船舶可载6吨,1964年后洲湖以上航道断航,现只有洲湖到洋口 48.5千米季节性通航。
  冠山河冠山河(又名藤田河),发源于永丰县上溪乡早禾陂山区,流经藤田、孟陂、古县、冠山、至八江处汇入恩江,全长125千米。新中国建立初期,八江到冠山40千米航道可航行10吨左右木船。1979 年后,冠山、皮家车先后建坝发电灌溉而断航。
  草林河草林河(又名左溪河),发源于湘赣交界之诸广山脉的寒口坳,流经高坪、左安、南江、草林等乡,全长91.4千米。20世纪60年代前,左安至遂川60千米可季节性通航4至5吨的木船。1961年兴建拦河陂坝后断航。
  大坑河大坑河(又名右溪河),发源于湘赣交界诸广山脉以东的老米地,流经关口、七岭、七坪等乡,全长126. 8千米,流域面积1138平方公里。1964年前,园湖坳以下65千米航道可通航6吨木船,后因修筑陂坝碍航而断航。
  富水河富水河原名王江河,发源于兴国县大马山北麓,由东南向西北流经吉安县东固、富田、新安、陂头,于值夏马埠村汇入消龙河,全长98.1千米,流域面积796平方公里。富田以上多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新安以下地形开阔,河道宽90至140米,河床底质为砾石夹砂。流域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36毫米, 最大流量127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82立方米/秒,最大流速3.64米/秒,最小流速0.10米/秒。
  20世纪60年代以前,富田至值夏45千米航道在中洪水期可行驶10至15吨木帆船,枯水期通航竹筏。1963年七姑岭至富田公路通车,水运量减少,1974年12月白云山水电站建成后断航。
  1999年,根据《江西省vm级航道通航标准》,结合富水河航道技术现状,《评定》中规划富水河河口至富田镇航道为Vffl-(2)级。表5-2-2 1950年吉安地区支流通航里程一览单位:千米河流名称通航河段里程说明起讫禾水河永新吉安 133 常年可行驶10-20吨木帆船牛吼江拿山太平洲 145 洪水通10吨帆船,枯水通早禾市龙泉河遂川罗塘 64 常年行驶10吨左右木帆船消龙河白沙张家渡 70 常年通航10吨芦江子船,白沙至龙冈通竹筏富水河富田值夏 45 洪水通船,枯水通竹筏恩江河永丰吉水 70 洪水通船,枯水通竹筏冠山河冠山八江 40 常年通10吨左右矮头船同水河永春市西沙埠 35 洪水通船,枯水不通泸水河安福三江口 58 洪水通10吨以上船只,枯水通三块板.石头船洲湖河洲湖洋口 48.5 洪水通10吨船只,枯水通三块板1 ~3号船合计 10条 708.5 其中常年通航551千米,季节性通航157.5千米表5-2-3 2000年吉安地区支流通航里程一览单位:千米河流名称常年通航里程乖节通航里程起讫讫起禾水河神冈山天河 101 天河永新县城 33泸水河三江口安福县城 58 龙泉河罗塘遂川县城 64 恩江河吉水河口永丰县城 52消龙河张家渡螺滩大坝 18洲湖河洋口洲湖 48 水库航道螺滩水库航道螺滩水库位于消龙河吉水县境内。1972年5月水坝竣工后,螺滩至水南形成18千米的深水航道,常年航行小客船,为当地群众的主要交通工具,每逢水南当坏日,客船往返二个航次。 1990年,库内有4艘8. 8千瓦、60座客轮当日往返于螺滩至水南,沿途有6个停靠点,另有两艘10多吨的木帆船,在库区运输木材等农副产品。2000年,有7艘小客船和10多艘10吨左右木帆船在库区内进行客运和货运。
  1999年《评定》中对库区电站至水南镇18千米航道规划为Vffl-(2)级。
  白云山水库航道白云山水库位于吉安县境内富水河。1974年12月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内的公路被淹,交通中断,富田至东固镇之间的交通完全依赖水库航道航行,从水库大坝至东固镇,水库航道里程为31千米,1976年,东固公社新建一艘14.71千瓦、载客80人的客船在库区投入运营,往返于白云山水库管理局至东固江口村,此外,白云山水库管理局、白云山林场、东固林场等单位均有船舶航行库区为本单位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至今,当地人仍靠船舶进行交通。
  1999年,《评定》中对白云山水库大坝至东固镇(31千米)航道规划为Vffl-(2)级。
  万安水电站库区航道万安水电枢纽位于万安县城以上2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6900平方公里,坝高104米(吴淞高程),总库容22.16亿立方米,建有船闸一座。1993年,建成的万安水电枢纽蓄水运行后,历史上有名的赣江十八滩尽淹库底。库区水面宽约800米,最宽处1300米,回水区航道120千米。 期间还有库间支流棉津河、皂口河、武术河、良口河、攸镇河等,通航里程41 ~31千米(随蓄水变动而变动)。库区航道设有二类航标,可常年通航50吨以上的船舶。
  1999年《评定》中规划该航道等级为VHI-(4)级,近期维护标准为II级。
  井冈冲水库航道井冈冲水库位于蜀水河的最上游,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水库最大库容1870万立方米,最高水位727. 88米,正常蓄水位722.5米,死水位708. 5米,死水位库容94. 78万立方米,年发电量3810万千瓦时。水库最大坝高92米,坝面高程730米。库区内现有一定数量的旅游船、农副业运输船和渡船在航行。
  1999年《评定》中对井冈冲水库(双溪口至荆竹山)25千米航道规划为VII-(2)级。
  社上水库航道社上水库建于20世纪60年代,位于安福县境内泸水河中游河段,用于发电与灌溉。 库容1.43亿立方米,死水位155米,正常蓄水位172米,集水面积427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6.2亿立方米。由于未建过船设施,致使大坝至安福县城断航,只库区内15.7千米可区间通航,现有10至50吨机动船30艘、客船2艘从事客、货运输。
  1999年《评定》中对水库大坝至洋溪15.7千米库区航道规划为VDI-(2)级。
  第二节航道维护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无专业航道管理机构,航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1941年1月,江西省政府公布县航道管理办法,规定航道设施和港口码头由县政府主管,其航道测绘和整治疏浚主要由省政府水利局负责实施,但因经费拮据,民国时期境内航道的整治工程实施极少。新中国建立后,境内始有专职航道管理机构,负责全区的航道管理和维护工作。
  航道管理 1950年,吉安航务办事处设航管股,负责境内航道管理。1956年3月,赣江始设航标,全线分设5个航标段,其中万安至吉安为第二航标段,吉安至樟树为第三航标段,均属省航运厅直接领导。1956年8 月,吉安专区航运局成立航道工程科,管理全区航道疏浚、纤路整修。1957年8月,江西省航运厅吉安航标段成立,下设25个航标站,管理赣江自万安至永太225千米航道和航标。1958年9月15日,将良口至万安107,108,109三个航标站划归吉安航标段。:1959年,吉安航标段及所属18个航标站与吉安航运分局航道工程科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统归吉安专区航运分局领导。:1961年5月改名吉安航道工程段,负责全区的航道管理工作。1964年7月,省航运局决定万安以上赣江航道划归赣州航道段管理,吉安航道工程段管辖万安至樟树259千米航道,并设立印霞江、西沙埠、新干3个航道管理站,后改设万安、百家、窑头、泰和、沿溪渡、印霞江、七姑岭、永和、墨潭、金滩、西沙埠、仁和、新干、三湖等14个航标站。
  1966年9月23日,成立禾水河航道管理站,配备养护人员31人,隶属吉安航运分局领导,站房建在吉安县永阳镇戴家村。下设天河、指阳、永阳、高塘4个航道站。1969年合并为天河、永阳2个站。1978 年,禾水河航道管理站撤销,所属资产移交吉安航道段。1979年9月,航道段与航运分局分开,成立江西省吉安航道段,其党政关系隶属地区交通局,业务由省航道处直接管理。下设万安至三湖12个航标站和禾水河江口闸坝管理站、墨潭机修所,共有职工186名。管理赣江万安至樟树259千米航道及全区各支流航道。
  1987年1月1日,省航务局决定将新干至樟树41千米航道划归宜春航道段管理,原三湖航标站的人员、航标艇、站房和其他设施全部移交给宜春航道段。至此,吉安航道段管辖万安至新干218千米航道。
  1989年1月1日,航道段和船舶监理所合并,成立江西省交通厅航务管理局吉安分局,为副处级事业单位。2000年有职工241人,退休人员105人,其中初、中级职称技术人员57人。内设港航监督、稽查征费等8个科室,下设疏浚工程队、墨潭机修站和万安、泰和、遂川、永新、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峡江、 新干、永丰等10个港航监理站和万安、泰和、吉安市、峡江4个航道段,各航道段下设2个航道站。万安航道段设于百嘉乡,管辖万安电站大坝至泰和横贤41.2千米赣江航道。泰和航道段设于永昌,管辖横贤至罗坑45. 85千米赣江航道。吉安市航道段设于吉安城,管辖罗坑至白沙邑59.7千米赣江航道。峡江航道段设于峡江老县城,管辖白沙邑至新干县城70.45千米赣江航道。
  导航设施清光绪年间出版的《钦定漕运全书》记载,乾隆五十四年(1789),境内赣江行驶漕船,常有搁浅而延误航期,经仓场侍郎苏凌阿等奏准,在赣江十八滩以下,采用插柳标记航道深浅,引导漕船航行。
  抗日战争时期,为避免日机轰炸,船舶需在夜间航行。当时,樟树至万安航道条件较好,在船员的努力下开展了夜航,唯万安以上因险滩密布而只能日间行船,客货运输常有积滞。1939年,国民党军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电令江西省水利局,拟具赣江夜航标志设置计划。因无经费,计划未能实施。
  新中国建立后,吉安航运管理处于1955年底派出约30人参加省航运局举办的首届航标员训练班, 学期3个月。1956年3月3日开始在赣江樟树至吉安河段设置二等航标,吉安至万安河段设置三等航标。随着船舶航行密度的增加,原标志不能满足航行要求,1960年基本完成了一等航标的设置任务。
  境内赣江的导航标志主要有岸标、浮标、棒形标3种。
  岸标由标杆、标志牌和发光装置组成,置于河道两岸,引导船舶航行。标杆初为木质,1972年改用钢管,1981年后更换为空心水泥管;发光装置原为煤油灯,20世纪60年代开始更换为电气化灯,70年代后已全部实现电气化霓虹灯。1988年改为按国家标准制式的双闪自动电子灯,1989年开始改为太阳能电源。标志牌起初用竹蔑制成,后改用钢板做成方形或圆形牌,1988年改为搪瓷反光标志牌。
  浮标由底部浮体、中部标志、顶部发光装置组成,用蔑缆或锚链吊置于航道两边,引导船舶航行。其底部浮体初用毛竹扎排,1969年开始采用小型铁质单船或双船;中部标志用蔑片扎成1米高的三角锥体,涂上红色或白色,固定于底部浮体上;顶部发光装置初用煤油灯,后来发展为电池灯,20世纪70年代浮标开始向钢质防撞浮鼓电气化灯方向发展,1987年,境内赣江航道已全部实现浮鼓电气化标灯。
  棒形标是枯水期用的导航标志,用一根毛竹制成,毛竹上涂有1米余长红色或白色标记,用铁丝捆上石头置于航道两旁,利用露出水面的颜色部位,引导船舶航行。1989年,棒形标全部改为铁质小青果防撞浮标。
  1970年,吉安航道段在横跨赣江的井冈山大桥上安装导航桥涵标灯18盏。2000年,万安至新干共设枯水期钢质浮标430座,岸标15座,过河标105座。万安至良口 3& 1千米航道,1964年移交赣州航道段管理。1989年8月万安水电站蓄水后,原石壁下、武术、麻源3个航标站合并为1个航标站,库区设置一等航标,计有红色浮标20座,白色浮标12座。
  境内支流航道仅禾水河天河至吉安河段曾于1959年设置过棒形标,由4名航标员带领临时工进行航道维护。因滩多水急,航道狭窄,过往船舶频繁,标志损耗太大,难以维护,于I960年撤销。
  导航设施由各航标站负责维护管理,每站配备4至6名航标员。航标员每天开船出航对所设航标进行检查,随水位变化浮标位置,保证船舶航行安全。1958年以前,航标站没有站房,每站1艘小船,航标员吃住都在船上,河岸边就是制作航标的场所。此后,逐渐租用民房居住。I960年首建印霞江和百嘉两栋站房。随后逐年增建,1982年建成沿溪渡最后1栋站房。至此,从万安至新干三湖共建有航标站房 13栋。
  1964年以前,吉安航道段只有1艘58. 84千瓦的船舶,担负全段的航标器材和煤油、毛竹托运发送任务。日常航道的检查和标灯的设置、维护全部由航标员撑小划子操作。1964年开始,新干航标站建成全区首艘7.355千瓦、驾机合一的木质航标艇,至1973年全段实现机动航标艇作业,结束了境内撑小划子放标的历史。2000年,全段有机动航标艇15艘,483.78千瓦,监督艇5艘、331.2千瓦,机动扒沙船3艘、176. 52千瓦,12V135AC吸沙船2艘,441.2千瓦,油轮1艘.35.3千瓦,水泥崑船1艘,钢质住宿楚船 2艘。
  航道养护每年9月至次年3月是境内河流枯水期,在此期间,航道常出现浅滩碍航。20世纪50 -60年代初期,每年枯水季节,航运部门均要抽调机关工作人员、搬运工人和雇请临时工,组成上百人的扒沙队,前往碍航浅滩进行人工扒沙,疏通航道。除人工扒沙外,还有以下几种办法解决浅滩碍航问题:一是使河水归槽增加航道水深;二是用拖轮冲沙,利用拖轮尾部螺旋桨翻动的激流将浅滩淤沙冲走;三是采用轻便导流屏的方法,在浅滩上首打下木桩,放上蔑编竹篱笆堵水归槽。
  20世纪60年代中期,境内赣江开始使用机械化扒沙船和挖泥船代替人工扒沙。1969年,省航道总段拨给吉安航道段3艘自航式机械扒沙船代替人工扒沙。每年枯水期,省航道疏浚队还派出2 ~3艘吸扬式或链斗式挖泥船到吉安赣江区段进行航道维护,承担扒沙船无法承担的重点碍航浅滩疏浚工作,年疏浚量约在10至15万立方米。境内通航支流枯水维护每年由航道部门拨款2000至2500元,由各县航运站组织人工扒沙,以维护支流枯水通航。
  2000年境内航道枯水维护标准为:赣江万安至吉安水深0.9米以上,吉安至樟树水深1米以上。
  航养费征收 1955年10月1日,江西省航运管理局首次规定对行驶赣江的运输船舶,在枯水期按运费的20%收取枯水减载费,其中20%作扒沙费,用于赣江枯水期扒沙。支流航道扒沙经费在各区帆船管理费内开支。1956年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各支流航道开征扒沙费,按枯水减载费的20%征收,由各航运局统一管理,专款专用。1961年,扒沙费按枯水减载费的30%征收,扒沙费和枯水减载费的征收期限相同,由省航运局根据航道水位变化情况,临时电报通知各地区航运局统一执行。
  1965年,省人委颁发《江西省内河航道养护费征收和使用暂行规定》。自1966年1月1日起,吉安航运分局在赣江和禾水河的天河至吉安段开征航道养护费,赣江按运费总额5%、禾水河按运费总额 4%征收,机关、学校、部队、人民团体和从事农业生产的船舶等免征,厂矿、企事业单位的机动船每年每马力征收12元,非机动船每年每吨6元,不足1吨的不收,其他支流航道仍按扒沙费标准征收。1972年 4月20日,对全省统缴单位的航道养护费进行调整,井冈山地区统缴船舶按4. 8%计征,其他运输船舶仍按5%计征。所收养护费40%留给井冈山地区航运分局专款专用,60%上缴省航运局统一调剂使用。
  1977年9月,江西省交通局颁发《航道养护费征收实施方法》,征收对象除航道工程船、军事、公安、 消防及科研单位用船或抗洪抢险、渡船和农业粪便、积肥、运送公粮船外,国营、集体、个体所有制专业运输船舶,一律按营运收入总额5%,由航运部门在运费票据中专项扣除,不另填养护费专用票据,竹木排按每吨千米(木材1立方米为1吨,毛竹30根、篙竹50根为1吨)0. 001元征收。非运营的社会船舶由各地航监部门按机动船每月每马力1.00元,非机动船、筏按每月每吨0. 50元征收。
  1979年6月1日,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开立航道养护费上解专户的通知,规定各征收单位在当地银行开立航道养护费上解款账户,不计利息,按月将所收养护费全部如数上解省航道管理处,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扣留或挪用。1983年,吉安航道段为加强航道养护费的征收和检查工作,成立了航道养护费征收办公室,下设泰和、吉安、新干3个征收检查站,万安、永和、江口闸坝3个代收点,分片包干。泰和站负责泰和、万安、遂川3县,吉安站负责吉安、吉水、永新、安福4县,新干站负责新干、永丰、峡江3县的养护费征收及检查工作。万安、永和及江口闸坝3个代收点分别负责遗漏船舶和竹木排筏的征收任务。 1984年,省交通厅决定省属航运企业的航道养护费实行分月预缴,年终统一结算,按季填报统缴的办法。
  1992年,交通部等三部、局颁发《内河航道养护费征收和使用办法》。是年10月15日起,营业性运输客、货船舶的航养费,按其运费收入的8%计征,非营业性运输船舶和难以准确反映运费收入的船舶的航养费,按其每吨位或载重吨、客位、千瓦比照营业性船舶的航养费率择大者计征,每吨每月1.30元,每千瓦每月3.50元。如参加营业性运输,按营业性运输标准征收;人工浮运或拖货的竹木排筏,按每吨千米0.003元计征。
  1998年1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江西省航道养护费征收和使用实施细则》。是年2月1日起,航道养护费分费率和费额两种办法计征,将原航道养护费按费率从8%调至6%征收,以促进水运业的发展。
  第三节航道整治新中国建立前,境内航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实施有计划的航道整治和疏浚。 整治措施主要采用炸礁、清障、建堆石坝,以调整水流,改善流态,增加航道水深。堆石坝的形状有丁坝、 顺坝、锁坝、底墙等。
  境内赣江航道是省航道部门整治赣江的重点区段,支流航道整治的重点有禾水河、泸水河、龙泉河、 宁冈河。其中禾水河整治规模最大,共投资275.3万元。
  20世纪50 ~ 60年代初期,得到整治和开发的支流航道还有恩江河、蜀水河、莲花河、消龙河、大汾河、大坑河、草林河、牛吼江、冠朝河、洲湖河、沂江河、冠山河、同水河、皂口河、通津河等。经过整治后的航道,大部分收到了预期效果,通航条件得到了改善。
  赣江十八滩整治据旧志记载,唐贞元六年(790),路应岀任虔州刺史,凿赣石梗阻,以通舟道。宋嘉祐六年(1061),赵扑以右司谏出知虔州,曾疏凿惶恐诸滩,以杀水势。
  1936年,江西省水利局多次对赣江十八滩的整治进行了勘察测绘,设计规划,但由于财力不济,整治工程未能实施。
  新中国建立后,江西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赣江十八滩的整治工作。1951年10月,成立十八滩河道调查组,对险滩航道进行实地勘测。1954年,省航运局开始对十八滩航道进行重点整治,整治工程以炸礁清障为主,结合建坝导流。炸除的碍航礁石有良口滩的田螺石,昆仑滩的老虎石,武索滩的门坝石,小蓼滩的称梗石、猪兜石、曲尺石,大蓼滩的草鞋石、鹅鼻石,漂神滩的旗鼓石,惶恐滩的屏风石、罗汉石等。 至70年代初,十八滩共炸礁0.74万立方米,建堆石坝147座,计石方23. 2万立方米,总投资23& 3万元。经炸礁和建坝堵塞有害水流、调整流态后,航道条件显著改善,枯水水深达0.8米左右。海损事故明显减少,据1955年1至8月统计,海事32件,比上年同期减少18%。
  由于赣江上游山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道中积沙量增加。据棉津站统计,1970 - 1984 年的平均最大含沙量比1956 ~ 1970年增加0.76千克/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增加186万吨。因而石质河床的十八滩逐渐被淤沙覆盖,航道中出现江心滩沙包,原为礁石碍航的险滩群到20世纪70年代转变成以淤沙碍航为主的浅滩群。
  1978年以后,十八滩中常出现被泥沙淤浅而停航,航道水深仅为0.4 ~0.6米,采用疏浚、扒沙都无法维持通航。1981年,省航道处再次对十八滩群进行整治,至1983年共整治浅滩群10个,建丁、顺、锁坝123座,拆除不合理的老坝2座,并建水泥预制块坝1座,长约300米,合计总工程量19.4万立方米, 总投资220万元。整治后,航道水深均达到0.9米设计要求,有的达到1.4米。
  万安水电站围堰施工后,大量泥沙淤积惶恐滩下,阻塞万安港区和赣江航道,给船舶通航造成严重困难。1984年11月至1985年2月,吉安航道段对惶恐滩进行重点整治,建固滩丁坝5座,长约1834米, 抛筑块石1.66万立方,投资28.1万元,工程效果达到设计要求,缓解了电站施工期间的碍航现象。
  万安至三湖航道整治 1928年9月,江西省水利局组建航道测量队,对赣江由下而上进行测绘,延至1945年,万安至新干河段测量工作告竣。绘制成赣江全流航道地形图,由于战事影响及财力不济,民国时期除完成赣江测绘和工程设计外,未能实施航道整治工程。
  新中国建立初期,境内赣江航道是航道整治的重点区段。由于缺乏施工技术力量,只能采取炸礁清障(清除沉船、树桩)和人工疏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轻便整治.1956年开始对重点浅滩进行整治,整治方法仍较简单,多属单双排木桩编篱及导流屏等。
  随着航道整治技术力量的增强和航道整治资金的增加,整治建筑物由简易轻便型向重型堆石坝发展。1964年,省计委以基本建设项目投资56.5万元,由省航运局组织设计和施工,首次在峡江县肖家滩采用堆石坝整治航道。:1965年又投资31.5万元在肖家滩继续建堆石坝6554米。1964 ~ 1970年,累计投资257.7万元,先后分别对新万安、沿江埠、杨梅缆、依湖、郭吾洲、窑头、吉安滩、鹅颈滩、白沙邑滩、钓鱼台滩、沿溪渡滩群、张家渡、东门滩、牛头、南门滩、三溪头至上田等航道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治。经过整治,枯水期浅滩水深一般达到0.9至1.2米,航道条件得到改善。为了治理泰和至峡江河段沙质浅滩, 1973年省航道部门在白沙邑滩、七姑岭滩、夏家滩、刁子角滩、梅林渡滩试建名为底墙的新型整治建筑物,底墙坝长25米,坝间距50米,上排角度25度至45度,坝顶高程取整治水位,底墙整治效果较好,吸引了外省航道部门前来参观。
  80年代初期,有些浅滩坝体因年久失修沉陷,原有工程效果逐渐减弱。:1983年枯水期,万安塘上滩、沿江埠、栋背滩、白鹭洲、墨滩等处出现阻航,严重影响船舶运输生产,靠扒沙船和挖泥船已无法维护通航。从1984年起,省交通厅重新恢复对境内赣江航道的整治,当年投资50万元,由省航道处施工队实施勘测设计与施工。分别整治了栋背滩、白鹭洲滩、墨滩,共新建丁坝10座,坝长2445米,改建老坝9 座,坝长2881米,工程量计干砌块石护岸1300立方米,抛块石坝2. 94万立方米,劳力2. 4万工日,同时投资28万元由吉安航道段对肖家滩至沂江口老坝实施维修。1985年,省交通厅又投资50万元对境内沿溪渡、张家渡、雷滩、钓鱼台等浅滩进行整治、护岸、炸礁等,由省航务局施工队施工,共建堆石坝18 座,长0.35万米,计2. 26万立方米;护岸200米,计911立方米,炸礁0. 22万立方米。经过连续2年对主要碍航浅滩的整治,境内赣江航道条件明显改善。1989 - 1990年又投资47万元,分别对白沙邑滩老坝、沂江口和胡家祠滩老坝进行了维修。
  1989年11月万安水电站关闸蓄水后,下游航道变化很大,不但没有达到增加航道水深的设计要求, 反而因泄水闸门不定期的关启,使流量、流速变化异常,水位变幅很大,受流速流沙的作用,淤沙堆积,致使航道变窄,浅滩增多。尤其是万安至泰和河段的航道忽左忽右,并在主航道中形成很多江心洲。关闸时枯水航道水深只有0.5米,严重影响了船舶通航。连万安、韶口、泰和的汽车轮渡都不能正常渡运。 1990年5月13日,副省长蒋祝平在万安主持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就电站建成后对万安港区和下游航道的流沙淤积,提出疏浚整治方案。并决定电站施工弃土由武警水电第二总队负责清除,万安南门码头的港区航道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负责设计方案和实施整治工程。万安下游航道由省交通厅取样分析,并提出治理方案。
  1995年由水电部门投资66万元,省航务局设计所设计,吉安航务分局组织施工,对万安电站大坝下游(新万安至塘上)浅滩进行了整治,建整治丁坝4座,工程量9404. 26立方米,疏浚航道长520米,工程量6380立方米。1998 ~ 1999年,省航务局投资52万元,对碍航严重的肖家滩进行了老坝维修,共维修丁坝2座,工程量6500立方米。
  支流航道整治禾水河整治1941年9月和1947年9月,江西省水利局组建整治禾水河航道工程处,先后绘制浅滩地形及纵、横断面图56幅,编制了禾水河天河至永阳段航道炸礁疏浚工程计划,因经费拮据,工程均未能得到实施。
  新中国建立后,吉安专署于1954年成立整治禾水河滩险工作组,下设永新、吉安两个整治小组,对禾水河花角滩、老鸦口滩、门斗滩、黄牛滩、依赖滩、桥缝滩、螺蚁滩、鸳鸯滩等11个重点滩险进行了炸礁治理。1956年,吉安专署成立禾水河航道疏浚整治委员会,1957年成立吉安县禾水河航道工程委员会, 两年投资15. 82万元,重点整治天河至神冈山航道,爆破石方炸礁1万立方米,疏浚险滩49处,土沙石 7.76万立方米,筑简易坝0.21万米、丁字坝4座、顺坝10座,锁坝2座,计石方0.95万立方米,投劳力 3. 6万工日,通过整治,航道水深增加0. 15至0.3米,枯水期通航能力由6吨提高到12吨。:1958年9 月,又在永阳下游红石滩左汉炸礁开掘新航道长300米。宽10米,深0.8米。废弃原多弯、淤沙碍航的右汉航道,改以左汶为主航道。
  1964年6月,成立吉安专区禾水河航道整治工程处,委托湖南长沙交通学校负责该工程的勘测设计。第一期工程于9月1日动工,11月20日竣工,整治了天河至永阳河段中的倒门、门斗、阳石、大黄牛、小黄牛、布袋石、回坝、界富等8个重点滩群。第二期工程于1965年6月开工,至1966年2月竣工, 整治了天河至永阳河段中的倒门、阳石、回坝、功阁、大村坝、古木、银坑、柳江、蒋元、万良山、指阳渡、柳滑、水北、扁担洲、蛤蟆石、尹安、沙泥坝、龙陂桥、豆芽滩等19个重点滩,以及永阳至神冈山河段中的红石、芒石、胡家坝、一颗印、横江渡、西车、泥巴窝、三江口、青石码头、燕子窝滩等13个浅滩。两期工程共筑坝34处,疏浚炸礁5处,完成工程量计:筑坝114座,0. 81万米,3. 38万立方米(包括二处护岸);疏浚 3.58万立方米;炸礁0.42万立方米;建造纤桥28座;整修纤路17. 8千米;兴建航标站房3栋,298平方米;购置工程船舶10艘;投劳力13. 68万工日;共投资59. 28万元。
  1973年,省交通邮政局投资20万元,对禾水河永新至天河航道进行整治,整治标准为枯水水深0. 6 米。整治了张王、黄土、石角、四果、青石桥、将军、虎山缆、白鹅缆、豪西、石桥、熬口、四角、车洲、鸡公坝、 桥拱、漫滩、大滩、花果、黄洲头、暗江口、洋子坝、黄角滩等22个重点浅滩,共筑坝51座0.62万米,石方 1.22万立方米,疏浚0.93万立方米,炸礁0.28万立方米。1978〜1979年,省航道处共投资25万元,对天河至神冈山河段航道进行了整治、疏浚和老坝维修。
  1982年,禾水河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使原有的航道整治建筑物全部遭受毁坏,航道严重淤塞。1983年,省人民政府拨款29万元对天河至神冈山航道水毁工程进行了修复。1985年,吉安地区计委以粮、棉、布折兑形式下达扶贫工程,投资粮食67. 445万千克,棉花1319& 5千克,棉布6. 79万米,折合人民币35.61万元,对永新至天河航道进行了整治和疏浚。
  新中国建立以后,禾水河建有堆石坝和卵石填心坝200余座,总计有1.5万余米;扒卵石5万余立方米,炸礁0.7万余立方米,修纤道17. 8千米、纤桥28座;兴建江口流量调节枢纽1座,总计投资250余万元。以上航道工程改善了航道流态,消除了碍航险滩,增加了航道水深,使通航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提高了船舶的通过能力。
  1986年后,禾水河水运货源明显减少,未再进行航道整治工程。
  泸水河整治1947年,江西省水利局航道勘测队完成了泸水河63千米的航道勘测任务,但未能实施整治工程。新中国建立初期,泸水河航道内主要有猪婆滩、红花园滩、笔架山滩严重碍航,枯水水深仅有0.3米,只能通航载重2吨的船舶,且沿河两岸纤路未整修,特别是竹江青至枫田不好拉纤。1956年, 吉安航运分局投资2785元,对泸水河航道重点碍航浅滩进行了炸礁、疏浚和筑坝整治,9月26日动工, 12月10日竣工。其中猪婆滩炸礁130立方米;笔架山滩疏浚949.5立方米,筑顺坝1座,计106立方米; 红花园滩炸礁212.9立方米,疏浚256. 5立方米;整修竹江青至枫田纤路11千米。
  1964年,吉安航运分局投资1.6万元,由安福航运站组织施工,对安福至三江口河段的重点浅滩扒沙0. 35万立方米;清除中洲滩礁石156立方米,使该滩枯水航道水深增加0.4米;在笔架山、乌居口两滩建卵石填心干砌块石坝275米,并开挖新的安全航道,使水流集中,增加航道水深0.3米;猪婆滩炸礁 135立方米,增加航道水深0.2米。治理上述航道工程后,航行条件得到了改善,船舶载重增加1.5吨, 加快了船舶航行速度,使安福至吉安由原每月2个双航次提高到4个双航次。
  1978〜1987年,省航道处3次计投资10万元,由吉安航道段勘测了泸水河14个重点浅滩,并绘制了航道地形图。1983年,省航道处又投资5万元,由省航道处施工队对泸水河安福至三江口河段进行了全流测量。1986年吉安航道段编制了泸水河渠化水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87年,省航务局批准该报告,拨款3万元由吉安航道段进行初步扩大设计后,20世纪90年代该工程项目未再延续。
  龙泉河整治1956年,吉安专区航运局投资2. 11万元,对龙泉河上游支流大坑河和草林河进行航道整治。其中大坑河自圆洲至县城65千米中,整治滩险23处,炸礁474立方米,检石0. 22万立方米,疏浚投劳0.43万工日;草林河自南江口至县城40千米,共整治滩险35处,炸礁0. 13万立方米,检石0.73 万立方米,疏浚投劳0. 37万工日。
  1957〜1958年,吉安专区航运局又先后投资6.7万元对草林河进行航道炸礁、疏浚。1964年,对大坑河大坑到园湖坳河段进行了疏浚。
  1977年,省航道处投资5万元,由吉安航道段对遂川县城以下的几个重点碍航浅滩进行筑坝整治和疏浚,收到了预期效果。
  宁冈河整治1935年12月,宁冈县政府普征全县壮丁 7173名,对宁冈河航道进行疏浚,共投劳9.7 万工日,疏浚航道长24千米。
  1940年,鉴于宁冈河礁石甚多,航行维艰,米谷木料无法运销,省水利局工程处曾开凿航道礁石80 立方米,疏浚砂砾石0. 6万立方米,用款2万元。1942年,宁冈县政府组织民工在宁冈河凿滩,整修了纤路,并挑挖砂砾石计0.15万立方米。
  1954年,经航运部门派员勘察设计,由吉安专区粮食局投资0. 6万元,宁冈县投劳41.9万工日,炸暗礁259处。1955年,专区粮食局又投资0.2万元,于9月20日开始,从古城银心桥至永新双江口共炸礁42处,历时38天,放550炮,10月10日再由古城炸礁至龙市,历时1个月。
  1957年,吉安专区航运局投资0.76万元,再次对宁冈河进行炸礁。1958年,省航运局同意整治宁冈河,开发葛田河,按民工建勤补助,共计投资1617.34元。整治后,改善了通航条件。
  通航船闸后唐天成年间(926〜929)监察御史周矩,于后周显德五年(958)避乱迁居泰和,在牛吼江早禾市处筑槎滩、碉石两座陂坝,引水灌溉农田万亩。
  原槎滩陂顶有大小二泓,大泓约11米,小泓8米,其底低于陂顶0.5米,纵陂与陂顶成25%坡度,用作筏道通航,这是境内最早修建的拦河陂坝和通航设施。
  南奥陂船闸1957年,遂川县人民政府在右溪河建南奥陂引水工程,兼顾通航,建通航船闸。是年 11月11日正式开工,1958年6月10日全部竣工。该陂坝长80米,坝高7.6米,坝顶宽2.6米,为混凝土结构。船闸建在陂坝左端,闸室系混凝土结构,长20米,宽12米,上下闸口 4米,闸门为木横拉式,室内可容纳5吨以下帆船6艘。船闸建成后即开始使用,帆船上下畅通,为江西省水坝船闸之始。几年后因陂坝被泥沙淤塞,闸门无法启闭,又未及时维护终被废弃。
  江口船闸禾水河江口航运流量调节枢纽于1972年底动工兴建,1975年竣工。
  船闸建在主坝的左岸,上游最高通航水位(吴淞高程)93.8米,正常91.5米,最低89. 1米;下游最高通航水位92. 3米,正常87. 8米,最低87.43米。上闸首为整体式,闸墙高6. 2米,墙底厚1.5;闸室为分离式,高10.2米,有效尺度长50米,宽5米,门槛水深0.8米;下闸首为分离式,墙高7. 4米,墙底厚0.4 米。上、下闸门均为人字门,上闸门高6米,宽3.3米,重10吨;下闸门高7.5米,宽3.3米,重12吨;闸门启闭为电气化机械控制,船闸输水系统为1米xl米短廊式。船闸通航标准:单船为20吨机帆船,船队(含拖轮)为长44米,宽3.5米,吃水0. 8米。平均过闸时间30分钟。
  1982年,禾水河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江口船闸遭严重毁坏,闸室全部被泥沙淤塞。当年12月, 省拨款36万元修复船闸。修复工程于1983年7月动工,1984年6月竣工后正式通航,修复时将原钢筋混凝土人字闸门换成平板人字钢门,新建了闸门启闭机房。
  1989年,省航务局拨款3万元,对船闸进行了维修。1990年,闸坝管理站有管理人员4人,由吉安航务分局拨船闸管理经费2.75万元,全年货物(竹木排)过闸量为1.3万吨。2000年,闸坝很少有船舶通过,留有管理人员3人。 万安水电站船闸船闸最大水头32.5米,全长1400米,其中,上游引渠长510米,下游引渠长715 米,闸室长175米,口门宽14米,门槛水深2.5米。上闸首长40米,高51.5米,下闸首长29米,高49. 5 米,上下闸首均为人字门档水。输水阀门为反向弧形阀门,采用液压机启闭,设在上闸首及闸室第9段, 门孔尺寸3米x3米。在上游水位为100米、下游水位为67.5米的最大水位差情况下.闸室充水和泄水时间分别为10分和11.3分。在闸室充水过程中,对2 x500吨船队和500吨单船测得的最大纵、横向缆绳拉力不超过12.06千牛(1.23吨力)及5.688千牛(0.58吨力),对50吨单船的最大纵、横缆绳拉力不超过2843. 9牛及1470.99牛,均满足过闸船只停泊条件。
  船闸为过船及过木、竹排共用,通航净空8米,航道最小弯曲半径采用3至5倍船长。通航能力为 500吨级,过闸最大船队为2x500吨。船闸除闸门检修外,全年通航天数325天至340天。年通过能力货物单向上下水为115万吨,木材50万立方米。考虑远景航运的发展,在船闸右侧台地预留作为二期通航建筑物位置。1989年11月11日,水电站船闸竣工正式通航。
  第四节港口据1952年吉安航务办事处统计,全区赣江和支流有港口 87个,大小码头130座。当时码头设施极其简陋,船舶装卸作业全靠肩挑背驮。
  新中国建立后,港口建设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曾先后投资1324万元用于全区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世纪90年代初,吉安港口已建成3个新型的机械化装卸作业区,万安、泰和、吉水、峡江、新干等5个港口也建成为年吞吐能力达20万吨的中型港口,港口的码头设施也进行了扩建改造。50年来,共建航运仓库7栋,建筑面积0.55万平方米;货场17个,面积21.13万平方米;站房23栋,建筑面积 0.61万平方米。至90年代末,全区有赣江主要港口 6个,一般港口 19个,支流港口 20个。共有码头98 座,泊位128个。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1960年达到22& 9万吨的最高纪录,70年代后逐年减少。2000 年133万吨(包括100万吨沙石短途运输量。2000年以前沙石运量未统计在内)客运量93.3万人次。
  赣江港口吉安港位于吉安市。南起余家河,北至石屋下,长约14.5千米,港区总面积21万平方米,其中陆域面积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5万平方米,主航道靠近西岸港区,水深流缓,具有良好的天然港口条件。 吉安港有105国道,新吉、吉萍、吉井、吉永公路连通港口,京九铁路邻港而过。南唐保大二年(944),郡城南棚门外(现龙阳阁码头)曾铸有1个高7尺、重1300斤的大型“铁十字”锚柱,用于系缆舟舰,“水场商人于此系舟编筏”。并建有迎官亭,专供迎送官员上下客船。
  1937年出版的《江西省米谷运销调查报告》称吉安为赣江流域的一大市镇。当时吉安港已有章家、 李家、青石、习溪桥、南湖、上新、大王庙、肖家、龙阳阁、轿子、清税巷、大码头、站前、朱紫巷、花巷口、福建、广东、盐码头、善庆、金牛寺等20多座码头,共有600余名搬运工人从事港口装卸作业。1949年,吉安有大小码头32座,但设备十分简陋。除1936年在中山码头修建一座混凝土结构的轮船客运码头外, 其余全是斜坡土码头,无机械设备。年吞吐量约6万吨,人均日操作量400千克。
  1956年,吉安市人民政府划定了港区范围。1960年,成立吉安港口建设委员会,兴建肖家码头,完成河堤护墙400米,建筑平台码头200米,并在港口推行装卸作业车子化、溜槽化和机械化,装卸工人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人均日操作量达到4吨,当年全港吞吐量148万吨。1963年,吉安市区沿赣江修筑2米多高的防洪大堤,多数古老码头被封闭,航运部门投资9万元修建港口闸门10座,使作业码头相对集中,改变了过去码头分散、多点装卸的局面。
  1976年后,航运部门先后投资492万元对港区码头进行了扩建改造,修建货运仓库4栋,建筑面积 4460平方米;货场4个,面积7920平方米。起重机14台,单机最大起吊能力5吨,5吨超重吊车1辆,3 吨超重吊车2辆,接送工人上下班的大型客车1辆,港区短途运输汽车队1个,港机修理厂1所,面积1661平方米,使港口装卸作业机械化操作程度达80% ₒ 1984年石溪头机械化粮食装卸码头建成后,吉安港口年货运通过能力达到60万吨,成为江西省内河六大港口之一。
  1990年,吉安市港区有主要码头18座。1990年以后,由于城市建设和赣江河堤改造,多数码头被封堵报废。
  余家河码头位于市区南面禾水河汇入赣江的内港泊锚地,水深及避风条件好,原为竹木排汇集编扎场所,后为石油起卸码头。I960年市搬运公司利用斜坡滩地,修成简易人工起重码头。1962年被列为战备码头之一。1973年,航运部门投资18万元,修建浆砌立式货场码头1座,长60米,50吨级泊位3 个,前沿货场面积5000平方米,3吨固定式吊机4台,是装卸长、重、大件和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的作业码头。:1991年省交通厅投资20万元,修建直立式货场码头,前沿长70米,50吨级泊位2个,安装3吨吊机 2台,5吨变幅吊机1台,设计年吞吐量3万吨。20世纪90年代,该码头装卸钢材,松香等货物为主,是第一作业区的主要作业点。2000年,有少量的木材装运作业。
  神冈山码头位于市区南端神冈山下,由煤炭、粮食、水泥矿石3个装卸作业线组成。煤炭转运作业线有天河煤矿中转煤场1个,面积1.5万平方米。1968年,航运部门投资2. 5万元修建栈桥式装煤漏斗1座,下首安装卸煤皮带卷扬机1台,机动喂料船1艘,是天河煤矿煤炭中转作业的专用码头。20世纪60年代,年中转煤炭达10余万吨,1982年后煤炭转运量减少,卷扬机、喂料船废置。粮食装运作业线,建有立式码头1座,50吨级泊位1个,滑板1台。水泥矿石作业线,有矿石卸船码头1座,长100米, 50吨级泊位3个,拉坡机1台,上面辟有木材堆场1个,面积1000平方米。至2000年底,煤炭、粮食、水泥矿石作业线已停止。保留少量竹木装运作业。
  回龙桥码头有立式码头1座,50吨级泊位1个,电动升降起油机1台,原为桶装石油卸船码头,后改为食油起卸码头。2000年赣江河堤改造被封堵。
  超英码头1958年为支援附近超英翻砂厂扩建而修筑的斜坡石砌码头,有50吨级泊位1个,为竹木棍和废品装船码头。2000年赣江河堤改造被封堵。
  电厂码头1955年2月18日修建,投资0.89万元。1967年,由吉安电厂、航运分局、煤建公司3家合资扩建,总投资6万余元,建成二级平台码头1座,长80米,30吨级泊位5个,拉坡机1台,操作房1 间,是煤炭卸船专用码头。后因电厂用煤弃水走陆,码头被闲置改作沙石码头。2000年赣江河堤改造时被封堵。
  上新码头原称广济渡口码头,1950年修建成货物装卸码头,长20米。后由飞跃搬运队改为起卸竹木专用码头,建有木杆起重机1台,后又改为栈桥式码头,安装3吨吊机二台,为起卸沙石专用码头。
  肖家码头又名红旗仓库码头,1958年建链板机1台,100吨级泊位1个,水泥是船上安装自制半吨小吊机1台,与链板机配套作业。前方仓库1栋,面积1500平方米,库内有电瓶铲车4台,是港区内主要的百杂货装卸中转仓库码头。另外,在楚船码头下首筑有二级平台码头1座,长120米,50吨级泊位3 个,拉坡机1台。:1986年后,电瓶铲车、小吊机和拉坡机都已拆除。2000年赣江河堤改造被封堵。
  新肖家码头位于市区沿河路中段,1975年动工。1982年建成钢筋混凝土透空直立式码头1座, 长64米,宽25米,总投资335.7万元。年设计装卸能力为21.8万吨,港区前沿货场面积1320平方米, 仓库面积2260平方米,办公楼1栋面积840平方米。港区道路570米,5吨单柱梁电动吊机2台与仓库内2台5吨电动行车配套衔接,组成2条机械化装卸作业线。港池深在1.5米时,可同时停靠两艘300 吨级的驳船进行装卸作业,是第二作业区的所在地。2000年赣江河堤改造被封堵。
  轿子码头1976年在原斜坡码头上修建成半透空直立式码头1座,投资16万元。修建货棚及办公楼200平方米,货场面积600平方米,100吨级泊位2个,3吨固定式吊机4台。载货汽车可直接进出货场与吊机配套作业,是第三作业区的所在地。2000年赣江河堤改造被封堵。
  中山码头原名花巷口码头,1936年集资0.78万元扩建,改名中山码头。1953年,市人民政府拨款 &1万元,整修为二级平台翼型台阶式客运码头,楚船1艘,100吨级泊位1个,专供客船上下旅客和零担货装卸。1972年,航运部门投资13万元在中山路口兴建吉安港客运站,建筑面积1937平方米。1966年,在中山码头上首修建斜坡码头1座,长35米,50吨级泊位2个,拉坡机1台。1987年拉坡机拆除。 1999年赣江河堤改造时被封堵。
  福建码头原为福建会馆码头。1948年吉安田粮处置崑船1艘,岸上建简易储粮仓库1栋,专供本区公粮转运。I960年起,辟为吉安至印霞江短途客运码头,建有零担货房仓库1栋,面积600平方米。 1999年赣江河堤改造被封堵。
  榕树码头新中国建立前由福建会馆管辖。20世纪50年代后,因码头通道窄小,不适合货物装卸作业,辟为轮船泊锚地和市民生活码头,1999年赣江河堤改造被封堵。
  盐码头清朝时,建有盐仓1座,为食盐盘运中转码头。新中国建立后,辟为轮船燃料供应码头和泊锚地。同时也是市内柴炭、石灰起卸及粪便装船码头。1999年赣江河堤改造被封堵, 南湖码头原为货运装卸码头,后由吉安市砂石公司修筑堆砂场1座,面积1000平方米,为市区砂石运输专用码头。1999年,赣江河堤改造被报废。
  石溪头粮库码头1964年航运部门建有拉坡机斜坡码头1座。1984年,由吉安航运分公司、地区粮食局合建立51:码头1座,100吨级泊位2个,航运分公司装置3吨固定式吊机2台,是粮食装卸专用码头。至2000年,因无装卸货物而闲置。
  油库码头1973年,石油公司修建管道卸油码头1座,油泵楚船1艘,100吨级泊位1个。为吉安成品油装卸专用码头。
  造纸厂码头由造纸厂修建的立式升降机装卸烧碱和纸张的专用码头。
  河东作业区码头位于井冈山大桥东岸下游550米。1995年由省交通厅投资164万元,地方财政拨款20万元,新建栈桥式双层货运码头1座。平台前沿长81.5米,100吨级泊位1个,安装5吨吊机1 台,设计年吞吐量20万吨,107平方米配电房1栋。码头占地总面积16253平方米。
  永和古港距港区城南5千米处的永和古港口,是古时东昌治所,也是吉州窑所在地。东侧临江沿街修筑的5个老式码头遗迹尚存。通过赣江水运,吉州窑产品曾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元代吉州窑衰落,主航道东移,码头淤塞,古代港口之繁华早已不复存在。其下首新中国建立后曾是竹木排汇集采编场所。1987年后辟为短途客运停靠站。
  万安港1956年,省航运局设立船舶调度中心指挥站,轮驳船在此换拖中转。港区南自水电站,北至水泥厂,岸线长8.1千米。港区总面积9. 8万平方米,其中陆域面积2. 3万平方米,水域面积7. 5万平方米。1989年11月11日,万安水电站船闸通航。1986 ~ 1989年,投资176.5万元,拓宽沿江大道,石砌护堤长0.2万米,改建码头3座。2000年港口吞吐量& 4万吨,客运量27万人次,有主要码头8座。
  观澜门码头位于县城南端的惶恐滩下首。县搬运公司在此扩建斜坡码头1座,长160米,50吨级泊位4个,拉坡机1台。1970年改建立式码头1座,安装3吨固定式吊机2台,是县城主要机械化装卸码头。1997年县城赣江两岸护坡时,对该码头进行了改造。2000年该码头仅留一部吊机作业。
  客运码头1966年航运部门投资修建台阶式客运码头1座,长20米,有楚船1艘,80吨级泊位1 个。1989年万安水电站蓄水发电后,客班船移至坝上停靠,该码头失去原来的功能,楚船被撤去。
  竹山码头位于五丰乡竹山村。1967年,县搬运公司修建浆砌斜坡式码头1座,长40米,50吨级泊位2个,拉坡机1台,是土产品装卸码头。1996 - 1998年投资120万元,改造块石混凝土结构。长30 米,高17米,为深水码头。建有台阶和平台,双向斜坡车道。改名为芙蓉门货运码头。
  西门码头位于县城沿江路,是一座古老的货运码头,原有青麻条石砌成的台阶式码头1座,俗称 “官运码头”。1985年,万安水电站投资将码头加宽取直,石砌河岸护坡,改为民用码头。1997年县城防护工程护坡时再次改建加固。
  水泥厂码头位于县城北面5千米处。1979年建成斜坡码头,长25米,50吨级泊位1个,拉坡机1 台,堆场面积300平方米。该码头已废弃。
  糖厂码头位于县城北5千米的赣江边,是一座机械化装卸码头。电动轨道行车从生产车间直通码头,建有吊机操作台1间,视野开阔,操作灵便,堆场面积400平方米,是糖厂起卸甘蔗等原材料的专用码头。后因糖厂停产,码头被废弃。
  电站码头位于县城南面惶恐滩上首。是万安电站修建的专用码头,长200米,100吨级泊位3个, 中间为大型机械设备卸船码头,上下首是水泥、煤炭等货运装卸码头。
  大坝客运码头位于电站大坝上游。2000年12月省交通厅投资23万元,新建万安港客运码头一座。60吨级(120客位)泊位1个、108平方米候船室1栋。年吞吐量18万人次。
  泰和港两宋时期,泰和的千秋乡和云亭乡曾经是生铁冶炼基地,水路运输繁忙。1937年,浙江大学迁至泰和上田,修筑“浙大码头” o 1939年,江西省政府迁驻泰和,码头扩建,港区拓宽,成为战时水陆交通枢纽,但码头仍以天然斜坡稍加石砌而成,装卸作业全靠人力搬运。战后港口衰落,至泰和解放时, 全港已无固定搬运队伍,各物资部门先后在上田和永昌市修筑货场、仓库,成为水陆联运的中转港口。 现港区南自三溪村,北至永昌市,岸线长6.5千米,港区总面积20.8万平方米,其中陆域面积15万平方米,水域面积5. 8万平方米。1973年港口总吞吐量24.13万吨,2000年为14. 5万吨,是吉安地区第二大港,港区有主要码头8座: 糖厂码头位于县城南面三溪村。1959年由糖厂修建钢筋混凝土立式码头1座,长30米,100吨级泊位1个,3吨固定式吊机1台,为糖厂原材料装卸码头。
  机场码头位于县城南面上田乡。:1969年修建浆砌斜坡码头1座,长70米,100吨级泊位2个,3 吨轮胎吊机1台,堆场面积1.05万平方米,是泰和机场物资转运码头。20世纪90年代因军事调整,机场码头改为木材转运码头。
  庆化码头也叫八一八中转站码头,位于上田乡。1970年修建浆砌斜坡码头1座,长25米,100吨级泊位1个,曾安装皮带输送卸煤机1台,仓库面积0.25万平方米。
  上田货场码头位于上田乡,1982年由航运部门投资30万元,兴建码头1座,长100米,80吨级泊位4个,仓库面积130平方米。货场面积6. 2万平方米,是吉安地区目前最大的1个木材中转存放的专用货场。1991年10月,省交通厅投资60万元,在原码头下首新建直立式机械化码头一座。码头从岸边伸入江中50米,配有5吨吊机一台,码头前沿长30米,100吨级泊位1个,设计年吞吐量5.5万吨。
  江村码头位于赣江东岸赣江大桥下首。1971年由县搬运公司修建浆砌斜坡码头1座,长20米, 80吨级泊位1个,拉坡机1台,滑板1台。1984年拉坡机被拆除,改用翻斗机装卸。主要转运粮食,京九铁路贯通后,大批粮食改由铁运。2000年吞吐量只有1000吨左右。
  永昌码头位于赣江东岸永昌市街口。1957年由航运部门修建浆砌斜坡码头1座,长120米,80吨级泊位4个。搬运公司置拉披机1台,有小龙铸矿、画眉坳铸矿、兴国县等物资单位修建的中转仓库14 栋,建筑面积1. 18万平方米。泰和赣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大部分物资从陆路进出,码头年吞吐量逐年减少。
  客运码头位于赣江东岸永昌码头下首。:1959年,航运部门投资9.1万元,修建浆砌台阶式轮船客运码头1座,长20米,100吨级泊位1个。1988年扩建码头工程,与上首拉坡机码头相接,改为货运装卸码头,作业平台长45米,宽5米,80吨级泊位4个。泰和赣江大桥通车后,基本上没有货物转运。现为船舶锚泊地。
  油库码头位于赣江东岸永昌市下首。1972年修建浆砌台阶式石油管道卸油码头1座,长25米。 有油泵楚船1艘,80吨级泊位1个。石油储运仓库1座,面积1800平方米,年吞吐量1万吨。是泰和港石油管道专业码头。
  吉水港吉水港位于恩江河与赣江交汇处,历来是永丰、乐安等县进出口物资运输的中转港口。新中国建立后,吉安航运局开展赣江与支流联运,轮帆船在此换装衔接,岸线长4千米,港区总面积8万平方米,其中陆域面积3万平方米,水域面积5万平方米。2000年港口吞吐量18.3万吨,客运量17万人次。港区有主要码头5座: 南门码头位于吉水大桥下北岸。1959年,修建浆砌斜坡码头1座,长100米,拉坡机1台,县属物资部门建有食品、农资、土产、百货等储运仓库多栋,原为主要货运装卸码头。1980年后,因码头淤塞而废弃。
  西门码头位于县城西门口,原为红条麻石砌成台阶式码头,是过去的帆船客运码头。新中国建立后,修建储粮仓库多栋,是永丰、乐安和吉水县粮食中转外调的装卸码头。1968年,县搬运队扩建浆砌斜坡式码头1座,长42米,50吨级泊位的2个,拉坡机1台,年装卸量达4万余吨。后因航道淤塞,为季节性作业码头。
  北门码头位于城北2千米处。1965年,航运部门修建浆砌斜坡码头1座,长50米,50吨级泊位2 个,县属各物资部门建有物资储运仓库5栋,面积1692平方米。1980年,航运部门又投资4万元,新建一座货运码头,并建有货场2个,面积1.26万平方米,县搬运队安装拉坡机2台,吊机1台,现为县城主要货运码头。
  客运码头位于北门港区内。1966年,修建浆砌台阶码头1座,楚船1艘,100吨级泊位1个。1989 年,县航管站投资1.5万元,改建2层结构客运站房1栋,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并由省航运管理局投资 8万元,更新县城及西沙埠客运楚船各1艘。
  墨潭码头位于县城南5千米赣江东岸。1998年,省交通厅投资117万元,地方自筹32万元新建墨潭排头货运码头。100吨级泊位1个,5吨台式吊机1台,设计年吞吐量5.5万吨,货场面积9900平方米和40平方米站房1栋。
  峡江港峡江港位于赣江西岸,下有深潭,河面开阔。东汉末年,孙吴大都督周瑜镇守巴邱,是其操练水军的场所。1990年10月30日,峡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划定港区范围及港口管理办法,加强港务管理。现港区南自桥孔,北至窑场,岸场长7千米,总面积8万平方米,其中陆域面积3.5万平方米,水域面积4.5万平方米。200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8.6万吨,客运量16万人次,港区有主要码头7座: 东门码头I960年,建斜坡式货运码头1座,长120米,100吨级泊位2个,皮带机1台,拉坡机1 台,是县城主要货运装卸码头。1990年6月,由县搬运公司投资3.7万元,扩建码头工程,安装5吨固定式吊机1台。该码头现为老城区进出港货物主要装卸点。2000年,货物吞吐量3万吨。
  客运码头有浆砌台阶式客运码头1座,长40米,楚船1艘,100吨级泊位1个。1970年新建客运站房1栋。1982年,航运部门投资13万元,修建货场1个,面积1500平方米。吉樟线客轮停开后,楚船于1992年售出,此后,该码头一直闲置。
  桥孔码头位于县城南面5千米处。1985年航运部门修建简易斜坡码头1座,长60米,100吨级泊位1个,货场面积0.4万平方米,是新余、安福、莲花等县(市)钢铁、煤炭、木材中转储运货场码头。1995 年后,该码头以装卸木竹为主。2000年,码头货物发出量0.6万吨。
  林站码头位于赣江东岸。有林业部门修建的木材装运码头1座,长130米,100吨级泊位3个,货场面积0.60万平方米。1995年后,码头装卸量逐年减少。2000年,该码头仅发出木材1000立方米。
  粮食码头有浆砌片石立式码头1座,长40米,100吨级泊位1个,皮带机滑道长30米,是粮食装船专用码头。1992年后,改为装卸沙石。
  油库码头1980年修建浆砌斜坡码头1座,长20米,40吨级泊位1个,是石油装卸专用码头。
  漳口码头位于县城下游20千米赣江东岸。1983年由省航运局投资20万元,修筑水泥斜坡式码头1座,货场1个,100吨级泊位2个,站房1栋,货场总面积12540平方米,设计年吞吐量1.5万吨。以中转装运木材为主,2000年货物吞吐量0. 8万吨。
  新干港新干港位于沂江河、湄湘河与赣江的交汇处。明清时期,港埠经济已显繁华,辟有装运橘、 棉的船码头,清末民初是轮船客运的停靠站。现在港区南自塘头林站,北至化工厂,岸线长8千米,总面积& 5万平方米,其中陆域面积2万平方米,水域面积6. 5万平方米。2000年货运吞吐量13. 6万吨,客运量& 3万人次。港区有主要码头7座: 林站码头位于县城南面塘头村。1971年,修建浆砌片石斜坡码头1座,长100米,50吨级泊位3 个,拉坡机1台,是装卸水泥木材等的货运码头。
  塔下粮食码头位于塘头村下。建有浆砌立式粮运码头1座,长20米,50吨级泊位1个,滑板1台。 西门码头位于县城中心街口。1952年航运部门修建浆砌斜坡码头1座,长120米,100吨级泊位 2个。1966年,又投资4. 8万元扩建,县航运公司安装拉坡机1台,3吨固定式吊机1台,是县城主要货物装卸码头。
  客运码头1966年,航运部门修建浆砌斜坡客运码头1座,有楚般1艘,100吨级泊位1个,1977年新建客运站房1栋。:1989年12月,省航运管理局投资21万元,新建货场码头1座,5吨变幅式吊机1 台,货场面积0.23万平方米,于1990年5月竣工投产,中水期可同时停靠5艘100吨级的货船装卸作业。
  山背码头位于县城北面3千米处,建有粮仓和粮食加工厂。1981年修建粮库码头1座,长120 米,100吨级泊位2个,是县城主要粮食转运码头。现已作为招商引资项目改建为制药厂,只剩下斜坡码头装运少量大米。
  化工厂码头位于县城北面5千米处。1970年赣中化工厂修建斜坡码头1座,长120米,100吨级泊位2个,拉坡机1台,吊机1台,为化工厂货物装卸专用码头。
  城北货运码头位于赣中化工厂围墙南侧。2000年省交通厅投资165万元,地方自筹35. 28万元新建台阶斜坡码头1座。长100米,100吨级泊位1个,配直立式5吨吊机1台,设计年吞吐量5.5万吨。
  此外,境内赣江沿岸还有良口、皂口、武术、沿溪渡、竹山、印霞江、七姑岭、张家渡、金滩、西沙埠、仁和、三湖等港口,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被航运部门辟为客货运输港站,设有航运组或代办站。1986年, 吉水县住歧乡人民政府投资2.5万元,在住歧修建1座浆砌斜坡码头,100吨级泊位1个。
  支流港口据1952年吉安航务办事处统计,全区主要支流港口 71个,分布在禾水河沿岸的有禾埠、高塘、横江、 石头山、永阳、指阳、敖城、天河、石灰桥、永新、澧田、沙市、潞江等13个,泸水河沿岸的有曲瀨、栗塘、梅塘、固江、沂塘、洋口、竹江、枫田、安福、横大路、利田等11个,牛吼江沿岸的有太平洲、南冈口、早禾、小江、高家、牛牧、江村、拿山等8个,洲湖河沿岸的有小江边、石陂、洲湖、金田、洋门等5个,龙泉河沿岸的有罗塘、零田、遂川等3个,富水河沿岸的有陂头、新坏、新安、杨田、陂下、富田等6个,消龙河沿岸的有张家渡、值夏、水南、车田、木口、白沙、南坪、潭头、龙冈等9个,恩江河沿岸的有乌江、于江、八江、坝上、 永丰、六都、牛山、牛田、流坝等9个。冠山河沿岸的有冠山、藤田2个,同水河沿岸的有西沙埠、枫江、阜田、永春市、塘东等5个,这些港口在民国时期都有简易码头,供船舶装卸货物。20世纪60年代后,多数支流断航,港口淤塞。禾水、泸水等5条支流的主要港口有: 禾水河港口潞江港位于永新县境内,禾水河上游文竹河入口处,自古就是吴楚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中转港。 据清人所著《禾川书》记载:“文竹河至潞江,江边有市,凡自吴入楚者,由此登陆,出楚入吴者,由此乘舟, 市虽小而商贾辐犊”。抗日战争时期,赣江下游和长江水道受阻,禾水河为东连闽、浙、粤、西达湘、川、 云、桂的主要交通联运线,当时的潞江港口帆檣林立,码头繁忙,镇上设有广东粮政局、赣湘盐局、天一水陆运输公司驻潞江办事处等诸多运输办事机构,军民商贩云集,货栈仓库毗邻,年转运物资最多时达10 余万吨。新中国建立初期,15吨以下帆船尚可达潞江装粮。1958年,永新上游修陂筑坝,航道截断,码头废弃。
  永新港历来是禾水河上游的一个重要港口。未修公路前,莲花、宁冈等县进出口物资都由永新港转运。1941年,曾在县城南门修建简易码头1座。1975年航运部门投资1.2万元修建东门码头,长40 米,25吨级泊位2个,仓库2栋,面积140平方米。1980年和1986年投资4. 3万元,扩建东门台阶式码头1座,货场0.2万平方米。1985年,港口吞吐量1.2万吨(包括木竹排运量)ₒ 1988年,仅有木排放运量0.4万吨。1995年永新港口在修建县城沿江路时被封堵。
  天河港位于吉安县境内禾水河中游北岸,是天河煤炭专用港口。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私商开矿挖煤,辟有装煤码头。1937年,中央资源委员会接管开办天河煤矿,并办有炼焦厂、炼铁厂等,修建矿区铁路与港口相接。1939年,焦煤运销量达1.2万吨。新中国建立后,煤运量增大。1953年,新建浆砌立式码头1座,长60米,30吨级泊位3个,装煤漏斗3个。1972年,安装电动皮带输送机1台,货场面积 0.7万平方米,年装煤量可达17万吨。至1984年7月,煤炭改由陆运,水运终止。
  永阳港永阳是吉安县四大坏镇之一,手工业作坊众多,商业发达,是禾水河流域内一个重要港埠。 沿街修筑旧式码头多座,供船舶装卸货物。1958年,永阳成为莲花、永新、天河等地的煤焦、铁矿等货物 “一条龙”运输的重要中转港。货场常有存煤万余吨。:1981年,永阳大桥通车,赣州、兴国、泰和等地的煤炭改由车运,港口运量减少。
  敦厚港位于禾水河中下游敦厚镇。1978年省航运局投资新建站房1栋,建台阶式码头1座,长30 米,40吨级泊位1个,是县城水运物资的主要装卸码头。因陆路运输发展,码头利用率不高。
  燕子窝港位于禾水河下游永和镇燕子窝。1995年省交通厅投资43万元,地方自筹40万元新建吉安县燕子窝直立式码头1座,面积1.3万平方米,100吨级泊位1个,配5吨吊机1台,设计年吞吐量4 万吨,300平方米站房1栋。
  泸水河港口安福港位于泸水河中上游,汉代长沙国安成郡旧址。原有凤林桥、北门、东门、江南等老式码头4 座。1962年,航运部门投资1.6万元新建凤林桥台阶式码头1座,长30米。1967年,在彭家修建石灰石装船码头1座,面积0.1万平方米。1982年,港口吞吐量2.7万吨,1990年后已无船舶装卸货物。
  固江港位于泸水河下游北岸的固江镇。1953年,设有航运代办站,管理水运业务。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陆运发展,港口运量减少。
  恩江河港口永丰港位于恩江河上游,20世纪50年代前是乐安、宁都等县进出口物资运输的重要中转港。民国时期有二元楼码头一座,可供60吨级的船停靠。1963年,由航运部门投资扩建,是县城主要货物装卸码头。驼背桥码头是堆存竹木和编扎排的场所,堆场面积0.3万平方米。1978年,航运部门投资2. 8万元,修建货场1个,面积0. 78万平方米。1982年,港口吞吐量2.6万吨,1986年后,已无船舶装卸。
  冠山港冠山河是恩江河的1条主要支流,20世纪60年代有粮、盐、百货等物资的装卸码头,粮食部门修建粮食仓库4栋,面积0. 16万平方米。1956年港口吞吐量0.4万吨,1979年后断航。
  丁江港位于吉水县境内恩江河下游,粮食部门修建粮食仓库8栋,面积3530平方米。建有粮运码头1座,并有柴炭、生猪装运码头。20世纪80年代后已无船装货。
  消龙河港口白沙港位于消龙河下游吉水县境内,未通公路前是永丰县龙冈、沙溪等地粮食、油料调运的中转港。建有粮食仓库3栋,面积0.28万平方米,1967年义富大坝建成后断航。
  值夏港位于富水河与消龙河汇合处的值夏镇。消龙河、富水上游地区的进出口物资主要通过值夏港中转运输。新中国建立前,港内建有客货运输码头。新中国建立后,在水北桥下首建浆砌台阶码头1座、 长30米,25吨级泊位2个。1956年,港口吞吐量3.2万吨。1957年以前是值夏航运站的所在地。1965年, 吉安县航运公司从值夏迁至吉安河东,水运量逐年减少。20世纪90年代后辟为季节性客运码头。
  龙泉河港口遂川港位于龙泉河上游左溪河与右溪河汇合处,历史上是遂川县境内进出口物资的主要转运港。 清顺治十四年(1657)以前,设有漕运卫所,水运发达。民国时期,港内修建码头4座,即阳关码头、华阳码头、中渡码头和沙窝里码头。新中国建立后.航运部门于1967年投资修建李派桥码头,长25米,30吨级泊位1个。I960年,港口吞吐量3万吨,1985年为0. 38万吨,1986年后无船舶装卸货物。
  罗塘港位于龙泉河与赣江的交汇处,历史上曾是遂川县进出口物资运输的重要中转港口。1958 年,航运部门投资修建简易码头1座,中转仓库1栋。面积60平方米。万安县航运站设置罗塘航运组, 管理港口中转和水运业务。20世纪70年代末该港口已无中转业务,货运量逐年下降。1988年撤销航运组。表5・2M1956 - 2000年部分年份吉安地区港口货物吞吐分类一览单位:万吨货类合计煤炭石油金属钢铁矿建水泥木材农机化肥非金属工业盐日用粮食农副其他年度矿石材料农药矿石物资百货产品 1956 进口 24. 14 5.67 0.02 0.03 0.08 3.49 0.01 0.05 0.02 1.48 0.53 9.01 0.02 3.73 出口 37. 19 14. 13 0.52 0.21 1.70 0.28 0.82 0.03 13.84 1.15 4.51 1960 进口 114.47 31.52 1.82 6.21 0.59 19.91 1.23 4.96 0.61 1.22 0.39 2.32 2.33 2.79 1.09 37.48 出口 114.42 21. 18 0.23 2.32 6.64 19.82 0.02 26.87 0.66 0.45 1. 19 0.48 0.53 20. 19 1.73 12.111966 进口 51.02 8.77 3.01 0.15 0.66 3.90 2.57 0.29 0.25 9.17 3.66 4.09 3.45 4.09 2.52 4.44 出口 63.22 12.08 0.55 0.5 0.48 8.42 0.67 6.71 0.07 2. 13 2.06 0.68 2.51 13.7 10.22 2.44 1968 进口 45.08 11.58 2.35 0. 19 0.84 2.37 2.60 0.04 0.20 8.49 0.43 3.95 2.84 3.54 2. 14 .352 出口 61. 19 12.3 1.32 0.83 0.22 3.02 0.36 8.50 0.03 1.78 0.95 0.46 1.31 13. 16 9.09 7.86 1973 进口 54. 15 19.06 1.53 0.06 1.92 6.75 1.89 0.09 0.05 8.13 0.19 2. 15 4.40 4.59 1.28 2.06 出口 79.28 11.63 0.72 4.85 1.39 5.06 1.01 12.81 0.01 2.37 0.29 0.71 1.55 14.59 13.4 8.89 1978 进口 36.76 5.69 0.67 1.53 1.35 3. 10 1.82 0.45 0. 11 6.31 0.03 0.08 2.28 2.58 5. 13 2. 18 3.45 出口 50.61 4.22 0.05 0.74 0.24 5.27 0.74 10. 17 0.96 6.31 0.11 0. 14 0.33 1.69 9.28 5.78 4.58 1980 进口 40.63 3.89 2.82 0.02 1.05 5.81 1.07 4.26 0.02 4.99 0.26 1.32 3.50 4.37 1.62 5.63 出口 57.01 2. 18 0.16 0.47 0.17 5.67 0.17 26.36 0.06 4.30 1. 19 0.22 2.08 9. 18 3.77 1.03 1985 进口 20.23 2. 12 3.1 0.07 0.83 2.56 0.52 0. 13 1.30 0.53 0.22 1.56 4.52 1.31 1.46 出口 65.49 1. 13 0.39 0.55 2.87 0.84 29.31 3.86 0.54 1.53 0.83 15.22 3.86 4.56 1990 进口 10.94 0.21 1.71 0. 18 0.42 1.50 0.29 0.46 0.80 3.77 1.6 出口 40.26 0.47 1.52 0.79 0. 18 0.17 0.07 25. 17 0.03 1.81 0.06 1.58 3.4 1.06 3.95 1992 进口 11.5 0.4 0.2 0.7 0.4 0.02 3.7 1.4 2.9 0.2 1.58 出口 36.4 0.6 0.2 1.4 0. 1 23. 1 0.7 0.9 0.4 0.8 1. 1 7. 1 1994 进口 9.59 0.5 0.06 1. 19 0.22 0.08 1.74 0.44 0.34 1.89 0.05 3.08 岀口 29.9 0.48 0.01 0.49 0.56 4. 11 17.63 0.29 1.08 1.24 0.30 0.83 2.88 1996 进口 16.11 0.8 4.18 0.41 6.06 4.66 出口 25.52 0.2 0.56 0.33 2.72 17.9 0.18 1.03 1.2 1.4 1998 进口 17.00 1.6 4.2 6.5 0. 1 4.6 出口 33.6 1.5 23.8 0. 1 1.3 5.0 0.8 1.1 2000 进口 110.7 0.3 5.2 100 0. 1 3.2 1.9 出口 22.3 0. 1 0.4 18.4 2.5 0.9 第五节水路运输吉安地区水运历史悠久。据《江西通志稿》载:西汉初,长沙王国所属之安成郡(今安福县),一县独入豫章数百里者,其作用就在于禾河、泸水天然水道的便利,以“保持长沙国与豫章郡交通之路径”来沟通省际的交通联系。
  唐宋间,吉安以造船业兴盛、水运发达而著称。盛极两宋的永和吉州窑,大量陶瓷产品通过赣江水运,远销东南亚各国。明、清时期,境内设有吉安、龙泉、永新、安福、4个漕运卫所,年运漕粮20万石以 ±0长运时漕粮经运河可直达通州交卸,又从仪征运回淮盐供给民需。
  清末民初,吉安商贸交易以粮、棉、油、竹、木为大宗,粮食运销九江、汉口、上海。抗日战争时期,吉安成为全省的交通枢纽,水运十分繁忙,每日从泰和、吉安发出的客运轮船达13个班次,年客运量最高达28. 7万人次。1939年,区内征调军公运输船舶达32747艘次,占全省征调船舶总数的72.5%,当时浙湘、闽粤湘两条省际水陆联运线,都经禾水河潞江港中转。1942年经潞江转茶陵的军公物资达150万担,区内水运在战时占有重要地位。
  新中国建立后,全区轮帆船运输实行统一管理,航运业发展很快。1958年在全民办交通的热潮中, 凿滩疏河,新开18条支流航道。1959年全区完成水上货运量178. 7万吨,货物周转量15881.8万吨千米,比1950年货运量增长15. 5倍,占全区社会物资总运量的83. 08%和周转量的91.54% ₒ从20世纪 60年代起,水利水电部门在赣江及各支流中、上游兴建发电、灌溉的拦河陂坝,加之水土流失,使多数支流断航,陆运量日益增加,水运量逐年减少。到1978年全区水路货运量91.8万吨,货物周转量13457. 1 万吨千米,比1959年分别下降48. 63%和15.2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大功率、大吨位机动货驳普及和发展,以及新建千吨级拖轮船队投产,取代了千百年间撑篙、拉纤、风帆行船的古老运输方式。:1984年2月,国家允许个人购置机动车船经营运输生产,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层次办水运的市场经济得到发展。到1987年,全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体联户的船舶已达484艘,16207吨,占全区运输船舶总艘、 吨数的 45.15% 和 31.76%。
  2000年,全区共有运输船舶721艘,运力51833吨,2054客位,23780千瓦,完成客运量93. 3万人, 旅客周转量1231万人千米,货运量30. 6万吨,货物周转量21920万吨千米。
  水运机构自唐宋时期起,境内就有官营的漕运和驿运机构,负责漕粮运输和公文传递。明初,设置4个漕运所和6个水驿站,并有船帮兴起。民国时期,在船帮的基础上成立民船业同业公会。抗日战争时成立船舶总队和驿运管理处。吉安设第一驿运总段,下辖12个驿运站,管理全区水上客货运输。
  1950年4月1日,成立江西省航务管理局吉安办事处。1956年改名江西省航运厅吉安专区航运局, 是全区航运行政业务的主管部门。1988年2月,吉安航运分公司成建制下放吉安行署领导和管理,改名江西省吉安地区航运公司,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国营航运企业。
  木帆船运输业,自1952年开展水上民主改革后,废除船帮,组织船民协会。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各县成立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是县办集体所有制经济的航运企业。
  漕运卫所境内漕运,据清同治版《庐陵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始设吉安、安福、永新、龙泉(今遂川)4个卫所。置千户率屯军1120人为一所。明时,境内有漕船197艘。清依成化旧制。至顺治十四年 (1657),龙泉所归并吉安所。乾隆三十一年(1766),永新所与建昌所合并为永建所。漕船数额屡有裁减。至乾隆三十七年,吉安所管7县1厅,有漕船57艘,安福所漕船17艘,永建所漕船28艘。每所设领运千总1员,督造千总1员,随帮效力千总1员。每船运丁 1名,散军9名。漕船编队,总队配运官20 名,押运20支船队,每队漕船19艘,由帮长率领,称为船帮。 清咸丰三年(1853),境内漕船粮仓俱焚于兵火,无一完存。咸丰十一年,奉谕漕粮改折征银。粮谷统由民间商运,至此漕运机构废止。
  驿运机构水驿站水驿站的设置始于秦汉,兴于宋元,衰于清末。初为邮驿,专供官府公文传递,从明代起, 逐渐发展为客货兼运。境内水驿自清江驿入界,沿赣江有新淦金川驿、峡江玉峡驿、吉水白沙驿、庐陵 (今吉安)螺川驿、泰和白下驿、万安五云驿(原名赣阳驿、后增设皂口驿),至赣县攸镇驿出界。南宋绍熙元年(1190),泰和知县赵师爽增设浩溪驿和淘金驿,明嘉靖二十三年(1543),将浩溪、淘金两驿裁撤, 并入白下驿。
  驿站设驿丞1名,红船5艘,船夫50名,置田给养,管理至为严密。庐陵、万安当赣水要冲,螺川、五云皆为大驿。明初改螺川、五云为递运所,兼运客货.由吉赣两府增拨红船50艘。清代驿站红船屡有裁减。乾隆二十一年(1756),裁汰驿丞,红船额役划归县衙兼管,船额减少而差役不断。
  驿运总段吉安驿运总段于1940年10月成立,下辖吉安、泰和、万安、永新、峡江、新淦、三湖、樟树、 丰城、新余、小江口、罗溪等12个驿运站。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为加强对船舶控制,在水上建立保甲组织。1937年,吉安区整编20保,104 甲,计帆船870艘,水上人口 2573人。同年9月,在保甲组织基础上,组建成立江西省船舶总队,下设轮船大队部1个,帆船大队部6个,共辖30个中队。吉安设轮船第三中队部和帆船第三大队部,帆船第十中队部设新干,第十一中队部设吉安,第十二中队部设吉水,第十三中队部设万安。对全区轮帆船实行统一管制。
  1939年3月,船舶总队部随省政府机关迁驻泰和上田村。1940年10月,省船舶总队、汽车总队、第三战区水陆联运处、战时贸易部运输组等运输机构在泰和联合成立江西省驿运管理处,下设吉安、宁都、 赣县3个驿运总段。吉安为第一驿运总段。1941年1月,改设7个驿运总段,自有汽轮、煤轮16艘,楚船4艘,帆船60艘,驳班船13艘,竹筏29条。
  1942年2月,驿运处为改善内河航运起见,以江十一、江十二、江十四、江十六、宁波等5艘公方轮船为基础,联合新乾号、临安、临江、云胜、大福、利源、发昌、惠通、同裕、长寿、有正、云泰、新安、建新、建中、 瑞隆、快安、宁涛等18艘私商轮船,在吉安成立官商合营的赣江轮船营联局,资本总额154.5万元,主要经营吉赣、吉泰、吉樟段定期客班和轮船货运业务。赣江轮船营联局于1943年8月停业,私商轮船重新组建轮船公司。6艘公方轮船在吉安成立江西省轮船局,同年12月停业。此后,公方轮船统交吉安驿运总段经营管理。抗日战争胜利后,驿运总段奉命裁撤。
  船业公会船帮船帮是旧式航业中的一种民间组织。境内帆船历来由民间自由经营。元明时期,受民间帮会及同乡会馆的影响,仿照漕运船帮形式,以同业、同乡的关系自由结合成帮。清代的船帮组织,大体以一个县或邻近几个县组成一个船帮,帮有帮头或帮长。
  据民国《吉安县志》记载:1937年,吉安有船帮公所15个。抗日战争时期,境内木帆船增多,经注册登记的帆船有2949艘,归属37个船帮公所。1938年,在吉安挂牌营业的船帮公所有:永莲帮、南昌帮、万泰遂帮、永泰帮、潯阳帮、平头帮、上饶帮、广信帮、余江帮、值夏帮、抚建帮、苏浙皖帮、江楚帮、湖北帮、河南帮、江口帮、南昌八邑帮、丰泉帮、洪都帮、万泰龙帮、于都帮、南安帮、赣县帮、永乐帮、赣州帮、永阳帮、杨叶帮、永新帮、新建帮、安福帮、吉水帮、吉安帮、上高宜帮冶顺帮、 临江帮、抚州帮等,沿江及各支流的中心港埠也有船帮公所,万安港有万泰遂帮、豫鄂帮、吉南赣帮、于都帮,遂川港有上、中、末3帮,永新港有永莲帮、永新帮,吉水港有阜田帮、吉水帮、冠山帮、 永春帮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外籍船帮撤离。新中国建立初期,吉安有29个船帮公所。各地船帮收取佣金不同,一般都占运费的12%至20%。此外,还有月捐费、军差费、壮丁费、交际费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船民长期受着沉重的压迫和剥削。
  民船业同业公会1914年,吉安船民为加强行业间的联络,在船帮公所的基础上,成立民船公会。会址在沿河街,属吉安县政府管辖。民国时期,政府颁发《航业公会章程》。1936年12月,吉安民船业同业公会成立,属吉安县商会管辖。
  1945年10月,吉安民船业同业公会改为理事长制。注册帆船2649艘,计15219吨。遂川县民船业同业公会,注册帆船714艘,2978吨。万安县民船业同业公会,注册帆船784艘,4372吨。泰和县民船业同业公会,注册帆船626艘,3497吨。吉水县民船业同业公会,注册帆船424艘,2374吨。
  船业公会的职责,主要是担负航业上的兴利除弊,调查研究,改良公益事业,调解纠纷,开辟新航线等事务。其实公会实权仍在各船帮公所,航业上的公益事业极少改进。
  轮船业同业公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祥昌轮船公司首先在吉安朱紫巷码头开设分公司。 1918年已有晋康、日清、见义、保胜、临江等轮船公司在吉安开办分公司或代理店。1936年7月13日,吉安轮船业同业公会成立,由吉陵、赣临、赣安、云安、泰安、裕安、捷安、临江等轮局组成,正式会员9人。 1937年,吉安轮船业同业公会所属轮船公司有捷安、亚洲、长记、见义、晋康、临江、临赣、德隆、同丰、德记、泰安等11家。轮船业同业公会的主要任务是:办理同业公益,研讨航规、运价,调解营运纠纷及监督执行官署委派任务等。1939年,南昌轮船业同业公会迁驻吉安,吉安轮船业同业公会事务由该会包揽。
  1943年8月,官商合营的赣江轮船营联局解体后,由南昌轮船业同业公会倡导,私商轮船在吉安重新组建4家轮船公司。即:协和轮船公司,自有轮船11艘;卫联轮船公司,轮船4艘;临江轮船公司,轮船 16艘;江西轮船公司,轮船4艘。其他私商轮船分别在这几家轮船公司搭班营业。抗日战争胜利后,4 家轮船公司迁回南昌,吉安仍设分公司挂牌营业。1945年10月,吉安轮船业同业公会为加强各轮船分公司的联合,倡导成立吉安轮船业联合办事处,开展协作经营。
  水运企业交通部门航运企业1950年初,吉安29个船帮公所自行集资组建吉安民船营联处。8月,吉安航务办事处派员整顿,改为3个民船营联组,即赣江组、禾水河组和综合组,同时成立吉安木船工会,下设禾河分会、省河分会,属市总工会领导。各县也相继成立船民工会,永新县成立滩师工会,有会员13人; 万安县成立领江工会,有轮船引水员16人。1951年7月,吉安市重新组织4个民船运输组。1952年12 月,成立吉安专区民船工作委员会,各县抽调干部286名,吸收船工积极分子49名,组织民主改革工作队。除莲花、宁冈外,在全区10县1市,24个港口,全面开展水上民主改革运动,参加民主改革的船员 4876人,1953年6月民主改革结束,7月,成立吉安市水上区人民政府,万安、泰和、吉水、峡江、新干、永新、安福、值夏、遂川、永丰、吉安市等11个港口成立船民协会。
  1953年8月,吉安航务办事处率先在禾水河、冠山河组织临时互助组,引导船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1954年,全区共组建常年互助组64个,帆船314艘;临时互助组280个,帆船1388艘,占全区船舶总数 92.5%ₒ 12月,水上区人民政府在禾水河开展木帆船社会主义改造试点,以兰光荣等26艘木帆船船民为骨干,组织初级合作社,并于1955年6月正式成立全区第一个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入社帆船36艘,555 吨位,船员131人,后改名为吉安市金星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开展水上合作化运动,全区共组织木帆船运输合作社27个(包括一个竹筏运输合作社),入社木帆船、筏1817艘, 社员5232人。1958年扩社并队,全区27个初级木帆船合作社分别按港籍组建县(市)水上人民公社。 20世纪70年代中期,陆续改名为航运公司。
  吉安地区航运公司1949年7月下旬,吉安军管会交通接管处将协和、卫联、江西、临江4家轮船分公司在吉安的待业职员组织起来,成立吉安轮船营联处。11月,由专署贸易公司和粮食部门发起,联合私商车、船组建吉安群力水陆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有轮船4艘,帆船90艘,汽车2辆,办理境内轮帆船及公路运输业务。
  1950年3月,在原吉安轮船营联处的基础上,成立江西省航务管理局吉安办事处。同时成立国营江西省航运公司吉安分公司,属国营航运企业。有职员11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6月,在吉水设立航务派出所。同时将禾水、泸水、牛吼江粮食接运站合并,改名禾水河运输站,站址设吉安古南镇,10月,吉安群力水陆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并入吉安航务办事处。11月,南昌协和、新安两家私商轮船公司联合成立新和轮船公司,在吉安设分公司,有轮船11艘,228.8吨:1952年7月,新和轮船公司与各私商轮船联合组建私营南昌群力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吉安设分公司,1954年11月改为公私合营江西轮船公司吉安分公司。
  1951年1月11日,吉水航务派出所撤销,成立吉水运输站,同时在泰和、永新、永阳、固江、张家渡设置物资运输站。5月19日,正式成立遂川、泰和、吉水、永新县及值夏航运站。10月,新干县航运站和峡江航运组由樟树划归吉安航务办事处领导。12月1日,成立江西省民船联合运输社吉安分社,下设新干、泰和、遂川、永新、值夏、吉水、天河7个民船运输站,有站务人员42人。1953年5月10日,万安航运站由赣州划归吉安航务办事处领导。6月1日,吉安民船联合运输分社撤销,分社所属各站归并各县航运站,天河设航运组。10月,乐安县水南筏运组80条专业运输竹筏,按河系划归吉水航运站管理。11 月1日,峡江航运组改为峡江县航运站。
  1954年4月1日,吉安航务办事处改名江西省航运管理局吉安管理处,并成立两个直属民船运输站,第一直属站负责本港及泸水河帆船运输业务。原禾水运输站改为第二直属站,负责天河煤炭运输业务。1955年2月,第一直属站改民船运输股,所属安福组改安福县航运站。第二直属站改为禾水航运站。航运管理处成立轮船作业区和民船作业区。
  1956年6月1日,公私合营江西轮船公司吉安分公司并入吉安航运管理处,8月28日,吉安航运管理处改名为江西省航运厅吉安专区航运局,有干部62人,职工29人。管辖新干、峡江、吉水、值夏、泰和、 万安、遂川、永新、安福和禾水10个航运站及永丰、宁冈2个航运组,站务人员64人。10月1日,省航运厅决定成立吉安专区航运局乐安航运组。11月29日,中共吉安地委工交部决定将禾水航运站和民船作业区合并,成立吉安市航运站。原禾水站为吉安市航运站古南镇作业组。
  1957年4月,省航运厅第一次实行船舶下放代管,吉安航运局代管拖轮36艘、客轮4艘、驳船16 艘,同时下放的还有合营帆船140艘,后与本局原有16艘帆船合并,成立公私合营吉安帆船运输大队。 10月25日成立吉安县航运站,并将原吉安市航运站所属禾水河、泸水河的有关水运业务划归县航运站管理,下辖天河、永阳、值夏、七姑岭、固江等航运组或代办站。1959年元月1日,吉安专区航运局与运输局合并,成立吉安专署交通管理局,下设吉安港务局。8月16日,撤销吉安专署交通管理局吉安港务局, 成立江西省交通厅航运局吉安分局。I960年1月13日,成立莲花县航运站。1961年9月,莲花县航运站撤销。同时,撤销永丰、乐安航运组,成立永丰县航运站。1962年,吉安航运分局管辖新干、峡江、吉水、泰和、万安5个赣江航运站和吉安港机所、万安机修所,编制214人(包括航道工程人员15人)。遂川、安福、永新、宁冈、永丰、吉安县、吉安市7个地方航运站,站务人员47人,其经费由地方帆船管理费内开支。
  1963年7月15日,吉安市搬运公司移交吉安航运分局接管,由集体所有制企业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接收干部24人,职工629人,结余公益金4.74万元,公积金6. 57万元,后河木划船12艘。1964年 1月,宁冈县航运站撤销。7月,国营吉安专区直属帆船运输大队收归省航运局管理,移交帆船108艘, 固定资产净值16.9万元,结余利润12.4万元,大修理基金14万元,流动资金5万元。1965年4月1日, 省属轮驳船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吉安航运分局第二次代管拖轮23艘,驳船105艘。
  1967年12月成立吉安航运分局革命委员会。1968年11月25日撤销吉安市航运站,其业务由航运分局直接管理。11月,公路、汽运、航运三家合并,成立江西省交通运输公司井冈山专区分公司,下设航运总站。1970年3月改为江西省井冈山专区交通邮政局航运团。1972年4月,撤销井冈山专区交通邮政局航运团,成立江西省井冈山地区航运局。1973年5月改名江西省航运局井冈山分局,1974年6月, 撤销航运分局帆船科,在全省最先成立地区民间运输管理所。
  1978年6月至1979年9月,吉安航运分局所属的航监科和航道段先后析出,分别成立吉安船舶监理所和吉安航道段。1981年3月,将遂川、永新、安福、永丰、吉安县航运站移交当地水陆运输管理站。4 月1日,省属轮驳船二、五中队正式下放吉安航运分局经营管理。同时撤销江西省航运局吉安分局,成立江西省航运公司吉安分公司和江西省吉安港务管理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1988年2月8日,全省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吉安航运分公司成建制下放吉安行署领导和管理,5月3 日改名江西省吉安地区航运公司。1989年6月1日,政企分开,撤销江西省吉安港务管理处,重新组建吉安地区港航管理处,万安、泰和、吉水、峡江、新干5个航运站划归地区港航管理处领导。1997年,改名为吉安地区航运总公司。至2000年底,公司有职工850人、船舶35艘,3670吨位,固定资产净值1500 万元,全年完成货运量3. 9万吨。周转量2234万吨千米,年产值270万元,亏损25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176元。
  吉安港航运公司1955年6月26日成立吉安市金星木帆船运输合作社,1956年3月又成立先锋、 红星、红旗、红光、五星等5个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入社船舶639艘,8025吨,社员1962人。1958年9月8 日,联合成立吉安市水上火箭人民公社,下设7个运输大队,1个轮机大队。1967年由航运分局代管,改称吉安航运分局船舶总队,属集体企业。1979年改名为吉安港航运公司。2000年末,公司下设5个分公司、1个起重搬运队、1个船厂,实行统一领导,二级管理,二级核算。公司有职工276人,船舶51艘, 6103吨位,完成货运量2万吨,周转量1826万吨千米,产值438万元,亏损80万元。
  吉安县航运公司1956年4月,值夏港成立第一、第二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入社船舶134艘,898吨, 社员443人。1960年4月,改为值夏港木帆船运输大队,并将富滩木帆船运输队划归吉水县领导。1965 年10月,运输大队从值夏迁至吉安市河东,改名吉安县木帆船运输社。1976年12月,改称吉安县航运公司,属集体企业。2000年末,公司有职工157人,船舶24艘,2727吨位,完成货运量4万吨,周转量 2283万吨千米,产值33万元,利润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1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101元。
  吉水县航运公司1956年3月,按水系在赣江、冠山、同水、恩江分别成立5个木帆船运输合作社, 入社船舶194艘,1913吨,社员721人。1958年10月,合并成立吉水港先行人民公社,下设团结、先行、 前进、安全、跃进5个运输队。1965年,改名吉水县水上运输联社,1978年4月,改称吉水县航运公司,属集体企业。1985年,该公司的“安全”运输队因管理不善而破产,船舶变卖,船员解散。1986年6月,原跃进、团结、先行、前进运输队分别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五运输队,立新与划驳队合并为第四运输队。 2000年末,公司有职工313人,船舶77艘,7594吨位,完成货运量3.4万吨,周转量3590万吨千米。产值200万元,利润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64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390元。
  峡江县航运公司1956年3月1日成立峡江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入社船舶42艘,374吨,社员95 人。1975年7月,改称峡江县航运公司,属集体企业。1986年,因经营不善,靠国家贷款和卖掉4艘船舶发工资,欠款65万元,亏损& 6万元。1987年推行经理招标、船头承包经济责任制,扭亏为盈。1989年完成产值55. 3万元,盈利1.3万元,归还贷款21万元。2000年末,公司有职工97人,船舶34艘,5.853 吨位,2553千瓦。完成货运量1.9万吨,周转量1857万吨千米,产值120万元,亏损1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55.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2371元。
  新干县航运公司1956年4月成立新干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入社船舶104艘,1048吨,社员208人。 1975年改称新干县航运公司,属集体企业。2000年末,公司有职工105人,船舶45艘,5104吨位,完成货运量6万吨,周转量5812万吨千米,产值398万元,亏损3.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2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7905元。
  永丰县航运公司1956年4月,成立永丰筏运合作社和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入社竹筏33条,189吨; 帆船48艘,407吨,社员198人。1959年,合并成立永丰县水上人民公社,1976年改称永丰县航运公司, 属集体企业。1997年创建永丰县交通路桥建筑工程队。2000年末,公司有职工29人,船舶5艘,465吨位,完成货运量0.44万吨,周转量390万吨千米,产值27万元,亏损2万元。固定资产净值9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86元。
  泰和县航运公司1956年3月,成立永昌第一、第二和禾市、牛牧4个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入社船舶 172艘,1479吨,社员487人。1958年10月1日合并成立泰和港满天红人民公社。1964年改为泰和县水上联社,1978年改名泰和县航运公司,属集体企业。2000年末,公司下设有运输二、五大队,船厂。职X375人,船舶55艘,7288吨位,完成货运量6. 34万吨,周转量6657万吨千米,产值326万元,亏损19 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91万元。
  遂川县航运公司1956年2月1日成立遂川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入社船舶62艘,526吨,社员165 人。1967年,改称遂川县航运公司,属集体企业。1986年后,由于龙泉河断航,船舶长期在外港行驶,企业亏损严重。至2000年6月,全部船舶终止了租赁合同,长时间停航摆港,亏损3.1万元,职工下岗自谋职业。2000年,有职工51人,船舶14艘,126吨位,完成运输量0. 3万吨,周转量243万吨千米,固定资产净值21.2万元,年产值8. 6万吨,亏损3.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86元。
  万安县船舶运输公司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万安县轮船队,属地方国营航运企业。有“万安1号” 和“万安2号”轮船2艘,由万安航运站代管,单独核算。1969年3月与万安航运站、水上运输社合并成立万安县交通运输管理站水运连。1972年5月分开,恢复万安县轮船运输队,有机动货驳6艘,轮渡船1 艘。:1984年改名万安县船舶运输公司,兼营城关虾蟆渡口的轮船渡运。2000年末,有职工57人,钢质机动货船6艘,650吨位,客船3艘,300客位。完成货运量0.6万吨,货运周转量619万吨千米,客运量& 2 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61万人千米,实现利润0.62万元。
  万安县航运公司1956年3月5日成立万安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入社船舶85艘,787吨,社员248 人。1978年改称万安县航运公司,属集体企业。2000年末,公司有职工124人,船舶44艘,5165吨位, 完成货运量2.14万吨,周转量2107万吨千米,产值109万元,利润1.2万元。固定资产净值78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8790元。
  安福县航运公司1956年2月16日成立安福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入社船舶31艘.208吨,社员69 人。1980年改称安福县航运公司,属集体企业。1986年,因泸水河水浅,营运收入仅2. 8万元,欠款6万元,40名工人失业在家,退休工人停发工资,并向县人民政府申请破产。1988年3月,县交通局对其实行经理招标承包经营,开办1个印刷厂和米粉加工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先后倒闭。1995年以后,企业处于瘫痪状态,职工自谋职业维持生活。
  永新县航运公司1956年4月5日成立永新港第一、第二、第三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入社船舶177 艘,1261吨,社员546人。1958年联合成立永新火箭人民公社,下设3个运输大队。:1976年改称永新县航运公司,属集体企业。1981年,有船舶60艘,873吨,主要在天河运煤。1984年煤改汽车运输后,企业亏损。:1985年,报废和卖掉40艘木帆船,收回船价3万元,并贷款改造船型。1988年实行船舶定员后, 有1/3的人员另谋生路。1989年,投资1.6万元,改装1艘挖砂船,购置1辆客车搞多种经营。1995年客车和挖沙船破产变卖。1996年开始,公司无生产业务,职工全部离岗自谋职业。
  非交通部门航运企业乡镇航运企业乡镇航运企业是指农村人民公社办的水上运输队。1956年农村合作化高潮中,区内有一部分农副业船加入了农业合作社。据1957年专区航运局统计,全区有农副业船835艘,4104吨, 竹筏251条,266吨。1957年7月,吉安县永阳首先成立水运队,嗣后相继成立固江、指阳、朗湖、梅塘、曲瀨、白沙和安福县的竹江、枫田、洲湖等10个公社水运队,共有运输船舶366艘,1809吨位。
  60年代初,社队水运队有很大的发展,永阳公社水运队船舶增加到93艘個江水运队船舶增加到61 艘,竹江水运队船舶增加到68艘,吉安县还在天河、兴桥、值夏、澧田等公社成立水运队。1960年,全区社队水运队共有船舶671艘,3065吨,分别比1958年增长83.33%和69.43%,成为区内支流水运的重要补充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乡镇水运企业的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受到严重破坏,船舶失修,运力减少。
  80年代初,水运队先后实行经营承包,船舶作价承包给个人。1985年,吉安县还有曲瀨、永阳2个航运公司和天河、指阳、永和、上湖、澧田等7个乡镇水运队,船舶79艘,1619吨位。1986年后,永阳、天河、指阳、澧田、上湖5个乡镇水运队陆续解体。
  2000年末,乡镇航运企业仅有2家:曲澈航运公司和永和水运队。主要从事短途客货运输。 社会航运业20世纪80年代前,区内只有林业和水利部门的一些拖轮,用于防洪抢险和拖运竹木排。1983年后,各物资部门陆续建造机动货船参加运输生产。1987年,全区社会单位有各类船舶159 艘,4877吨位,其中机动船26艘,1541千瓦,驳船4艘,338吨位,当年完成客运量19.15万人,旅客周转量183万人千米,货运量18.17万吨,货物周转量2095. 1万吨千米。1988年,新干县粮食局的6艘钢质货驳全部出卖,峡江县粮食局2艘钢质货驳承包给个人经营,地区贮木场的拖轮从8艘减少到5艘。 1990年以后,地区贮木场的5艘拖轮先后全部出卖。万安县水电厂劳动服务公司船队、万安县粮食局船队、万安县林业公司木竹转运站、万安县糖厂船队的8艘机动船,从1992年至1999年先后停业。新干县水利局船队1992年5月停业。吉安造纸厂因生产不景气,3艘机驳船1998年停航拍卖。1994年后,又新成立了万安县港航运输公司、泰和县港航运贸服务部、吉水县航贸服务部、峡江县赣兴航运公司、新干县赣中航运公司。共计增加船舶15艘,运力2360吨,1218千瓦。
  2000年,有社会航运业9个,船舶28艘、运力3555吨、1842千瓦。比1990年船舶减少56.9%,吨位增加 19.58%。
  个体航运业1983年.安福县的竹江、洲湖、枫田和吉安县的固江、兴桥、梅塘等乡镇水运队的船舶作价卖给个人经营后,船员已成为个体运输业者。1984年2月,国家允许个体联户购置船舶参加社会运输,区内个体水运业发展很快。1986年全区已有个体船舶497艘,16074吨位,846客位。1987年完成客运量41万人、旅客周转量827. 5万人千米;货运量29. 26万吨,货物周转量5762. 9万吨千米。由于新增运力宏观失控,致使区内水上运输货源紧缺和运力过剩。根据省交通厅对新增船舶运力要严格审批程序的精神,吉安地区交通局于1990年8月1日制定了《水运市场增减运力管理暂行办法》,社会和个体船舶得以适当控制。至2000年底,全区有个体业户船舶303艘,运力2937吨,1754客位,分别占全区船舶总数的42.02% ,总吨位的5. 67%和总客位的85. 39% ₀ 船舶境内的木帆船、竹筏种类繁多,据1941年版《吉安县志》记载:1937年,吉安有网船、杉排子船、石头船、盐船、三块板、跻梗子、踩梗子、芦江子、矮头子、标滩子、挽蓬子、车角子等32种船型。抗日战争时期,外港帆船滞留境内行驶,使船型种类增多。1952年,吉安航务办事处统计,全区木帆船类型达49种, 船舶总数2386艘,25363吨位,竹筏1760条,3500吨位。
  新中国建立后,航运部门将船舶的定型改造列为重要科研项目,把挖掘船舶潜力、减轻自重、增加载量、减少阻力、提高航速等方面作为船舶改造目标₃ 1956年10月,吉安专区航运局确定区内帆船以杉排子船、踩梗子、矮头子、三块板、石头船为基本船型,对跻梗子、车角子等外平板类老船型,限期进行更新改造。踩梗子、杉排子船等内平板类船型,经过加大船体、提高干舷、改船头为雪橇型,稳性好、载量大、 吃水浅,为后来普及机帆船船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年,吉安港用踩梗子木帆船改装第一艘20吨小型机帆船成功。1990年全区已有专业机动货驳793艘,40160吨位,基本上实现了船舶运输机械化,结束了千百年来拉纤、撑篙、风帆行船的历史。境内在20世纪50年代前,轮船多以木炭作燃料,1956年后改以山西阳泉煤作燃料为主。70年代初,向柴油机动力发展。:1983年,吉安航运分公司已全部实现135 型柴油机主机系列化,完成了木质船体改钢质船体的更新换代工作。1986年的220. 65千瓦、1300吨级的江河直达拖驳船队和新型舱口封闭式无人分节油驳顶推船队的投产,使区内运输船舶素质有较大提咼。
  1984 - 1990年,全区集体航运企业共投资1739万元用于船舶更新改造,其中交通部和地方贷款 1009. 8万元,自筹资金729. 2万元。2000年末,全区交通部门航运企业拥有钢质船383艘,45059吨、 18665千瓦,分别占全区船舶总艘总运力吨的53. 12%和86.93%。 非机动船竹筏竹筏在20世纪50年代前是境内广为使用的一种水运工具。富水、消龙、沙溪等滩河竹筏呈长条型,多采用直径约18厘米以上的优质毛竹刮去青蔑,两端凿孔,用杂木棍串心,用子蔑扎紧。艄宽底平,筏首上翘,离水面约尺许,以减少阻力。长约6. 6米,宽1.65米。筏面上放木架,架上置有装货用的货篓,载重500 - 1000千克,1人驾驶,下水流放,上水撑篙,遇浅滩,人在水里推行。恩江河沙质底, 河面宽,筏体大,双层结构,最大载重6吨。1950年.全区尚有专副业竹筏1760条,3500吨,1953年,专业运输竹筏仅剩270条。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陆路运输的发展,竹筏运输逐渐被淘汰。
  木帆船漕船古代朝廷运粮的专用船。漕船大小初无定制。明永乐十三年(1415),平江伯陈瑁督漕江西, 始发明平底浅船,船身长7丈1尺,中部宽1丈4尺.可载米500石。吉安漕船一律照式成造。清雍正二年(1724)定制,境内漕船长以10丈为限,底宽1丈6尺,载重从1浅(609.5石)增至2浅,称为“并浅减造”,清末已淘汰。
  盐船船身高大,头尾宽平,吃水深,舱深肋厚.构造坚固,载量70〜150吨,有3根桅杆,主桅在二舱前梁,后桅在袱艄。清代规定,吉安府自行盘运淮盐.不由省城转发,因此盐船是区内行驶长江和赣江航区较早的一种船型,民国初已淘汰。
  杉排子船亦称沙扒子船,身长底平,上装矮,舱口浅,川口高,内平板,设前后两桅杆,顺风扬帆似箭,载量15 ~ 30吨,多在禾水河及赣江航行。
  踩梗子船头尾宽平、川口高、内平板,重载行船平板浸在水中,底平舱浅、载量大、吃水浅、阻力小、 船身呈条形,长度与宽度比例为9:1,是内河船身最长的一种船型,船体左右两侧有脚手架,便于撑篙行船,是撑篙行船航速最快的船型。
  矮头子船头矮尾翘,呈簸箕形,中部宽,船身短,长与宽为5:1的比例,受载面积大,吃水浅,载量 6 ~15吨,底板有弹性,主桅设在二舱前梁,下装首尾尖、阻力小、能逆风行驶,驾驶灵活轻便,适宜于冠III、宁冈等支流滩河航行。
  芦江子船头尖尾短,船体小、无舵板,后艄用一根长木招代舵,载量15吨以下,主要在消龙、富水等水流湍急的滩河航行。1973年后被淘汰。
  跻梗子船首平尾翘,舱口浅,载量小,外平板,下装每隔50厘米就有一个支撑平板的撑脚(俗称狗兜子),重载行船阻力大,后改为内平板。
  三块板船是由“一底二方”(上方下方)三块樟木制成的船板组合而成,俗称三块板,船身小,无平板,载量1〜5吨,设备简单,一根竹篙,一皮浆,一张活动晒垫,既遮货避雨,又作船舱住宿。船首有篙眼,插篙以泊船,不用舵、锚,一人驾驶,上水撑篙,下水划桨,灵活轻便。在禾河、泸水、龙泉河等支流航行时间久远,至今农村仍见使用。
  石头船在三块板船型的基础上加大,改外平板,首尾尖,中部宽,配有舵、锚,竹叶蓬,小桅杆,载重 5〜10吨,一人或二人驾驶,是区内行驶各支流河的主要船型。
  木帆船的风帆大小和主桅杆长短,根据船身长度、宽度及船底形状而定。以三级风力扯满帆确保稳性为度,三级以上风力要降低风帆高度。一般用龙头细布12 ~26幅制成。平均横向间距50厘米夹一根风蓬竹子,抱住桅杆。上关高,下关矮,呈关刀形,上关栓有网脚绳,小脚6〜10眼为一束,有滚轮葫芦传动,集中到后艄2 ~3挂大脚,由舵工操作蓬向。大船主桅杆有五至六丈高,需10多人合力才能竖起。 1955年技术革新,发明了“神仙桅”,用三角葫芦吊杆,两人就可把桅杆自由起落。20世纪80年代,普及机械化运输,使用风帆的极少。
  驳船班船船身宽大呈长方形,横板平头,上装高大,顶篷平稳,分上下两层,下层为货舱,上层统舱载客,有100 - 200客位,班船靠轮船拖带,是轮船业初兴时区内小轮拖带载客的普通船型。民国后期,逐渐被自航客轮所代替。
  驳船是被拖货船,船首呈雪橇形,敞口舱,活动人字栋,帆布篷盖顶,一般载重50〜100吨。1953 年,区内组织25吨以上个体木帆船参加拖带化运输,船型繁杂不一,不便于轮拖编队和安全航行。1956 年规定赣江被拖船以踩梗子和杉排子为基本船型,加大船身,增加载量,减少吃水。30吨级船重载吃水 0.5米,50吨级船0.6米;80吨级驳船0.7米,长江航区以100〜150吨半甲板驳船为主。1990年,吉安地区航运公司有50吨级钢质驳船24艘;80吨级驳船10艘;125吨级半甲板驳船16艘,325吨级甲板驳 4艘。
  油驳1984年,吉安航运分公司开始改造6艘60吨级的油罐式散装油驳船,其消防、降温等安全设施达到规范要求。1986年,由吉安船厂设计制造的8艘150吨级的舱口封闭式无人分节顶推油驳,配有降温、发电、消防、救护等现代化安全设备,省交通厅鉴定为内河优质油驳船型。并获江西省1987年度优秀新产品奖。
  供应船油料供应船,由钢质的油驳或分节油驳组成,配有油罐或封闭式油舱,降温、消防、输送油管、油泵及计量仪器等辅助设施,分座船和运输船两种。1990年,省航运局供应总站在吉安、万安两个供应站设置50吨级散装油驳6艘,125吨级2艘,负责全区船舶燃油供应。
  机动船客船民国时期,境内客船多以小功率拖带1艘班船或帆船载客,载量小,航速慢。1948年,吉安新造以飞机发动机为动力的“美亚”号自航客船,船身大,航速快,可载300位旅客。1957年,吉安专区航运局代管的群恒、群模、群联、瑞金4艘以木炭为燃料的老式客船,船身窄,上装矮,稳性差,下舱装货,上层为统舱装客。1976年后,船舶逐步更新,船体由木质改为钢质,新建客船以8& 26千瓦柴油机为动力, 200客位,40吨货位的新型客货班轮。下为三开板货舱,中层有活动椅式客座,前半部上层设驾驶室和船员宿舍舱,后舱设机房和厨房,船身宽大,航速快,稳性好,适用于赣江旅客运输,经交通部鉴定为内河优质客船船型。
  拖船拖船(指拖轮或顶推轮),首高尾低,船身短,功率大,船头下装呈流线型,以减少阻力。前舱上层设驾驶室,下层和后舱为船员宿舍,中舱为机房,花鼓筒螺旋桨推进,后部平顶设活动腰钩,挂揽拖带船队。20世纪50年代初多为以木炭作燃料的小功率拖船。1956年,新造一批62.5千瓦煤气机拖船, 以山西阳泉煤为燃料,成本低,经济效益好,但劳动强度大,启动不方便。1969年后,限制北煤南调,燃料缺乏,改用柴油机为动力。1983年,吉安航运分公司拖船实现135型柴油机主机系列化,全部完成了木质改钢质船体的更新换代工作。:1986年,新造的3236号拖船,以220. 65千瓦柴油机为动力,可拖带 1300吨的船队,行驶长江航区。
  1958年起,区内各县航运公司曾先后建造一批14.71 -58.84千瓦的拖轮投产。80年代后,普及机驳货船运输,集体航运公司的拖轮被淘汰。
  机帆船区内机帆船开始都以踩梗子和杉排子等旧式木帆船改装,以7. 35〜14. 71千瓦柴油机为动力,无变速箱,使用“钵子”硬排档离合器,有顺车、停车,无倒车,有风使帆,无风开机,帆机并用。1956 年,吉安市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改装第一艘20吨“金星号”机帆船成功。经过20多年的更新改造,机帆船逐渐扩大为机动货驳,载量从20吨发展到200吨。船头为雪橇型、半甲板,敞口舱,人字栋,帆布盖顶,后舱上层为驾驶室,下层机房,船尾有船员生活舱,改用液压离合变速箱传动,机驾合一操作,灯光、音响等安全航行设备日臻完善。1970年7月,遂川县航运公司自行设计制造钢质机帆船成功。钢质机帆船日益增多,比木质船体具有载量大、吃水浅、航速快、稳性好、寿命长、维修成本低等特点。
  挂桨船小机挂桨船多由三块板、石头船等小型木帆船改装而成,船尾安装3.677 - 8.826千瓦柴油机为动力,安装简易,操作灵便,载量小,吃水浅,适用于农副业船短途运输。表5-2-5 2000年吉安地区营运船舶分类一览 X 单位地区航运县属航运公司乡镇水运队社会航运业个体水运业合计类别\ 总公司船艘 35 348 7 28 303 721 舶客位 300 1754 2054 总吨位 3670 4389 282 3555 2937 51833数千瓦 1309 17356 105 1842 3168 23780 艘 3 33 36 客客位 300 1754 2054 船吨位千瓦 96 598 694 拖艘 8 4 12 船千瓦 1222 353 1427 机艘 4 333 7 28 270 642 驳吨位 480 40106 282 3555 2937 47360船千瓦 235 16907 105 1842 2570 21659驳艘 23 8 31 帆船吨位 3190 1283 4473 船舶运输清代以前,境内客货运输工具主要是木帆船。清末民初始有轮船业兴起。到1949年末,全区共有运输船舶H23艘,14451吨位,年货运量6万余吨。
  新中国建立后,区内航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民政府对航运事业采取扶植政策,由国家或粮食部门贷款,鼓励船民造船,发展航运生产。到1955年,全区已有运输船舶2418艘, 26668吨位。分别比1949年增长115.31%和84. 54%,完成水上货运量59万吨,货物周转量8763.2万吨千米,占全区社会物资运输量的83. 45%,货物周转量的95. 13% ₒ 1960年,全区新造各类运输船舶 1206艘,11160吨位,完成货运量276. 2万吨,货物周转量23477. 3万吨千米,分别比1955年增长3. 6倍和1.6倍。这一时期的船舶坚持在区内各支流运输。20世纪60年代后期,多数支流断航,木帆船流向赣江,船舶主要行驶赣江航区。“文化大革命”期间,航运受到严重破坏,水上货运量逐年减少。1982年后,船舶运输立足赣江,走向长江,开辟江河直达航线,组织木材、粮食、煤炭、樟脑、纸张、松香等大宗物资直接运往江苏、上海等地,运回大批化肥、建材、家电、百货及玉米、小麦等。此后,行驶长江航区的船舶逐年增多,1989年仅专业航运企业在长江航线完成的货运量就达26. 8万吨、货物周转量22100万吨千米,分别占全区水运量的53.39%,货物周转量的52.86%。至2000年,全区交通部门航运企业船舶已全面实现江河直达运输。减少了中转环节,提高了航运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客运帆船客运境内帆船客运历史悠久,驿站红船就是专供官员乘坐的客船,船上设备完好,可供乘客食宿。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版《永新县志》载:唐天宝五年(746)书法家颜真卿任吉州司马时,曾乘船溯禾水河而上达永新龙门,在禾山岩壁上书写“龙溪”两字。宋绍圣元年(1094),文学家苏轼谪往惠州 (今广东惠阳)时,乘坐的就是驿船。南宋德祐元年(1275),文天祥召集义军勤王,七月七日数万大军从吉安出发,乘船沿江而下。境内主要支流也有帆船客运。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曾坐船在禾水、泸水两岸沿途探险览胜。
  1941年,江西省驿运管理处曾开辟多条帆船客运航线,每日在吉安、泰和两地都有快班开往万安、赣县等地,补充轮船客运。据1943年统计,区内帆船客运量约8万人次。吉水县城历来都有帆船客班开往吉安、西沙埠、峡江等地。20世纪50年代,值夏至吉安还有10多艘客班帆船,每日对开营业。1951年, 全区帆船完成客运量0.3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 55万人千米。1955年10月14日,开辟宁冈帆船客运航线。1958年12月永宁公路通车后,帆船客运才告终止。
  轮船客运清光绪三十年(1904),广东商会在南昌开办广东轮船公司,始有小轮客班间或行驶南昌至吉安。同年,吉安富商徐竹亭在九江开办祥昌轮船公司。徐为谋求在赣江中上游水域的航行权,曾多次向省府申报,于光绪三十二年获准,购置振露号浅水客船,专驶吉安至南昌航班。同年,吉安肖太守之子独资向汉口租赁小轮4艘,开办境内区间客运航班,担负吉水、峡江、新干、三湖、樟树、南昌等地的短途旅客运输。此后,祥昌轮船公司的轮船将客运航线延伸到万安、赣县。1917年,朱洪九在泰和开设三矶轮船局,有利丰、利益两艘轮船往返于泰和、吉安、南昌航线。据日本大正七年(1918)东亚同文会出版的《支那省别全志》记载:当时南昌开往吉安的客轮有晋康轮船公司的江明、江熙轮;日清轮船公司的江安轮;祥昌轮船公司的祥吉轮;保胜轮船公司的敦庆、敦信轮;临江轮船公司的临江、临清轮。这些轮船公司均在吉安设有代办机构和专用码头。同时在峡江设立代办站的有保胜、临江、祥昌和晋康轮船公司。
  1921年,吉安县高塘乡周扶九在南昌创办捷安轮船公司,吉安设分公司,泰和设办事处。该公司的旅丰、旅颐两艘双机汽油船,是当时吉安航区较大的自航客船。据1934年统计,经常行驶本区航线的客货班轮船有:南吉线航班3艘.拖班船2艘;吉赣线航班6艘.拖班船11艘;吉樟线航班10艘,拖班船30 艘;吉安至临川航班6艘,拖班船2艘;鄱阳至吉安航班1艘;吴城至新干航班1艘,拖班船1艘;共计27 艘,占当时全省轮船总数的48%。民国《吉安县志》记载:1937年,吉安有捷安、亚洲、见义、临江等11家轮船公司,有轮船24艘,447吨位,834马力,拖班船或民船可载客1823人。较大的自航客轮有:亚洲号轮,130马力,216个客位;美洲号轮,75马力,163个客位;旅丰号轮,90马力,161个客位。这一时期的轮船无定期班次,由各轮船公司临时挂牌通知船期(见表5-2-6')。
  1940年10月,江西省驿运管理处在泰和成立,境内轮船客运始有统筹安排,规定航线、班次,准点开航。吉安驿运站客轮班次有:吉樟航线逢双日开,吉赣航线逢3、6、9日开(后改隔日开),吉泰航线每日对开。后因行旅增多,吉泰线增开早晚双班,吉樟线每日对开。
  1943年3月,省驿运处调整轮船客运班次,将在吉安区段行驶的公私轮船统交给吉安驿运总段管理,并开办吉泰、吉赣、吉樟航线特别快班,将正气、忠勇、江十一、江十二、江十三、江十四、江十六、江十七、江十九等9艘轮船专驶吉泰航线,担负定期客货运输。18艘私商轮船安排在吉赣航线,5艘轮船在吉樟段航行。当时区内水运客源较多,轮船班次准点,运价低廉稳定,客运比较旺盛。1945年客运量达 28. 7万人次。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政局动荡,通货膨胀,多数航商破产。1949年3月,境内往来的客班轮船仅有鸿飞、新风顺、云发、赣发、华顺、舞凤等客船,且都是上水军差,下水搭客,船票要用银元购买。4月后,吉水以下赣江航道被国民党军队封锁断航,吉安唯有李彬生的大顺号轮船,一度坚持开行张家渡至金滩短途客运,用大米折价购票,乘客少,年客运量仅万余人次。
  1949年11月,吉安群力水陆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将瑞麟、江劳两艘轮船整修复航。接着新和轮船公司吉安分公司开业,有私商轮船11艘,行驶吉安至南昌航线。1950年,赣江航线客船航班由省航运局统一安排班次,沿途港口停靠,预先挂牌通告船期,行旅方便,并制定新的《水路旅客运输规则》,实行负责运输,改拖班船载客为自航客船。1951年,吉安区段完成水上客运量1.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47.9万人千米。1960年1月,正式成立吉安港客运站,代管客货班轮有群恒、群模、群联、群明、群利、瑞金6艘, 计254.483千瓦,118吨位,544客位,开设吉樟、吉泰、赣万及新干至樟树、张家渡至西沙埠5个定期航班。是年,区内水上完成客运量15.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79.9万人千米,分别比1951年增长7. 3倍和 6.6倍。1974年,吉安客运站曾增开万安至良口短途航班。70年代后期,由于公路客运的普及,张家渡、 新干和良口的短途轮船客运相继撤销。
  1977年,吉安航运分局新建双层高舵楼的钢质客船4艘,柴油机为动力,780个客位。:1982年,吉安港客运站完成客运量40. 5万人,旅客周转量1243.1万人千米,分别比1960年增长154.71%和26. 85% , 创利10万元。1984年3月,因汽运客车班次增加,吉安至印霞江客轮航班撤销。1985年,国营轮船客班航线只有吉樟线和赣万线2条。由于客源不足,万安至良口、吉水至西沙埠2条短途客班航线分别于 1993年3月和6月停航。至此,吉安地区航运公司水路轮船客运停业。
  从1983年开始,吉安、吉水、峡江、万安等地的个体联户增开小轮客班,在赣江沿岸乡镇间从事短途客运,其特点是多处停靠,机动灵活,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区内个体户客船1984年完成客运量 11.1万人,旅客周转量186万人千米;1987年上升到41万人,656万人千米,平均运距为16千米,分别占当年全区水上客运量的71.3%,周转量的57.16%。
  2000年,全区有客船36艘,2054客位,694千瓦。其中社会及个体联户客船33艘,1754客位,598 千瓦。全区共完成客运量93. 3万人,旅客周转量1231万人千米。比1990年完成54. 4万人J069.9万人千米分别增长71.5%和15.1%。
  表5-2-6 1937年吉安港轮船分公司及轮船名称、功能一览轮船公司轮船船类别时速(华里) 吃水深度吨位功率拖班船可载名称船名上水下水 (米) (千瓦) 客数(个) 旅丰汽 15 25 1.3 39 66 161 旅泰汽 12 22 0.97 20 44 48 捷安旅安汽 6 9 0.67 1 11.8 乾号煤 17 24 1.53 30 22 72 亨号汽 12 20 0.67 2 14.7 元号汽 8 10 0.6 1 8.8 亚洲汽 16 26 1.33 42 95.7 216 亚洲美洲汽 13 23 1.2 36 55 163 瑞平汽 8 12 0.93 5 22 35 长记宁涌汽 12 18 0.93 7 26.5 24 长福煤 16 30 1.63 26 25.8 132 见义长泰煤 10 20 1. 13 9 & 8 90 长安煤 14 21 1.57 24 26.5 130 长寿煤 12 23 1.5 17 17.7 60 晋康江庆煤 14 21 1.63 23 23.6 130 江明煤 14 23 1.3 16 10 85 临江煤 17 24 1.67 28 22 92 临江临清煤 14 21 1.2 25 10 80 临安煤 14 20 1.17 20 10 50 临赣临赣煤 15 20 1.37 30 10 90 德隆志成汽 7 10 0.93 5 17.7 35 同丰丰升煤 14 21 1.8 20 10 60 德记安庆汽 8 12 0.87 5 17.7 30 泰安德安汽 10 20 0.8 16 35 40 表5-2-7 2000年吉安地区水路客运航线、班次、票价一览单位:个、元航线船名客位班次票价吉安至七姑岭赣万安客1504# 200 当日往返 3.5 赣吉安客2511# 白沙至吉安赣吉安客2511# 100 当日往返 3.00永和至吉安赣吉安客1505# 180 当日往返 2.00 赣吉安客2001# 寨下至大坝赣万安客3503# 30 当日往返 2.50新市至峡江赣峡江客6502# 35 当日往返 3.00住歧至峡江赣吉水客5518# 35 当日往返 2.00朱家至峡江赣峡江客6503# 40 当日往返 2.00仁和至新干赣峡江客6505# 50 当日往返西沙埠至吉水赣吉水客5502# 80 当日往返 4.00白沙至吉女赣吉水客5516# 35 当日往返 2.50西沙埠至峡江赣吉水客5520# 40 当日往返 4.00 赣吉水客5508# 56 赣吉水客5512# 60 赣吉水客5510# 56 水南至螺滩赣吉水客5511# 60 每日双往返 3.00 赣吉水客5513# 50 赣吉水客5507# 64 赣吉水客5509# 50 赣吉水客5505# 50 金滩至吉水赣吉水客5514# 40 当日往返 1.50 赣吉水客5515# 40 水田至吉水赣吉水客5501# 60 当日往返 3.00小江至吉水赣吉水客5503# 80 当日往返 4.00 赣吉水客5504# 72 陇洲至吉水赣吉水客2503# 12 当日往返 3.00 赣吉水客2504# 28 赣吉安客2505# 12 白沙至值夏赣吉安客2506# 12 当日往返赣吉安客2507# 12 表5-2_8 1951-2000年吉安地区轮船客运量一览单位:万人、万人千米年度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年度客运量旅客周转量 1951 1.9 147.9 1976 34. 1 102& 51952 1.2 202.1 1977 31.2 99& 4 1953 0.8 102.7 1978 33.1 1050.51954 1.9 131.8 1979 31.6 992.1 1955 2.2 334.6 1980 36.8 1235.81956 3.3 321.9 1981 39.2 1258.01957 6.5 382.2 1982 40.5 1243.11958 9.8 482.2 1983 33.9 994.9 1959 12.7 635.8 1984 25.1 741.2 1960 15.9 979.9 1985 27.5 841.6 1961 12.2 971.0 1986 20.9 641.2 1962 14.3 1071.7 1987 16.5 491.6 1963 12.2 419.1 1988 22.5 684.2 1964 18.9 624.7 1989 20.5 604.3 1965 16.7 569.1 1990 13.9 395.8 1966 21.5 791.6 1991 13. 1 308.2 1967 19.7 770.7 1992 14.1 402. 11968 21.9 742.2 1993 &9 248 1969 22.5 759.6 1994 8.15 195.3 1970 25.9 856.3 1995 8.24 252.9 1971 26.4 813.4 1996 8.51 248 1972 29.4 905.0 1997 8.4 253.9 1973 34.8 1053.0 1998 & 24 249.1 1974 33.9 1036.4 1999 8.69 263.8 1975 35.3 1106.4 2000 7.6 233 货运境内的货物运输,以支援工农业生产、支援经济建设、支援军事行动、支援人民生活为宗旨,优先安排和确保重点物资运输,如:煤炭运输、农资和农产品运输、军需品和兵员运输、石油运输、竹木排运输、 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等。
  支流货运吉安地区支流航运开发较早。北宋熙宁三年(1070),欧阳修回乡省墓,自青州(今山东省淄博市)运回一块重千余斤的石碑“淤岗阡表”,就是用船经鄱阳湖入赣江,在张家渡进消沧河(即孤江),转沙溪河用小船运往永丰沙溪。这块著名的碑文,至今仍保存在欧阳修故居西阳宫内。明清时期, 境内漕粮实行分段运输,据《莲花厅志》载:清乾隆年间,莲花有官板船、梭子船50艘,每船载米16石,漕粮分段驳运,自桥上至永新为短驳,船只盘滩计篙而下;永新至陈家山(今吉安神冈山)为长驳,牙船可载米200石。消沧河上游的龙冈、沙溪等地的漕粮,均利用竹筏、小船盘驳转运至值夏、张家渡中转。支流先用竹筏或小船运到赣江口岸,改大船转运省城粮仓交兑。 民国时期,境内有禾水河、牛吼江、泸水河、洲湖河、龙泉河、消龙河、富水河、恩江河、冠山河、同水河等10多条支流通航,可常年行驶50至200担的帆船,输出物资以粮、油、棉、纸等为大宗,运进有食盐、布匹、百货、药材等。抗日战争时期的浙赣湘联运南线,从浙江的安华开始,陆运邓家埠转抚河、临水,经潭口,顺恩江河经永丰、吉水入赣江,在吉安神冈山入禾水河的潞江港口中转,全程534. 8千米,水运里程占368千米。闽粤赣湘联运线,从筠门岭经会昌,顺赣江转禾水至潞江转茶陵,全程657千米,其中水路 583千米。战时的禾水河成了东连闽浙粤、西接湘川云桂的重要交通运输线。禾水河腹地农产品及矿产资源丰富,当时,天河镇就办有天河煤矿、煤焦厂、水泥厂及三家小型炼铁厂,产品全赖水上运输。1943 年仅天河的煤、焦、铁等运输量就有2万吨。战后省际联运线停止,境内的支流货运量锐减。
  1949年8月,吉安市军管会交通接管处和地区粮食局率先在禾河、泸水、牛吼江成立三河粮食接运站,组织帆船、竹筏集中调运粮食,支援解放军进军大西南。1950年,吉安航务办事处在各支流按水系成立民船运输站,管理支流水运业务。9月,在乐安组织竹筏运岀粮食1000多吨,由吉水中转运往南昌。 当年,从支流运出粮食3. 2万吨,煤0.6万吨。牛吼江上游地段,因货多船少,政府每年都要组织上万人, 肩挑百万余斤粮食到永新的石桥、夏阳和早禾市下河水运。为了解决山区运输困难,泰和、永新粮食局曾贷款5500万元(旧版人民币),分别在拿山、津洞、牛牧等地新建矮头子船49艘。1954年,组织粮食大调运,省航运局从上饶、宜春两地区抽调10吨以下木帆船384艘.2159吨,在宁冈、永新、遂川、吉水等地定港落户,支援禾水河、恩江河、消龙河的存粮运输,当年全区专业木帆船增加到2356艘,25558吨,从支流运出粮食25.1万吨,煤1.1万吨,全年帆船完成货运量47.1万吨,比1950年增长3.6倍,占当年全区水上总运输量的89.2%. 1959年因“大跃进”,吉安专署号召各级政府发动群众大办交通水网化,凿滩疏河,开辟新航道,使区内共有28条支流通航,实现了县县通航运。继固江、水南等地成立航运代办站之后,专区航运局又在永阳、指阳、白沙、西沙埠、乌江、住歧、钓鱼台、洲湖、小江边、枫田、竹江、石陂、夏阳、韩口、大坑、竹山、马家洲、良口、武术等地成立20个航运代办站,形成支流与赣江的水运网络。1959年5月,泰和水上社抽调32艘小船、60名社员深入蜀水河上游,分段运输粮食、木棍3500吨。6月又抽调吉安市、吉水和永丰水上社的木帆船106艘,支援乐安县粮食运输。船员们用人力将船拖过永丰五石坝,在恩江河上游分段转运粮食500多吨,受到省、地航运部门的表彰。此后,遂川县水上社有12艘三块板船,坚持在衙前河担负山区物资运输,解决了衙前、谷中两地长期靠人力挑运粮、盐和化肥的困难,被当地人民赞誉为“铁扁担”运输队。I960年,全区新建副业木帆船1200艘,11000吨;竹筏237条,750吨;机帆船6艘,160吨, 全年木帆船完成货运量162. 1万吨,货物周转量7688. 4万吨千米,比1954年分别增长244. 16%和 32.81%。嗣后多数支流相继断航,支流运量逐年减少。1965年,帆船完成货运量仅60. 3万吨,为1960 年的37%。1981年,只有禾水河、泸水河的煤炭、石灰石等水运物资,年货运量12万吨。1984年后,天河煤炭全部改由汽车运输,专业运输船舶都已弃支流而走向赣江和长江航线。1990年后,只有安福县的竹江,吉安县的浬田、固江等少数个体农副业船在禾水、泸水装运稻草、木柴、陶器,年货运量仅有650 吨,支流水运已基本终止。
  赣江货运赣江吉安区段很早就是粮食等物资集散的重要口岸。梁大宝二年(551),大都督王僧辩进军溢城(今九江西),因军中缺粮,陈霸先“分30万石以资之”。翌年二月,陈霸先亲率大军3万,舟舰 2000,沿江而下,不久两军会师攻打建康(今南京),讨平叛军。从泰和到九江一次运输军粮30万石,按每艘500石载量,需600多艘船才能承担,可见当时的水运能力已具相当规模。清康熙十八年(1679), 吉安府额定岁销淮盐51500弓|(约0.9万吨)。乾隆三十八年(1773)在新干、峡江、吉水、庐陵(吉安)、泰和、万安、永丰、安福、永新、莲花、龙泉(遂川)年调运漕粮共188046石。返空漕船在江苏仪征装运食盐回府。咸丰末年(1861),漕粮改折征银,粮谷运销改由商运。万安、泰和、遂川、兴国、莲花、永新、安福、 吉水、永丰、乐安各地之粮谷大多集中于吉安加工成大米外调。1937年《江西米谷运销调查报告》称:吉安为全省主要米谷集散市场之一,谷则多运于樟树、南昌,米则运销南昌、九江、汉口、上海。樟树,年运进谷约30万担,主要来自吉安。当年,仅吉安经湖口运往九江的大米就有4240担,年运输粮食达5万余吨。
  抗日战争时期,省政府迁驻泰和,行驶赣江的船只日增,境内的航运业曾一度繁荣。据当时迁驻吉安的长江航政局九江办事处登记注册营业的公私轮船共57艘,18975马力。据吉安驿运总段1941年统计,境内轮帆船共完成货运量35. 3万吨,其中粮食运量13. 4万吨。1948年,国民党加紧内战,强迫征粮,曾派粮部委员坐镇吉安督催军粮,到处封船打差,区内航运处于瘫痪状态。
  1951年,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水运量的需要,省航运局首先在赣江推广一列式拖带运输法,加快船舶航速,提高生产效率,全区共组织25吨以上私人木帆船180艘,计6266吨,参加全省“轮木结合”的拖船船队,解决了当时内河拖船多,被拖船少的矛盾。1954年,在吉安至樟树至南昌航区,组织“一轮三队”或“三轮五队”的粮食专运生产线,内河航运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当年,全区水上完成货运量52. 8万吨,货物周转量7022.2万吨千米,比1951年增长3.4倍和4.5倍。
  1957年,吉安航运局第一次代管省属轮驳船,组织赣支衔接,轮帆联运,建立起全区内外较为完整的水运网络体系。
  I960年,全区轮帆船完成货运量276. 2万吨,货物周转量23477. 3万吨千米,分别占全区社会物资总运输量的85.54%和88. 86% ,内河航运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196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全区轮帆船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比1960年分别下降 65.21%和60.69%,区内航运企业普遍出现亏损,吉安航运分局亏损达31.8万元,1971 ~ 1977年又连续亏损140万元。
  1978年后,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区内航运有了新的发展。大功率大吨位的机驳船和千吨级的江河直达拖轮船队取代了小吨位的机木帆船运输,国营、集体、个体联户一起办航运,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型水运经济日渐形成,航运企业由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由计划运输转为合约性运输。区内船舶出赣江,走长江,大批量的木材、粮食、煤炭、樟脑等物资直运江苏、上海,运回化肥、小麦、玉米、家电、百货等。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公路、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货物弃水运走陆运。2000年,全区共完成船舶货物运输量30.6万吨,货物周转量21920万吨千米,分别比1990年减少25. 36%和28. 8% ₀表5-2-9 1950 ~ 2000年吉安地区交通部门船舶货物运输量、周转量一览单位:万吨、万吨千米年度轮2 爻船机驳船木帆船 1950 0.6 10.2 1951 1.7 129.1 10.1 1144.91952 1.6 146.3 17.4 2583.61953 5.8 1382.3 36.3 3497.51954 5.7 1233.5 47.1 5788.71955 11.8 3292.5 47.2 5470.71956 14.9 2951.0 2.5 34 43.7 4220.41957 31.4 6000.2 2.6 36 64.2 5778.11958 46.4 786& 9 2.9 38 67.4 4327.01959 56.5 9265.3 3.1 40 119.1 6576.51960 114.1 15788.9 2.9 37 159.2 7651.41961 48.5 7514.2 3.4 144.5 59.9 4516.51962 23.2 3926.2 4.9 405.5 46.7 3511.11963 26.9 5055.9 9.1 476.5 30.1 2792.81964 40.5 6973.2 13.5 827.6 48.6 4211.1续表年度轮驳船机驳船木帆船 1965 40.9 7100.1 14.7 874.3 45.6 4384.11966 44.4 6925.9 34.3 1128.9 42.3 4625.31967 23.5 3968.9 30.4 1492.9 42.2 3767.51968 28.8 4947.3 34.9 1411.1 36.2 3753.11969 31.4 5268.5 34.7 2020.2 45.3 3649.41970 22.0 3518.1 40.8 3173.2 35.8 3611.51971 22.7 3769.8 38.6 3300.2 34.5 3325.21972 37.3 6089.0 40.9 2546.1 48.2 4784.31973 43.0 743&0 67.4 4366.1 36.9 4195.31974 3& 5 6839.0 46.4 4203.4 33.2 3127.11975 45.8 7715.0 20.5 3932.5 35.8 4001.81976 35.4 6245.7 31.8 4715.8 28.7 3497.11977 25.0 4554.3 25.0 4711.6 39.9 405& 81978 29.5 4987.3 35.3 5270.7 27.0 3199.01979 32.0 5301.9 30.9 7276.4 35.9 3879.21980 29.3 6370.6 35. 1 13471.8 17.3 1787.31981 53.9 13222.4 35.9 14713.1 14.7 1477.21982 49.7 13192.4 45.1 15170.8 8.3 988.4 1983 44.7 14296.7 42.6 15405.9 4. 1 800.9 1984 39.2 12522.9 42.9 17524.7 1.2 130.1 1985 32.1 11382.3 40.8 23719.9 1986 25.2 10785.6 32.8 22756.2 1987 25.9 13781.4 33.9 24805.1 1988 17.6 8072.9 31.3 22861.0 1989 17.5 7544.4 32.2 26311.8 1990 10.7 5583.5 30.3 25206.2 1991 38 29744 1992 40.9 32394 1993 43.6 32897 1994 37.9 31721 1995 39.7 34804 1996 41.7 35547 1997 40. 1 35246 1998 37.1 32671 1999 36 32475 2000 30.6 27198 运价帆船运价1942年,吉安驿运总段制定境内赣江及主要支流公运帆船运价每吨千米上水4.92元,.下水八折,军公运输回空费每吨千米2. 7元。后因物价飞涨,法币贬值,帆船运价失控,另由船帮公所与货主议定,运价用米谷折算。新中国建立前,各支流帆船运价繁杂。境内消龙河、牛吼江等河流,滩多水急,航行特别困难,运往吉安的货物运价,按所装粮谷的60%作为运费,一般是货主、船户各得一半。禾水河粮食运价每百斤百里大米24市斤。1949年8月,吉安专区粮食部门制定粮食运价,赣江下水每百斤百里运价为大米1斤12两(16两制),枯水期2斤,支流运至吉安每百斤百里运价大米4斤15两,枯水期5斤10两,平均比新中国建立前下降200%。
  1951年,“吉安专区帆船运价研究评议委员会”第一次调整帆船运价,赣江降低21.8%,支流降低 25%至45%。禾水河从每吨千米600元(旧版人民币)降为330元,下降45% ;泸水河从600元降为390 元,下降35% ;龙泉河、恩江河从600元降为450元,下降25%,富水河从900元降为450元,下降50%。 1952年,再次调整帆船运价,平均降低10%,并实行枯水减载费和吨千米单价加每吨基价计算。每吨基价赣江为2万元,支流为3万元(旧版人民币)。1955年,新修订帆船运价每吨基价2.47元,每吨千米单价上水平均降低15%,下水平均降低17. 3% ₒ由于大幅度的降低运价,提高两头装卸速度,改善运输质量,支流帆船运输量逐年增加。此后帆船运价由省航运局统一制定,运价研究评议委员会随之撤销。 1958年宁冈河、拿山河经过整治,通航条件改善,经上级批准运价调低20%。即宁冈至永新每吨运费由 34元降为27. 2元,拿山至早禾市每吨运费由39元降为33. 15元。1973年新订帆船运价,实行八级货物分类,支流航道定为10个河级,由于区内帆船运价长期保持稳定,充分体现了水运价廉、量大的优势,促进了全区帆船运输的正常发展。
  1985年,调整帆船运价,支流航道改为7个河级。二级河一级货每吨千米上水单价由3分调为4. 6 分,下水由2.5分调为4分;五级河一级货每吨千米上水由9.6分调为12分,下水由8分调为10分。每吨基价从2.47元调为3.00元。1990年5月20日,新调整帆船运价,二级河一级货上水6. 345分,下水 5. 822分;五级河一级货上水14.1分,下水11.89分。每吨基价3. 50元。
  1999年3月起,新修订的江西省水运运价中取消帆船运价,执行轮帆船统一的计价标准。
  轮船运价1940年10月,赣江航区轮船客票分特等舱、一等舱(软席)、二等舱(硬席)、三等舱(统舱)4个等级,特等舱每人千米上水0.644元,下水0. 527元;统舱上水0.293元,下水0. 234元。货运每吨千米上水4.93元,下水3.94元。1942年,驿运管理处颁布《改善赣江航运暂行办法》,对稳定当时的运价,维护航运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
  1946年3月,轮船运价由长江航政局核定,客运统舱每人千米上水22. 42元,(法币,下同)下水 17.94元;货物每吨千米上水240元,下水192元。此后物价不断上涨,运价多次调整,至1948年6月,统舱票价增至每人千米2295元(不分上下水);货运每吨千米上水运价增至10935元,下水8748元,比 1937年增长1万多倍,运价调整的间隔期也从30天缩短到15天。1948年11月,政府发行金圆券,定轮船客票每人千米0.054元,货运每吨千米0.255元(金圆券1元兑换法币300万元),2个月后,客票涨到每人千米18• 9元,货运每吨千米53. 5元。由于通货膨胀日趋严重,运价调高仍赶不上物价飞涨,轮船成本昂贵,航商因此而破产者众多。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实行稳定市场、稳定物价政策,轮船客货运价多次下调。:1950年赣江轮船客运票价分软席、硬席、统舱3种,软席每人千米单价679元(旧版人民币)。货运分河段计价:吉赣段上水每吨千米641元,下水605元;吉南段上水458元,下水432元。1952年调整客运票价:吉赣段软席上水 381元,下水293元;吉南段上水293元,下水195元,平均下降50%。货运运价吉赣段未动,吉南段每吨千米上水435元,下水370元,下降10%。1957年客船一律改硬席,新订客运票价:吉赣段每人千米1.95 分(新版人民币);吉南段1.56分,比1952年又调低20%。这次调价后,保持了 27年基本不变。
  1985年3月调整运价:吉南段每人千米1.91分;吉万段2分;赣万段2. 3分,平均调高17% ₒ 1986 年12月1日,轮船客运开征每人千米0.003元的交通建设基金。1989年9月5日,全省内河客运票价由每人千米平均3.12分提为4.54分。区内实际调整为赣万段每人千米单价4.4分;万南段4分。新票价取消一切价外加收的费率,但春运期间可上浮20%。 轮船货运运价自1957年改为25个货级,25级货:吉赣段每吨千米上水4. 84分,下水3. 32分;吉南段上水3. 32分,下水3分,比1952年平均下降32%。并制订枯水减载费、调空费、船舶出租及竹木排拖运费标准。1973年8月,新订轮船货运运价改按八级货物分类,赣江航道分四个河级计价。吉南段为二级河,一级货每吨千米单价上水4分,下水3.4分;吉万段为三级河,一级货上水4. 72分,下水3. 54分; 万赣段为四级河,一级货上水7分,下水4. 55分,计费里程按实际里程调整。赣万段由120千米降为 94. 5千米;吉万段120千米降为115. 5千米;吉樟段120千米提为143千米;樟南段90千米改为97千米。由于高河级计费里程减少,低河级里程增多,同时又取消枯水减载费和调空费的规定。所以新定运价在本航区仍基本上保持1957年的水平。
  1985年1月因物价指数上升,运输成本增加,运价调整为:二级河一级货每吨千米上水4. 5分,下水 4分,并实行每吨基价2.4元,区内平均增价16.2% ₀省物价局规定,为了搞活航运经济,新运价为最高限价,一切费用均计算在内,不得再向托运单位另外加价。各航运企业可根据当地情况,自行向下浮动 (幅度不限)。
  1989年2月20日,国家物价局规定,内河煤炭运价从一级货类提高到三级货类,同时取消原煤炭运输的价外补贴。同年11月25日,省物价局鉴于本省水运运价长期偏低的现状,规定水路货运实行差价补贴,湖口以上每吨千米加收1.4分,出江每吨千米加收0.8分。1990年5月20日,全省内河货运运价调整,新运价二级河一级货每吨千米上水6. 15分,下水5. 51分,每吨基价3元。取消原长江航区301千米以上按内河运价70% (帆船75%)的规定,改为按省内一级河运价计算,船舶出租费和竹木排拖运费在1985年的基础上,按34.5%的幅度上调。拖船60至75千瓦每小时租费,航行30元,停泊11元;110 至150千瓦每小时航行48元,停泊17元。机驳船20至40吨每吨天租费1.7元,每千瓦航行小时0.33 元,40吨以上每吨天1.6元海千瓦航行小时0.33元。驳帆船20吨以上每吨天租费1.08元;竹木排拖运费500立方米,每千米基价5.40元,每立方千米单价1.08分;1000立方米每千米基价& 3元,每立方米千米单价0.87分。调整后的内河货运运价实行上下浮动,浮动幅度一般控制在10%以内。
  为解决燃料涨价,水路运价偏低的现状,省物价局规定自1992年8月20日起,对水路客货运输实行燃料差价补贴。其标准为:客运每人千米加收燃料补贴0.008元;货运每吨千米加收内河航区0.013元。
  1999年3月1日,省物价局颁发新的《江西省水路客运、货运运价规则》。新修订的水路运价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军事、防汛抢险、救灾及省政府指定运输物质实行政府定价;粮食、煤炭、木材、钢铁、石油、水泥、农业机械、化工原料、化肥、农药、食盐实行政府指导价,即在政府定价基础上可上浮15%,下浮10%,其中粮食只可上下浮动10% ,其他物资运输实行市场调节价,由水路运输经营者自行确定。
  为简化运价计算,新运价划分货物由八级级差改为四级级差,七级河区改为三级计价区,并将轮船、 帆船两种计价标准改为一种标准;取消上下水计价差和客货运输燃油差价补贴。
  修订后客、货船运价为:客运船舶停泊基价1元人/次,旅客运输基价0.08元/人千米;货运船舶停泊基价5元/吨,货物运输基价0.07元/吨千米。
  航运企业管理吉安地区交通部门航运企业,由于所有制及隶属关系不同,企业管理各有其特点。
  地区航运公司企业管理1981年3月全省轮帆船业务分开管理前,吉安航运分局既是全区水运的骨干企业,又是水运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区水运“三统”政策管理,并根据本地区水运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的特点,建立了一套港、商、调、船、货、搬各部门多环节连续作业较为完整的航运管理体系。
  计划管理1953年,吉安航务办事处对区内粮、煤等大宗物资率先实行定船、定线、定航次、定任务的“四定”运输,以保证国家指令性物资的调运。1954年,成立吉安港船舶调度室,配备专职调度员,实行昼夜值班,编制24小时到发船运行计划,统一调度全区轮帆船。1956年9月,成立吉安专区计划运输委员会,下设水运调度室,具体负责全区水运运量与运力的计划平衡和船舶调度。1981年后,除国家指令性重点物资实行计划运输外,各水运企业自主经营,合理竞争,提倡货主与运输企业直接见面,变封闭型的计划运输为开放型的合同运输。1989年后,地区航运公司主要执行本公司的船舶调度和运输生产计划管理。
  商务管理1956年,吉安和泰和的商务人员,深入兴国、于都调查货源时,积极建议两县煤、糖、粮、 萤石、化肥、食盐等大量物资由赣州中转改从泰和中转,缩短水路运距180千米,最多时年转运量达5万吨,节约运费40多万元。新余至赣州的化肥、焦炭及废钢铁等物资,1972年由樟树中转水运改从峡江港转运,减少迂回运输里程115千米。
  为提高商务人员业务素质,1965年1月,吉安航运分局首次举办全区商务员业务培训班,16名专职商务员参加培训。地、县两级商务员密切配合,分片包干,开展经济调查,掌握产供销动态,为供求双方提供信息服务。并在全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运输质量监督和商务理赔制度。通过商务工作督促和协调港、商、调、船、货、搬各个生产环节的关系,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货差货损事故,区别性质,划分责任,办理灭损货物的搜查、审理和赔偿工作,提高航运信誉.推行负责运输。
  1990年9月,地区港航管理处组织人员深入17个县(市)207个单位,历时80多天,对全区水运货源进行调查,为各航运企业提供货源信息。
  港务管理1955年2月,吉安航管处设轮船、民船作业区,负责轮帆船港口作业和协调市搬运公司对船舶装卸工作的码头泊位及劳动力安排,监督船舶装卸质量和安全技术操作事宜。1957年,撤销作业区,全区港务管理统由分局运调科负责。1963年成立航运分局港口调度室,负责港口装卸作业。建立船舶进港登记和挂牌公布装卸秩序办法,禁止船舶争码头、抢泊位。全区港口建设由基建科负责。:1979 年,全国内河航运改港港交接制为船港交接制,吉安航运分局成立港务科和专职理货组,开展内河港口现场理货,监督船港或船货双方执行船边交接。严格执行装卸技术操作规程,克服野蛮装卸,以保证装卸质量和操作安全。凡件货一律点件交接,木材计根加材积(立方米)交接,散货按封舱或计量交接,天河煤矿的煤运,实行打石灰印,凭印记原封交接。对运输和装卸过程中所造成的货差货损事故,编制货运记录,交商务部门审理索赔,进一步保证了货运质量,提高了运输信誉。1981年,吉安航运分公司货差货损率为万分之一点五,赔偿金额万分之六。1985年降为万分之一点三和万分之一点四。1990年7 月,地区港航处港务管理科制定《吉安地区货场管理暂行办法》,加强货场保管,健全港航交接制度。
  征费管理1951年,区内码头管理费按船舶运费的千分之四征收,按期解入各县(市)地方金库,作码头建设专项经费。后由省航运局按千分之二统收统支。1979年9月,贯彻省计委颁发的《江西省港口费收规则》,全区开征货物港务费,进口货物按每吨0.1元,转口货物按每吨0.05元计收。船舶停靠费, 楚船每艘月60元计收,机动船按每马力,非机动船按吨0.10元;竹木排按水域60米每月60元计收。 1988年5月1日,征收船舶港务费,按船舶吨位(拖船按功率),每进港或出港1次向船方征收每吨0.2 元;货物港务费,按货物(包括竹木排)每吨进口或出口一次向货方征收0. 2元。1990年5月改为0. 3 元,所收港务费上解省航运管理局,贯彻“以港养港”的原则,取之于港,用之于港,专款专用。1993年2 月15日规定船舶港务费,按船舶吨位每吨次征收0.4元。货物港务费出口每吨0.6元(化肥、农药仍按每吨0.3元执行)。
  机务管理机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上级颁发的技术标准,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搞好船舶的管理和使用,以提高船舶质量和经济效益。
  吉安航运分局自1956年起,对全区木帆船进行定型改造。20世纪60年代,在全区推进钢质船体和船舶机械化的普及工作,实行船舶计划修理。修理间隔期,规定机动船小修3年,大修9年;非机动船舶小修5年,大修10年。并签订船舶修造合同,保证船舶修造质量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其次,建立了港机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检查港机设备,并建立船舶和港机技术档案。1981年,吉安航运分公司对船舶燃润料消耗实行定额管理。1982年在节能工作中,把单船定额消耗作为经济责任制重要考核指标。 平均消耗柴油每千吨千米从18千克降到14. 35千克,曾获全区节能降耗优胜集体。1986年,省交通厅组织节能评比检查,吉安航运分公司获二级节能管理单位。1990年,公司投资0.6万元,在赣拖3131号等轮船上安装12套割线型节油器,使当年平均每千吨千米耗油下降到14千克。至80年代末,全区交通部门水运企业,基本上消灭了木帆船,全面实现了钢质船体和机械化运输。
  劳动管理劳动管理以人为本。主要是搞好劳动定员、定额、劳动工资与奖励、文化技术教育和劳动保护等工作。
  1956年,吉安航运分局实行船员岗位工资制。并规定水上船员伙食津贴每人每月6元,每年集中轮休假期20天的制度。此后多次调整,伙食津贴和休假时间均有增加。1985年,船员伙食津贴为每人每月30元,轮休假期52天。船舶实行定员,拖轮8至13人,客货船10人,驳帆船3至5人。1986年船员伙食津贴调整为省外航区每人每天1.4元,省内航区每人每天1.1元。并实行高级船员岗位津贴,每月发放标准:船长24元,轮机长20元,正驾驶18元,副驾驶12元,正司机14元,副司机8元,驾长6元。 1990年2月1日,船员工资执行船岸差补贴,按在船工作的船员标准工资20%支付,每人每月最高不超过20元。1985年,吉安航运公司职工年度人均收入(含工资、津贴)1048.43元,比1978年的548. 35元增长91.19%。1985年以后,先后多次按规定对职工进行调资,1990年增发工资33. 6万元,职工工资逐年得到提高。
  2000年末,吉安地区航运总公司有离退休职工520人,年度发放退休养老金217. 32万元,月人均发养老金348.27元,比1985年的76. 25元增长356.7% ₒ 转机改制1981年10月吉安航运分公司,制订船队经济责任制和港口装卸底薪计件工资办法,实行“三定三包一奖”制。“三定”是生产定额、燃材料消耗定额、设备和工具使用定额,“三包”是包生产任务、包利润计划、包运输质量,“一奖”是超额完成任务的发给超产奖或利润分成奖。1982年全公司盈利 17.8万元。:1985年,制定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小核算单位、自主经营、责任到人、自负盈亏的经营方针,全公司在1984年亏损5. 9万元的情况下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1.2万元。1987年,机驳船队执行单船承包按百元产值计酬责任制,其超额部分按产量25% ,安全5% ,利润70%提取奖金,把经济效益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捆在一起,当年全公司仍保持盈利0. 6万元。
  1988年,公司本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在机驳船队试行单船租赁经营。机驳60吨船月租金 800元、修理费510元;100吨船月租金1500元,修理费850元。船舶资产作价保险,保险金由租赁者和船队各负担50% ,并对各承包单位实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1989年,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港口装卸工人和吊机手实行全计件工资制,轮驳船队制定“四定、一包、双挂钩”经济责任制。即“定船、定人、定产值利润、定消耗;包船员公休假工资;船员伙食津贴与周转量挂钩、工资总额(含船岸差补贴)与产值利润挂钩。超产多分,欠产自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从1988年亏损30.5万元减到亏损3.9万元。
  1994年,吉安航运总公司制定了《关于划小核算单位转机建制实施方案》,即在原下属非独立核算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分别为:吉安轮船运输公司、吉安港埠公司、吉安地区水陆货物联运公司、吉安港机船舶修造厂、吉安港汽车运输公司、吉安地区航务工程公司、吉安兴航房地产开发公司、吉安地区航运劳动服务公司、吉安地区交通物资供销公司。各基层公司按其占用国有资产值的多少,向总公司缴纳“风险抵押金”、“资产占用费”和“管理费”。1995年,总公司深化内部改革,对各核算单位推行二级法人或模拟法人建制管理,把人财物、产供销、责权利实行九统一全部落实到各建制实体,成建制把各基层单位推向市场。1996年,吉安地区航运总公司加大改革力度, 实行港、航分设,将港埠公司和轮船公司按一级法人申报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开拓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资产经营,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多种经营,投资入股对汽车客运永新、宁冈班线进行收购、租赁,并成立了吉安地区兴航客运服务中心。2000年完成货运量3. 9万吨,货物周转量2. 234万吨千米。 港口货物搬运装卸量4.75万吨。总产值270万元。亏损255万元。
  县属航运公司企业管理经营管理1956年,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木帆船运输合作社示范章程》。全区木帆船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船舶工具折价入股,各县相继成立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属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全区共有木帆船运输合作社27个,社员5232人,船舶、工具折价存款57.5万元。股份基金22. 8万元。
  I960年,吉安航运分局制定《水上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经过扩社并队和整顿提高,确定各县(市)水上人民公社属县级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行公社、运输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运输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生产队为直接负责运输生产和社员生活的基层组织。公社最高权力机关是社员代表大会及其选举产生的社员管理委员会和社员监督委员会。社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二次,讨论和批准运输生产计划、审查财经收支、利益分配、干部任免等重大事项。1966年以前,吉安港航运公司银行存款达80万元,永新县航运公司银行存款20多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集体航运企业遭受严重创伤,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取消,经营管理混乱,运输生产连年下降,企业入不敷出。仅吉安港航运公司船舶数就减少 50%以上,至1978年底已负债73.7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自主经营,搞活经济,集体航运企业恢复了生机。至1985年,全区11个集体航运企业共计盈利61.5万元。2000年全区有9个集体航运企业,其中3个航运公司盈利11.2万元,6个航运公司亏损,亏损额102. 6万元。
  收益分配1956年,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死分活值加奖励”的分配办法,根据各人的生产技术、体力强弱和劳动态度,民主评定底分,最高200分。月度按每分值0. 25 元至0.3元预借工资,季度或半年决算,超预借工资分值部分即为奖金。社员收入一船占纯收入的60% 至70% ,30%至40%作公共积累。1960年,一些水运社、队改为地方国营经济,实行固定工资制,吃大锅饭。运输生产一度受到挫折,企业出现亏损。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恢复集体所有制经济。1962年全区水上运输社收益分配提成比例为:折旧费8%,修理费22%,企业管理费2. 5%,稅收2.5% ,航管码头费3.2% ,公共积累10%,社员收入52.5%,对船舶工具折价入社除股金外,多余的部分分期还本、按期付息、并普遍推行“三包一奖”制,即包生产任务,包财务收入,包成本定额。同时建立木帆船五大经济技术指标考核制度,即船舶运营率、船吨月度生产量、千吨千米成本、全员劳动生产率及船吨维修费指标。对完成五大经济技术指标的,按纯利润超额部分50%作为奖励。1973年吉安港航公司纯收益分配比例为:劳动报酬48%,折旧基金11%,修理基金20%,公积金15%,公益金5.5%,奖金 0.5%,增加了公共积累,扩大了企业再生产,为船舶更新改造和实现运输机械化提供资金。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水运市场的开放,集体航运企业的运力和生产都得到较快的发展。分配制度也有较大的改变,克服多年来存在的平均主义弊端,船员的工资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超产多分,欠产自补。拉开了工资收入档次,促进了生产发展,人均收入逐年增加。
  经济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区集体航运企业推行各种经济责任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79年,吉安港航运公司制定“定额包产加奖罚”的经济责任制,完成货运量21.1万吨,货物周转量4625万吨千米,运输收入274. 5万元,创造了 1961年以后的最高纪录。在1978年亏损2.5万元的情况下,扭亏为盈。1980年,推行联产、联耗的“两联计酬”经济责任制,实行大队核算、单船承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全员租赁。企业实现税金、留成、个人收入三个同步增长。1984年,全公司完成产值 32& 7万元,创利7.6万元。1983年,泰和县航运公司实行“包产到船,船头定员,航次核算,自负盈亏” 的承包经济责任制,将生产任务和利润指标分解到单船,做到“三项自理、六保上交”,三项自理:即燃料消耗、生产开支、工资补贴自理;六保:即保国家税金、保各级管理费、保折旧费、保修理费、保职工福利基金、保集体公积金六项上交。实行工资浮动,航次预算,年终决算。在分配上不搞平均主义,职工收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自负盈亏、奖罚分明。1984年被省交通厅评为“先进集体”,并出席交通部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民间运输经济责任制经验交流会。这种经济责任制已在全区集体航运企业中普遍推广。1989 年推行单船全额大包干,完善经济责任制,克服拼资产、拼设备的短期行为,提高了船舶技术设备完好率,延长船舶使用寿命。从1983年到1990年,全公司新增固定资产原值250万元,并实现运量、产值、利税、固定资产和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先后18次被省、地、县交通部门评为先进企业或优胜单位。各种形式经济责任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船员生产积极性,企业经营好坏与职工切身利益挂钩,1985年,全区集体航运企业人均创利353. 05元,比1978年增长3倍,营收利润率平均为& 97% ,比1984年增长1. 15%ₒ 20世纪90年代前期和中期,全区县属航运企业采用的承包经济责任制主要形式有4种,即单船三联计酬、单船全额大包干、单船资产租赁、单船资产买断和股份合作。“三联”计酬(联产、联耗、联生产费)单船承包经济责任制在吉安港和永丰县航运公司执行的时间较长。1996年后都停止执行。执行单船全额大包干经济责任制的有:泰和、峡江、万安、新干、永新、遂川、安福和吉安县等9个航运公司。对政策性的运价调整和差价补贴,按实际增值部分集体和船头进行四六分成。峡江县航运公司在1986年已濒临破产的困境,1987年推行大包干经济责任制后,加速了船舶的更新改造,到1990年,全公司12艘机驳全部改造成钢质船体。2000年底,公司固定资产净值已从1986年59万元增值到155.4万元。单船资产租赁承包制于1988年首先在吉水县航运公司推行,新干县航运公司部分船质较差的木质船也实行租赁制。90年代后期,普遍推行单船资产买断和股份合作制,至2000年底止,实行单船资产买断的有万安、泰和、吉水、峡江、新干、吉安6县和吉安港7个航运公司。
  表5-2-10 1980 ~ 2000年部分年份吉安地区县属航运企业经济效益一览单位:人、万元年份 1980 1983 1985 1987 1989 1990 1993 1995 1997 2000 类目职总数 3767 3884 3734 3551 3695 3526 4.197 2.754 2265 2260 工生产工人 3360 3428 3222 2852 2762 3002 3.054 2.116 1526 1250 运万吨 57.1 46.3 40.3 33.9 31.6 29.7 27.19 2& 21 26.89 28.68 量万吨千米 15099.8 16031.1 23371.5 24416.3 25303.7 24619.1 25166 2& 266 27483 27666 收合计 722.22 705.58 1128.91 115&08 125& 99 1502.99 2143.7 2111.8 225211 2004.5 入营业内收人 710.49 700.42 1122.88 1155.11 1202.07 1461.97 1841.5 1916.8 2079.6 2004.5 营业外收入 1.73 5.16 6.03 2.97 56.92 41.02 302.2 195 172.5 支合让 708.51 699.06 1067.39 1090.09 1181.78 1450.28 1553.06 2217.3 2272.9 1971.7 出成本 677.93 642.56 1009.01 1016.12 109& 8 1332.86 营业外支出 30.58 56.5 5& 38 73.97 82.98 117.42 税金 33.31 41.75 48.23 66.4 6& 45 64.9 利润 13.71 6.52 61.51 34.68 35.46 4.48 6& 6 -123.69 -102.9 -85.2 固定原值 2235 2276 2485 2442 3208 2957 2950 资产净值 1527.4 1786 1796 1875 1587 1992 1761 639 劳动全员(人/元) 913 1819 3007 3053 3407 4663 5108 7668 9943 8869 生产率生产工(人/元) 2144 2061 3485 3801 4558 5006 7019 9980 14758 16036 第六节水路运输管理水运管理机构民国时期,境内的水路运输无统一管理机构,木帆船,私营轮船分别由船帮、船行和同业公会把持、 管辖。抗日战争时期设立的驿运管理处、驿运站,系战时运输管理机构,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
  新中国建立后,境内水路运输管理工作先后分别由吉安航务办事处和吉安航运分局负责。1970年成立民间运输管理所,负责民间木帆船和搬运装卸行业管理,1973年,民间运输管理所撤销,水上运输管理由井冈山航运分局帆船科担负。1974年,航运分局帆船科撤销,恢复地区民间运输管理所,1975年起,区内各县(市)陆续成立民间运输管理站,隶属各县(市)交通局领导,负责区内各县(市)民间运输管理工作。
  1981年,区内水运业务实行轮帆分管,地区民间运输管理所改名为水陆运输管理所。1984年10月改名为地区运输管理所。1989年6月1日,成立吉安地区港航管理处。它对内是地区交通局的职能机构,对外代表行署对全区港口、水上运输、水运工业实施全行业管理。1990年12月8日,赣江沿岸的新干、峡江、吉水、泰和、万安5个县航运站及运输管理站从事水运管理人员合并成立县港航管理站,隶属地区港航管理处和县交通局双重领导,以地区港航管理处领导为主。吉安县港航管理站直接受县交通局领导。
  1999年,地区港航处有工作人员32人。下设万安、泰和、吉水、峡江、新干5个县港航站,有工作人员76人。
  水运市场管理境内的水运市场管理工作,在1949 - 1956年间.主要是废除水上封建把头制度,把民船、轮船运力纳入计划运输轨道。同时,对私营轮船、木帆船执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轮船业实行公私合营,民间木帆船实现合作化。
  境内木帆船运输,从1950年4月起,由吉安航务办事处,以及按水系成立的民船运输站负责组织货源,调派船只,办理运费结算等事项。1954年,吉安航运管理处规定,境内船只行驶在设有航管机构的地方,一律实行“三统”(即统一货源,统一调度,统一运价)管理,船民不得自揽货源;在没有航管机构的航段,船民可以自揽货源,但应执行统一运价。
  “文化大革命”期间,水运“三统”管理遭受严重干扰,工作陷入瘫痪状态。1972年省航运管理局重新恢复建制,恢复“三统”管理。1974年9月,省交通局、省公安局发出《关于加强水上运输市场管理的联合通知》,重申:凡是参加社会物资运输船筏,必须严格遵守航管部门的“三统”管理,并按照国家规定交纳税收和规费,不得偷税漏税;对物资部门自找船舶运货和船筏私找货源,航管部门有权制止、扣留处理;对投机倒把、盗窃货物、非法贩运、雇工包工、地下运输者,坚决取缔,依法处理;不准自议运价,抬价压价,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任意买卖船舶。1975年3月,省航运管理局在吉水县召开加强水运市场管理会议。会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三统”管理。航管部门在抓“三统”管理时,突出抓了统一运价,强调 “两个必须”即必须遵照省交通厅所制订的运价规章和费率,计收运杂费用;必须使用交通、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结算票据。从纠正收费混乱现象入手,治理水运市场秩序,使境内水运市场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生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境内水运市场逐步形成国营、集体、个体竞相发展的局面。原来的集体木帆船逐步变成机动船,木质船逐步变成钢质船,小船逐步变成大船。1984年2月贯彻国务院发出的 《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经营运输业的若干规定》后,区内个体(联户)水运业得到迅速发展。从1978年到1985年,区内集体、个体(联户)的机动船运力、吨位分别增长21& 7%和 339.7%。其中个体(联户)船舶增长最快,1985年,个体水运户拥有机动船已达392艘、9973吨位。客船10艘、610客位。分别占全区总运力、吨位的37.78%和23. 19%。境内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 多渠道的开放型水运市场,呈现出多家经营、互相竞争的新局面。
  1987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9月交通部发布《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这些《条例》和《细则》的实施,标志着水运市场管理从单纯的行政管理向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综合管理转变;管理职能从抓航运企业效益向全行业市场管理转变。同年12月,省交通厅、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物价局和省税务局发布《关于水路运输管理的联合通告>,1988年2月,省人民政府颁布《江西省水路运输管理办法》,12月,省航运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水运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 这些文件一致强调所有水运企业和航运船舶都必须向航管部门申请领取“运输许可证”和“船舶营运证”;对没有“船舶营运证”的船舶,各港站业务部门不得配载配拖,港口作业区不得装卸,港监部门不得签证。据此,全区首次对水运企业和营运船舶进行审验,换发了全国统一的“水路运输许可证”和“船舶营运证”。区内水运市场经营行为由此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水运市场整顿 1990年6月,根据交通部《关于整顿治理道路、水路市场的决定》精神,省人民政府批转《省交通厅等四个部门〈关于整顿治理我省运输市场报告〉的通知》。地区港航管理处按照省航运管理局发出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水路运输市场进行检查的通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水路运输客、货市场的整顿治理工作,查处三无船舶,杜绝违章运输,并在地、县两级成立了船舶年审换证办公室,再次对区内水运船舶进行年审换证工作。当年审验换发“二证”船舶878艘,占船舶总数95.6%,处理违章船舶33艘,纠正 “公私”互挂船舶20艘,收回报废船舶营运证43本,取消经营资格船舶1艘。全区21艘客船实行了“五定”(航线、班次、站点、客位、发船时间)、“三统一”(营运证书、客运标志牌、客运票价)管理。并分类建立了运输船舶台账和技术档案。港埠企业经清理登记、换发经营许可证45户,把赣江主要港口装卸企业纳入了管理轨道。
  1990年以后,全区港航管理部门着力抓了年审换证、营运管理、运政监督和安全检查几项主要工作。每年的1月1日至4月30日,为水运企业、单位和个人“水路运输许可证”和“船舶营运证” 两证年审时间。由省航运管理局统一组织、统一布置,地(市)港航部门具体审验。各县港航站负责初审。年审合格的加盖年审专用章;年审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经营资格。省际运输企业的“水路运输许可证”由交通部长航局核发和审验。2000年,区内共有水路运输(服务)企业331户,其中省际运输企业25户,水路运输服务企业8户,均按时审验,年审率100% ,省 (市)内运输业户298户,其中省内跨区运输1户,市内运输业户297户,年审率100%和96%。港埠企业21户,年审17户,年审率80%。全区年审营运船舶721艘,其中,省际运输船舶413艘,年审率100%,省内运输船舶2艘,年审率100% ,市内运输船舶306艘,年审293艘,年审率96%。 通过一年一度的年度审验,加强了水运市场的动态管理。
  营运管理分客运、货运两大块。客运市场管理坚持“五定”原则,从事客运业户,未经港航管理部门批准,不得自行取消航线或任意变更班次、站点和开航时间。1997年后,赣吉客2003号客船不按港航部门批准的航线停靠站点和时间开船,最终经吉安市人民法院于2000年4月30日裁决后停业。20世纪 90年代中期,地区港航处在全区开展评比文明客船活动,提倡优质文明服务,促进了客运质量的提高。 万安县船舶运输公司庐山3002号客船,1998年被交通部评为全国“文明客船”光荣称号。货运管理,在 1992年以前,各县(市)港航管理站统一组织货源、调派船只和办理运费结算。随着水运市场的放开, 1998年后,允许和鼓励水运企业和船员自揽货源,但必须到港航部门办理运费结算,执行统一运价,使用统一运输票据。港航管理部门在鼓励公平竞争、公开交易、严禁抬价压价,垄断货源,居间谋利,保护合法经营,维护正常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运政监督和安全检查,是强化水运市场管理的一件经常性工作。区内没有设置港航部门的水上检查站,但每年港航部门都要抽调人员,集中时间和精力,对水运市场开展监督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二证”是否齐全有效,票据使用、规费缴纳是否规范,是否有超越经营范围以及违章违纪行为。发现违犯水运法规、规章行为的经营业户,按照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方针,先行教育纠正,严重的再依法给予行政处罚。2000年,共检查船舶355艘,489人次。查出未使用统一票据船舶1艘,未缴纳规费船舶4艘, 补缴规费1000余元。通过检查,维护了水运市场秩序。
  全区港航管理部门把安全管理摆到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来抓。 2000年全区开展安全管理年活动,制定《开展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并专门派出人员对县港航站进行检查督促。参与地区交通局与港监部门共同组织的水上运输安全联合检查组,深入港口、 码头、库区开展水上运输安全检查。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对万安库区、吉水水南库区一批“三无”农用挂机船,违章从事库区客运的船只,依法进行取缔。泰和县港航站配合港监部门将1艘在罗村至万合航线的“三无”客船依法查处。万安县人民政府还制定了《万安库区武术农民赶庙会客渡船整治方案》。新干县港航站派员协同县航运公司将公司《安全运输组织工作章程》打印成册,发至每艘船、每个船主,在县城码头楚船两侧挂制了两块大副钢质安全标语牌,警示船员注重运输安全。在2000 年安全管理年活动中,共查出“三无”船舶7艘.下发整改通知书38份,处罚决定书2份,补办“二证”船舶14艘。
  票据管理港航票据分港航规费票据和港航经营票据两类。
  港航规费票据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主要有:运输管理费、船舶港务费、货物港务费、停泊费、 滩地、场地、固定岸线使用费5种票据。根据1997年6月28日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规定》的要求,港航规费票据统一由省财政厅监制,省航运管理局统一管理,各地、市港航部门领购、使用、发放、保管及销号。
  港航经营票据,主要有水路货物运单、港口经营发票和港口搬运发票。1989年1月23日,地区税务局、地区交通局联合发布《吉安地区水路货物运输票据管理办法》规定,水路货物运单由税务机关(现地方税务局)统一印制。由地区港航管理处负责领购、保管、发放、使用及销号。港口经营发票和港口搬运发票也是类同管理。
  港航部门建立了较完善的票据管理制度,各县(市)港航站对票据管理做到了专人负责,专柜保管, 分户立账,发放手续齐全,未发现票据遗失现象。
  规费征收民国时期,民船船帮,除收帮费外,组织的货源,要从中抽12%至30%的佣金。
  1950年4月,吉安航务办事处规定由船帮组合的民船营联处收取佣金不超过5%₀同年8月,又规定运输管理费:轮船5%、帆船3% ₀ 1952年后运管费一律按3%征收。
  1988年5月1日,省交通厅、省物价局颁发《江西省港口费收规则》(以下简称《港口费规》),规定水运运输管理费暂按客货运输营业总额的1%,船舶港务费按实际载货计费吨每吨0.2元、停泊费(码头费)按全程运费2%。,代理业务费按2%向船方征收。1990年水运规费有运管费2%、停泊费2%。、代理业务费2% ,以及船舶港务费、货物港务费等。
  1993年2月15日,运输管理费按客货运输营运收入总额的2% ,船舶港务费按实际载货计费吨每吨 0.4元,停泊费按客货运输营运收入的2%。向船方征收;货物港务费按吨0.6元向收货方征收。1997年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计价费字(1997)2500号文件规定,运输管理费标准由2%降为1.6%。该费目率延续至今(见表5-2-11)。
  《港口费规》还明确规定,港口费收由江西省交通厅组织实施,实行统一费目、统一费率、统一费收票据。属于管理、规费部分,由各级港、航管理部门征收;属于经营、生产部分,由提供劳务和设施的单位征收。港口费收贯彻“取之于港,用之于港”的原则,主要用于港航管理部门所需经费以及基本建设投资、 智力开发和人才培训等。
  1992年1月20日,地区交通局,地区财政局规定,各县港航管理部门征收的港航规费按省航运局 20%、地区交通局5%、县交通局5%、地区港航处35%的比例提取,其余留县站使用。
  《港口费规》自执行以后,在加强港务管理,维护港口秩序,加速船舶周转,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表5-2-11 1991 -2000年吉安地区各县(市)港航管理规费征收一览单位:万元]站地港航处吉安县吉水县峡江县新干县泰和县万安县合计年H着' 机关港航站港航站港航站港航站港航站港航站 1991 规费收入 12. 10 1.39 9.05 4.20 9.68 5.41 10.89 52.72 其他业务收入 4.36 1.53 7.81 6.63 10.82 3.69 8.31 43.15 1992 规费收入 13.94 5.31 13.06 6.62 12.67 5.89 10.02 67.51 其他业务收入 3.44 4. 10 9.30 7.73 7.93 3.39 7.39 43.28 1993 规费收入 17.83 4.15 15.24 10.70 14.74 7.84 12.84 83.34 其他业务收入 3.86 5.04 1&06 14.04 27.53 6.68 13.86 89.07 1994 规费收入 19.46 3.98 15.87 11.20 12.37 8.29 13.42 84.59 其他业务收入 7.00 2.51 21.82 20.47 29.18 9.56 19.91 110.451995 规费收入 26.60 5. 10 17.71 10.73 21.98 8.03 14.30 104.45 其他业务收入 1.50 3.07 24.53 25.49 24.06 7.53 19.50 105.681996 规费收入 20.52 3.02 17.45 15.97 17.37 7. 12 12.10 93.55 其他业务收入 2.94 3.03 24.76 31.07 29.43 9.40 26.46 127.091997 规费收人 22.67 5.89 16.06 13.03 13.46 8.95 14.51 94.57 其他业务收入 3.46 4.49 24.22 30.17 29.30 12.31 23.10 127.051998 规费收入 23.41 5.90 19.05 9.45 13.23 8. 14 15.68 94.86 其他业务收入 2.80 4.72 29.91 19.65 31.98 15.67 23.34 128.071999 规费收入 27.04 19. 16 10.53 13.06 8.04 14.01 91.84 其他业务收入 5.33 9.22 40.00 16.26 29.23 17.08 22.83 139.952000 规费收入 18.79 17.80 12.48 12.51 6.10 13.86 81.54 其他业务收入 10.40 22.9 37.90 15.67 23.76 14.03 25.01 149.67 境内修筑最早的一条铁路是1940年筑成的天河煤矿矿区至天河煤场的煤炭运输专用铁路,全长 7. 5千米。当时有铁路无机车,全靠人力推斗车运煤。至1956年才使用动力机车牵引。1958年后,全区掀起修筑铁路热潮,万安水电站铁路已规划测设,个别地段已破土动工。天河煤矿也计划将铁路延伸至永阳,因经费困难未能实现。I960年为开发乌石山铁矿资源,吉安行署决定修建永新县文竹水口至沙市的地方铁路,建成路基21千米,铺轨& 5千米,后未竣工通车。1958〜1961年吉安市投资225.3万元, 修建1条市内地方铁路,由井冈山机械厂(今吉安有线电厂)沿井冈山大道经庐陵饭店、跃进路至神冈山 9.17千米,因用生铁铸轨,首次试车即因铁轨断裂而失败。1970〜1972年,江西省革命委员会采用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方式建成分(宜)文(竹)铁路,境内线路延长143.341千米,这是境内第一条营业性铁路, 也是境内西部的主要铁路交通干线之一。
  1990年,全区共有铁路2条,总延长152.341千米,铁路年货物发送量95.43万吨,旅客发送量28. 2 万人次。为加快全区交通运输的发展步伐,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于1989年10月动工修建向(塘)吉 (安)铁路,1992年底竣工通车。为了迎接香港回归,中央又决定修建京九铁路。北起北京,南至九龙, 全长2377千米,途经9个省.并将向吉铁路纳入京九铁路线中。京九铁路吉安段于1993年4月开工, 1996年9月交付运营。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