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345
颗粒名称: 古桥
分类号: U448
页数: 3
摘要: 知县上官颖初建浮桥「此后县令上官洽、韩邦光、徐辉、施广厚等先后重修,县令俞夔复建浮桥,邑令闵世翔同邑绅太常卿邹善改建为石梁桥,建成桥栏,邑民集资整修桥中瓮,修建吉福公路,1953年修复永安公路时整修了凤林桥。1933年修筑泰遂公路时用为公路桥。乾隆十七年(1752)改建为石梁桥,乾隆四十八年、五十六年和嘉庆九年(1804)曾先后重修桥的两端,1962年用作公路桥时进行整修。1984年发现该桥有2个桥墩基础被洪水冲空,南端第7孔两侧拱圈石倒塌,1990年在该桥旁另新建一大桥。
关键词: 交通道路 古桥

内容

习溪桥又称楠木桥,位于吉安市下永叔路与阳明东路连接处,紧濒赣江,为后河出口处。据《图经》记载,储木桥,唐天宝七年(748),庐陵县令吴励修建,后相传有习溪公重修,桥便以其名命之。元至元二年(1336),永新人汤信叔捐资垒石为湾,洞高3丈,长2丈余,后屡圮屡修。1957修赣江堤时,因加高加宽路基,铺设水泥路面,把老桥改成出水闸门,控制后河水量,习溪桥原貌不复见。
  状元桥位于今吉安一中后门出口处,始建之年无考。南宋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中状元后,吉州人为纪念此盛事,特将此桥改称“状元桥”。桥长3.5米,宽2.5米,为一孔砖石拱桥,桥南北两端,有与桥同宽的红色通道,总长80米。1998年因商品房开发,将桥下水面填为平地,后又修筑水泥路面,桥不复存。
  凤林桥位于安福县城北,横跨泸水,是安福至吉安、分宜的必经之路。据清同治《安福县志》记载, 宋元丰年间(1078 - 1085),知县上官颖初建浮桥「此后县令上官洽、韩邦光、徐辉、施广厚等先后重修。 元末毁于水,改设渡。明嘉靖年间(1522 - 1567),县令俞夔复建浮桥。万历十四年(1586),邑令闵世翔同邑绅太常卿邹善改建为石梁桥;四十二年,邑令陈保泰、邑绅邹德薄继修,邹匡明独捐千金。崇祯三年 (1630),知县陈曷虞以石复面;十二年,知县叶子发、孝廉邹世祚捐金400两,建成桥栏。桥长55丈,宽2 丈余,共11瓮。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武功山山洪暴发,冲塌9瓮,国子生颜学极捐千金倡首修建,于乾隆四十一年七月动工,次年冬竣工。同治八年( 1869),邑民集资整修桥中瓮。1932年,修建吉福公路,凤林桥用为公路桥。
  1953年修复永安公路时整修了凤林桥,1962年2月,洪水将桥墩基础冲空,由省公路局投资,吉安公路总段施工,于1963年初修复。1968年浇筑混凝土桥面,整修栏杆和拱圈。1981年再次整修基础。 桥长162米,宽6.7米,11孔,跨径11.8米,石灰糯米浆砌条石拱圈和条石墩台。该桥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其载重等级和宽度已不能适应交通量发展的需要。
  上宏桥位于泰和县苏溪乡上宏村,跨蜀水,桥长98. 8米,宽6. 6米,高7米,共7孔。该桥始建于南宋淳祐十年(1250),由泰和邑民郭公倾家所有资财捐建,僧人昙发朝夕为之督工,文天祥为之著《桥说》,后被水毁。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当地郭、刘二姓合力重建。1933年修筑泰遂公路时用为公路桥,现仍保存完好。1983年,昌赣公路改线,另建上宏桥,原桥已不再通车,只供人行。
  王江庵桥原名仁者桥,又称羊角庵桥。位于吉安县凤白线K25 +048处的新坏乡罗家村,跨富水河,桥长107米,宽5米,7孑L,高9米,无栏杆,无人行道。据秀溪胡氏宗谱记载,仁者桥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雍正十四年(1736)续修,乾隆十七年(1752)改建为石梁桥,乾隆四十八年、五十六年和嘉庆九年(1804)曾先后重修桥的两端。1962年用作公路桥时进行整修,1984年发现该桥有2个桥墩基础被洪水冲空,有3个分水尖部分倒塌,南端第7孔两侧拱圈石倒塌,当即用石料修复,并全部堵塞变成路堤不通水,1985年申报为危桥。1990年在该桥旁另新建一大桥,2000年12月竣工通车。
  朱山桥位于吉水县城西北5千米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知县孙之益建。该桥为3孔条石拱桥,跨径分别为7. 5米、9米、8.5米,全长52米,桥面净宽5. 5米,结构古朴浑厚。民国期间,修筑赣粤公路时用为公路桥。1989年整修,现仍保存完好。
  砥柱桥位于吉水县黄桥乡滋塘村,建于南宋,清嘉庆四年(1799)重修。为3孔条石拱桥,桥长42 米,宽4.2米,桥上建有砖木结构亭阁,今亭阁上还有瓦条,青瓦大部分损坏,墩柱、桁条、列架尚在。桥头原有书院一所,早已倒塌,但遗址可见。
  永安桥位于吉安县凤白线K20 + 000处,跨富水河,是一座古老的石料拱桥。桥西头建有永安亭, 亭碑记载,该桥始建于咸丰初年,因兵乱,延至1920年才续建完工,桥长120米,宽5米,9孔,跨径10 米,高7. 2米,两侧人行道无栏杆,续建资金主要靠募捐筹集。1962年经整修作公路桥。1984年发现桥拱圈石松动,侧墙变形。1986年8月,由吉安公路段整修加固,在原石拱圈上再浇筑30厘米厚的200号混凝土,同时浇筑混凝土桥面,增设2x0.5米的人行道和栏杆,共投资9万余元。
  此外,恩江大桥、惠政桥、龙源口大桥等古桥的情况介绍详见第三十四篇第三章第四节。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