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环境监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32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环境监测
分类号: X.65
页数: 3
摘要: 地区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78年。成立之初,主要对大气、水体、固废、声环境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 1983年机构改革后,机构更为完整,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增加粮食、土壤、放射性的监测。在做好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的同时,加强了对各厂矿企业的污染源监测工作。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

内容

地区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78年。成立之初,主要对大气、水体、固废、声环境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 1983年机构改革后,机构更为完整,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增加粮食、土壤、放射性的监测。在做好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的同时,加强了对各厂矿企业的污染源监测工作。
  水污染及水质监测 1978年,地区环境监测站开始对赣江吉安段水质的监测。1981年又增加了禾河、泸水等五条主要支流及老营盘、社上、白云山三座大型水库水质监测。
  1978年8月至1979年4月,赣江吉安段共布设五个监测断面和四个监测点。由于不能反映全区水系水质状况,1979年8月重新优化为五个监测断面和一个监测点,监测断面上行至万安县城渡口,下移至峡江县城渡口,减少了吉安市城区的监测断面。禾水、泸水各布设5个监测点。从1991年开始,对赣江及其支流水质监测布点又再次调整为9个监测断面和1个监测点,最北监测断面下移至新干大洋洲。 至此,水质监测断面真正遍布整个赣江吉安段。地面水监测项目23项,监测频率为每双月监测一次。
  在大量地表水监测数据中选择COD、BOD5、硝氮、亚硝氮、氨氮、挥发酚、碑、六价锯八项污染物进行评价,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分级法来衡算,结果如表4M-3所示。
  表4"-3 1981 ~ 1990年吉安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水系赣江禾水泸水恩江遂川江吉安市白云山社上水库老营盘年吉安段后河水库水库 1981 0.65 0.38 0.58 2.11 (轻污染) (尚清洁) (轻污染) (重污染) 1982 0.35 0.20 0.22 0.93 (尚清洁) (尚清洁) (尚清洁) (轻污染) 续表\水系赣江禾水泸水恩江遂川江吉安市白云山社上水库老营盘吉安段后河水库水库 1983 0.16 0.13 0.11 (清洁) (清洁) (清洁) 1984 0.23 0.24 0.10 1.75 (尚清洁) (尚清洁) (清洁) (重污染) 1985 0.23 0.33 0.20 2.00 (尚清洁) (尚清洁) (尚清洁) (重污染) 1986 0. 13 0.17 0.11 0.58 (清洁) (清洁) (清洁) (轻污染) 1987 0. 12 0.18 0.20 (清洁) (清洁) (尚清洁) 1988 0.17 0.15 0.14 (清洁) (清洁) (清洁) 1989 0.19 0.10 0.39 0.36 0.12 0.05 0.04 0.18 (清洁) (清洁) (尚清洁) (尚清洁) (清洁) (清洁) (清洁) (清洁)1990 0.23 0. 14 0.21 0.54 0.17 0.04 0.03 0.13 (尚清洁) (清洁) (尚清洁) (轻污染) (清洁) (清洁) (清洁) (清洁) 可见1981 - 1990年吉安地区地表水除吉安市后河属于重污染外,其余地表水环境质量大都属于清洁和尚清洁范围,均能达到国家三类水环境质量标准,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一类水标准,可作为人群饮用水源。
  1979年开始了对污染赣江及其主要支流的企业废水污染源的监测,监测项目针对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而定。
  1983年初,地区环境监测站会同江西地质局吉安水文站对全区地下水域(井水)进行了一次普查。 监测点位为吉安市5个、吉安县3个,其余各县(缺井冈山县)各2个,全区共30个。1984年吉安地区地质矿产局环境地质大队对吉安地下水进行全面调查,共取地下水样150余个,获得分析数据2584个。 1986年后,地区环境监测站将吉安市12个井水水质监测列为环境例行监测,每年枯丰水期各监测一次。 监测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因垃圾、粪便、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渗透,大部分井水存在BOD、三氮、六六六农药、酚、锌、猛等不同程度污染,尤以新干食品公司、永丰饭店等7 口井水污染严重。
  空气污染及大气监测 1978年地区环境监测站开始对吉安市城区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降尘四项。由于吉安市没有明显功能分区,监测点位按均匀布点原则,同时兼顾功能分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监测布点5个,颗粒物布点2个,降尘布点8个。监测频率为每季头一个月中上旬一次,每次连续监测5天,降尘为每月一次,连续采样。表1981 ~ 1994年吉安市城区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监测结果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降尘 (毫克/立方米) (毫克/立方米) (毫克/立方米) (吨/千米•月)1981 -1985年5年平均 0.026 0.023 0.780 8.93 1986-1990年5年平均 0.066 0.026 0.785 10.61 1991 0.048 0.022 0.107 10.12 1992 0.058 0.025 0.107 9.76 1993 0.044 0.018 0.122 4.95 1994 0.063 0.022 0.184 4.79 表44_4中监测数据反映,1986年前吉安市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较低,1986年后有所提高,1991年又有所降低,总的来说吉安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基本都在国家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范围之内, 适宜人群居住。
  1982年5月地区环境监测站开始对吉安市城区降水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为pH值,监测点位1个,定点在地区环境监测站监测大楼屋顶。监测频率为5月、8月、12月三个月,5月份测6次,其余两月逢雨必测。1983年降水监测点增设了吉安市南郊、中部两个监测点,同时在吉安、泰和、莲花、安福四县各增设了一个监测点。1986年,吉安地区环境监测大楼降水监测点列为国家酸雨监测控制网络点。1993年地区环境监测站承担国家酸沉降分布规律研究课题任务,在吉安市城区、永丰、泰和、井冈山县各布设一个监测点,逢雨必测(监测结果见表4-4-6)。
  地区环境监测站还从1978年开始对工矿企业大气污染物如S02、N0x、酸雾、粉尘、烟尘等进行了污染源监测。
  噪声污染及噪声监测 1981年地区环境监测站开始对吉安城区功能区环境噪声、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进行了监测。功能区环境噪声布点6个,区域环境噪声采用网格布点,布点100个,交通噪声布点17个。监测频率:交通噪声每年二次,功能区噪声每季一次,每次24小时连续监测,区域环境噪声每年一次。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监控区内工业固体废弃物种类较少,主要为煤肝石,铸矿、铁矿、尾砂、锅炉煤渣。煤肝石、尾砂一般倾倒在固定的尾矿坝内。环保部门着重对锅炉煤渣的监控,要求企业综合利用锅炉煤渣。80年代初,天河电厂、吉安电厂、吉安造纸厂、赣江制药厂等一批企业利用锅炉渣制砖,厂办煤渣砖厂迅速崛起。
  环境质量报告制度 1982年地区环境监测站开始试编《吉安地区环境质量报告书》,每年编写一本,5年综合汇编一本。 从1982年至今未曾中断。报告书内容为全区概况、污染现状、环境质量评价、污染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从1985年开始编写《吉安地区环境监测月报》,每月一次,内容为当月监测工作及污染情况。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