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受社会、政治、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分布广而散,差异很大,数千年来属自发建设状况。历史留给村庄的是:富庶的河谷、平原地区大都是老式砖木结构民居;边远山区,则木板房、土坯房、干打垒房和棚舍居多。新中国建立后,特别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 结束了数千年来的自发建设状况,逐步纳入有领导、有规划、有步骤的建设轨道,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全区村庄的农房建设的形式和结构,一般都遵照古代八卦理念和风水理论选址布局,遵守传统的规范制度,注意吸收当时的先进建筑技术。但由于农民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各有不同。从村落布局来看,多能依地理条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从屋面结构来看,有硬山防火墙、二坡顶,此类房屋在吉安、吉水、永丰、泰和、新干、永新等县(市)居多;有悬山二坡屋顶,此类房屋在井冈山、遂川、宁冈等县(市)居多;有歇山内天井屋顶,此类房屋在遂川、宁冈、井冈山三县(市)交界之地最多。在安福等县一带,明代住房的特征为屋面二层滴水,大门朝南不在正中,多为偏右开设。清代的住房主要特征屋面垛角增多,大门正中开设,窗户稍大。其住房的结构为正方形,长宽各12米,面积约144平方米,整个住房分三直,中间设前后二厅,两边各设三间厢房,窗户较小而且开得较高,住房光线暗淡,谓之光厅暗房。 就其墙体结构大致可分:(1)外砖内土(亦称外熟内生或称金包银),即外墙为青砖砌筑,内墙为土坯或生土夯实。(2)内外土坯墙,此类结构在全区居多。(3)干打垒,内外墙为生土夯实,此类结构在山区特多。(4)三合土砌筑,即用箱格固定一层石灰砂浆,一层乱砖或鹅卵石、小块石砌,此类结构在永丰荐田一带甚多。(5)外砖内木,此类结构在全区比较普遍。此外,由于过去农民生活苦,经济承受能力差,住房用木板、竹篱或树枝、藤条编织,用稻草和稀泥粉刷,茅草或树皮盖顶的木板房和茅棚随处可见。绝大多数农房居室阴暗潮湿,而且居室、厨房、厅堂、牛猪舍连在一起,环境卫生状况极差。在农村尚有极少数官邸和富豪住宅,居室铺有地板,厨房、猪舍与正房分开;房屋装饰重点放在垛子和檐口上,用工较多, 以显示富贵吉祥。
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结合治山、治水粗线条规划建设,农民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不科学,随意性大,布局零乱,用地浪费。:1980年行署和各县(市)人民政府遵照省人民政府的部署,贯彻了第一次全国农房建设工作会议关于“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要求,全区把农房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各县(市)着重抓农房建设机构的建立和农房建筑水泥预制构件生产及推广使用等工作。1981年又转发了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建委、省农委《关于迅速制止农村建房乱占耕地的请示报告》,强调“农村建房必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从现在起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及早作出村镇发展规划。每个生产队都要搞好具体的建房规划。” 1982年,传达贯彻了全省村镇建设工作会议和第二次全国农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农房建设从只抓单幢农房建设转向全面抓村庄、集镇规划建设。为指导农村建房,引导农民从传统单一的建设格调中走出来,1987年组织了全区农房设计方案竞赛,编制了农房设计图集,对评比入选的农房方案,进行了建筑、 结构的配套设计,下发到每个乡镇,以作农村建房参考。从此,农房建设发生了量和质的明显变化,讲究功能齐全,追求生活时尚,设有厅堂、卧室、储藏室、阳台及晒场、屋顶花园、生态庭院等,做到生产用房与卧室分开。大多数建楼房或改平房为楼房。在农房建设过程中,有的利用本地丰富的建材资源,就地取材,内外墙用砂浆、鹅卵石夹箱砌筑,内粉纸布石灰。有的农房内外墙仍用生土夯实,但装饰却完全不同,一般都是木层架青瓦屋面,内外石灰浆粉面,既保留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又达到了美观、适用、牢固且冬暖夏凉的效果。有的农房建设还十分重视吸收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庭门装饰别致,布局典雅,房前是花圃,屋后有厨房,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90年代初起,农村遍地可见设计新颖,做工精致的砖混结构的楼层式民居。这种民居,外墙用瓷板、大理石装饰,内墙用仿瓷涂料加墙漆装饰,窗户安装铝合金, 地(楼)面铺地砖。还有不少农户用液化气或沼气烧饭,用电或沼气照明,还安装了电话和有线电视,农家住房可与城市的别墅相媲美,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呈现着现代化新农村的气派。
至2000年底,全区有村庄28737个,其中行政村3074个,村庄用地面积为58102公顷。住户81.36 万户,其中农业户78.05万户,非农业户2.01万户。人口 356. 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53.67万人,非农业人口 6.01万人。村庄住宅建筑面积9709. 61万平方米,其中楼房3991.3万平方米。按住宅结构分类:混合结构建筑面积3821万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959.5万平方米,其他结构建筑面积929.1万平方米,住房使用面积达7582.53万平方米,住房居住面积5698.92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21.26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5. 98平方米。在2000年度全区村庄有1.59万户建房,占村庄总户数的1.95%,全年村民投资64317.6万元建造住宅建筑面积270.9万平方米,其中建造楼房建筑面积达207. 64万平方米,全年村庄建造住宅建筑面积按结构分类分别是:混合结构228.2万平方米,其中楼房181.54万平方米;砖木结构42. 52万平方米,其中楼房26.1万平方米;其他结构0.18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