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集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29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集镇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5
摘要: 选址、街道、圩场、公共设施选址集镇的选址注重水源、交通、物产等条件,多选依山临水的河谷地,丘陵、山区集镇更是如此。经过50来年的建设,全区集镇公用事业与公共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得以逐步改善,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集镇建设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新干县共新建改建集贸市场12个总占地7.34万平方米。永和镇吉安县永和镇,位于县城东郊赣江边,距吉安市中心城区20千米,距县城敦厚镇10千米。三国吴末置东昌县为县治,故永和镇古称东昌镇。至元末,因陶瓷业衰竭而败落。这些公路以永和为中心,成散发状。
关键词: 集镇建设 村镇建设

内容

选址、街道、圩场、公共设施选址集镇的选址注重水源、交通、物产等条件,多选依山临水的河谷地,丘陵、山区集镇更是如此。
  全区的集镇大多数为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乡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服务中心,设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教育、福利、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固定的集市贸易场地,是农工商综合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的综合体。
  经过50来年的建设,全区集镇公用事业与公共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得以逐步改善,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集镇建设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至20世纪末,全区每个集镇都建有一条较整洁的街道,一个能基本满足本乡镇农副产品流通的农贸市场,一个文化中心(包括影剧院或文化站),一所医院(或卫生院),一所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以及银行、邮电、车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在集镇建设的布局上,坚持了小型、多点及重点建设中心集镇及铁路、公路沿线集镇,适当发展山区集市贸易经济的措施与办法。
  街道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区集镇的街道建设比较滞后,在90年代以前,几乎全是砂石和泥土路面,路况极差。90年代以后,政府部门加大了集镇建设的投资,集镇的街道路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全区集镇的道路长度由1990年的541千米发展到2000年的9907千米,仅2000年一年中道路便增加了 492千米。用于道路建设的投资达1279.5万元。全区集镇的道路建设尽管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仍然显得滞后,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集镇道路状况亟待改善。
  坏场新中国建立前,各县的集镇内虽然有些简陋商店和牛猪交易坏场,但无综合农贸市场。5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8年后,全区所有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都建有一定规模的农贸市场(即坏场)。 1994年,安福县洲湖镇投资700余万元兴建了一个大型综合农贸市场,占地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 8万平方米,固定摊位487个,可同时容纳1万多人进行交易,其规模居全区乡镇农贸市场之首。永丰县的龙冈号是集古色、绿色、红色于一体的畲族民族聚居地,也是龙冈畲族乡政府驻地,是全省五个少数民族乡之一。龙冈坏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有占地4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该土于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水、电、道路、电讯、闭路电视等设施齐全,食宿便利,商贾云集,贸易火爆。泰和县的马市镇连续新建了三座永久性的集市贸易棚。至2000年,吉安县共建有32个坏场,总面积34.8万平方米。新干县共新建改建集贸市场12个总占地7.34万平方米。万安县也有20余个坏场,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这些农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搞活商品流通,推动乡镇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完善集镇基础设施积累了更多的资金,同时也带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治理了集镇中的脏乱差现象。
  公共设施吉安市兴桥镇地处汶溪村,距吉安市区10千米,吉福公路穿街而过。1992年兴建公厕3 座,1995年投资5万元修建了 300米水泥路面,1998年又投资38万元修建了 600米长,宽12米的水泥路面,投资30余万元改建了一个占地7333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个体工商户还投资320万元,兴建了 50 栋商住楼和200个店铺。兴桥镇的建成区面积从80年代末的9.6公顷扩大到2000年的11.95公顷。
  吉安县有集镇19个,用地面积337公顷,有住户0.5万户,3.21万人,人均居住面积11平方米,有街道38条,总长达38. 74千米,路灯150余盏,有1个日供水1400吨的自来水厂,19个镇全通了电,排水沟共长达71.3千米,绿化覆盖面积为12公顷,行道树计300余株,建有公厕16座,镇区共有32个坏场, 总面积为34. 8万平方米,主要公共建筑有文化站、医院、学校、银行、工商、税务、粮站、农贸市场、邮电、 车站等。
  吉水县有集镇10个,用地面积为216公顷,集镇住户0. 5万户,2.1万人,人均居住面积15. 71平方米,公共建筑总面积15. 8万平方米,集镇实有道路总长达38.69千米,全县10个镇均已通电,有路灯70 余盏,排水管长20.72千米,绿化覆盖面积3.03公顷,有公厕31座。该县的八都镇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八都镇和文峰镇被评为全省重点镇,金滩古镇是昔日远近闻名的水运商贸中心,现正在申请历史文化名镇。
  至2000年,全地区集镇达155个(不含吉安市,下同),镇区用地共达3049公顷,集镇住户达5.75万户,25万人,全区集镇人均居住面积平均为14. 32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平均达25. 61% ,道路总长达 492千米,公共建筑面积为286. 03万平方米,新建改造桥梁151座,修防洪堤55千米,全区集镇均已通电,共安装路灯1017盏,修筑排水管道204千米,绿化覆盖面积达136公顷,修建公厕共278座。
  重要集镇吉安地区传统集镇较多,新兴的集镇也为数不少。如吉安县永和、永阳、值夏,吉水县八都、阜田,永丰县藤田、沙溪,峡江县水边、巴邱,新干县大洋洲、三湖,泰和县塘洲、马市,遂川县汤湖、零田、草林,安福县浒坑、洲湖,永新县澧田、文竹等镇。
  巴邱镇1997年之前,巴邱镇一直是峡江县治所在地。三国吴宝鼎二年(267)置巴丘县,在今巴邱镇北铁雷山一带建城为县治。后废。明嘉靖五年(1526)置峡江县,县治迁今巴丘镇凤凰山下,辖六坊。 清雍正三年(1725)为避孔丘讳,改为巴邱。1941年改名文明镇,旋废,复名巴邱镇。
  由于建镇已一千七百余年,且为县治所在地数百年,是区内最古老的集镇之一。镇址在赣江西岸, 依山临水,水运方便。城东朝阳古渡建于明代中期,是横渡赣江,连接东西两岸的水运交通要道。:1958 年在城东南建公路渡口,古渡渐废,人货改从公路渡口渡江,成为连接吉安与新余、宜春的交通要道。城内街道南北三纵、东西五横,纵横交错。城区占地1949年仅0.21平方公里,现规划面积6. 5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人口 2万。
  城区内工商业以粮食加工贸易为主,并有花爆、罐头、特种材料、塑革皮件等行业工厂近20家,商业批发零售近百家,机关事业单位数十家。县城东迁以后,巴邱镇仍不失其在峡江县城经济中特别是县内河西地区的龙头地位。
  永和镇吉安县永和镇,位于县城东郊赣江边,距吉安市中心城区20千米,距县城敦厚镇10千米。 三国吴末置东昌县为县治,故永和镇古称东昌镇。隋时虽废县,但东昌镇仍然是一个重要集镇。唐代晚期创办“吉州窑”,陶瓷业发达。南宋时达到极盛,辟有“六街三市”,附居者三千余家,居民万余人,物阜民丰,商贾云集,誉为“天下三镇”之一。至元末,因陶瓷业衰竭而败落。民国时期,集镇仅街道一条,长 800米,宽3米,分上、中、下街三段,路面均用古瓷碎片砌筑而成,保持古瓷镇传统风貌。全镇建筑总面积为3.6万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后,新建街道一条.并陆续改造了旧街部分地段,沿赣江修筑了一条 10千米长的防洪大堤,新修乡村公路十条,县乡公路一条。这些公路以永和为中心,成散发状。90年代后,该镇新建了一条300米长的仿宋商业街,新建居民住房0.5万平方米,新修道路18千米,连接附近各乡村的公路均已铺设了沥青;境内建有吉安火车南站,京九铁路穿境而过;赣江傍镇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镇区中心建有电影院、文化站、医院、敬老院、农贸市场等一批公用建筑。境内建有地区木材厂、 航运船舶厂、贮木场。镇西侧有吉州窑遗址,占地20余公顷;新建的吉州陶瓷厂、古陶瓷研究所也在这里。
  今镇域面积为69平方公里,人口为28806人,辖132个村庄,镇区面积1.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 4500 人。乡镇企业有建筑、运输、饮食服务等200余个;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自1996年始, 共投资800余万元,用于住宅、基础设施和生产性建设,使镇容面貌大为改观。该镇的锦源村已辟为科技示范园村,大棚蔬菜,生态农业正搞得如火如荼。
  塘洲镇泰和县塘洲镇,又称永昌市,距县城2.5千米,与泰和县城隔江相望。南朝梁时陈霸先在今镇区偏南赣江边筑白口城,是水陆要冲。镇北是永昌古渡,东西两岸都筑有码头,东岸码头不远即泰和县城南为立于隋唐的白下驿,是泰和县河西通往河东的必经之路。河东珠林江在此与赣江交汇,由水路可南溯赣州,北下南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塘洲镇自古便成为泰和县河东十几个乡镇以至兴国、万安、遂川物产集散地,是泰和县内最大的物资转运中心。这里盛产稻谷、甘蔗、大豆、瓜子,成为大宗商品,经此销运外地。这里所产名牌优质大米“永昌米”,大量运往外地,以至国外。1934年,泰和至兴国的公路修通以后,永昌渡改设为汽车轮渡,有装卸码头三个,人渡一个。1991年泰和大桥建成,改渡为桥,交通更为便捷。
  镇区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 3000人。街道纵横交错,有一条沿河商业主街。商店排列左右,又有各种农林产品加工作坊。机关事业单位数十家,镇企业年产值2000多万元。
  八都镇吉水县八都镇,位于县北部,东与永丰接壤,北与峡江毗邻。镇域总面积195平方公里,人口 3.5万人,辖22个行政村,人均耕地面积2. 2亩,镇区面积2. 64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镇区人口 1.2万人。
  八都古无号市,周边有金牛脊坏、界山坏、龙子岗坏,后界山、龙子岗二号废,金牛脊坏迁于八都,易名A Wo民国时期为区、乡治所,新中国建立后仍为区、乡机关驻地。八都镇自古是吉水县的主要产粮区,同时还盛产柑橘、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该镇还有煤、石灰石、杉木和毛竹等资源。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粮油加工、板鸭加工、建筑建材、汽车运输等异军突起,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使得小城镇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至2000年止,共吸纳国家、集体、个人资金1.69亿元投入城镇建设,使镇内的道路交通、水电通讯、商业服务、金融贸易、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当年全镇财政收入达62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8000余人,务农人数仅占总人数的 40%。
  八都交通极为便利,京九铁路和105国道穿镇而过,抚八公路将八都与抚州地区衔接。该镇先后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1999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镇、全省重点镇。
  八都镇古称龙城,城区西北铎塘毛家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祖籍地,现已开辟为集绿色、古色和红色于一体的参观旅游纪念圣地——毛泽东祖籍游览苑。
  大洋洲镇新干县大洋洲镇地处吉安地区的北大门,西依赣江,东北邻樟树市,南接新干县湧江乡, 105国道、京九铁路及赣江水路成“川”字形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吉安地区著名的边贸强镇。 2000年被国家计委列为全国一百个重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镇域面积为78.54平方公里,总人口 2.4 万人。镇区面积0.63平方公里,人口 0.5万。
  大洋洲镇历史悠久。1983年发掘了牛城、瓦城两处商代晚期古城遗址;1989年新发掘的大型商代墓葬,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玉器,数量之多,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震惊海内外,被文物专家称为长江中游的“青铜王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洋洲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镇村村通水泥公路,户户通有线电视,供水非常方便,电力十分充足,电讯网络快捷方便。好镇面貌日新月异,整齐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各种文化设施和服务设施样样齐全,第三产业和其他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迅猛。1998年投资426万元兴建了一个占地25600平方米的三湖红桔批发市场;投资410万元修建了一条长1000米宽30米的站前路商贸街,并建房16300平方米。1999年,镇又投资3720万元对镇区的旧房进行改造,建新房面积达12. 5万平方米。2000年又投资180万元对镇区段105国道进行拓宽整治,修筑水泥路面长730米宽50米。
  藤田镇永丰县藤田镇位于县城恩江镇东南45千米处,八藤河东西两岸平川上,为永丰县仅次于恩江镇的第二大镇。藤田镇古称彰化镇,宋雍熙年间(984 -987),宁氏由河南洛阳彰善里迁此,以种植藤类植物而得名。
  境内尚存唐代建造的浑源桥,明代建造的贞节坊,清代建造的南华古寺、金华名山庵、白云庵,还有建造年代无考的天章阁和金鳌书院等古迹。
  1994 ~ 1996年,藤田镇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共投资1672万元,拆迁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 新建5万平方米的楼房,整治了旧的街道和路面,使镇区的面貌焕然一新。镇区面积1.7平方公里,辖2 个居委会,人口为501户3200人。有主街一条,支街三条,全长约950米,街宽6至10米。逢农历一、 四、六、九日为街日,是永丰、吉水、乐安三县农副产品集散地。镇上设有银行、税务所、供销社、粮管所、农技站、广播站、文化站、电影院、卫生院,中小学及幼儿园等单位,还建有夏布厂、薯粉丝厂、孵鸭厂、锅炉厂、酒厂、碾米厂等。
  永阳镇吉安县永阳镇原名草市。宋嘉祐五年(1060)庐陵签判胡裕以其位居永新水(禾川)北岸更名永阳,是吉安县西南部重要集镇。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在此设立巡检司,1930年中国共产党赣西南特委驻此。新中国建立前是区、乡政府治所,新中国建立后也一直是区、乡、镇机关所在地。
  永阳镇居吉安市西南30千米处,吉永(吉安至永新)公路横贯东西,南通泰和、井冈山,北接县内登龙、梅塘等乡,公路四通八达;禾川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是永新、泰和、县内西部物产的重要集散地,商贸兴旺,街道整齐,商店鳞次栉比。民国时期集镇有“三街六市”,即溪南街、提盘街、下新街及西溪市、大店市、忠武市、舒家市、井头市、鱼池市,大小店铺230余家,房屋建筑面积16340. 09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增后街、横街、三坊街、古镇街,新建房屋75100平方米。
  集镇内有全县最大的集镇中心医院;永阳中学是无论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均仅次于吉安县中的县内第二大中学,面向全县招生。镇内又驻有镇党政机关及工商、税务、金融及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1985 年有集镇居民894户,4066人。镇区面积0.5平方公里,房屋面积13万平方米,道路总长近20千米。
  澧田镇永新县澧田镇位于县城西偏北14千米处,是一个千年古镇。北宋时期,有里姓和田姓从外地迁居于此,故名里田。由于禾水改道,新河道经里田而过,禾水南北来往受阻,便设有里田渡,成为禾水南北来往必经之地。禾水两岸盛产豆子,在里田形成豆子集市,既有禾水澧澧之波,而“澧”字又有 “豆”,于是改里田为澧田,沿用至今。元末明初,澧田东有钱市,北有草市。由县城入西乡,去莲花,至湖南,澧田是必经之路,形成通衢大道,贯穿东西。又有里田古渡,至清朝又构建了浮桥,连接南北,禾水由莲花、经文竹,直达县城,水陆交通方便。后钱市、草市逐渐衰落,交易移至澧田,逐渐形成了较大的集市,在偏北梳岭里建店房,形成一条商业街,即后来所称“老街”。老街沿禾水弯绕,客商多会于此。至清代,已是一条有一里多长的繁华街道,有堂、店数十家。1934年,永新至莲花公路修通,澧田设站,沿公路形成新街。新中国建立后又与新街交叉形成阳春街,禾水浮桥也改建成了石混结构桥梁。悠久的历史, 优越的位置,便捷的交通,使澧田镇成为永新西乡、南乡、北乡物产集散地,成为县内最大的农村商贸集镇。至2000年,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人口 0.8万人。镇内有工商企业30多家,工商户 300多户。
  洲湖镇安福县洲湖古称舟湖。明洪武间( 1368〜1398),朝廷在此设置漕运卫所,筑造舟湖仓水次,在当地征集粮谷转运至淮安,又载淮盐入境,公署就近征购,又经此销往县内及附近诸县。县内所产木材及其他物产也经此运往省内及江浙一带。故洲湖镇成为县内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商贾云集,居民数量日增,工商业日益发达。民国初年,洲湖改称道南镇,不久复名洲湖。民国时期镇内有正街、后街、河街、对河街等街道,店铺作坊110余家,吉安城、永新县等地的有钱人在此设店者十数家。50年代以后略有扩大。改革开放后建有大型农贸市场,有商户近200家,日成交额平均在15万元左右,最高达20余万元。镇区内有乡镇企业、村办企业,街道企业数十家,1966年新建的井冈山纺织厂位于镇区东部,有职工 3000多人,对拉动镇内经济及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洲湖镇是县南的中心集镇,镇区面积4.6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居民1.45万人民。水陆交通方便,陈山河、龙泉渠依镇而过,连接泸水,直达赣江。民国时期修筑吉界(吉安至界化垄)公路途经此地, 是吉安至安福至界化垄入湖南的通衢大道,又有永新至安福的公路途经洲湖。新中国建立后陆续修通与四邻乡镇的公路;70年代初井冈山铁路穿境而过,设有洲湖火车站。
  镇内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较为发达。明代建有复真书院,清同治间改为道南学社。50年代以后不断增设文化教育卫生设施,镇内现有中学3所,小学2所,幼儿园2所冲心医院1所为一级甲等医院,并建有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院、电视差转台等。
  零田镇遂川县零田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泉江镇14千米。是全县最大的农村集镇。零田集市始于南宋绍兴年间(H31〜1162),素来市场繁荣,商品交易仅次于县城。
  零田镇地理位置优越,105国道穿镇而过,赣粤高速公路绕镇而过,县乡公路零新线、七云线、遂碧线辐犊于此,遂川江傍镇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镇内建有肉牛市场、鱼苗市场、仔猪市场、水果市场及商贸市场。有镇办企业如家具厂、元钉厂、板鸭厂、农具厂、铁锅厂、皮革制品厂等20多家,酒店饭馆、百货南货商店等数十家,银行、工商管理、镇级机关、学校、医院等行政事业机关数十家,设立了生猪、肉牛、 蔬菜贩运、苗木花卉、汽车运输、汽车车棚、板鸭加工、粮食加工等八大民间流通协会。辖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 0.72万人。
  百嘉镇百嘉镇是万安县的一个重点镇。自宋代起就是赣江边上一个重要商埠,凭其便利的水道交通,出现过“百家商铺共聚,千户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故名“百家”,后取吉庆义,改为“百嘉”。
  百嘉镇南与县城芙蓉镇毗邻,北接窑头镇,东连观头镇,赣江绕镇北而过,廓埠河穿境而过,万(万安)泰(泰和)公路与另两条乡村公路在此交叉,并设有赣江轮渡一个,交通便捷,是县内北部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成为仅次于芙蓉镇的商贸交易中心。
  百嘉镇地处赣江岸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西瓜、花生,又是万安县脐橙生产基地。 镇内建有农贸市场,又有商店、餐馆、粮食加工厂、酒厂及行政事业单位110多家。百嘉水酒远近闻名, 素有“窑头豆腐百嘉酒”之称。
  百嘉又以其悠久的文化底蕴闻名四乡。镇内有建于明成化间(1465 - 1487)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崇文塔(俗称夜珠塔),还有宋儒段奎斋创建、文天祥曾就读讲学并亲题匾额的昂溪书院,又有清同治年间知县欧阳竣主持建筑的为纪念欧阳修、文天祥、刘辰翁、解缙、刘玉、罗洪先、欧阳德、闵子林、郭简斋九位名士曾在百嘉贤居寺和昂溪书院讲学的九贤祠。南街头有明代刑部尚书刘士祯建的望江楼,北街头下源村有明清古民居16栋。2000年8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的主要外景在此拍摄。
  百嘉镇镇域面积103.33平方公里,人口 1.9万人,镇区面积2. 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0. 3万人。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