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旧城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286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旧城改造
分类号: TU984
页数: 3
摘要: 吉安地区的旧城改造工作,主要体现在城区(含县城)的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危旧房屋的改造与建设等方面。旧城改造的主要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采取一点一块的拆建,80至90年代发展到一条街一条街的拆建,90年代特别是1995年以后便发展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拆建,形成了一个个功能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旧城改造

内容

吉安地区的旧城改造工作,主要体现在城区(含县城)的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危旧房屋的改造与建设等方面。旧城改造的主要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采取一点一块的拆建,80至90年代发展到一条街一条街的拆建,90年代特别是1995年以后便发展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拆建,形成了一个个功能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道路建设与改造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区内原来泥土或三合土铺设的狭小弯曲的道路逐步得到了改造。吉安市先后改造了永叔路冲山路、文山路、田侯路、吉福路、人民路等几条老街,修建了井冈山大道、阳明路、沿江路、跃进路、鹭洲路、韶山路、后河环形路等十几条新街,整修小街小巷20多千米。
  进入90年代后期,吉安市的城市道路建设与改造工程加大了力度,先后完成了井冈山大道、沿江路、北门街、文山商业步行街、青原大道、火车站站前路广场及金竹大道的兴建、改造工程,兴建了赣新大道(后改名吉州大道)、吉新路口转盘、滨江花园一、二期工程,吉州大道(后改名为沿江路)及滨江花园住宅一、二、三期工程等。从1998年3月起,吉安市先后投资764. 55万元,在沿江路、阳明东路、鹭洲东路、井冈山大道、人民广场、韶山东路、吉福路口、长冈北路铺设彩色人行道板127425平方米。
  据统计,1985年吉安市市区道路长度29千米,道路面积35万平方米,至2000年,市区道路长度112 千米,道路面积104. 8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各县(市)的城区道路建设与改造工作也在抓紧进行。
  安福县从1958年开始修建武功山大道,后经多次改造,至1983年建成了一条长1955米,宽36米的康庄大道。90年代,该县又对安城北路、南路、文化路进行了改造。
  遂川县新中国建立后,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县城的老街道进行了整修拓宽,县城的工农兵大道、文献街、龙泉大道已改造成了宽畅亮丽的街道。
  永新县在50年代至60年代先后对旧城区鹅卵石街道进行改造,铺设水泥路面。60年代至70年代开辟的湘赣大道、城北大道、禾河西路也改造得平坦宽畅。
  泰和县在改革开放后,旧城改造步伐不断加大,1990〜2000年共改造道路面积18. 9万平方米,县城的工农兵大道改造建设成一条比较典型的贯穿县城南北的中心街道。
  吉水县1993年以后开始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作,先后改造了龙华大道、文化路、文峰路、沿江路,使县城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万安县的凤凰路,经三次改造投资1600余万元,成为万安县城的主干道。
  永丰县城西北路、恩江西路、直街改造等均属改造建设得较好的城区街道。
  房屋建设与改造吉安市早在I960年1月就投资33.1万元建设青塘新村(住宅区),第一期工程开工兴建了 30栋砖木结构的平房住宅,建筑面积达8032平方米。这是当时吉安市为解决大批无房户所采取的措施与办法。由于经费原因和没有先进的规划意识,新村的水、电、路及排水等基础设施也未完全配套,仅能满足市民的最低栖身要求。
  80年代,吉安市的总体规划正式出台,城区的建设与改造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在改造城区老街的时候,街旁的危旧房屋也同时得到改造更新,但力度仍不算大,如永叔路、中山路的改造,只是道路浇筑了水泥路面,街旁的房屋建筑仍未大动,市容面貌变化不大。
  进入90年代后,吉安市的房屋建设与改造步伐加快。随着人民广场的改造,四周的高大建筑陆续兴建起来,如物资大楼、吉安体育馆、市保育院、图书馆、文化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随着韶山路的修建和北门街、鹭洲路、阳明路、沿江路、后河东、西路等街道的改造,使两旁的危旧房屋都变成了砖混结构的高大建筑。尤其是文山商业步行街(下文山路)的兴建,使原先狭窄拥挤,两旁的砖木平房、店铺、 破旧不堪的旧街区完全改观,出现了一条全区建设标准最高、最热闹、最繁华、上品位的文化商贸一条街。在修通中山西路的时候,同时兴建了一片国家安居工程——西苑小区,建筑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 从1995年开始改造北门街,至1998年基本完工,原先宽不足6米且曲折不平的小街巷,改造成宽30米平坦笔直的宽畅商业街,街道两旁参差不齐的矮小拥挤的小平房代之以高大整齐的新型建筑,又在街区中段兴建了庐境园住宅小区,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90年代后期,对历史悠久的老商业街永叔路的改造力度大,投资足,原靠赣江河边的古老、矮小、破旧的店铺及木板房屋全部拆除,改建成宽畅平坦的吉州大道(后改名为沿江路),在永叔路两旁建成商铺店面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楼房,整齐漂亮。这些旧街区的改造和小区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市民的居住水平,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
  90年代以前,吉安旧城区是大片大片的低矮平房;90年代以后,瓦屋面的低矮平房所剩无几。呈现在市民面前的是鳞次栉比的高大楼房,宽畅笔直的崭新街道。
  其他各县(市)的旧城改造和小区建设工作也成绩斐然。
  井冈山市投资4500万元兴建的西林苑住宅小区于2000年全部完工,万安县的五云路商贸一条街、 科苑住宅小区、水电站住宅小区,永新县的湘赣大道、大世界、小世界市场,吉水县的安居工程,安福县的凤阳新村安居工程——秀溪住宅组团建设和泸潇综合市场的开发等,都使得县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据1985年12月全国房屋普查资料统计,全区人均使用面积为10.19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6.41 平方米,至2000年底,全区人均使用面积增加到16.85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12.28平方米,分别增长 65.36% 和 91.58%。
  全区各县(市)通过旧城改造工作,增进了商业繁荣,拉动了经济增长,有效地解决了广大缺房户的居住困难,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塑造城镇现代文明形象,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