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268
颗粒名称: 城市公共交通
分类号: F294
页数: 6
摘要: 城镇使用的非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古时主要有:马、马车、轿、独轮车、黄包车(人力车)、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和渡船(摆渡);新中国建立后,机动公共交通工具有:机动三轮车、公共汽车、出租汽车、摩托车和轮渡。
关键词: 公用事业 交通管理

内容

城镇使用的非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古时主要有:马、马车、轿、独轮车、黄包车(人力车)、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和渡船(摆渡);新中国建立后,机动公共交通工具有:机动三轮车、公共汽车、出租汽车、摩托车和轮渡。
  轿古老的客运工具之一,曾鼎盛多时。吉安地区的轿舆有官轿、花轿、街桥之分,官轿为封建统治者所专有,供官府衙门官员乘坐,视其官职大小,有2人抬、4人抬、8人抬三种。花轿是专供闺女出嫁所用,因轿身披以彩绸,缀以旎苏、装饰艳丽而得名。街轿是民间常用的轿子,有大轿、竹轿、椅轿三种。大轿与官轿类似,其区别在于大轿常用蓝呢饰顶,故又称“蓝轿”,木质结构,多为豪门巨贾,名门闺秀所乘坐;竹轿为竹质结构,既轻便,又通风,曾风靡一时;椅轿是将躺椅捆在一对竹杠上的一种临时应急的轻便轿子,多为农村接送郎中(医生)和年老宾客或护送病人之用。官轿在民国初期被取消,花轿很时兴, 50年代后,花轿、椅轿逐渐被淘汰。
  抗日战争时期,吉安城区内有轿行5家,其中3家集中在棉庆楼,另2家分别在九曲巷和皂角树下。 与此同时,湖南有十多名轿夫,备有五六顶竹轿来吉安谋生。抗战胜利后,恢复了汽车运输,并增加了路线和班次,竹轿便很少有人乘坐。解放初,结婚仍沿旧俗的地方,继续租用花轿娶亲。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轿行被封闭,花轿被淘汰。
  各县城也有轿行,或称肩舆行,又称轿房,备有数量不等的各种轿舆供人租用。民国初期,官轿逐渐取消。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风俗习惯的改变,花轿、椅轿也逐渐被淘汰。
  非机动车辆人力车,旧时称“东洋车”、“黄包车”。吉安使用人力车在街道运客,始于1933年。 1939年春,南昌及赣东北部分城镇沦陷,不少人力车工人随大批难民涌入吉安(随着日军继续南侵,大部分黄包车再度转迁泰和和赣州等地)。当时吉安人力车增加到七八百部,同时出现了几家未挂招牌出租人力车的店铺。人力车行驶路线也由城区扩大到附近土于镇,当时没有什么组织,都是自备车子各自揽客。
  1942年,吉安县警察局将城区划分为十五个站,人力车按站收费,并规定车上需挂收费标准牌方准行驶,但因当时物价飞涨,按规定收费难以维持生活,故车夫均未按官方定价,而是双方议价。人力车有固定的停靠点,如码头、医院、剧院、车站等。各车有各车的“码头”,别人不能随便到此“码头”招揽生意,称之为“守码头”。本“码头”的车夫遇有生意,一般都能遵守先来先拉的规矩,称之“挨萝”。抗日战争胜利后,难民返回原籍,吉安人口骤减,乘车人少,生意清淡,拉车工人,有的返回原籍,留下的也多改行。1946年9月,国民党政府曾下令各县(市)在一年内禁止使用人力车,江西省规定自1947年10月1 日起禁止使用人力车,并将所有人力车改装成三轮车。吉安城区虽有县长签署的明文规定,但鉴于改装困难,又难于解决车夫就业和城镇客运问题,故未执行。至吉安解放时,靠拉人力车维持生计的还有110 余人。1949年10月,吉安市人力车工会成立,当时有会员219人。50年代后,社会风气改变,除老弱病残者外,一般人都耻于坐人力车,故生意清淡。至60年代初,全市仅有人力车8部,多在车站、码头、医院为旅客拉行李、接送病人。1966年,吉安市人民政府动员他们改行,人力车统一收购,每部作价15元, 工人介绍到市城建局做工。
  自行车,又名脚踏车、单车、线车,20世纪30年代传入吉安。主要以家庭所有为主,亦有自行车行、 修理店兼营出租,作为代步交通工具。1942年起,遂川县城有飞乐等两家自行车行,共有车10余部,以出租为主。50年代后,吉安市的自行车修理店也兼营自行车出租业务。吉安宾馆等也备有自行车出租, 供住店旅客租用。
  客运三轮车,一种为人力三轮车,俗称“蹬的”,另一种为机动三轮车,俗称“拐的”。其车轮排列也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前一轮后二轮,另一种为前二轮后一轮,以前者居多。80年代末,人力客运三轮车岀现在吉安地区的一些县(市);90年代初,在吉安市、泰和县、安福县等地发展很快。同时机动客运三轮车也相继涌现,在吉安市、吉水县、峡江县、永丰县、遂川县、永新县等地迅速发展。至2000年底,全区共有人力客运三轮车4740辆,机动客运三轮车3815辆。客运三轮车的出现,方便了群众市内短途出行。 但由于增加过快过多,带来诸多弊端。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实行依车牌号码单双隔日运营制,仍然经常发生三轮车乱停乱窜、与机动车抢道、或逆向行驶,引起交通阻塞,妨碍行人安全等现象,也影响城市市容市貌。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吉安市、万安县、永新县等城区内出现私人双轮摩托车载人客运(俗称“摩的”),更加增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虽经多次整顿,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吉安市人民政府已着手大力发展公共汽车交通,在妥善安置三轮车从业人员的情况下,逐步淘汰三轮车。
  机动车辆公共汽车,1939年3月,江西省政迁吉安,江西省公路处迁吉安北门文山寺村文山祠(今吉安市白塘乡高峰村民委员会文山寺村),由于当时大批南昌等地难民拥入吉安,城区市民来往频繁,交通工具欠缺,遂由省公路处在吉安开设城内公共汽车,营运2条线路,总长19千米。一路:吉安一扶园 (庙背)中学一路口一长塘,全长14千米。二路:从吉安城的钟鼓楼,经北门螺湖桥至文山寺村的文山祠,全长5千米。均于当年11月开行,每日早晚各一班,后又加一班。次年10月,省公路处迁于都银坑后,两路公共汽车停开。此后近30年城内无公共汽车营运。
  吉安市公共汽车1939年3月,开行从钟鼓楼经螺湖桥至文山祠一路市内公共汽车,全程5千米, 每日往返6班。4月9日,开行吉安经扶园中学(庙背),(后延伸至长塘)一路,每日往返8班,全程票价每人0.2元,月票每张10元。7月1日,开行吉安至敦厚(后延伸至高塘)一路,每日往返4班,全程17 千米,每人票价0.35元。1969年12月,吉安市恢复开行公共汽车,首路车从阳明路至余家河一条线路, 全程7.2千米,每日早晚各1班。1970年,开行3路公共汽车,全程24.4千米。1972年5月,开行4条线路,总长35.4千米。1975年4月,开行8条线路(其中市区3条,郊区5条),总长100千米。1985年, 公共汽车有19辆,开行11条路线,全程达374.9千米。1990年末,有公共汽车50辆,564个座位,16条路线,班次35个,其中,公共汽车路线7条,班次22个,路线里程100千米,其他路线改为短途或长途班次,这7条路线是:吉安至余家河,全程7.5千米;吉安至造纸厂,全程&9千米;吉安至青原山,全程14 千米;吉安至郭家店,全程30千米;吉安至兴桥,全程11千米;吉安至店下,全程19千米;吉安至平湖,全程10千米。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公交车的路线时有变化,发车地点也在不断调整,其中变化最大的有1995年开行的9路内环城线,该线沿井冈山大道,经沿江路、阳明路、大巷口路线呈“8”字形运行,全长9千米。 1998年10月开行的10路大环城线,经青原大道、井冈山大桥、井冈山大道、军民路、赣江公路大桥,全程 14千米。2000年末,吉安市公共汽车有公交中巴车72辆,路线15条(见表4-l-6)ₒ表4-1 6 2000年吉安市城市公共交通情况线路开通时间线路里程车辆数收费标准每日班次线路走向 (千米) (辆) (元) (班) 1路 1970 年 8 6 1 72 广场南侧一013中转站一跃进路一余家河 2路 1994年8月 4 10 1 150 站前饭店一井冈山大桥一河东一火车站 3路 1994年8月 13 8 2 80 广场南侧一庐陵大厦一兴桥镇 5路 1994年8月 9 2 1 12 广场南侧一013中转站一城南加油站一电缆厂 6路 1970 年 8 3 1.5 21 广场南侧一城北车站一赣新公司一造纸厂 8路 1970 年 12 3 2.5 21 广场南侧一井冈山大桥一河东一青原山 013中转站一影城一永叔路一阳9路 1995年12月 8 10 1 150 明路一井冈山大道一有线电厂一沿江路一阳明路一013中转站续表线路开通时间线路里程车辆数收费标准每日班次线路走向 (千米) (辆) (元) (班) 013中转站一人民广场一井冈山10路 1999年1月 12 13 1 130 大桥一河东一赣江公路大桥一 013中转站 11路 1995年12月 9 2 2.5 10 广场南侧一赣新公司一樟山镇 13路 1995年12月 14 1 3 5 广场南侧一河东一天玉镇一平湖村 16路 1997年12月 12 5 2 35 吉安饭店一井冈山大桥一河东一华能电厂 17路 1997年12月 9 4 2 24 吉安饭店一冷冻厂一长塘镇 19路 1997年12月 6 2 1.5 10 吉安饭店一阳明西路一正丙岗一十里庙 2000年1月 22 1 3 4 广场南侧一兴桥镇一江下村 2000年1月 20 2 3 8 广场南侧一樟山镇一奶奶庙一东水村井冈山市公共汽车井冈山市内公共交通,原来由市公共汽车公司和市汽车运输公司两家承担。 1975年8月,由市公共汽车公司一家开行,有公共汽车11辆,路线3条:一路开行茨坪至沟边,每日往返 4班,全程33千米;一路开行茨坪至厦坪,每日往返4班,全程28千米;一路开行茨坪至下七,每日往返4 班,全程35千米。:1990年末,有公共汽车17辆,680个座位,每日开行茨坪至沟边、厦坪、下七3路公共汽车各2班,总里程157千米。2000年末,有职工15人,主要开行3条路线,日发出班次34个。
  吉水公共汽车1999年12月,高安市一位客商与县两名个体户合股投资80万元,在吉水县城成立公共汽车公司,经营县城公交客运,由县建设局管理。初建时有职工28人,公共汽车6辆,114个座位, 开行3条路线,全程46千米。2000年末,有职工40人,公共车14辆,266个座位,路线4条,里程62千米。一路是县火车站至中转站,全程16千米;一路是朱山桥渡口至文峰镇镇政府,全程15千米;一路是文峰镇砖门至大修厂,全程16千米;一路是县城七里湾至黎洞新村,全程15千米。
  新干公共汽车 20世纪90年代末期,县城公共交通由拐的、蹬的运行。1999年5月,成立新干县公共汽车公司,有公共汽车7辆,线路1条,由县城、东湖桥经263大队、新干火车站至赣中化工厂,全程 5千米。2000年有公共汽车9辆,171个座位,3条线路,除原线路外,又新增2条线路:县城至沂江,每日往返10班,全程8千米;县城至王山,每日往返4班,全程7千米。
  永丰公共汽车1995年5月,由县第一汽运公司用一辆大客车改装成公交车,开行桥南至长茅岭一条线路。同年9月,县第一汽运公司成立公交车队,1996年9月购置2部中型公交车替换原来大客车, 并增开桥南至灵冈线路。1999年2月又购置中型新公交车8辆,重新安排公交线路,改由县城发车。 2000年8月改称永丰县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公交车10辆,170个座位,公交线路6条:财政局至富溪线 10千米;财政局至坑田模元线9千米;财政局至视头线10千米;工商局站前办事处至油茶化工厂线4千米;财政局至官山林场线12千米;县五交化至普乐康线4千米。年完成客运量69. 35万人次,208万人千米。
  泰和公共汽车1939年4月,泰和开行的公共汽车有泰和至马家洲、泰和至上田两路。11月,省公路处把公共汽车班次正式列入全省行车班次时刻表,泰和为5路、6路。1940年5月15日起,省公路处又将5路车延伸至文江,每日往返10班,由于乘客不断增加,后来又增开泰和至上田、泰和至文江两路专程车。10月1日起,将泰和至上田的公共汽车延伸到杏岭村(原中正大学校址)。泰和至文江的公共汽车延伸到三都号,泰和至马家洲的公共汽车也延伸到白土街。公共汽车最多时有25辆,并在两塘、武溪街、洲尾、白土街、上田、文江、杏岭、三都、南岗口等地设立车站。1944年,省公路处由于车辆严重不足,泰和公共汽车全部停开,为了解决省府公务人员往来的需要,改开泰和至马家洲、泰和至两塘、泰和至南岗口的短途班车,以及泰和至上田、泰和至文江等地的公务车。抗日战争胜利后,泰和的公共汽车全部停开。
  随着运输市场的开放,1995年,县城有个体户用3辆农用小客车在城区公路上载客拉货。1998年8 月由个体户10人筹建泰和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挂靠县旅游局,用6辆厢式农用小客车在县城运行。 运行线路有两条:一条由县人民政府至火车站回程由火车站经上田圆盘到县人民政府;一条由县人民政府经文田圆盘至职业高中,回程经上田园盘到县人民政府。:1999年12月又增购四辆新中巴客车参加运行。由于路线与挂靠路路通公司的个体客运业户争客源,县交通局、运管所进行干预,将挂靠路路通的社会个体车辆和有限公司的车辆合并,2000年元月组建为泰和城镇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有中巴客车39 辆,并挂靠城建局管理。
  万安公共汽车1993年前城市交通主要是人力三轮车、摩托车,后来才有昌河、面的和桑塔纳轿车进入市场。1998年成立万安县出租车队,由万安县公路货物配载部管理,有面的28辆,桑塔纳4辆。 2000年有出租车34辆,还有面的、人力三轮车、摩托,这些车均为城镇接送旅客服务。
  安福公交汽车安福县公交公司建于1998年12月,归口县城建局公交客运公司管理。有公共汽车 10辆,开行线路有4条:县城至火车站,全程2千米;县城至地区水泥厂,全程4千米;县城至西郊工业园小区,全程3千米;左家至大光山煤矿,全程3.5千米。
  自备交通车20世纪70年代中期,吉安市有些企事业单位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在市区开行自备交通车,线路由单位自定,时间一般有早、中、晚三班。交通车开行较早的有吉安地区汽车运输公司修理厂、吉安造纸厂、红声器材厂等单位。进入80年代,开行交通车的单位逐渐增多,车型也多,有的用货车改交通车,有的由普通客车向大型通道、豪华客车发展,有的用面包车作交通车。1990年,吉安市开行交通车的单位,市区内有吉安汽运公司修理厂、江西曲轴连杆厂、地区副食品公司、地区石油公司、地区电力公司、赣江制药厂、吉安汽运公司货运分公司、吉安稽征分局、井冈山芒麻纺织厂、吉安烟草分公司、吉安百货公司、吉安粮油公司、医学分院、江西有线电厂。市郊单位有吉安师专、精神病院、电线电缆厂、机床厂、职工大学、红声器材厂、吉安水泥厂、地区土产公司、市无线电线材厂、江西樟脑厂、江西机油泵厂、 吉安贮木场、吉安木材厂、吉安农业学校、吉安公路分局、吉安汽运公司汽车驾驶培训班、地区粮油仓库、 吉安造船厂、吉安造纸厂>227地质队、吉安市毛巾厂、吉安肉类联合加工厂、吉安罐头厂、江西电视机厂、 赣新电视股份有限公司等40多个单位,共有交通车50多辆。开行交通车的单位,有的是节假日送职工进城,有的是每日2至3班,班次最多的是吉安水泥厂,每日从上午7时至晚上12时,开行6班。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单位都在转换经营机制,有的转产,有的合并,有的改制,加之城市公交车日益增多,还有面的、拐的、蹬的和出租车,职工来往方便,有不少单位停开交通车。2000年继续开行交通车的单位有井冈山师范学院、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电线电缆总厂、市财政局、堆花酒厂、机床厂、地区电力公司、吉安烟草公司、吉安医专、吉安公路分局等单位。
  泰和县自1985年开始有些郊区单位开行了交通车,除了节假日接送职工进城外,其他时间还兼营客运。2000年开行交通车的单位有经纬工厂、庆江化肥厂、泰和糖厂、泰和水泥厂、泰和大北农饲料厂的 5辆交通车。
  出租汽车吉安地区出租汽车始于80年代,开办初期均为公交系统经营。1983年11月,吉安市公共汽车公司设立出租汽车服务部,投入汽车8辆,开办出租汽车业务,以解决市区人民红白喜事、病人、 单位急需用车之难题。井冈山市为发展旅游事业,在充分利用现有交通条件的基础上,成立了井冈山旅游出租汽车公司,与公共汽车公司合署经营,两块牌子、一个班子。90年代后期,部分企事业单位和私人购车参加出租汽车经营,且增势甚猛,成为出租汽车的主体。2000年,安福县公共交通管理所也组建了平安岀租汽车公司,有出租车29辆。至2000年底,仅吉安市就有出租车(含“面的” )346辆。
  渡船吉安地区城镇多濒水临江,渡船历来为城乡来往的重要交通工具。吉安市和新干、峡江、吉水、泰和、万安等县城镇均有设置。
  吉安渡历史悠久,“大码头渡”(古名凌波渡)位于今吉安市区中心永叔路站前码头上游,是市区通往河东的主要渡口。据《庐陵县志》载,“南唐嗣主(李王景)诏民造渡船”,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周麓松、谭绍等捐造万缘会船,置产缮此渡,此后历任知府、知县、里人或捐造渡船,或置产缮渡,使此渡得以延续不衰。民国初期,为吉安义渡局施行义渡渡口之一。1958年始为吉安市渡口管理所轮渡渡口。兴贤渡(亦称“金牛渡”)坐落在古城兴贤门外,今吉安市区沿江路南门街口处,隔江与白鹭洲相望。宋淳祐元年(1241)创办“白鹭洲书院”时设置。此渡清末民初架设浮桥冰涨拆开,水消恢复,直至1987年7 月白鹭洲大桥建成通车后废止。抗日战争期间,吉安渡口有私人大小渡船300余只,大的载重约5吨,小的仅1吨左右,另备公船5艘,每艘20吨左右,乘公船渡江不收费° 1950年,将私人渡船组织成渡船会,由工商联管辖,1951年增船1艘,组织成互助组,实行统一收费,每人次4分钱。1955年成立吉安市渡口管理所,由吉安市民政局管理。1958年,由吉安市财政拨款新造一艘约15吨级、功率为20马力的煤气机动船“跃进号”,为吉安渡口第一艘机动渡轮。1961年,吉安渡口管理所划归市城建局管理,并新造第二艘25吨级60马力柴油机机动渡船。是年运量达35万人次。1962年,吉安市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两艘轮渡应接不暇。翌年,吉安市人民政府拨专款3万元,修造一艘10吨级95马力汽油防洪专用轮“防洪号”。1964年拨款6万元建设渡运码头,同时还兴建了 100 平方米的候船室,建造了一艘20吨级20马力的轮渡。尔后,吉安渡口又陆续添置了一些新船,对老船进行了更新。至1973年,吉安市共有轮渡7艘,取消了人力摆渡。1984年,投资10万元开辟了从赣江西岸大礼巷码头至河东乡天宝巷码头航线,解决了枯水季节渡运难的问题。随着井冈山大桥(1970年5月 1日通车)、白鹭洲大桥(1987年7月竣工)、赣江大桥(1995年12月16日竣工)的建成通车,吉安市的渡运作用逐渐消失。2000年时,吉安市渡口管理所撤销。
  新干县城金川渡,古称界埠渡,在县城西门,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有义渡木船5只。清同治十年 (1871)有义渡船6只。民国时期,县设义渡局,常有义渡船4只。1949年6月渡口设义渡组,有义渡船2 只。1962年义渡组改轮渡组,人力渡船改为机动渡船,义渡改为收费渡。1985年轮渡组改为轮渡站,有渡船3艘,核定载客量为396人,其中南昌五四船厂制造的钢质机动船2艘,动力为24马力,核载150 人;另一艘为木质机动船,动力为24马力,核载96人。渡口设渡工19名,日渡量为0.7万人次。
  此外,尚有多处汽车轮渡,如1977年新干至三湖公路通车,1978年设立赣江汽车轮渡。泰和澄江镇渡口也是区内古老的渡口之一,后为汽车轮渡口,吉安到万安、兴国方向的汽车均由此过渡,泰和赣江大桥于1991年11月28日建成通车后,此渡便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