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265
颗粒名称: 供水
分类号: F294
页数: 4
摘要: 旧时,境内居民饮用水的来源,一是提取江、河、塘水;二是掘井取水。
关键词: 公用事业 供水管理

内容

旧时,境内居民饮用水的来源,一是提取江、河、塘水;二是掘井取水。
  现代供水设施在区内始于1939年。江西省政府迁入泰和县后,在上田乡三汲村附近修建了江西上田供水站,供水站将赣江水抽入储水装置,沉淀加药后送入高架水塔,经水管供水,并在沿途分设15个分站,供应省直机关和附近居民1万人用水。1945年省政府迁走后,供水站关闭,后终报废。
  20世纪50年代,区内仍无一座自来水厂,县(市)城区单位多靠人工开凿水井,安装电动抽水机,建造简易水塔或永久式水塔等储水装置,有的还铺水管到单位院内用户;居民陆续自建或集资建造手压水井,近河居民仍就近汲水。
  吉安市1959年秋开始筹建自来水厂,1960年1月,完成一级泵船安装,以赣江为水源,并在文山路、 县前街、阳明路铺设了铸铁水管,设供水站4处。1960年6月,实行简易供水,用户用水实行“包费制”。 1960年2月18日经省计委批准,投资54万元兴建日产5000吨的自来水厂(现阳明水厂),于1967年5 月建成投产,从而结束了吉安市简易供水的历史。此后,经过不断挖潜、革新、改造、扩建,至1977年,供水能力增加到日产1 • 5万吨,供水管道长达20. 1千米,用水人口达& 5万人,自来水普及率为36%。
  井冈山市在I960年3月投资3万元在北山脚下开发第一处泉井,建造了第一座地下水井和水塔,蓄水量为300吨,日供水为200吨,以满足宾馆等接待单位用水。1962年又筹措资金在茨坪长坑路修筑4 米高的小溪拦水坝一座,蓄水700立方米,平均日供水500吨,经1964年改造,蓄水量增至1000立方米, 供水能力达日产700吨,部分机关和居民开始用上了自来水。1975年在茨坪动工兴建三角塘水库为水源,1977年竣工投产(库容总量1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量12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达2200吨,基本上解决了茨坪的单位和居民用水。1979年3月成立井冈山县自来水公司,有职工20余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城市供水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吉安市自来水公司经过改造、扩建,1985年日供水能力达到4万吨,1986年,市区的供水站全部取消,自来水全部直接到户。1982年,井冈山县自来水公司增加二口深井,辅之地下水,使供水能力达到日产4200吨。各县县城也先后在8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自来水厂,建设规模在日产1500吨至5000吨之间。峡江县利用原县化肥厂下马时遗留的三口水井及泵房设施,建成简易自来水厂,1980年开始向县城供水。其他县城水厂陆续建成供水。供水水源是:峡江;永丰、安福、万安、吉安县等水厂利用浅层地下水;遂川县水厂利用渠道水;吉水县水厂利用恩江河水;永新县水厂利用禾河水;宁冈县水厂利用龙江河水;新干县水厂利用赣江水。全区各县 (市)水厂,除井冈山、吉水县、峡江县水厂采用一级(泵房)供水方式外,其余均是二级(泵房)供水。利用地表江河水作水源的水厂,吉安市采用快滤池和双层滤料池、隔板反应池和折板反应池、斜管沉淀池、 液氯消毒的净化工艺,并有一级化验的全套水质检测化验设备;遂川县采用普通快滤池和水力循环沉淀池工艺;宁冈县与永新县水厂、新干县水厂、吉水县水厂采用重力式无阀滤池,分别采用直板、穿孔旋流与竖管式反应池,斜管沉淀池工艺;除泰和、井冈山水厂是漂白粉消毒外,其他各县水厂均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进行消毒。井冈山、万安、永新、安福、新干、泰和、遂川、吉安县等水厂都有一定的化验设备。 1985年底,11个县城供水管总长达67. 6千米,职工人数为228人,全年供水总量达242.98万吨,用水人口达6万人,平均用水普及率为28.4% ₒ 吉安市1985年开始筹建第二水厂,1987年5月25日奠基开工,1989年6月30日一期工程试运行通水。日供水能力为4万吨。为解决河东开发区的用水,1991年6月,经省计委批准,兴建吉安市河东水厂,确定其日供水能力远期为6万吨,近期按2万吨实施。该工程于1992年6月19日动工,1995年9 月28日试运行通水。至是年底,吉安市共有自来水厂3座,职工人数达270人。供水能力为每日达10 万吨,供水管道总长127千米,用水人口 17万(其中城区居民15.9万,周边农民1. 1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6% ₒ “七五”、“八五”(1986〜1995)期间,各县(市)因地制宜,加快自来水工程的改造、扩建,供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见表4-1-3) o表4-1-3 1995年吉安地区各县(市)供水情况综合生产供水管道供水总量用水人口用水城区年末县(市) 能力地下水长度(千米) (万吨) (万人) 普及率(%) 水厂数(个) 工人数 (万吨/日) 吉安市 10.00 2.80 127 2706 17.0 95.6 2 270 井冈山市 1.70 0.30 23 237 1.60 77.78 2 59 吉安县 2.10 1.00 45 315 3.0 82.00 1 102 吉水县 1.50 0 12 143 2.9 81.00 1 38 峡江县 0.50 0 15 165 2.3 57.0 2 65 新干县 1.30 • 0 34.76 236.1 3.02 62.91 1 69 永丰县 1.50 1.50 25.0 282.8 2.40 66.6 1 61 泰和县 1.60 0.40 24.0 200.0 3.60 84.0 2 75 遂川县 1.50 0 38.66 200.00 2.70 73.0 1 64 万安县 1.00 0.30 15.0 173 2.17 89 1 46 安福县 1.90 1.30 14.5 181 . 2.80 75 1 95 永新县 2.30 0 16.7 178 2.70 75.8 1 53 宁冈县 0.30 0 12.0 45 0.70 7&0 1 28 全区合计 27.20 7.60 402.62 5061.90 46.89 76.36 17 1025 “九五” (1996〜2000)期间,在国家大力扶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政策支持下,全区城市供水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普遍采用球墨铸铁管、PVC管等新型管材,自动加矶、加氯设施,变频调速水泵等新工艺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城市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对自来水抄录、收费等营业工作实行计算机管理。在吉安市,一户一表率达到了用水户的80%。厂区环境逐步美化,吉安市、吉水县、吉安县、万安县等自来水公司先后被江西省建设厅评为“花园式水厂”。
  1996年12月17日,省计委批复吉安市第二水厂二期扩建工程(日产6万吨)初步设计,1997年7月 1日,工程正式开工,1999年7月1日试运行通水,从而使吉安市的日供水能力达到16万吨。2000年7 月,经省计委批准,同意利用第四批日元贷款新建吉安市五岳观水厂,一期工程为日产5万吨(总为10 万吨),概算投资7846万元人民币,其中日元贷款7. 91亿日元,预计2001年动工,2004年第一期工程竣工。
  井冈山市利用建设井冈冲水电站的井冈冲水库水源,经省批准,修建万吨提水工程,扩建原水厂净化设施,铺设管道,工程于1992年动工,1994年竣工投产,使井冈山市的日供水能力达到2.6万吨。
  吉安县1992年开始建设取用禾水为水源的新水厂,一期工程(日产1万吨)于1995年完成,二期工程(日产2万吨)于2000年竣工,供水能力达到日产3万吨(地下水供水部分1998年转让给燕京啤酒公司吉安啤酒厂)。
  遂川县自来水公司采取挖潜改造,新建取水泵房和日产2. 2万吨的净化设施,2000年底供水能力也达到日产4.5万吨。
  1998年以后,泰和县文田水厂二期工程,万安县水厂二期工程(均为日产1万吨)先后建成通水,都达到日供水2万吨的能力。新干县在城南塘头,吉水县在城南墨潭动工新建第二水厂,取用赣江水,供水规模为每日2万吨。新干县新水厂于1999年底试通水,吉水县新水厂预计2001年5月竣工通水,新水厂建成后,原水厂停止使用,留作备用。安福县在城北新建取用泸水为水源日供水2万吨的第二水厂,于1996年开工,2000年10月建成通水,年底,总供水能力达到每日3.1万吨。宁冈县于1998年12 月动工新建日供水1万吨的新水厂,预计2001年6月竣工通水。
  永新县改建扩建日产2万吨的供水工程和永丰县新建麻洲地表水(取用恩江河水)2万吨(远期4 万吨)供水工程,分别于2000年5月、11月动工,预计分别在2001年9月,2002年底进行试通水。
  峡江县县城东迁至水边镇后,利用原水边镇自来水厂作为县城供水厂,因水源不足,条件简陋,1999 年经批准新建取用赣江水源的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近期2万吨,远期4万吨。
  至2000年底,全区有城市水厂18座(不含停产备用水厂及尚未建成的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为 44.15万吨,实际日综合生产能力为36.9万吨,供水管道总长827千米,用水人口达64. 59万人,城市平均用水普及率达94.49% ,人均生活日用水量135升(见表4-14)。水质化验检测手段齐配,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以上;年末职工人数为1365人,工业总产值2619. 5万元,工业增加值1098. 85万元。
  除城市自来水厂集中统一供水外,各县(市)仍有少数企业和单位,如万安水电站、华能电厂、赣江制药厂、红声器材厂等国家、部、省属单位,以及部分地、县(市)管的水泥厂、造纸厂等企业和单位与城市边远地带的单位,设有自备水厂或自备水源设施,城市边沿地带的部分居民,有的还在使用井水。
  表4-1*4 2000年吉安地区各县(市)供水情况综合生产供水管道供水总量用水人口用水城区年末县(市) 能力地下水长度(千米) (万吨) (万人) 普及率(%) 水厂数(个) 工人数 (万吨/日) 吉安市 16.0 2.8 216 2495 20.56 99.63 3 324井冈山市 2.6 0.3 29 186 1.62 98.6 2 64 吉安县 3.8 2.0 49 354 4.1 98.7 1 118续表综合生产供水管道供水总量用水人口用水城区年末县(市) 能力地下水长度(千米) (万吨) (万人) 普及率(%) 水厂数(个) 工人数 (万吨/日) 吉水县 1.5 68 220 5.0 98.52 1 60 峡江县 1.3 31 345 2.82 94.61 1 49 新干县 2.3 35 340 5.25 96.88 1 105 永丰县 2.0 2.0 38 263 3.6 85.37 1 59 泰和县 2.4 0.4 58 291 5.8 81.67 2 116 遂川县 4.5 90 230 4.2 91.21 1 87 万安县 2.35 72 283 3.25 95.31 1 76 安福县 3.1 1.1 23 195 3.3 84.21 2 163 永新县 2.0 110 500 4.09 97.66 1 102 宁冈县 0.3 8 64 1.0 95.74 1 42 全区合计 44.15 8.6 827 5766 64.59 平均94.49 18 1365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