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256
颗粒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
分类号: TU984
页数: 2
摘要: 城市道路吉安市城市道路网呈方格网状,间距为400?800米,干道网密度2. 42公里/平方公里, 人均道路面积达55. 6平方米。道路横断面形成一块板为主。井冈山大道中段1600米,吉福路起始500 米三块板结构。2000年编制的《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道路进行了详细规划。规划城市主干道共26条,全长 109千米。主干道系统各片区内部均采用方格路网布局。河南片主干道为六纵两横,六纵自西向东依次为白云路、新富川路、赣中大道、梨山大道、新城大道、 广场大道,两横自北向南依次为庐陵大道、君山大道。纵向道路上,赣中大道北与河西片吉州大道连通, 南接105国道,是片区内最重要的南北干道。
关键词: 专业规划 城市规划

内容

城市道路吉安市城市道路网呈方格网状,间距为400〜800米,干道网密度2. 42公里/平方公里, 人均道路面积达55. 6平方米。道路横断面形成一块板为主。井冈山大道中段1600米,吉福路起始500 米三块板结构。
  2000年编制的《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道路进行了详细规划。规划城市主干道共26条,全长 109千米。城市主干道间距一般在800〜1200米之间,以三块板为主,红线宽40 -60米,个别交通性主干道设中央分隔带。规划城市次干道共40条,全长50公里,是连接主干道和支路之间的道路,可汇集适量的非机动车,车辆行驶速度为30公里/小时,间距一般在600 ~ 1000米之间,以一块板为主,红线宽 25 -35米。城市道路系统采用方格网和环形交通相结合的形式,并按各片区之间的城市环路和各片区内部的城市主次干道两个层面进行路网布局。
  主干道系统各片区内部均采用方格路网布局。河西片主干道为四纵八横:四纵自西向东依次为吉州大道、长冈路、井冈山大道、沿江路;八横自北向南依次为大桥西路、韶山路、阳明路冲山路、吉福路、新建路、军民路、吉祥路。纵向道路上,在城西侧新建吉州大道,连接禾埠大桥,与河南片赣中大道相接,成为河西片与河南片相联系的主要通道,同时,拓宽延伸沿江路,经神冈山大桥,形成两片联系的又一主要通道。横向道路上,大桥西路、韶山路保持原有宽度向西延伸到吉州大道,阳明路拓宽延伸到吉州大道,吉福路拓宽延伸至西环路,军民路拓宽并向西跨过吉州大道、西环路通至赣粤高速公路,并按照主干道标准新建东西向新建路、吉祥路。
  河东片主干道为三纵四横。三纵自西向东依次为滨江大道、青原大道、工业路,四横自北向南依次为梅林路、大桥东路、金竹大道、二桥东路。纵向道路上,青原路近期为105国道一部分,远期为河东片铁西区生活性主干道,工业路为铁东工业区重要的交通性主干道和片区内主干道和片区内职工通勤的主要道路。横向道路上,梅林路为联系梅林码头、铁东工业区、东外环路的主要道路,是实现水陆联运的交通性干道。大桥东路、金竹大道、二桥东路,分别经井冈山大桥、在建的阳明大桥、新赣江公路特大桥与河西片连接,是联系河西河东两大片区和疏散吉安火车站人流的主要道路。
  河南片主干道为六纵两横,六纵自西向东依次为白云路、新富川路、赣中大道、梨山大道、新城大道、 广场大道,两横自北向南依次为庐陵大道、君山大道。纵向道路上,赣中大道北与河西片吉州大道连通, 南接105国道,是片区内最重要的南北干道。白云路拓宽后一直延伸至南环路,成为老城中心到达城市外环的一条便捷的重要干道,新富川路、梨山大道、新城大道、广场大道皆为新建城区内联系片区南北交通的主要干道。横向道路上,君山大道贯穿城市东西,连通敦厚、国道和南站三大组团,是片区内联系生活区与工业区和为吉安南站人流集散服务的最重要的东西干道,其北的庐陵大道、其南的城南大道分别与其平行,是片区内另两条东西向主干道路。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