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排涝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252
颗粒名称: 防洪排涝规划
分类号: TU984
页数: 1
摘要: 防洪排涝规划吉安地区城镇主要沿赣江及支流布局。由于降水集中,江河洪水常常泛滥成灾,为城镇的主要灾害。自宋以后,防洪排涝设施成为主要市政设施,沿河筑堤,但排涝多以自然排放为主,效果很差。新中国建立后,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全区各县(市)逐渐编制综合性的防洪排涝规划;I960年防洪排涝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吉安市受赣江、禾水洪水威胁,城南区因地面与赣江水面高低差距小,威胁尤甚。神冈山至吉安电厂3000米堤段近期补砌片石护坡,消除泡泉、渗漏等隐患,远期加高、加宽、加固做到路堤合一。禾埠堤近期以消除泡泉等隐患为主,远期按50年一遇标准设防。
关键词: 专业规划 城市规划

内容

防洪排涝规划吉安地区城镇主要沿赣江及支流(泉江、遂川江、滋江、富水河、禾河、拿山河、泸水、 枫林河、恩江、沂江、袁河等)布局。由于降水集中,江河洪水常常泛滥成灾,为城镇的主要灾害。自宋以后,防洪排涝设施成为主要市政设施,沿河筑堤,但排涝多以自然排放为主,效果很差。新中国建立后,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全区各县(市)逐渐编制综合性的防洪排涝规划;I960年防洪排涝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吉安市受赣江、禾水洪水威胁,城南区因地面与赣江水面高低差距小,威胁尤甚。历史最高洪水位 55.7米(1915年,吴淞高程),1962年6月最高洪水位达到54. 05米。1982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防洪排涝规划,采用50年一遇的洪水位超高2米设防,规划吉安赣江堤顶标高为56.4米。神冈山至吉安电厂3000米堤段近期补砌片石护坡,消除泡泉、渗漏等隐患,远期加高、加宽、加固做到路堤合一。对吉安电厂至书街口长2700米堤段,拟结合旧城改造,进行加宽加固加高。书街口至井冈山大桥1420米为泥沙土河岸,崩塌严重,结合滨江花园建设,加砌片石护坡。扩建排灌站,站址设在回龙桥附近,汛期以解决城南内涝,旱期可灌禾埠乡农田。禾埠堤近期以消除泡泉等隐患为主,远期按50年一遇标准设防。
  1996年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又对防洪排涝作出了专业规划: 防洪标准,根据国家有关中等城市(人口 20万〜50万)防洪按50〜100年一遇、大城市(人口 50 万以上)的防洪按100〜2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防的规定,结合吉安城市现状,确定吉安市城市防洪近期按50年一遇、远期按100年一遇的标准,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
  堤防高程,按吉安市现状50年一遇的洪水高程为54. 64米,100年一遇的洪水高程为55. 28米计算,随着吉安以下峡江水电站以及吉安城市跨河建筑的建设,洪水设防水位将有进一步加高的可能,各堤坝另外加上安全超高1.5〜2米,堤顶高程应达到56. 7 - 57.2米以上,具体设防高程应结合防洪专业规范加以确定。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