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址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23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城址设置
分类号: TU984
页数: 4
摘要: 境内正式开发始于夏商。入秦,实行郡县制。随着郡县的置立,各筑治城,城镇形成。此后历朝至清末,都有筑城之举,城邑选址多为背依青山、面临江河的河谷盆地。选址条件除水源、交通、物产等之外,还参有风水之说,寻龙脉,看气局,相水口等。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到1949年,形成了吉安、永和、永阳、文峰、阜田、金滩、巴邱、恩江、藤田、澄江、小龙、马市、泉江、芙蓉、平都、浒坑、禾川、琴亭、澧田、 龙市等近20个历史城镇,其中最大的是区治所在地吉安市,市区人口达4万人。新中国建立后,城镇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平都镇安福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吉安市60公里。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城址设置

内容

境内正式开发始于夏商。入秦,实行郡县制。随着郡县的置立,各筑治城,城镇形成。此后历朝至清末,都有筑城之举,城邑选址多为背依青山、面临江河的河谷盆地。选址条件除水源、交通、物产等之外,还参有风水之说,寻龙脉,看气局,相水口等。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到1949年,形成了吉安、永和、永阳、文峰、阜田、金滩、巴邱、恩江、藤田、澄江、小龙、马市、泉江、芙蓉、平都、浒坑、禾川、琴亭、澧田、 龙市等近20个历史城镇,其中最大的是区治所在地吉安市,市区人口达4万人。
  新中国建立后,城镇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到2000年7月间,全区有吉安市(成立于1949年) 和井冈山市(成立于1984年)两个小城市,吉安县敦厚、吉水县文峰、峡江县水边、新干县金川、永丰县恩江、泰和县澄江、遂川县泉江、万安县芙蓉、安福县平都、永新县禾川、宁冈县龙市、莲花琴亭等12个县城关镇,以及大洋洲、巴邱、八都、藤田、河东、值夏、永和、文田、高陂、零田、夏造、东固、永阳、浒坑、澧田、古城、厦坪等93个非县城建制镇。
  中心城市——吉安市吉安市是古庐陵县城,又是东晋以后历代郡州路府治所,历史悠久。秦为九江郡庐陵县属地,庐陵县治在今泰和县城西北三十里(大约在今泰和县螺溪乡三派一带,一说在南冈一带)。东汉末置庐陵郡, 改庐陵县为高昌县,郡治在今泰和县城西三里(今泰和县澄江镇西门文溪、上街一带)。西晋太康元年 (280),庐陵郡治迁至石阳县城(今吉水醪桥乡固洲一带)。东晋咸康八年(342),太守孔伦将郡治由石阳迁于今吉安市孔家湾一带,是为“晋城”。此城于隋初废,城址遗迹无存,仅剩“孔家湾”地名。隋开皇十年(590),改庐陵郡为吉州,改石阳县为庐陵县,吉州治所由孔家湾迁徙于今城西南赵公塘(赵公堂)一带,是为“隋城”。此城于唐高宗末年废,所剩遗迹,除有“甘泉门”地名外,还有残存的“青石街”。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吉州治所由城西赵公塘迁至道署坪(今市人民体育场一带),当时的城池在今北门街道辖区内,是为“唐城”。同时,庐陵县治由石阳徙于州城,从此州(府)、县治同城。唐天祐元年(904),刺史彭牙对吉州城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扩建。对于彭if扩建吉州城,《庐陵县志》这样记载:“天祐元年刺史彭牙广城池,周九里九十一步,东凭赣江,西、南、北浚濠,濠深三丈五尺,长一千四百七十一丈二尺。 门五:南兴贤,西永丰,东迎恩、广丰,北嘉禾。门有楼,城有戎舍。”宋淳熙十一年(1184),城周扩大到二十里二百五十步。宋咸淳时(1265 - 1274),今永叔路一带已修成商业中心街道,即南街,文山路一带也有相当的发展。元皇庆元年(1312),改吉州路为吉安路。惠宗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兵取江西地,改吉安路为吉安府,吉安府都督朱政对吉州城池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明万历年间知府张振之,在原城墙基础上又加高加厚,并增筑了敌台。至清末,吉安城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城池在今市区西北,东濒赣江,南抵书街,西至马铺前,北临今井冈山大道北段,面积约1.5平方公里。城周围筑有“高三丈、厚一丈”的城墙,并开挖了护城河。后经多次改建,形成依托城池,沿江而上,向南扩展的南街(今永叔路一线),向西扩展的西街(今文山路一线),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城内因地势高,不受洪水危害,府县衙门、军事教场、书院试馆、祠堂、会馆设置其中,属行政文化区;南街沿江一带地势较低,面江倚河,沿岸有康家、肖家、李家等码头,岸边有街道、店铺,属商业区;西街一带为手工业作坊和住宅,属生产、生活区。城内有47条古街古巷,城外102条大街小巷,店铺、民宅及手工业作坊遍布。在后河上, 号称“九锁金洲”的9座古桥,沟通城外南、西两片街市。
  1928年吉安市政厅奉省府令拆城,至1936年城墙拆毁殆尽,城池内外连成一片。1939年江西省政府迁入吉安城,随即迁往泰和。民国时期街坊数量有所增加,但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吉安解放前夕,城区所辖面积10.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仅3平方公里;各类房屋总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0余万平方米,居住面积23万平方米,人均4.28平方米,店铺大多低矮破旧,城市公共设施寥廖。
  吉安城设市始于1927年,江西省民政厅饬令设立吉安市政厅,筹建吉安市政府。次年吉安市政府正式成立,为省辖市。同年,因规模太小,市政府改为市政局,次年3月撤市政局,仍隶吉安县。1930年 10月5日至11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攻占吉安城,改为吉安市,建立吉安市苏维埃政府。1938年吉安城区设立城东、城南、城西、城北4镇,1942年4镇合并,改名石阳镇。1949年7月16日,吉安解放。28 日,吉安市人民政府成立,吉安市为县级市,属吉安专署管辖。此后一直是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政公署驻地,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吉安县县治所在地,直到1979年迁至敦厚镇止。2000 年8月撤地设市,改为吉州区,成为地级吉安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 15万。
  县(市)城茨坪镇井冈山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原是一个小山村,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1928年建立新遂边陲特别区,为特别区党、政、军机关驻地。1950年8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在茨坪设立井冈山特别区,1956年改井冈山乡,隶属遂川县黄坳区,茨坪为区、乡机关驻地。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茨坪正式设置为镇。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市)政府均驻茨坪。1996年10月经江西省民政厅批准成立“茨坪街道办事处”,辖5个居委会。市区面积 & 9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 5平方公里,人口 1.43万人。有九路一巷,街道整洁。境内景色迷人,湖光山色,人文景观众多,成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中心景区,是集观光旅游、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旅游避暑胜地。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市人民政府迁至厦坪镇。新市址正在规划筹建中。
  敦厚镇1949年7月28日吉安石阳镇改为吉安市以前,石阳镇(吉安城区)即为吉安县城。1949 年7月28日以后,县、市同城分治。1971年10月16日,吉安县革命委员会抽调人员开始进行新县城的规划,同年11月,成立吉安县城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横江公社(1972年析置敦厚公社,1973年改称高塘公社,1978年并入永和公社)的敦厚盘龙岭进行新县城勘测和规划工作,当年12月开始修建白云路 (即现庐陵大道),新县城建设开始。
  1979年3月26日,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下达《关于吉安县县城搬迁新址敦厚》的批复,原属永和公社的敦厚改为镇建置,在吉安市区内的县直机关陆续迁至新城。1979年11月县革命委员会机关,1981年 1月中共吉安县委机关先后迁至新址办公。
  敦厚镇,距省会南昌231公里,105国道、吉井公路穿城而过。城区街道成七纵六横网状布列,形似棋盘,布局规整。至2000年,县城面积达18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达4万,辖8 个居委会。新县城敦厚镇已成为吉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平都镇安福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吉安市60公里。
  秦在今安福县东王水口 (今竹江乡洋口、城田、竹李等村一带)建筑安平城,为安平县治所;在县西新茨(今严田横屋、竹山下、芦背村一带)建筑安成城,为安成县治所。二城均久废,现留遗址痕迹。三国吴宝鼎二年(267),置安成郡,在今安福县城平都镇建筑安成郡城。从此,该城一直是郡、州、县治所。晋元康元年(291)安成郡太守朱居建筑安成郡城墙,周长八华里,高一丈五尺,宽一丈,建双阙及城门八个(后改为四个),并修护城壕沟(今尚存部分)。城内至今保留不少珍贵的古城遗迹,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孔庙和东山文塔。
  至2000年,平都镇面积为18.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65平方公里,人口 5. 43万人,辖9个居委会,是安福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水边镇峡江老县城巴邱镇位于赣江西岸,三国吴宝鼎二年(267)置巴丘县时为县治,清雍正三年 (1725)为避孔丘名讳改称巴邱。
  1992年5月,中共峡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全面认真分析峡江县情的基础上,重新构筑全县经济发展战略框架时,决定将县城东迁水边镇。水边镇位于县域东北面,沂水之滨,距赣江东岸10千米,105国道穿镇而过,京九铁路傍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水边镇自南宋绍兴间(1131 -1162)境内设有馆市,成为当地一大集市。明隆庆间(1567 - 1573)集市移境内沂溪,清时集市从沂溪徙于此。民国时期昌赣公路穿市而过,又是进入峡江县城巴邱镇的交通要冲,集市十分繁荣,成为周边数乡之商贸中心,并成为区、乡治所。1994年10月25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县城移址,1995年12月县城开始动工兴建,1997年 7月1日正式搬迁。新县城规划区控制范围为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 5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 人口 1 • 5万人。新县城自开工建设至2000年底,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6. 7亿元,完成建筑面积83. 2 万平方米;修建道路总长25千米,一纵七横,硬化面积16万平方米;完成大小涵洞近50座;架设高压供电线20千米和街道照明路灯线7千米;铺设通讯光缆19千米,开通程控电话3000余门;给排水基本贯通,有线电视网络基本形成,一个新型的有着现代气派的小城镇已经初具规模。水边镇也是京九铁路沿线唯一新建的县城。
  金川镇新干县城金川镇位于县境中部,105国道自北而南穿越城区,京九铁路傍城东而过,城西濒临赣江,隔岸与界埠街相望,湄湘河蜿蜒流经南侧入赣江。全镇总面积42. 5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辖5个居委会,人口 5万人。
  新盜建县之初,县治设于涂阳(今樟树镇)。隋开皇十年(590),新絵县改隶吉州,由于距州治庐陵 (今吉安市)路远,遂将县治迁至南市村,即今金川镇。“金川”用作县城名的缘由,是因金水(今裸江河) 流经境内,金水又称“没水”,拆“浚”为二,则成“金川”。自隋朝南迁以后,历经1410年,一直是县府驻地,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恩江镇永丰县治恩江镇位于县境北部的恩江南北两岸,距南昌市190公里,距吉安市78公里。全镇城区面积7.7平方公里,辖6个居委会,人口 4.85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宋至和元年(1054)永丰建县后历时84年,县无城郭,至宋绍兴七年(1137)八月,县令李帶筑建土城,高三丈二尺,周长千丈。设南北二门,前后鼓楼,左右敌楼。城下葛溪、恩江为护城河。
  明弘治六年(1492),知县车梁按故址筑城增建城门二座,更楼六座。嘉靖三年(1524),知县商大节又重修加固,城门增至六座。嘉靖四十年(1561),福建、广东“流寇”犯境,居民涌入城内,城隘不能容,县人聂豹倡议扩城。嘉靖四十二年(1563),知县吴凤瑞主其事,向东北方延伸二百六十丈,城门增设二座, 共八门,并建城楼八座。清道光二年(1822)重修城楼,小西门城楼取名景徽,并建垛头1800个。
  清末民初,城区向西发展,全城分作两大区域。城内为官府衙门,政治、文化中心;城外(向西)为商业、手工业区,经济中心。
  1933年,国民党驻军和地方保安团为阻止红军进城,强行拆毁下西坊庙宇、学馆(康王庙、文昌宫、恩江书院)筑土城。1940年土城墙被逐渐拆毁。
  新中国建立后,城墙大都被逐渐拆除,仅存沿河一带城墙遗址,尚有防洪作用。
  芙蓉镇万安县城芙蓉镇北距南昌市317公里,距吉安市95公里,南距赣州120公里。面积&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68平方公里,县城人口 3.7万人。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唐保大元年(943),分龙泉县地为万安镇,采万民以安之义,隶龙泉县。宋熙宁四年(1071)置县, 县治自此始。1935年,改名五云镇。1938年改名城厢镇。1949年8月7日万安解放,1952年城厢镇改称城关镇。1984年10月以镇处文章岭的芙蓉山下改称芙蓉镇至今。
  泉江镇遂川县城泉江镇,因龙泉水流经其境而得名。距南昌市333公里,距吉安市117公里。
  东汉建安四年(199)建遂兴县。三国吴嘉禾四年(235)改遂兴为新兴,西晋太康元年(280)复名遂兴,其县治在光化乡景云观(今零田镇中洲村)o隋开皇十年(590)废遂兴县入安丰县,寻改安丰为泰和。 南唐保大元年(943)析泰和地置龙泉场,场治在龙泉乡什善镇。南唐交泰三年(960)升场为县,仍名龙泉,后改名泉江,县治水南慈云寺故址(今瑶厦乡水溪村境),筑有高八尺,周回三里的城墙,并改称新市。 宋景祐元年(1034)县治徙至水北桐木城下(今县治北),后多次向泉江上下及南北两岸扩展,形成了泉江镇。自此泉江镇一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面积13. 13平方公里,城区建成区面积6. 13 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人口 4.11万人。
  文峰镇为吉水县城所在地。赣江与恩江在镇南交汇,二水缭绕青湖州间,状若“吉”字,吉水由此得名。此段江水则名吉文水,又名文水,水旁之山称文峰。县治文峰镇,以位于城东南的文峰山而得名。 文峰镇自隋大业末(615 ~ 617)分庐陵水东11乡置吉水县至今,一直为县治未变。该镇南距吉安市23 千米,北至南昌市196公里,赣江纵流北去,105国道和京九铁路横穿县城南北,水陆交通十分方便。为吉水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面积30平方公里,城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辖9个居委会,人口 5.2万人。
  澄江镇东汉末置西昌县,治所在今澄江镇西三里,称西昌城。此后多次废建,治所几经迁徙。隋开皇十一年(591)置泰和县,治所仍在西昌城。唐武德元年(625),改泰和县为太和县,永新、广兴、东昌 3县并入太和县。贞观元年(627),县治移至安平(不知今属何地)。乾元三年(760,—说贞元三年,787) 县治迁至白下驿西秀溪,名白下城(在今县城东南)。筑有土城,高一丈二尺,厚八尺,周四五里,城壕阔一丈,深七尺。宋元多有扩建,形成后来的西昌镇。因赣江支流澄江经城南绕城东而去,后改名澄江镇。 清雍正七年(1729)扩筑城墙,道光、咸丰间又多次修缮加固。1939年江西省政府迁入澄江镇,拆除城墙。澄江镇处于吉泰盆地中部,赣江绕其西南,105,319国道交汇于镇西侧,京九铁路纵贯镇东部,井冈山火车站设在镇东北,泰和飞机场在县城西17公里,距吉安市4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镇面积59. 95 平方公里,城区建成区面积10. 2平方公里,辖8个居委会,人口 6. 5万人,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禾川镇永新东汉末置县,治所在今沙市乡下排村与澧田镇洲头村之间的高洲,面积56万平方米, 筑有土城墙。隋开皇十年(590)废入泰和县,原治所亦因禾川改道冲毁而废,至今尚存残迹。唐显庆二年(657)复置永新县,治所改设于禾川镇,筑城墙,有东、南、西、北四门,东南临禾水,西北有护城河。 1940年后城墙陆续拆除。
  禾川镇距吉安市99公里,禾水傍城而过,319国道贯穿境内,县城内公路四通八达。全镇面积16.5 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辖8个居委会,人口 3.25万人。
  龙市镇龙市旧称碧头、碧头市、碧市。元至顺间( 1330 - 1333)置永宁县,县治在胜业乡之升乡 (今古城)。元至正十三年(1353)10城毁,徙瓦冈(今新城),筑土城,周四百丈,广七尺,高一丈四。明清累有扩筑。1928年,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驻碧市。1933年宁冈县政府驻彗市。因龙溪绕城而过,后又写作龙市。
  城区面积3. 3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人口 0. 67万人。
  琴亭镇晋太康元年(280)析永新地置广兴县,县治在今琴亭镇西,临琴水筑城而治。寻废县。唐光化间(898 -901)永新制置使彭王干为遏楚氛,就旧城加筑城墙,名金城。后金城废败。清乾隆八年 (1743)设莲花厅,厅治在琴水之东曰琴亭,因琴水畔建有琴亭而名。咸丰元年(1851)同知张泉倡筑城垣,七年告竣,辟鸣凤、文汇、宝城、觐光四门,小西门曰琴川。1913年改厅为县,治所仍为琴亭镇。1938 年始拆城墙,新中国建立后全部拆除,唯东、西门留有残垣。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4个居委会,人口 0.85万人。1992年莲花县改隶萍乡市,县城仍旧。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