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202
颗粒名称: 结婚
分类号: C913.1
页数: 1
摘要: 新中国建立前,在所谓“早栽树,早遮荫”,“早生子,早得福”的封建思想影响下,有钱人家的子女一般早婚,男子十六七岁、女子十五六岁就结婚,也有十四五岁结婚生育的。许多贫困家庭的男性,往往年过30岁才结婚,少数人终身未娶。结婚前,还须经过“订婚”,办订婚酒席。订婚后,女方就属男家的合法儿媳。穷苦人家无钱订婚,往往采取“抢亲”迎娶的形式。“抢亲”多是在男女双方事先商妥后进行, 男方领一班人将未婚妻“抢”到家中举行简单的仪式就算结婚。新中国建立后,婚礼内容和方式大有改进。农村在举行婚礼前,仍有男方行彩礼,女方送嫁妆的习俗。据抽样调查,吉安市城区平均每对青年结婚费用1988年为9800元;1999年为26000元。
关键词: 婚姻 结婚

内容

新中国建立前,在所谓“早栽树,早遮荫”,“早生子,早得福”的封建思想影响下,有钱人家的子女一般早婚,男子十六七岁、女子十五六岁就结婚,也有十四五岁结婚生育的。许多贫困家庭的男性,往往年过30岁才结婚,少数人终身未娶。结婚前,还须经过“订婚”,办订婚酒席。订婚后,女方就属男家的合法儿媳。穷苦人家无钱订婚,往往采取“抢亲”迎娶的形式。“抢亲”多是在男女双方事先商妥后进行, 男方领一班人将未婚妻“抢”到家中举行简单的仪式就算结婚。新中国建立后,婚礼内容和方式大有改进。50年代,新式结婚颇为简朴,多以一些水果、糕点招待亲朋好友;国营企业职工和机关干部也有请单位领导主婚或参加集体婚礼的,有少数人结婚办喜酒。80年代起,婚礼日渐讲究,迎娶新娘用面包车、小轿车,少则几辆,多则十几辆。男女双方办喜酒,分喜糖,拍结婚照,也有摄录像,还有外出旅行结婚。农村在举行婚礼前,仍有男方行彩礼,女方送嫁妆的习俗。至于婚期,“良辰吉日”的观念仍颇普遍,但多数选择逢六、逢八、逢九的日子,也有选择“五一”、“十一”或元旦、春节等佳节的。结婚费用,50年代至70 年代末崇尚节约。从80年代开始,逐年增加。据抽样调查,吉安市城区平均每对青年结婚费用1988年为9800元;1999年为26000元。这些费用主要用于购买组合式家具、彩电、VCD、电冰箱、洗衣机、黄金、 白金、钻石、翡翠、摩托车等,有少数青年结婚费用高达10万~ 3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房子及豪华装饰。 喜酒数量,1980年为20桌左右,1999年达30桌,最高达60多桌。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