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吉安地区人口总数为4370297人,占江西省人口总数的11.58%。 在县(市)中,人口最多的是吉安县,人口总数为509220人。人口最少的是井冈山市,人口总数为54767 人。人口超过40万人的有遂川县、泰和县、吉水县:人口总数分别为473632人,466502人和437536人。 吉安地区土地总面积2527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72.93人/平方公里,比全省225. 88人/平方公里少 52.95人,为江西省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区内人口密度最高的为吉安市,为567. 92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低的为井冈山市,为82.87 A/平方公里。尽管吉安地区地处赣江流域,但是离赣江较远的山区县和其他县市比较,人口分布的差距明显。地处山区的井冈山市、宁冈县相对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82. 87人和127.23人,其他县市人口密度大都在150人/平方公里以上。因此,吉安地区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特点:一是人口分布呈现出带状特征,沿赣江的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遂川县占全区总人口数的49.78%,较密集地形成南北狭长形势。二是县市间的人口分布密度相差悬殊,吉安市人口密度为567. 92人/平方公里,而井冈山只有82. 87人/平方公里,人口分布密度相差近7倍。
人口密度分布从吉安地区人口分布的历史发展来看,人口密度呈现稳定增长趋势,1950年人口密度为73. 1人/平方公里,1950 - 1990年的41年中,吉安地区的人口密度增加到92 A/平方公里。由此也可以说明,吉安地区人口密度没有猛升或突降的情况,只是60至70年代,人口密度的增长速度比其他年份稍微快一点。县市人口密度增长快于全区平均数的有吉安市、井冈山市、峡江县、新干县、永丰县、万安县。增长速度最快的万安县,1990年比1982年增长3倍多。吉安地区人口密度1982年到1990年的增长速度和其他地区相比较,处于最低位置,每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增长2. 30人,也慢于全省平均每年增长3.18人的 0.88人。吉安地区人口密度的绝对值也处于最低值。境内属于山地丘陵地区,人口密度的总体水平较低和其他地区相比较人口流动量小,人口密度和经济、文化状况也有一定关系。
人口城乡分布吉安地区是农业为主的地区,乡村人口相对较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乡村人口为304. 51 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8.06% ;市镇人口为95.72万人,占总人口的21.94%。城乡人口分布主要受城乡经济发展快慢的制约。1956年至1957年农业合作化中,城乡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略有扩大,城镇人口比重相应上升。1958年以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及1966 ~ 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城镇人口比重下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改革开放,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城镇人口增长最快为吉安县,由1982年占全县总人口的3.73%± 升到1990年的39.02%,上升了 35.29个百分点,其次为吉水县。但乡村人口在各县市人口中的比重仍然较大,均在90%以上。吉安地区城镇发展起点低,但尚属均衡,小城镇多。
人口分布变化因素吉安地区人口分布变化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因素。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赣江沿岸自然环境良好,是吉安地区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因此,赣江沿岸的人口密度要高于远离赣江的山区。第二,政治原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剿”;红军长征后苏区遭受残酷迫害,造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周围几个县人口锐减。第三,经济状况。吉安市人口密度比其他县大,主要是这里历来是郡、州、路、府、道的治所,处在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新中国建立后,吉安市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人口密度分布的变化。第四,交通条件。交通方便的地方人口增长速度就快,人口密度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