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类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136
颗粒名称: 地貌类型
分类号: K92
页数: 2
摘要: 吉安境内地貌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指标与划分原则,可分为地貌成因类型和地貌形态类型。按其地貌成因来说属流水地貌。中山面积为2010.49平方公里,占境内国土总面积的7.6%。主要分布于莲花、永新、宁冈、井冈山、 遂川的西部边缘;遂川的南部边缘以及莲花、安福的北部边缘。其次分布在新干的东北隅、永丰的西南部及泰和的西南部。这些地段的中山山体,规模较小,往往仅有单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它们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多处于隆断束或隆褶断束带部位中的背斜构造轴部或断裂带的位置上,属隆起部位。出露分布岩石主要为酸性岩浆岩的花岗岩类岩石或震旦系和寒武系的石英岩、板岩、片岩,这些岩石质地坚硬、抗风化力强,不易遭剥蚀。
关键词: 地理地貌 地貌类型

内容

吉安境内地貌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指标与划分原则,可分为地貌成因类型和地貌形态类型。按其地貌成因来说属流水地貌。按其地貌形态不同,以海拔标高和相对高度结合位分类指标,参照中国地貌图的《山岳分类表》及吉安境内地貌的实际情况,可将境内地貌形态类型划分为中山、低山、高丘、低丘、 岗阜台地、河谷平原、谷盆地七种类型,见表2-1-2,表2-1-3。 中山面积为2010.49平方公里,占境内国土总面积的7.6%。主要分布于莲花、永新、宁冈、井冈山、 遂川的西部边缘;遂川的南部边缘以及莲花、安福的北部边缘。这些地段的中山山体规模较大,绵延性较好,且都存在多个海拔高程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其次分布在新干的东北隅、永丰的西南部及泰和的西南部。这些地段的中山山体,规模较小,往往仅有单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它们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多处于隆断束或隆褶断束带部位中的背斜构造轴部或断裂带的位置上,属隆起部位。在这样的构造部位上, 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甚至发育有深大断裂。受断裂构造所致,形成山高谷深、坡势陡峭的地形特征。出露分布岩石主要为酸性岩浆岩的花岗岩类岩石或震旦系和寒武系的石英岩、板岩、片岩,这些岩石质地坚硬、抗风化力强,不易遭剥蚀。中山区由于山高坡陡且气候湿润,经常为云雾笼罩,日照偏短。
  表2-1-2 吉安境内地貌类型分类指标山地丘陵岗阜台地盆谷地指标中山低山高丘低丘河谷平原盆地海拔(米) 1000 - 2000 500 ~ 1000 200-500 100 ~ 200 50 ~ 100 <50 <50相对髙度(米) >500 200 ~500 50-200 30-50 10-30 <10 <10 坡度角 >30° 24° ~30° 18° ~22。 18° 〜22。 3° ~6° <3° <3° 低山面积为5766.18平方公里,占境内国土面积的21.9%₀广泛沿吉泰盆地的四周分布,形成盆缘,少数呈残山状居于中部红层丘陵地带(玉华山、东山脑、嵩华、太乐峰、三尖峰等),以遂川、安福、泰和、永丰、莲花、吉水等县面积较大。这些山地构成吉泰盆地的第二外缘。山体纵横交错,各处因出露分布地层不同,岩性不一,山顶依不同岩性而呈尖棱状或浑圆状,起伏较之中山和缓。吉泰盆地内的大小溪河,多发育于低山地带。
  高丘面积为4797.89平方公里,占境内国土面积的18.92%。广泛分布在境内中部地带,多与低山相接或镶嵌.构成吉泰盆地第一外缘(盆缘)。丘顶呈垄状和馒头状,丘间发育树枝状溪流,溪流汇合处常为各类中小型水库所在地,或具有修较大水库的地形条件。高丘地带的岩石主要为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的砂岩、页岩、泥灰岩、灰岩以及煤系地层,也有白垩系不同时期的紫红色沙砾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等。由于流水和风化作用强烈,多有轻度面蚀现象。
  低丘面积为7135.13平方公里,占境内国土面积的27.1%,是境内面积最大的一种地貌类型。各县均有分布,特别是吉泰盆地的八县一市多成带成片。地层微倾,地形波状起伏,丘顶呈浑圆的馒头状。 岩石多为白垩系不同时期的红色沙砾岩、砾岩和紫红色砂岩、沙砾岩以及第四系红色黏土。也有少部分花岗岩和泥质岩。这种地貌类型构成吉泰盆地的主体。由于盆地内的岩石多呈红色,所以盆地也有“红盆”之称。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和风化作用强烈,丘陵表面多覆一层风化后残留下来的砾石或裸露、半裸露的基底岩石。由粉砂岩和砂页岩形成的低丘,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轻微,一些地势平坦、水源较好、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域,已开垦种植了果木或辟为农田。
  岗阜台地岗阜台地包括低丘向河谷延伸部分的岗地和由河流流水冲积物堆积而成的洪积、冲积台地(河谷阶地)两大部分,面积1970.64平方公里,占境内国土总面积的7.5%,均沿赣江及主要支流两岸呈带状分布。境内的城镇和一些较大的村落、居民点多分布在岗阜台地地带。岗阜台地的地表大多具有较厚的红土层、质地黏重,不易透水,加之人类活动的频繁影响,极易造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但同时由于坡度平缓,土层较厚,在水源条件好的地域,较易垦为农田或园地。
  盆谷地盆谷地系指印支运动以后的继承复合性断陷盆谷地,四周为低山、高丘所包围,盆地呈圆形,周围小溪汇入盆地,形成辐射状水系。面积为148.22平方公里,占境内国土总面积的0,6%₀主要分布在吉安县、吉水、峡江、泰和及永新、宁冈、井冈山等县(市)。
  河谷平原按其规模大小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干流谷地和溪流谷地两大类。面积为4504.58平方公里, 占境内国土总面积的17.1%。各县(市)均有分布。干流谷地由赣江及主要支流冲积而成,组成物质为亚砂土、亚黏土、局部低洼地段富集黏土。这里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是境内主要种植业区域;溪流谷地由山丘间溪河冲积而成,冲积层较薄,在高大山体遮蔽下,日照时间少,温度偏低,耕种受到一定限制。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