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元古代早期(晋宁晚期)岩浆岩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127
颗粒名称: 晚元古代早期(晋宁晚期)岩浆岩类
分类号: P54
页数: 1
摘要: 晋宁晚期的岩浆岩活动表现为海相火山喷发活动和超基性岩浆的侵入活动。晋宁晚期海相火山喷发活动所形成的火山岩为杏仁状安山玄武岩、细碧岩及角砾岩。它们赋存于上元古界神山群下段地层中。该地层主要分布于峡江县西北部的福民、仁和、戈坪乡一带,往北西方向延伸至新余市境内。晋宁晚期形成的基性与超基性岩有辉石角闪岩和角闪橄榄岩两种。前者见于新干县城上乡大桥至麦乡芦家岭一带,已知岩体有五处,统称大桥蓬岩体,其中较大者呈带状近南北向延伸,长4000米,宽400米左右, 小者面积约0.1平方公里;后者见于峡江县马埠乡深圳村南约1.5公里处,地表见有两处近东西向延伸的小岩瘤,总面积约0.2平方公里。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岩浆

内容

晋宁晚期的岩浆岩活动表现为海相火山喷发活动和超基性岩浆的侵入活动。晋宁晚期海相火山喷发活动所形成的火山岩为杏仁状安山玄武岩、细碧岩及角砾岩。它们赋存于上元古界神山群下段地层中。该地层主要分布于峡江县西北部的福民、仁和、戈坪乡一带,往北西方向延伸至新余市境内。晋宁晚期形成的基性与超基性岩有辉石角闪岩和角闪橄榄岩两种。前者见于新干县城上乡大桥至麦乡芦家岭一带,已知岩体有五处,统称大桥蓬岩体,其中较大者呈带状近南北向延伸,长4000米,宽400米左右, 小者面积约0.1平方公里;后者见于峡江县马埠乡深圳村南约1.5公里处,地表见有两处近东西向延伸的小岩瘤,总面积约0.2平方公里。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