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109
颗粒名称: 峡江县
分类号: D63
页数: 1
摘要: 1949年7月12日解放。7月20日,全县设1、2、3、4区;10月增设1镇19乡,即:巴邱镇,馆头、马埠、上盖、桐林、水边、分界、玉笥、福民、江家、泗汾、晏家、仁和、彭家、赖家、鹏溪、步溪、城上、罗田、水东乡。
关键词: 行政区划 行政管理

内容

1949年7月12日解放。7月20日,全县设1、2、3、4区;10月增设1镇19乡,即:巴邱镇,馆头、马埠、上盖、桐林、水边、分界、玉笥、福民、江家、泗汾、晏家、仁和、彭家、赖家、鹏溪、步溪、城上、罗田、水东乡。
  1950年,调整为4区,1镇,43乡。1952年,又调整为5区,1镇,53乡。
  1956年,撤区并乡。全县设1镇18乡,即:巴邱镇,长田、江背、马埠、上盖、水边、江家、福民、何家、 赖家、仁和、大里、水东、砚溪、灼岭、城上、庙下、罗田、沙坊乡。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设巴邱、城上、罗田、沙坊、水东、仁和、何家、赖家、砚溪、大里、 福民、水边、江家、马埠、上盖、江背、长田等17个人民公社,分辖132个生产大队,733个生产队。
  1959年9月,全县调整为16个人民公社,132个生产大队,550个生产队。
  1961年,全县设县城、罗田、仁和、马埠、水边、砚溪6区,分辖24个人民公社,175个生产大队,956 个生产队。
  1963年,撤区。全县缩编为12个人民公社,164个生产大队,889个生产队。
  1968年10月,全县缩编为罗田、砚溪、仁和、巴邱、水边、马埠6个人民公社,分辖74个生产大队。 1969年11月,析巴邱公社置城镇公社。
  1972年11月,析罗田增设沙坊、城上;析砚溪增设水东;析巴邱增设福民;析马埠增设江背、上盖;撤城镇并入巴邱。全县设城上、罗田、沙坊、砚溪、水东、仁和、巴邱、福民、水边、马埠、江背、上盖12个人民公社。
  1975年8月,上盖并入马埠公社,析巴邱公社复设巴邱镇。
  1984年4月,实行乡村政权。全县设江背、马埠、福民、水边、仁和、水东、砚溪、巴邱、城上、罗田、沙坊11乡,巴邱镇,100行政村,5街道。1985年8月,水边乡改为水边镇。1988年9月,沙坊乡6村委改成村公所建置,全县设2镇,10乡,100行政村(含村公所),6街道,24居民小组,953个村民小组。
  1993年5月,马埠、砚溪、仁和3乡改为3镇。
  2000年,峡江县辖巴邱、水边、马埠、砚溪、仁和5镇,桐林茂坪、沙坊、罗田、金江、福民、巴邱7乡, 100村委会,6居委会。此外,地属金坪华侨农场也在该县境内。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