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060
颗粒名称: 附记
分类号: K901
页数: 3
摘要: 在编纂境内隶辖沿革时,发现诸多文献说法纷纭,迄无定论。勉力脱稿后,唯恐缺漏疏误,特将所阅文献中存疑处及诸说备录如下,以便查考。
关键词: 地理沿革 沿革事件

内容

在编纂境内隶辖沿革时,发现诸多文献说法纷纭,迄无定论。勉力脱稿后,唯恐缺漏疏误,特将所阅文献中存疑处及诸说备录如下,以便查考。
  1. 庐陵、安平、安成、新淦县何时始置? 2005年版《江西省行政区划志》第14-15页说:《太平寰宇记》称:“秦并天下,(吉州)属九江南部都尉理。”都尉为郡的军事长官,都尉分治的体制,已经接近正式设郡。庐陵为九江南部都尉之事,可能因持续的时间短,也可能因仅此一说,故被忽略,无人提及。
  明万历《吉安府志》卷1《郡纪》载:“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虏负刍。明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置安成县,属长沙郡。”民国吴宗慈、辛际周合编《江西省八十三县沿革考略》吉安县的注文也说:“按明一统志,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虏负刍。明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 则县非汉始置也。”参稽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庐陵县为“九江南部都尉理”的说法,庐陵县始建于秦的论断可以成立。但今检《四库全书》中《明一统志》,再三寻找,不见此段文字,在庐陵、安平2县条下,也没有“秦置”一类的说明。明嘉靖《安福丛录》卷1《县纪》安平、安成置县之说同万历《吉安府志》。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谓:本秦县。《明一统志》卷55临江府新淦县下说“本秦旧县”。
  《史记•本纪》载“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三十六郡中有九江郡郡名而无郡辖各县县名,《汉书•地理志》载“九江郡,秦置,……县十五”,十五县中无庐陵县;“豫章郡,高帝置,……县十八”,十八县中有庐陵、安平、安成、新淦县。但也有专家认为可能在设郡以前就有县了,因为战国时期, 在分封诸侯国之外出现了县邑。新设九江郡时,所辖的县是承前代还是新立,没有史料佐证。
  新编吉安地区各县(市)志除泰和记作西汉高祖五年、永新记作西汉高祖四年、安福记作秦始皇二十五年外,均记作秦始皇二十六年。
  2. 豫章郡始建时间? 2005年版《江西省行政区划志》第16页说:《史记•霖布传》称:高祖“四年(前203)七月,立布为准南王……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是縣布为淮南王时已有豫章郡,立郡时间至迟在高祖四年七月以前。《宋书》卷35《州郡志》淮南郡记作:“汉高帝四年,更名淮南国,分立豫章郡。”由于未见汉朝自己关于立豫章郡年月的明文,难于确指,故称“西汉初年”立豫章郡。《汉书》卷28《地理志》只作“豫章郡,高帝置”。吴宗慈、辛际周合编《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总略》,称“汉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领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江西则为豫章郡”。1989年版《辞海》作“楚、汉之际”割九江郡南境置庐江、豫章2郡。
  2003年江西省行政区划简册第12页说:汉高祖六年(前201)析九江郡置豫章郡。
  3. 庐陵何时置郡? 《水经注》作初平二年(191);(后汉书•郡国志》、《宋书•州郡志》、《豫章记》(《太平寰宇记》转引) 作兴平元年(194);《元和郡县志》作兴平二年(195);《三国志•孙策传》、《资治通鉴》作建安四年 (199);光绪《江西通志》作“后汉末立”。
  《江西方志》2003年第3、4期合刊中“庐陵置郡考”的作者汪泰荣认为,庐陵置郡经过灵帝末年名义上设立而未施行、建安二年孙策预立官职而遥领其地、建安四年孙辅莅境施政而正式确立三个阶段,不能截然划定一个时间。
  4. 庐陵南部都尉建立时间? 2005年版《江西省行政区划志》第22页说:光绪《江西通志》卷67周卿《新淦县重修县署记》称:“新没在汉初平中为南部都尉治,领县十。”初平为东汉献帝年号,共4年,即公元190 ~ 193年。《晋书》卷 14《地理志》总序称:“吴主大皇帝初置五郡……庐陵南部”,而卷15扬州分序称:“孙皓……分庐陵立庐陵南部都尉”,二者相去四五十年。参考时局形势,孙权立的可能性更大。据《三国志》卷47《吴主传》及卷60《吕岱传》,在嘉禾三四年间,庐陵郡李桓、路合,会稽郡东治县随春、南海郡罗厉等人“一时并起”, 形成武装反抗吴政权的斗争高潮。孙权命镇南将军吕岱督军分部讨击,将三郡的反抗者逐一镇压。为求“国家永无南顾之虞”,“又得恶民以供赋役”,势必要在庐陵与南海之间设置庐陵南部都尉,将雩都、 赣县等大片多山林密之区,置于军事长官治理之下。名为“都尉”,实即郡级地方行政区。设置的年份, 同治《赣州府志》、吴宗慈《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总略》均作嘉禾五年(236)。清朝人周卿的说法与 《晋书》所记差异很大,一是时间提前46年,二是辖县多4县。如果周卿的说法不错,那显然是前后设置过两次,初平立的南部都尉治后来罢废了,孙权统治时重新设立。
  5. 南野、雩都、赣县建立及析岀庐陵郡时间? 2005年版《江西省行政区划志》第15页说:汉代刘安《淮南子•人间训I》载:“秦皇……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守南埜之界,一军结馀汗之水。”南埜(野)、馀汗是不是秦县,或为作者以汉县之名叙秦代之事,颇难判定。
  《汉书•地理志》没有说明建此3县时间。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载雩都、赣县建于汉高祖六年(前201 )ₒ 1994年版《赣州地区志》说: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南壘县,隶九江郡;高祖六年,置豫章郡,其中赣南有3县:赣、于都、南埜县。东汉建武元年(25),南堡改为南野县;兴平元年(194),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于都、南野3县改隶庐陵郡。吴嘉禾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庐陵南部都尉,于都、赣、南野县属南部都尉。一说南野仍属庐陵郡。晋太康三年,罢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于都、赣县属南康郡。南野,一说并入南康县,一说改属庐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南野并入南康。
  6. 永新县始建时间? 吴宗慈、辛际周《江西省地理沿革总略》说:东汉末年分庐陵而立,此据《清一统志》,以县为宝鼎二年析立,盖从《寰宇记》吴宝鼎中立之语。县志云,兴平元年孙策立(按指长沙),时即建此县。考《吴志・吕岱传》,建安二十年,督孙茂等十将从取长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4县,吏共入阴山城合众拒岱,岱围即降,三郡克定。是建安时已有永新之名矣。又以地形论之,永新似不合为庐陵县地,或是由安成析置,初隶长沙郡,而后隶安成郡,著此一说备考。
  1992年版《永新县志》卷1建置部分,认为“204 - 215年(建安九年至二十年)之间,分扬州庐陵郡地置永新县”。
  隋开皇十年,永新县并入安丰县。
  唐武德五年(622),永新县复置。武德八年(625),永新县并入太和县。
  新旧《唐书•地理志》载:唐显庆二年(657),分太和复置永新县;而《太平寰宇记》卷109吉州条记作显庆四年,《唐会要》亦作显庆四年置。
  7. 巴丘何时置县? 吴宗慈、辛际周《江西省地理沿革总略》说:按《寰宇记》引顾野王《舆地志》云,吴后主分新淦、石阳两县置巴邱县。洪亮吉据《吴志•周瑜传》中留镇巴邱语,谓县与庐陵郡同立,极有见。
  8. 吉安之名始于何年? 《元史•仁宗纪》载:“皇庆元年二月辛未,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吉州路为吉安路……改和林省为岭北省。” 《元史•地理志》又载:“元贞元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 中华书局校注本《元史》注:“疑脱’皇庆元年’四字。旧志书采后说。实误。” 9. 吉阳郡是否设置? 明万历、清顺治《吉安府志》皆载:陈永定二年,割庐陵郡阳丰、高昌、兴平置吉阳郡;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09江南道七之吉州条载:吉阳郡之阳丰、兴平、高昌三县入庐陵。(南朝)《宋书•戴法兴传》言:(蔡闲)大明二年以南下预密谋,封高昌县男,食邑三百户;《南史•樊毅传》言:太建初,(毅)为丰州刺史,封高昌县侯。 吴宗慈、辛际周《江西省地理沿革总略》说:南朝梁时,省高昌入石阳;南朝陈时,太建初封高昌县侯, 是陈宣帝时复置高昌的;而《隋书•地理志》,按《寰宇记》云,废吉阳郡之阳丰、兴平、高昌入庐陵吉阳郡,无考。《永丰县志》云,及五代陈立吉阳郡,隋复改郡为吉州,不知何据。或陈时曾析庐陵郡置吉阳郡?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