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05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建置
分类号: D63
页数: 28
摘要: 吉安地区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5。57'50",东经113°48, ~ 115。南北长约218公里,东西宽约208公里。东接抚州地区乐安县及赣州地区宁都、兴国县;南邻赣州地区赣县、上犹县、南康市;西连湖南省桂东、炎陵、茶陵县,江西萍乡市的莲花县;北靠萍乡市的芦溪县,宜春地区的宜春市、樟树市、丰城市,新余市的渝水区、分宜县。行署所在地为吉安市,距省会南昌 219公里,距首都北京1930公里,距广州664公里。吉安市河东镇的案山古人类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证明至少距今 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隼路蓝缕,生息繁衍。吉州辖庐陵、 新淦、吉水、安福4县,南平州管辖范围未变,2州直属朝廷。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建置区划

内容

吉安地区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5。58'32" ~27。57'50",东经113°48, ~ 115。56,。南北长约218公里,东西宽约208公里。东接抚州地区乐安县及赣州地区宁都、兴国县;南邻赣州地区赣县、上犹县、南康市;西连湖南省桂东、炎陵、茶陵县,江西萍乡市的莲花县;北靠萍乡市的芦溪县,宜春地区的宜春市、樟树市、丰城市,新余市的渝水区、分宜县。行署所在地为吉安市,距省会南昌 219公里,距首都北京1930公里,距广州664公里。
  第二节隶辖沿革今吉安地区所辖地域,历史悠久。吉安市河东镇的案山古人类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证明至少距今 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隼路蓝缕,生息繁衍。
  夏、商地处《禹贡》所称“九州”的扬州西南和荆州东南境。
  周西周武王封周章为吴侯;成王封熊绎于荆蛮,尽有江汉之地。大体上说,此际境内主体部分属吴,西部一隅属楚。此后,吴、越、楚这江南三大强国都曾将境内划入其版图。春秋时期,境域属吴;战国初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战国中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灭越,于是全境属楚。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秦灭楚,地域属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全国,分天下为36 郡。此时境内有4县,分属九江、长沙2郡:庐陵(今吉安市、井冈山市和永丰、泰和、遂川、万安、永新、莲花、宁冈县及吉安、吉水县的大部分)、安平(今安福县及吉安县一部分)、新淦(今新干、峡江县及吉水县、宜春地区樟树市一部分)3县属九江郡;安成县(今安福县西部的一部分)属长沙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秦亡,楚汉争霸,项羽封英布(一称黯布)为九江王,封吴芮为衡山王。庐陵、安平、新洽3县属九江王国;安成县属衡山王国。高祖四年(前203),汉改九江王为淮南王,改衡山王为长沙王。庐陵、安平、新淦3县属淮南王国;安成县属长沙王国。高祖六年(前201),从淮南王国中析置豫章郡,庐陵、安平、新淦3县属之,安成县仍属长沙王国。文帝七年(前173),废长沙王国,立长沙郡, 安成县属之。景帝二年(前155),复立长沙王国,安成县属之;庐陵、安平、新淦3县仍属豫章郡。
  〔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改豫章郡为九江郡,废长沙王国;分别改庐陵、安平、新淦、安成县为桓亭、安宁、偶亭、思成县,4县俱属九江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郡县名称和隶属关系皆仍旧。和帝永元八年(96),庐陵、平都(原安平县改)、新淦、石阳(析新淦、庐陵之间地置)4县属豫章郡,安成县属长沙郡。灵帝末(184 - 189),扬州刺史刘遵上书朝廷,请析豫章郡置庐陵郡,朝廷准置,但因战争,尚未施行。献帝建安二年(197),孙策预立其堂弟孙辅为庐陵郡太守,但未取庐陵,遥领其地。建安四年(199),孙策定庐陵,孙辅莅境施治,庐陵郡正式确立,隶扬州,治西昌(今泰和县城西1.5公里),辖高昌、兴平、阳城、西昌、遂兴(此5县皆由原庐陵县析置)、南野、雩都、赣、平都、石阳(此5县原隶豫章郡)10县。新澄、安成县隶属依旧。建安九年至二十年间(204〜215),析西昌地置永新县,庐陵郡辖11县。新洗、安成县隶属依旧。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庐陵南部都尉,治雩都,南野、雩都、赣县属之。庐陵郡辖 8县(其中遂兴县于嘉禾四年更名新兴县),新淦、安成县隶属依旧。末帝宝鼎二年(267),析庐陵郡之平都、永新,豫章郡之新喻、宜春,长沙郡之安成、萍乡等县,置安成郡,治平都。庐陵、豫章、安成3郡同隶扬州。庐陵郡辖高昌、兴平、石阳、阳城、西昌、新兴、巴丘、吉阳8县(巴丘为析新淦、石阳地置;吉阳为析石阳、阳城地置)。新淦县仍属豫章郡。吴末(277〜280),析西昌地置东昌县,庐陵郡辖9县,平都、永新、安成、新淦4县隶属依旧。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庐陵郡治从西昌徙石阳(今吉水县醪桥乡固洲村一带);庐陵郡除改阳城为阳丰、新兴为遂兴外,隶辖如故。析永新西北地置广兴县属安成郡,改安成县为安复县。安成郡改隶荆州,新淦县仍属豫章郡。惠帝元康元年(291),析扬州之庐陵、豫章等7郡,析荆州之安成、武昌等3 郡合立江州,治豫章(今南昌)。今吉安地区境域皆隶江州。巴丘县划归豫章郡管辖,庐陵郡辖高昌、兴平、石阳、阳丰、西昌、遂兴、吉阳、东昌8县,广兴、安复、永新、平都县仍隶安成郡,新淦县仍隶豫章郡。
  东晋成帝咸康八年(342),庐陵郡太守孔伦将郡治从石阳县城徙于今吉安市区孔家湾。郡县隶辖如故。 南朝宋(420 -479),除巴丘县划回庐陵郡管辖外,其他隶辖如故。齐(479 - 502),沿袭宋制。 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并高昌县入石阳县,庐陵郡管辖石阳、兴平、阳丰、西昌、遂兴、巴丘、吉阳、东昌8 县,其他隶辖未变;武帝大同二年(536),分临川、豫章、庐陵3郡地置巴山郡,兴平县改属巴山郡,其他隶辖如故。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兴平县划回庐陵郡管辖,其他隶辖未变;永定二年(558),以安成郡中部和广兴六洞置安乐郡,广兴县属安乐郡。撤西昌县。庐陵郡辖石阳、兴平、阳丰、遂兴、巴丘、吉阳、东昌7 县,仍隶江州。安复、永新、平都3县仍属安成郡,新淦县改属巴山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隋灭陈,复置西昌县,庐陵郡辖8县,其他隶辖依旧。开皇十年(590),再撤西昌县,废庐陵、安成、安乐、巴山诸郡,置吉州,州治从孔家湾迁赵公堂一带,属洪州总管府。吉州辖庐陵(由石阳县改)、安成(由安复、平都县合并而成)、新淦(由巴山郡来属,巴丘及石阳一部分并入)、安丰(由西昌、东昌、遂兴、广兴、永新县合并而成)、吉阳、阳丰、兴平7县。开皇十一年(591),吉州辖庐陵 (吉阳、阳丰、兴平3县并入庐陵县)、安成、新淦、泰和(由安丰县改)4县。开皇十八年(598),改安成县为安复县。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吉州为庐陵郡,废洪州总管府,郡直属朝廷,郡治由赵公堂再徙石阳故城。大业末(615 -617),庐陵郡辖庐陵、安复、新淦、泰和、吉水(析庐陵县水东11个乡置)5县。
  隋唐更替之际,境内在林士弘的势力控制下。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平林士弘,庐陵郡复改吉州,安复县升为颍州,置南平州、西吴州。吉州辖庐陵、新淦、吉水3县;南平州辖泰和县及复置的永新、广兴、东昌县;西吴州辖新喻县(今新余市)西南地。4州皆直属朝廷。武德七年(624),废颍州,安复复县,改名安福;西吴州辖地入吉州。吉州辖庐陵、 新淦、吉水、安福4县,南平州管辖范围未变,2州直属朝廷。武德八年(625),改吉州为庐陵郡,废南平州,庐陵郡辖庐陵、新淦、吉水、安福、太和(由泰和县改,永新、广兴、东昌3县并入太和)5县,郡直属朝廷。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庐陵郡隶江南道,郡辖县未变。高宗显庆二年(657),改庐陵郡为吉州,仍隶江南道,辖庐陵、新淦、吉水、安福、太和、永新(从太和县析出复置)6县。高宗永淳元年 (682),州治从石阳故城迁今吉安市区道署坪一带。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全国由10道分为15道, 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吉州属江南西道,州辖县未变。玄宗天宝元年(742),改吉州为庐陵郡,郡县隶辖未变。天宝十四年(755),吉水县改为吉水镇。肃宗乾元元年(758),庐陵郡复改吉州,辖庐陵、新淦、安福、太和、永新5县。
  在军事上,唐武德五年延至十国吴杨隆演占领吉州(910)的289年中,吉州(庐陵郡)还经历了归属洪州总管府(武德五年)、洪州都督府(武德八年)、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乾元元年)、江南西道观察使(广德二年)、江南西道节度使(建中四年)、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贞元元年)、镇南军节度使(咸通六年)、江南西道观察使(乾符六年)、镇南军节度使(龙纪元年)的变化。
  十国唐哀帝天祐七年(910),吴杨隆演占领吉州,沿承唐制。升吉水镇为吉水县,以新淦为都制置使治所,领新喻、丰城、吉水3县,欲遂图虔州,旋移治吉水,寻废。南唐烈祖昇元元年(937),南唐建立, 承继吴制。复置新淦都制置使,复领新喻、丰城、吉水3县;次年罢新淦都制置使,吉水由县改场,还隶吉州。元宗保大八年(950),吉水由场改县。元宗交泰三年(960),升太和县辖之龙泉场为龙泉县,吉州辖庐陵、新淦、吉水、安福、太和、永新、龙泉7县。后祖七年(967),南唐料兵置吉州军。隶属同唐、十国吴。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南唐亡,置吉州庐陵郡兼军事,袭南唐体制。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 全国由原15道改为15路,江南西道改为江南西路,吉州庐陵郡兼军事隶之,辖县未变。太宗端拱二年 (989),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合并为江南路,吉州庐陵郡兼军事隶之,辖县依旧。太宗淳化三年(992),置临江军,新险县从吉州庐陵郡兼军事中划出隶属临江军,其他隶辖未变。真宗天禧四年(1020),江南路又分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吉州庐陵郡兼军事隶江南西路,其他隶属依旧。仁宗至和元年(1054),析吉水地置永丰县,隶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其他隶辖依旧。神宗熙宁四年(1071),析龙泉县、太和县、赣县地置万安县,隶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其他隶辖依旧。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龙泉县为泉江县。至此,吉州庐陵郡兼军事辖庐陵、吉水、安福、太和、永新、泉江、永丰、万安8县。
  南宋初期,维持北宋体制。高宗建炎四年(1130),江南东、西两路又合并为江南路。同时置鄂州路,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属之,其他隶属依旧。高宗绍兴元年(1131),撤鄂州路,江南路再分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复隶江南西路,泉江县复名龙泉县,其他隶属依旧。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设江西行督元帅府,元军占领吉州庐陵郡,吉州庐陵郡兼军事隶属江西行督元帅府,其他隶属沿前。至元十四年(1277),江西行督元帅府改称江西道宣慰司,设江西行中书省(简称江西行省或江西省);临江军、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分别改称临江路总管府、吉州路总管府,均隶江西行省,各县隶属未变。至元十七年(1280),江西行省与泉州行省合并称福建行省,吉州路总管府、临江路总管府均隶福建行省,各县隶属未变。至元十九年(1282),分福建行省,恢复江西行省,路县隶辖未变。成宗元贞元年(1295 ),吉水、安福、太和、永新、新淦由县升州,路州县隶属未变。仁宗皇庆元年 (1312),改吉州路总管府为吉安路,其他隶辖未变。文宗至顺年间(1330 ~ 1333),析永新州之胜业乡置永宁县,隶属吉安路,其他隶辖未变。惠宗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兵取江西,依旧置江西行省;改吉安路为吉安府,其他隶辖沿前。至正二十三年(1363),改临江路为临江府,新淦州隶属临江府,其他隶辖依旧。吉安府辖庐陵、龙泉、永丰、万安、永宁、吉水、安福、太和、永新9县(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吉水、安福、太和、永新、新淦5州复县,改太和名为泰和,府县隶属依旧。 洪武九年(1376),江西行省改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掌民政、财赋,另设提刑按察使掌刑狱监察,都指挥使掌军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分列并立,共同管理全省府县,习惯上仍旧称“行省”或“省”。布政司之下设“道”,以增强对府县地方及卫所军队的监控。“道”是省的派出机关,由布政使司统辖的称分守道,按察使司统辖的称分巡道,都指挥使司统辖的称兵备道。分巡道开始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分守道起于成祖永乐年间(1403 ~ 1424);兵备道全称整饬兵备道,自仁宗洪熙元年(1425)实行。吉安府属过分巡兼分守湖西道,各县隶属依旧。世宗嘉靖五年(1526),析新淦县地置峡江县,隶临江府,吉安府县隶辖依旧。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军于九月攻下吉安,改吉安府为亲安府,改庐陵县为顺民县;十一月,明江督吕大器收复之,复吉安府和庐陵县名称。吉安府辖庐陵、吉水、安福、泰和、永新、龙泉、永丰、万安、永宁9县。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清军破吉安,因袭明制。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废湖西道,吉安府直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世宗雍正九年(1731),吉安府属分巡吉南赣道。高宗乾隆八年(1743),析安福、 永新地置莲花厅,隶吉安府;乾隆十九年(1754),吉安府属分巡吉南赣宁兵备道,辖9县1厅。
  中华民国1912年冬,废府,境内新淦、峡江、永丰、吉水、庐陵、泰和、万安、龙泉、安福、永新、永宁 11县及莲花厅直属省。
  1913年,莲花厅改称莲花县。
  1914年,划全省为4道,庐陵道是其一,辖赣西21县,初治高安,后迁宜春。境内各县皆隶庐陵道。 庐陵、龙泉、永宁县分别改称吉安、遂川、宁冈县。
  1916年冬,庐陵道迁治吉安城。
  1926年,废道,境内各县直属省。
  1927年春,江西省民政厅在吉安城设立吉安市政厅,以筹建吉安市政府。1928年5月,正式成立吉安市政府,市政府直属于省。同年10月,因城市人口不足20万,改设吉安市政局。次年3月,撤销市政局,所有市政公务复归吉安县政府。
  1931年7月,蒋介石决定在南昌设立“陆海空军总司令行营党政委员会”,授权处置“剿匪”及善后事宜,将江西工农红军活动的43个县划为9个区。境内设吉安、安福2个区。吉安区辖吉安、平赤(国民党将吉安县东固一带红色区域划为“平赤”县)、永丰、吉水、泰和、万安6县;安福区辖安福、永新、宁冈、遂川、莲花5县;新淦、峡江2县属南昌区。
  1932年,划全省为13个行政区。境内设第九、第十2个行政区。第九行政区治吉安,境内吉安、吉水、峡江、永丰、泰和、万安6县属之;第十行政区治永新,辖永新、安福、宁冈、莲花、遂川5县;新淦县属第一行政区。
  1934年1月,蒋介石南昌行营以江西“军政形势严重”为由,将13个行政区改组为11个行政区。
  1935年4月,全省由11个行政区减为8个行政区。境内12个县除新淦县属第二行政区外,均属第三行政区。
  1939年3月23日,江西省政府迁至吉安,暂驻西肖家巷肖家大屋内,当年底迁泰和县上田村。全省由8个行政区增为11个行政区,境内建置隶辖依旧。
  1942年8月,全省由11个行政区减为9个行政区。境内12个县除新淦县属第一行政区外,均属第三行政区。
  1944年12月,江西省政府迁宁都。
  1949年6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立。6月30日,中共江西省委决定成立吉安分区。5月22日至8月 15日,境内12个县相继解放,随即成立各县人民政府。吉安城(即吉安县县城、第三行政区治所——石阳镇) 于7月16日解放,同日,成立吉安市人民政府。吉安县、市、分区治同城。8月27日,成立赣西南行政区,吉安分区属之,受行政区和省双重领导。境内12县1市除新淦县属南昌分区外,均属吉安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9月,改南昌分区、吉安分区为南昌区、吉安区。
  1951年6月17日,撤赣西南行政区,吉安区直属省。
  1952年9月,新淦县改属吉安区。
  1953年1月7日,改吉安市为吉安镇,11月28日复吉安市。
  1955年3月,改吉安区为吉安专区。
  1957年,改新险县为新干县。
  1958年11月13日,吉安县与吉安市合并,称吉安市;12月,宁冈县与永新县合并,称永新县。
  195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江西省井冈山管理局,驻茨坪,属江西省人委的派出机构;7月正式挂牌成立。其管辖范围包括:原宁冈县除満江人民公社外的全境,永新县的拿山人民公社,遂川县的井冈人民公社。11月,恢复宁冈县建制,以井冈山管理局的行政区域为宁冈县的行政区域,县治设茨坪,宁冈县人民委员会与井冈山管理局合署办公。同年6月,吉安县与吉安市分开,复吉安县。
  1961年12月,宁冈县与井冈山管理局分治,宁冈县由吉安专区领导,井冈山管理局由省直辖,以宁冈县的部分行政区域为井冈山管理局的行政区域。随后,宁冈县治迁回龙市。
  1968年2月,改吉安专区为井冈山专区,3月2日改井冈山管理局为井冈山革命委员会。
  1969年,井冈山革命委员会改属井冈山专区。
  1971年1月,改井冈山专区为井冈山地区。
  1977年1月24日,恢复井冈山管理局,为县级行政单位,以宁冈县的井冈山镇为其行政区域,由省直辖。
  1979年7月,改井冈山地区为吉安地区;11月,吉安县治迁敦厚镇。
  1981年10月,撤销井冈山管理局行政建制,设立井冈山县,隶吉安地区。
  1984年12月,改井冈山县为井冈山市。
  1992年6月,莲花县划归萍乡市管辖。
  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峡江县治由巴邱镇迁水边镇(1997年7月实现)。
  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8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吉安市人民政府。同时,撤县级吉安市,以赣江为界分别成立吉州区和青原区。河西为吉州区,辖古南镇、永叔、文山、习溪桥、北门街道办事处,禾埠乡、白塘乡、兴桥镇、长塘镇、樟山镇及由吉安县划来的曲瀨乡; 河东为青原区,辖河东镇、天玉镇和由吉安县划来的东固、富田、云楼、新坏、值夏、文陂6乡镇及由吉水县划来的富滩镇。并将宁冈县与井冈山市合并,组建新的县级井冈山市,直隶江西省,吉安市代管。地级吉安市辖新干、峡江、永丰、吉水、吉安、泰和、万安、遂川、安福、永新10县,吉州、青原2区,井冈山市。表 1-1-1吉安地区建置沿革一览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夏约前21 ~ 16世纪地处《禹贡》所称“九州”的今安福县的部分地域属荆商约前16 ~ 扬州西南境、荆州东南境州,其他县(市)地域属扬州 11世纪周约前1066 先后属吴、越、楚的管辖范 ~前256 围始皇二十前223 秦灭楚,地域属秦四年秦始皇二十秦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 九江郡庐陵、新淦、安六年前221 分天下为36郡,境内有4 平县县,分属2郡长沙郡安成县楚汉争霸,项羽封英布为九九江王国庐陵、新潼、安高祖元年前206 江王,封吴芮为衡山王,境内平县分属九江王国和衡山王国衡山王国安成县汉改九江王为淮南王,改衡淮南王国庐陵、新淦、安高祖四年前203 山王为长沙王平县汉西长沙王国安成县汉豫章郡庐陵、新淦、安高祖六年前201 从淮南王国中析置豫章郡平县长沙王国安成县豫章郡庐陵、新縫、安文帝七年前173 废长沙王国立长沙郡平县长沙郡安成县续表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豫章郡庐陵、新淦、安景帝二年前155 复立长沙王国平县西长沙王国安成县汉王莽废长沙王国;改豫章郡 〔新〕始建 9 为九江郡,分别改庐陵、新九江郡桓亭、偶亭、安安成县划归九江郡管辖国元年险、安平、安成县为桓亭、偶宁、思成县亭、安宁、思成县光武帝建王莽政权覆灭后,郡县名及豫章郡庐陵、新淦、安武元年 25 隶属关系皆仍旧平县安成县划回长沙郡管辖汉长沙郡安成县和帝永元豫章郡庐陵、新险、平析新险、庐陵地置石阳县,改八年 96 都、石阳县安平县为平都县东长沙郡安成县汉扬州刺史刘遵上书朝廷,请豫章郡庐陵、新险、平灵帝末 184-189 置庐陵郡,准置,但未施行都、石阳县长沙郡安成县献帝建安孙策预立孙辅为庐陵太守, 豫章郡庐陵、新险、平二年 197 遥领其地都、石阳县长沙郡安成县续表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庐陵郡正式确立后,原庐陵扬州刺史西昌(今泰和县高昌、兴平、石阳、阳县随后分立出高昌、西昌、兴孙策定庐陵地,孙辅莅境施部庐陵郡城西1.5千米) 城、西昌、遂兴、平平、阳城、遂兴诸县,原隶豫建安四年 199 政,庐陵郡正式确立都、南野、雩都、赣县章郡之平都、石阳、南野、零都、赣县归属庐陵郡东豫章郡新淦县汉汉长沙郡安成县高昌、兴平、石阳、阳建安九年扬州刺史庐陵郡西昌(今泰和县城、西昌、遂兴、平析西昌地置永新县至二十年 204 -215 部城西1.5千米) 都、南野、雩都、赣、 间永新县豫章郡新淦县长沙郡安成县高昌、兴平、石阳、阳扬州刺史庐陵郡西昌(今泰和县城、西昌、新兴(嘉禾南野、雩都、赣县属庐陵南部吴大帝嘉 236 分庐陵郡置庐陵南部都尉部城西1.5千米) 四年遂兴更名)、平都尉禾五年都、永新县豫章郡新淦县国长沙郡安成县扬州刺史西昌(今泰和县高昌、兴平、石阳、阳析新淦、石阳地置巴丘县,析析庐陵郡之平都、永新,豫部庐陵郡城西1.5千米) 城、西昌、新兴、巴石阳、阳城地置吉阳县吴末帝宝 267 章郡之新喻、宜春,长沙郡丘、吉阳县鼎二年之安成、萍乡等县置安成郡安成郡平都、永新、安平都平都、永新、安成县属安成郡成县豫章郡新淦县续表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扬州刺史西昌(今泰和县高昌、兴平、石阳、阳部庐陵郡城西1.5千米) 城、西昌、新兴、巴析西昌地置东昌县三国吴末 277 -280 丘、吉阳、东昌县安成郡平都、永新、安平都成县豫章郡新淦县扬州刺史石阳(今吉水县高昌、兴平、石阳、阳改阳城县为阳丰县、改新兴部庐陵郡醪桥乡固洲村) 丰、西昌、遂兴、巴县为遂兴县武帝太康 280 庐陵郡治迁石阳丘、吉阳、东昌县元年安成郡广兴、安复、永平都析永新地置广兴县,改安成新、平都县县为安复县西豫章郡新淦县晋石阳(今吉水县高昌、兴平、石阳、阳江州庐陵郡醪桥乡固洲村) 丰、西昌、遂兴、吉巴丘县划归豫章郡管辖晋惠帝元康 291 扬州析出庐陵等7郡,荆州阳、东昌县元年析出安成等3郡合置江州安成郡广兴、安复、永平都新、平都县豫章郡新淦、巴丘县今吉安市区孔高昌、兴平、石阳、阳江州庐陵郡家湾丰、西昌、遂兴、吉东成帝咸康 342 郡治由石阳迁今吉安市区阳、东昌县晋八年孔家湾安成郡广兴、安复、永平都新、平都县豫章郡新淦、巴丘县续表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岀、入情况) 今吉安市区孔高昌、兴平、石阳、阳宋 420 -479 江州庐陵郡家湾丰、西昌、遂兴、吉巴丘县划回庐陵郡管辖阳、东昌、巴丘县安成郡广兴、安复、永平都齐 479 -502 新、平都县豫章郡新淦县今吉安市区孔石阳、兴平、阳丰、西江州庐陵郡家湾昌、遂兴、巴丘、吉高昌县并入石阳县武帝天监 502 阳、东昌县元年安成郡广兴、安复、永平都新、平都县豫章郡新淦县梁今吉安市区孔石阳、阳丰、西昌、遂江州庐陵郡家湾兴、巴丘、吉阳、东昌兴平县割属巴山郡管辖武帝大同分临川、豫章、庐陵3郡地县二年 536 置巴山郡安成郡广兴、安复、永平都新、平都县豫章郡新淦县巴山郡兴平县续表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今吉安市区孔石阳、兴平、阳丰、西江州庐陵郡家湾昌、遂兴、巴丘、吉兴平县划回庐陵郡管辖武帝永定 557 阳、东昌县元年安成郡广兴、安复、永平都新、平都县南豫章郡新淦县朝陈今吉安市区孔石阳、兴平、阳丰、遂江州庐陵郡家湾兴、巴丘、吉阳、东昌撤西昌县以安成郡中部、广兴六洞置县永定二年 558 安乐郡安成郡安复、永新、平平都广兴县割属安乐郡都县巴山郡新淦县新淦县改隶巴山郡安乐郡广兴县今吉安市区孔石阳、兴平、阳丰、西江州庐陵郡家湾昌、遂兴、巴丘、吉复置西昌县文帝开皇阳、东昌县隋九年 589 隋灭陈,实现统一安成郡广兴、安复、永平都新、平都县巴山郡新淦县安乐郡广兴县续表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再撤西昌县;将安复县、平都隋文帝对行政区划裁闲并县合并,改称安成县;改石阳小,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洪州总管今吉安市区赵庐陵、安成、新淦、安县为庐陵县,按原属地将汉开皇十年 590 级。废安成、安乐、巴山、庐府吉州公堂一带丰、吉阳、阳丰、兴平石阳县、三国吴巴丘县地并陵诸郡,置吉州,州治迁今县入改隶吉州的新淦县;并东吉安市区赵公堂一带昌、遂兴、广兴、西昌、永新县置安丰县开皇十一 591 洪州总管吉州今吉安市区赵庐陵、安成、新淦、泰吉阳、阳丰、兴平3县并入庐隋年府公堂一带和县陵县,改安丰县为泰和县开皇十八 598 洪州总管吉州今吉安市区赵庐陵、安复、新淦、泰改安成县为安复县年府公堂一带和县隋炀帝改州县二级为郡县炀帝大业 607 二级。废洪州总管府。改朝廷庐陵郡今吉水县醪桥庐陵、安复、新淦、泰三年吉州为庐陵郡,移郡治于石乡固洲村和县阳故城大业末 615 〜617 朝廷庐陵郡今吉水县醪桥庐陵、安复、新淦、泰析庐陵县水东11个乡置吉乡固洲村和、吉水县水县隋唐更替之际,境内在林士朝廷吉州今吉水县醪桥庐陵、新淦、吉水县弘的势力控制下,武德五年乡固洲村高祖武德平林士弘。庐陵郡复改为泰和、永新、广兴、东复置永新、广兴、东昌3县和唐五年 622 吉州;安复县升为颍州;置朝廷南平州泰和昌县泰和县同从庐陵郡划出,属南南平州;析新喻县(今新余平州管辖市)西南地置西吴州朝廷颍州安复安复县从庐陵郡划出升州朝廷西吴州续表朝纪年. 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朝廷吉州今吉水县醪桥庐陵、新筵、吉水、安复安复县,改安复县为安福武德七年 624 废颍州;废西吴州,其辖地乡固洲村福县县,仍归属吉州入吉州朝廷南平州泰和泰和、永新、广兴、东昌县今吉水县醪桥庐陵、新淦、吉水、安改泰和县为太和县,永新、广武德八年 625 改吉州为庐陵郡,废南平州朝廷庐陵郡乡固洲村福、太和县兴、东昌3县并入太和县,仍归属庐陵郡太宗贞观 627 分全国为10道,今江西地江南道庐陵郡今吉水县醪桥庐陵、新淦、吉水、安元年域属江南道乡固洲村福、太和县高宗显庆 657 改庐陵郡为吉州江南道吉州今吉水县醪桥庐陵、新淦、吉水、安复置永新县唐二年乡固洲村福、太和、永新县高宗永淳 682 州治迁今吉安市区道署坪江南道吉州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澄、吉水、安元年一带署坪一带福、太和、永新县玄宗开元全国由原10道分为15道, 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淦、吉水、安二十一年 733 原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吉州署坪一带福、太和、永新县江南西道玄宗天宝 742 改吉州为庐陵郡江南西道庐陵郡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淦、吉水、安元年署坪一带福、太和、永新县天宝十四 755 “安史之乱”爆发江南西道庐陵郡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淦、安福、太吉水县改为吉水镇年署坪一带和、永新县肃宗乾元 758 庐陵郡复改为吉州江南西道吉州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益、安福、太元年署坪一带和、永新县续表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吴天祐七年 910 吴高祖杨隆演占领吉州,沿江南西道吉州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淦、吉水、安升吉水镇为吉水县 (用唐年号) 承唐制署坪一带福、太和、永新县烈祖昇元 937 南唐建立,承继吴制江南西道吉州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淦、吉水、安五元年署坪一带福、太和、永新县代昇元二年 938 江南西道吉州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淦、安福、太吉水由县改场十南署坪一带和、永新县国唐元宗保大 950 江南西道吉州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魁、吉水、安吉水由场改县八年署坪一带福、太和、永新县元宗交泰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淦、吉水、安三年 960 江南西道吉州署坪一带福、太和、永新、龙泉升太和县之龙泉场为龙泉县县太祖开宝南唐亡,置吉州庐陵郡兼军吉州庐陵郡兼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淦、吉水、安八年 975 事江南西道军事署坪一带福、太和、永新、龙泉县太宗太平全国改原15道为15路,今吉州庐陵郡兼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淦、吉水、安兴国元年 976 江西境域属江南西路江南西路军事署坪一带福、太和、永新、龙泉宋北县宋太宗端拱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合并吉州庐陵郡兼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新淦、吉水、安二年 989 为江南路江南路军事署坪一带福、太和、永新、龙泉县太宗淳化江南路吉州庐陵郡兼今吉安市区道庐陵洁水、安福、太三年 992 置临江军军事署坪一带和、永新、龙泉县临江军新淦县新淦县改隶临江军续表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真宗天禧江南路又分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吉州庐陵郡兼今吉安市区道庐陵、吉水、安福、太四年 1020 江南西路,今江西境域全属军事署坪一带和、永新、龙泉县江南西路临江军新淦县吉州庐陵郡兼今吉安市区道庐陵、吉水、安福、太仁宗至和 1054 江南西路军事署坪一带和、永新、龙泉、永丰析吉水地置永丰县元年县北临江军新淦县宋吉州庐陵郡兼今吉安市区道庐陵、吉水、安福、太析龙泉、太和、赣县地置万安神宗熙宁 1071 江南西路军事署坪一带和、永新、龙泉、永县四年丰、万安县临江军新淦县宋吉州庐陵郡兼今吉安市区道庐陵、吉水、安福、太徽宗宣和 1121 江南西路军事署坪一带和、永新、泉江、永改龙泉县为泉江县三年丰、万安县临江军新淮县江南东、西两路又合并为江吉州庐陵郡兼今吉安市区道庐陵、吉水、安福、太高宗建炎 1130 南路,置鄂州路,吉州庐陵鄂州路军事署坪一带和、永新、泉江、永四年郡兼军事属之丰、万安县南临江军新淦县宋撤鄂州路,恢复江南东、西吉州庐陵郡兼今吉安市区道庐陵、吉水、安福、太高宗绍兴 1131 两路,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属江南西路军事署坪一带和、永新、龙泉、永泉江县复名龙泉县元年江南西路丰、万安县临江军新淦县续表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江西行督吉州庐陵郡兼今吉安市区道庐陵、吉水、安福、太世祖至元 1275 元设江西行督元帅府;元军元帅府军事署坪一带和、永新、龙泉、永十二年占领吉州庐陵郡丰、万安县临江军新淦县江西行督元帅府改称江西宣今吉安市区道庐陵、吉水、安福、太至元十四慰司;设江西行中书省(简称江西行省吉州路总管府署坪一带和、永新、龙泉、永年 1277 江西行省);临江军改称临江丰、万安县路总管府;改吉州庐陵郡兼临江路总新淦县军事为吉州路总管府管府今吉安市区道庐陵、吉水、安福、太至元十七江西行省与泉州行省合并福建行省吉州路总管府署坪一带和、永新、龙泉、永元年 1280 称福建行省丰、万安县临江路总新淦县管府今吉安市区道庐陵、吉水、安福、太至元十九江西行省吉州路总管府署坪一带和、永新、龙泉、永年 1282 重立江西行省丰、万安县临江路总新淦县管府今吉安市区道庐陵、龙泉、永丰、万吉水、安福、太和、永新4县成宗元贞江西行省吉州路总管府署坪一带安县,吉水、安福、太升为州,仍属吉州路总管府元年 1295 和、永新州临江路总新淦州新淦由县升为州,仍隶临江管府路总管府续表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岀、入情况) 今吉安市区道庐陵、龙泉、永丰、万仁宗皇庆江西行省吉安路署坪一带安县,吉水、安福、太元年 1312 改吉州路总管府为吉安路和、永新州临江路总新淦州管府今吉安市区道庐陵、龙泉、永丰、万文宗至顺江西行省吉安路署坪一带安、永宁县,吉水、安析永新州之胜业乡置永宁县年间 1330 〜1333 福、太和、永新州临江路总新淦州元管府今吉安市区道庐陵、龙泉、永丰、万惠宗至正朱元璋兵取江西地,依旧置江西行省吉安府署坪一带安、永宁县,吉水、安二十二年 1362 江西行省;改吉安路为吉安福、太和、永新州府临江路总新淦州管府今吉安市区道庐陵、龙泉、永丰、万至正二十 1363 临江路总管府改临江府江西行省吉安府署坪一带安、永宁县,吉水、安三年福、太和、永新州临江府新淦州今吉安市区道庐陵、龙泉、永丰、万吉水、安福、太和、永新4州明太祖洪武 1369 江西行省吉安府署坪一带安、永宁、吉水、安复为县,改太和县为泰和县二年福、泰和、永新县临江府新淦县新淦州复为新澄县续表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改江西行中书省为江西承江西承宣今吉安市区道庐陵、龙泉、永丰、万宣布政使司,布政司下设布政使司吉安府署坪一带安、永宁、吉水、安洪武九年 1376 “道”,为省的派出机关。洪湖西道福、泰和、永新县武二十九年,江西设有3 道,后细分为5道,吉安府临江府新淦县属湖西道江西承宣今吉安市区道庐陵、龙泉、永丰、万明世宗嘉靖布政使司吉安府署坪一带安、永宁、吉水、安五年 1526 湖西道福、泰和、永新县临江府新淦、峡江县析新淦县24个都置峡江县, 隶属临江府张献忠的大西军于九月攻江西承宣今吉安市区道庐陵、龙泉、永丰、万思宗崇祯下吉安,改吉安府为亲安布政使司吉安府署坪一带安、永宁、吉水、安十六年 1643 府,改庐陵县为顺民县;十湖西道福、泰和、永新县一月明江督吕大器收复之, 临江府新澄、峡江县复称吉安府和庐陵县江西承宣今吉安市区道庐陵、龙泉、永丰、万世祖顺治 1645 清军破吉安,沿明旧制布政使司吉安府署坪一带安、永宁、吉水、安二年湖西道福、泰和、永新县清临江府新淦、峡江县江西承宣今吉安市区道庐陵、龙泉、永丰、万圣祖康熙 1682 废湖西道布政使司吉安府署坪一带安、永宁、吉水、安二十一年福、泰和、永新县临江府新淦、峡江县续表朝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代王朝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改分巡赣南道(康熙十年分巡吉南今吉安市区道庐陵、龙泉、永丰、万世宗雍正 1731 置,辖赣州、南安2府)为分赣道吉安府署坪一带安、永宁、吉水、安九年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福、泰和、永新县临江府新淦、峡江县庐陵、龙泉、永丰、万高宗乾隆分巡吉南吉安府今吉安市区道安、永宁、吉水、安析安福、永新地置莲花厅,属清八年 1743 赣道署坪一带福、泰和、永新县,莲吉安府花厅临江府新淦、峡江县庐陵、龙泉、永丰、万乾隆十九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吉南赣宁吉安府今吉安市区道安、永宁、吉水、安年 1754 宁兵备道兵备道署坪一带福、泰和、永新县,莲花厅临江府新淦、峡江县民国纪年公元纪年庐陵、龙泉、永丰、万安、永宁、 民国元年 1912 废府建制,各县、厅直属省江西省吉水、安福、泰新淦县、峡江县及原吉安府中和、永新、新脸、 所辖9县1厅均直属省华峡江县和莲花民厅国庐陵、龙泉、永丰、万安、永宁、 民国二年 1913 江西省吉水、安福、泰莲花厅改莲花县和、永新、新淦、 峡江、莲花县续表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民国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吉安、遂川、永划全省为4道,庐陵道统辖丰、万安、宁冈、 改庐陵县为吉安县,龙泉县民国三年 1914 赣西21个县;初治高安,后庐陵道吉水、安福、泰为遂川县,永宁县为宁冈县迁宜春和、永新、新淦、 峡江、莲花县吉安、遂川、永丰、万安、宁冈、 民国五年 1916 庐陵道迁治吉安城庐陵道吉水、安福、泰今吉安市区和、永新、新检、 峡江、莲花县中 1927年春,江西省民政厅在华吉安城设立吉安市政厅,以民吉安、遂川、永筹建吉安市。1928年5月,国民国十五丰、万安、宁冈、 正式成立吉安市政府,市政至十八年 1926 ~1929 1926年废道一级建制江西省吉水、安福、泰府直属于省。同年10月,因和、永新、新淦、 城市人口不足20万,改设吉峡江、莲花县安市政局。次年3月,撤销市政局,所有市政公务复归吉安县政府 1931年7月,蒋介石决定在陆海空军吉安区今吉安市区吉安、平赤、永丰、吉国民党将吉安县东固一带的南昌设立“陆海空军总司令总司令行水、泰和、万安县红色区域划为“平赤县” 民国二十 1931 行营党政委员会”,授权处营党政委安福、永新、宁冈、遂年置“剿匪”及善后事宜,将江员会安福区安福城区川、莲花县西工农红军活动的43个县划9个区,同年12月裁撤南昌区新淦、峡江县续表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民国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江西省第九行政区今吉安市区吉安、吉水、峡江、永丰、泰和、万安县民国二十 1932 划全省为13个行政区江西省第十行政区永新县城永新、安福、宁冈、莲一年花、遂川县江西省第新淦县新淦县城一行政区 1934年1月,将江西13个吉安、吉水、峡江、永行政区改组为11个行政江西省第三行政区今吉安市区丰、泰和、万安、永民国二十区。1935年4月,全省11 新、安福、宁冈、莲三至二十 1934 ~ 1935 个行政区缩为8个行政区, 花、遂川县中四年原第九、十行政区合为第三江西省第华行政区,新淦县属第二行政二行政区新淦县民区国吉安、吉水、峡江、永全省改划为11个行政区, 江西省第三行政区今吉安市区丰、泰和、万安、永民国二十 1939 境内仍设第三行政区,新淦新、安福、宁冈、莲八年仍属第二行政区花、遂川县江西省第新淦县二行政区吉安、吉水、峡江、永全省改划为9个行政区,境江西省第三行政区今吉安市区丰、泰和、万安、永民国三十 1942 内仍设第三行政区,新淦属新、安福、宁冈、莲一年第一行政区花、遂川县江西省第新脸县一行政区续表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民国纪年公元纪年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6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和吉安、吉水、峡江、永成立;6月30日,中共江西赣西南行吉安分区今吉安市区丰、泰和、万安、永 7月,析吉安县城石阳镇及近省委决定成立吉安等分区; 政区新、安福、宁冈、莲郊农村置吉安市中 5月22日至8月15日,中花、遂川县,吉安市华民国三十国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境民八年 1949 内新淦、峡江、吉安、宁冈等国 12县,随即成立各县(市) 人民政府;8月27日,成立南昌分区新淦县赣西南行政区,吉安分区属之,并受行政区和江西省双重领导公元纪年 1949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吉安分区不变中江西省和吉安、吉水、峡江、永华 9月,改南昌分区、吉安分区赣西南行吉安区今吉安市区丰、泰和、万安、永人 1950 为南昌区、吉安区政区新、安福、宁冈、莲民花、遂川县,吉安市共南昌区新潼县和吉安、吉水、峡江、永国 6月17日,撤销赣西南行政江西省吉安区今吉安市区丰、泰和、万安、永 1951 区,吉安区属江西省新、安福、宁冈、莲花、遂川县,吉安市南昌区新淦县续表公元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吉安、吉水、峡江、永丰、泰和、万安、永 1952 9月,新澄县改属吉安区江西省吉安区今吉安市区新、安福、宁冈、莲花、遂川、新淦县,吉安市吉安、吉水、峡江、永丰、泰和、万安、永 1月7日,改吉安市为吉m 1953 江西省吉安区今吉安市区新、安福、宁冈、莲镇;12月复为吉安市中花、遂川、新淦县,吉华安市人吉安、吉水、峡江、永民丰、泰和、万安、永共 1955 3月,改吉安区为吉安专区江西省吉安专区今吉安市区新、安福、宁冈、莲和花、遂川、新淦县,吉国安市吉安、吉水、峡江、永丰、泰和、万安、永 1957 江西省吉安专区今吉安市区新、安福、宁冈、莲改新淦县为新干县花、遂川、新干县,吉安市吉水、峡江、永丰、泰 1958 江西省吉安专区今吉安市区和、万安、永新、安 □月,吉安县并入吉安市;1 福、莲花、遂川、新干月24日,宁冈县并入永新县县,吉安市续表公元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吉水、峡江、永丰、泰 6月,吉安县、市分开;7月11 和、万安、永新、安日,成立井冈山管理局,受江福、莲花、遂川、新西省和吉安专区双重领导, 1959 江西省吉安专区今吉安市区干、宁欧吉安县,吉同时将原宁冈县从永新县划安市及井冈山管理出,并入井冈山管理局;11 局月,恢复宁冈县,与井冈山管理局合署办公吉水、峡江、永丰、泰和、万安、永新、安 12月,宁冈县与井冈山管理中 1961 江西省吉安专区今吉安市区福、莲花、遂川、新局正式分治,井冈山管理局华干、宁冈、吉安县,吉由省直辖人安市民井冈山管理局茨坪共吉水、峡江、永丰、泰和和、万安、永新、安国 2月,改吉安专区为井冈山井冈山专区今吉安市区福、莲花、遂川、新 1968 专区江西省干庁冈、吉安县,吉安市井冈山革命委茨坪井冈山管理局改称井冈山革员会命委员会吉水、峡江、永丰、泰和、万安、永新、安 1969 江西省井冈山专区今吉安市区福、莲花、遂川、新井冈山革命委员会改属井冈干庁冈、吉安县,吉山专区安市及井冈山革命委员会续表224 叫带喜冈餌公元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吉水、峡江、永丰、泰和、万安、永新、安 1971 1月,改井冈山专区为井冈江西省井冈山地区今吉安市区福、莲花、遂川、新山地区干佇冈、吉安县,吉安市及井冈山革命委员会吉水、峡江、永丰、泰和、万安、永新、安中井冈山地区今吉安市区福、莲花、遂川、新华 1977 江西省干佇冈、吉安县,吉人安市民井冈山管理局茨坪 1月,恢复井冈山管理局,为共县级行政单位,直属江西省和吉水、峡江、永丰、泰国和、万安、永新、安 1979 7月,改井冈山地区为吉安江西省吉安地区今吉安市区福、莲花、遂川、新地区干庁冈、吉安县,吉安市井冈山管理局茨坪吉水、峡江、永丰、泰和、万安、永新、安 10月,撤销井冈山管理局行 1981 江西省吉安地区今吉安市区福、莲花、遂川、新政建制,设立为井冈山县,属干、宁冈、井冈山、吉吉安地区安县,吉安市续表公元纪年隶、辖变更及其重要隶属境内建治所领辖建置名称说明(领辖建置的分、并、 历史事实记录置名称出、入情况) 吉水、峡江、永丰、泰和、万安、永新、安 12月,井冈山县改为井冈山 1984 江西省吉安地区今吉安市区福、莲花、遂川、新市干、宁冈、吉安县,井冈山、吉安市吉水、峡江、永丰、泰中和、万安、永新、安华 1992 江西省吉安地区今吉安市区福、遂川、新干、宁 6月,莲花县划属萍乡市管辖人冈、吉安县,井冈山、 民吉安市共析吉安县曲瀨乡与原县级吉和安市河西5个街道办事处和国 5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新干、峡江、吉水、永 5个乡镇合并成立吉州区;析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丰、吉安、泰和、万吉安县的东固、富田、云楼、 2000 市;8月18日,正式成立吉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安、遂川、安福、永新新土于、值夏、文陂等乡镇和原安市人民政府,举行揭牌、 县,吉州、青原区,井县级吉安市的河东镇、天玉授印仪式冈山市镇,以及吉水县的富滩乡,成立青原区。由宁冈县、井冈山市合并组建新的县级井冈山市,归省直辖,吉安市代管附记在编纂境内隶辖沿革时,发现诸多文献说法纷纭,迄无定论。勉力脱稿后,唯恐缺漏疏误,特将所阅文献中存疑处及诸说备录如下,以便查考。
  1. 庐陵、安平、安成、新淦县何时始置? 2005年版《江西省行政区划志》第14-15页说:《太平寰宇记》称:“秦并天下,(吉州)属九江南部都尉理。”都尉为郡的军事长官,都尉分治的体制,已经接近正式设郡。庐陵为九江南部都尉之事,可能因持续的时间短,也可能因仅此一说,故被忽略,无人提及。
  明万历《吉安府志》卷1《郡纪》载:“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虏负刍。明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置安成县,属长沙郡。”民国吴宗慈、辛际周合编《江西省八十三县沿革考略》吉安县的注文也说:“按明一统志,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虏负刍。明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 则县非汉始置也。”参稽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庐陵县为“九江南部都尉理”的说法,庐陵县始建于秦的论断可以成立。但今检《四库全书》中《明一统志》,再三寻找,不见此段文字,在庐陵、安平2县条下,也没有“秦置”一类的说明。明嘉靖《安福丛录》卷1《县纪》安平、安成置县之说同万历《吉安府志》。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谓:本秦县。《明一统志》卷55临江府新淦县下说“本秦旧县”。
  《史记•本纪》载“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三十六郡中有九江郡郡名而无郡辖各县县名,《汉书•地理志》载“九江郡,秦置,……县十五”,十五县中无庐陵县;“豫章郡,高帝置,……县十八”,十八县中有庐陵、安平、安成、新淦县。但也有专家认为可能在设郡以前就有县了,因为战国时期, 在分封诸侯国之外出现了县邑。新设九江郡时,所辖的县是承前代还是新立,没有史料佐证。
  新编吉安地区各县(市)志除泰和记作西汉高祖五年、永新记作西汉高祖四年、安福记作秦始皇二十五年外,均记作秦始皇二十六年。
  2. 豫章郡始建时间? 2005年版《江西省行政区划志》第16页说:《史记•霖布传》称:高祖“四年(前203)七月,立布为准南王……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是縣布为淮南王时已有豫章郡,立郡时间至迟在高祖四年七月以前。《宋书》卷35《州郡志》淮南郡记作:“汉高帝四年,更名淮南国,分立豫章郡。”由于未见汉朝自己关于立豫章郡年月的明文,难于确指,故称“西汉初年”立豫章郡。《汉书》卷28《地理志》只作“豫章郡,高帝置”。吴宗慈、辛际周合编《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总略》,称“汉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领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江西则为豫章郡”。1989年版《辞海》作“楚、汉之际”割九江郡南境置庐江、豫章2郡。
  2003年江西省行政区划简册第12页说:汉高祖六年(前201)析九江郡置豫章郡。
  3. 庐陵何时置郡? 《水经注》作初平二年(191);(后汉书•郡国志》、《宋书•州郡志》、《豫章记》(《太平寰宇记》转引) 作兴平元年(194);《元和郡县志》作兴平二年(195);《三国志•孙策传》、《资治通鉴》作建安四年 (199);光绪《江西通志》作“后汉末立”。
  《江西方志》2003年第3、4期合刊中“庐陵置郡考”的作者汪泰荣认为,庐陵置郡经过灵帝末年名义上设立而未施行、建安二年孙策预立官职而遥领其地、建安四年孙辅莅境施政而正式确立三个阶段,不能截然划定一个时间。
  4. 庐陵南部都尉建立时间? 2005年版《江西省行政区划志》第22页说:光绪《江西通志》卷67周卿《新淦县重修县署记》称:“新没在汉初平中为南部都尉治,领县十。”初平为东汉献帝年号,共4年,即公元190 ~ 193年。《晋书》卷 14《地理志》总序称:“吴主大皇帝初置五郡……庐陵南部”,而卷15扬州分序称:“孙皓……分庐陵立庐陵南部都尉”,二者相去四五十年。参考时局形势,孙权立的可能性更大。据《三国志》卷47《吴主传》及卷60《吕岱传》,在嘉禾三四年间,庐陵郡李桓、路合,会稽郡东治县随春、南海郡罗厉等人“一时并起”, 形成武装反抗吴政权的斗争高潮。孙权命镇南将军吕岱督军分部讨击,将三郡的反抗者逐一镇压。为求“国家永无南顾之虞”,“又得恶民以供赋役”,势必要在庐陵与南海之间设置庐陵南部都尉,将雩都、 赣县等大片多山林密之区,置于军事长官治理之下。名为“都尉”,实即郡级地方行政区。设置的年份, 同治《赣州府志》、吴宗慈《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总略》均作嘉禾五年(236)。清朝人周卿的说法与 《晋书》所记差异很大,一是时间提前46年,二是辖县多4县。如果周卿的说法不错,那显然是前后设置过两次,初平立的南部都尉治后来罢废了,孙权统治时重新设立。
  5. 南野、雩都、赣县建立及析岀庐陵郡时间? 2005年版《江西省行政区划志》第15页说:汉代刘安《淮南子•人间训I》载:“秦皇……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守南埜之界,一军结馀汗之水。”南埜(野)、馀汗是不是秦县,或为作者以汉县之名叙秦代之事,颇难判定。
  《汉书•地理志》没有说明建此3县时间。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载雩都、赣县建于汉高祖六年(前201 )ₒ 1994年版《赣州地区志》说: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南壘县,隶九江郡;高祖六年,置豫章郡,其中赣南有3县:赣、于都、南埜县。东汉建武元年(25),南堡改为南野县;兴平元年(194),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于都、南野3县改隶庐陵郡。吴嘉禾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庐陵南部都尉,于都、赣、南野县属南部都尉。一说南野仍属庐陵郡。晋太康三年,罢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于都、赣县属南康郡。南野,一说并入南康县,一说改属庐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南野并入南康。
  6. 永新县始建时间? 吴宗慈、辛际周《江西省地理沿革总略》说:东汉末年分庐陵而立,此据《清一统志》,以县为宝鼎二年析立,盖从《寰宇记》吴宝鼎中立之语。县志云,兴平元年孙策立(按指长沙),时即建此县。考《吴志・吕岱传》,建安二十年,督孙茂等十将从取长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4县,吏共入阴山城合众拒岱,岱围即降,三郡克定。是建安时已有永新之名矣。又以地形论之,永新似不合为庐陵县地,或是由安成析置,初隶长沙郡,而后隶安成郡,著此一说备考。
  1992年版《永新县志》卷1建置部分,认为“204 - 215年(建安九年至二十年)之间,分扬州庐陵郡地置永新县”。
  隋开皇十年,永新县并入安丰县。
  唐武德五年(622),永新县复置。武德八年(625),永新县并入太和县。
  新旧《唐书•地理志》载:唐显庆二年(657),分太和复置永新县;而《太平寰宇记》卷109吉州条记作显庆四年,《唐会要》亦作显庆四年置。
  7. 巴丘何时置县? 吴宗慈、辛际周《江西省地理沿革总略》说:按《寰宇记》引顾野王《舆地志》云,吴后主分新淦、石阳两县置巴邱县。洪亮吉据《吴志•周瑜传》中留镇巴邱语,谓县与庐陵郡同立,极有见。
  8. 吉安之名始于何年? 《元史•仁宗纪》载:“皇庆元年二月辛未,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吉州路为吉安路……改和林省为岭北省。” 《元史•地理志》又载:“元贞元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 中华书局校注本《元史》注:“疑脱’皇庆元年’四字。旧志书采后说。实误。” 9. 吉阳郡是否设置? 明万历、清顺治《吉安府志》皆载:陈永定二年,割庐陵郡阳丰、高昌、兴平置吉阳郡;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09江南道七之吉州条载:吉阳郡之阳丰、兴平、高昌三县入庐陵。(南朝)《宋书•戴法兴传》言:(蔡闲)大明二年以南下预密谋,封高昌县男,食邑三百户;《南史•樊毅传》言:太建初,(毅)为丰州刺史,封高昌县侯。 吴宗慈、辛际周《江西省地理沿革总略》说:南朝梁时,省高昌入石阳;南朝陈时,太建初封高昌县侯, 是陈宣帝时复置高昌的;而《隋书•地理志》,按《寰宇记》云,废吉阳郡之阳丰、兴平、高昌入庐陵吉阳郡,无考。《永丰县志》云,及五代陈立吉阳郡,隋复改郡为吉州,不知何据。或陈时曾析庐陵郡置吉阳郡?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