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048
颗粒名称: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分类号: D02
页数: 4
摘要: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特点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毛泽东称为“李文林式”根据地,陈毅称为“东井冈”。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宝库,其斗争业绩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革命理论

内容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特点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毛泽东称为“李文林式”根据地,陈毅称为“东井冈”。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宝库,其斗争业绩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农民协会行使红色政权机构的职能。东固革命根据地从1928年春初步形成,到1929年 10月成立区苏维埃政府,在这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东固党组织通过农民协会管理农村一切行政事务,各级农民协会实际上行使红色政权机构的职能。实践证明,在赤白斗争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这种组织形式既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又能保护革命骨干与群众免遭敌人杀害。农民协会是东固革命根据地建立时间最早、人数最多的群众组织,农民协会有过光荣的斗争历史,在农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早在大革命时期,东固就建立了九区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进行减租减息、禁吸鸦片,提倡男女平权等活动。1927年2月,东固农民协会在吉安县县长、共产党员周庭藩与驻吉安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叶剑英的支持下,将东固人民最痛恨的富田大土豪劣绅王初曦扣押了一个月。这一革命行动极大鼓舞了东固人民的斗争热情。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10月,在共产党员赖经邦、曾炳春、刘经化等领导下,很快重建了东固农民协会,发展了大批农协会员。东固党支部通过农民协会把广大农民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浮财、烧地契,创建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到1928年夏季,农协会会员已达4000多人。东固地区的贫苦农民都被组织在农协之内,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了 24个村农民协会。东固农民协会扩大为东龙区农民协会,自上而下形成一张网络,管理农村一切事务,并大力进行根据地的军事、经济、文化建设。首先,建立各种群众性武装组织,保卫根据地。东固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离不开武装力量,但是红军“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采取“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以东固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在游击中消灭敌人。这样,日常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必然落在农民协会身上,农民协会在地方建立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儿童团等亦农亦军的军事组织,平时维护社会治安,站岗、放哨、警戒敌人的进犯。其次,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敌人在武装“围剿”的同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给东固军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农民协会在党组织领导下采取种种措施,花大力气加强经济建设,有效地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了军民的物质供应。主要措施是:1.发展集市贸易,搞活流通。东固地区物产丰富,堪称粮油之乡。东固人素有建号赶集的习俗,每逢坏日,邻近县及远近山区农民携带土特产品前来赶集,外地商人也来贩卖东西。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鄂、湘、闽、粤、滇等省及省内各地商人纷纷赶来参加传统的东固庙会,经济十分活跃。此时,根据地周围虽然战事频繁,但为搞活经济、沟通物资交流,每月农历一、四、七照常逢坏开市,并采取保护商贩政策,鼓励中小商人从白区贩运物资到东固来经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物质供应紧张的局面。2.创办“东固平民银行”、“消费合作社\ 1928年秋末,由农民协会出面集资创办了革命根据地历史上第一家人民银行“东固平民银行”,其资金主要来源是红二团资助4000银元;向地主筹款;革命同志捐赠等。为搞活根据地的金融流通,平民银行发行了我党金融史上第一张纸币,票额有1元、5角、200文、100文四种。纸币虽属油印制品,外观粗糙,但信用极好,投入市场流通后,深受东固根据地群众及外地商贩的欢迎。:1928年冬,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加剧,物资来源更为紧张,遂创办了以欧阳坚泉为社长的消费合作社。其主要任务是组织消费物资的供应,保障军民需求。对内禁止谷米出境,经营日用百货,稳定物价,对外通过白区党组织秘密调动紧缺物资,缓解消费物资供应紧张局面。平民银行与消费合作社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繁荣根据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3.建立平民工厂,生产军民必需品。1928年春,为充实武器装备,在三彩淘金坑秘密建立了以谢云龙为经理的兵工厂,厂部下分熬硝、火药、木炭、采购、交通、对外联络等部门,制造大刀、梭镖、“来复枪”、土枪、土炮、火药等,同时也加工制造一些简易的农业生产工具。4.成立教育委员会.发展教育事业。在战事频繁、经济来源紧张的情况下,东固党组织与农民协会仍十分注意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专门成立教育委员会领导文化教育事业。1928年上半年在东固坏创办平民小学,各村开办了农民夜校与识字班,在成人中开展扫盲识字教育,识字课本由教育委员会组织力量编写。这一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然没有建立公开的红色政权机构,但在党组织领导下,按照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要求.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进行了重要的革命, 使这块红色区域的无产阶级政权已具雏形。
  (二) 实行暂缓平分土地与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土地政策。井冈山、海陆丰等革命根据地因受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土地政策存在“左”的偏向,在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同时,曾提出“没收一切土地”的过激口号,对自耕农的土地也不加区别地一概没收.侵犯了一部分自耕农利益,给革命带来损失。东固党组织在土地问题上处理得十分慎重。从当时东固根据地所处环境来看,赤白斗争十分尖锐,自身力量比较薄弱,内部急需稳定环境。因此,东固地区的党组织对于土地问题是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暴动胜利后,家在外地的土豪再也不敢回东固收租要粮,家住东固的地主也跑到吉安、南昌等地,对于这一部分地主的土地、山林,则采取“地主跑了,其田地生产大半归佃农,一部分归农会拿出来办公”的办法,即仍由原租种者耕种,产品大半归佃农,小部分用累进的方法征收农业税,供农协办公用。这样,在红色区域还未最后巩固之前,既暂时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对自耕农的土地采取保护政策,土地所有权一律不变,农产品归己,只需缴纳少量的农业税。这在割据区域不很巩固的初创阶段,一部分群众对革命还持怀疑观望态度时,对争取群众,孤立反动派,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极为有利,对巩固革命根据地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 争取、教育、改造绿林武装为革命武装「东固革命根据地正式红军的构成区别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是在不断争取、教育、改造以“三点会”为首的绿林武装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以东固山为中心的兴国、泰和、永丰交界的边境地区,长期有不少散兵游勇结成的绿林草寇式武装占山为王,四处活动,其中尤以“三点会”势力最强。“三点会”又称“洪家帮”或“洪帮”,起源于明末清初,由广东、福建传入赣南一带。“三点会”有较多的工农成分,“劫富济贫”的口号对唤起劳动人民反抗富豪的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因没有共产党的领导,缺乏明确的政治目的,又无严密的组织纪律, 形成了对革命的危险性。出没于东固崇山峻岭中影响最大、势力最强的是以段月泉为首的“三点会”。 段月泉出身穷苦,不堪忍受地主欺压被迫参加洪帮,当了“三点会”头人,以兴国东村螟蚣山为据点四处活动。段月泉骁勇无比,熟知东固一带山林地势,善于游击作战,以其为首的绿林成员,如果引导得法, 可以改造成一种革命力量。东龙党组织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将这支力量引上革命道路,既壮大革命力量,又消除东固地区内部隐患。在东龙党支部的教育下,段月泉提高了阶级觉悟,决心跟共产党闹革命。 1927年10月段月泉率领“三点会”成员下山参加东固工农军,为东固暴动的胜利和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在东固暴动胜利的影响下,不少“三点会”及其帮会组织成员纷纷投奔革命队伍。争取 “三点会”成员参加革命只是斗争的开展,更为艰巨、长期的工作是在频繁的游击战争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段月泉在党的教育下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红军指挥员,在创建和保卫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
  (四) 党的秘密工作与山区武装斗争相结合。东固革命根据地是在赤白斗争十分尖锐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来的。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东固党组织在发展各种武装力量的同时,注意把秘密工作与山区武装斗争相结合起来,在根据地周围的新坏、值夏、陂头、新安等重要土于口设立秘密交通站,提供情报。 1929年2月,泰和天符庙朱国璋靖卫团袭击中洞农协,抓去许多群众。红七纵队得到群众报告后派曾金山率游击队连夜奔袭天符庙,救出被关押的贫苦百姓,缴获一批武器弹药。1928年7月,地下交通报告, 吉安县县长邹松和吉水县靖卫团团长郭子高纠集吉安、吉水、泰和、永丰、兴国等地反动武装近三百人, 发动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五县会剿”。七纵队得知这一情报后,考虑到敌强我弱的形势,为保存实力, 决定隐蔽在山中与敌周旋,等待时机反攻。敌人窜到东固后扑了个空,又玩弄“招安”阴谋,党组织将计就计,粉碎了猖獗一时的“五县会剿”。由于东固革命根据地善于把党的秘密工作与武装斗争结合起来, 国民党多次派反动武装“围剿”,结果没有一次成功。即使平时打土豪、筹款,也有人事先把情况摸清楚, 使游击队便于取得给养。
  (五) 采取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从第七纵队到独立二团,红军在频繁的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以东固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以广阔的赣西南农村为腹地,开展飘忽不定的游击战争。从东固工农军起,部队就不断在东固邻近的吉水、永丰、泰和、兴国等地游击,随着战斗力的增强,1928年8月,七纵队西渡赣江,游击于分宜、安福、新余、峡江等地,扩大红军影响的范围。红二团成立后,游击区域遍及赣西、赣南,纵横数百里,牵着敌人的鼻子走,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术,不怕艰苦,不恋乡土, 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作用 (一)东固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初期赣西南斗争的中心与立足点。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八七”会议精神,江西党组织在赣西南领导了多起武装暴动,大多由于敌强我弱而先后失败,唯有东固暴动胜利后适时转入游击战争,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东固暴动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邻近各县的革命者,东固暴动的斗争经验迅速传播到于都、永丰、宁都、泰和等赣西南广阔的农村,使革命武装斗争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起来,使赣西南成为红色的世界。兴国地区革命的发展,最典型地说明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对兴国的影响。兴国离东固最近,两地革命力量一直来往密切。1928年红七纵队与红二团在兴国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多次在兴国境内活动,打击枫边、崇贤等地反动靖卫团。1929年初,红二团又一次进入兴国与红十五纵队会合,一举攻占兴国县城,对兴国革命斗争的开展起了促进作用。东固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吸引了众多的革命者前来学习。尤其是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邻近各县暴动失败后,一批革命者在本地无法开展工作,纷纷聚集到东固地区参加武装斗争,学习革命经验。万安暴动后,河东一部分农军肖玉成、肖子龙部队游击到东固,于都县里仁暴动领导者丘倜、桥头暴动领导者肖大鹏和吉水县水南的郭梅、龚荣等,都先后转移到东固。东固革命根据地又是赣西南革命力量的基训地。1928年 5月,赣西南行动委员会成立后,省委利用东固的有利条件举办训练班,培训革命骨干力量。经过学习,这些同志陆续潜回本地,将东固革命根据地斗争的经验迅速传播开来,有力地推动了赣西南革命形势的发展。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在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气焰十分嚣张的血腥日子里,保存了革命力量培训了骨干,成为赣西南革命斗争的中心与立足点。
  (二) 东固革命根据地为红四军解救了危难,为红四军东进赣南、闽西创造了条件。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自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受国民党军李文彬部跟踪追击,又遇反动民团威胁。红军人生地不熟,难以找到向导,后面敌军紧紧追赶,地方土豪劣绅的武装又很强,一走错路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是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最困难的时刻。为了寻求一个有党有群众的地方休整部队,2 月3日在寻乌罗福嶂召开的前委扩大会上,毛泽东决策前往东固。2月17日,红四军到达东固根据地。 朱德曾回忆:“向东固进军的队伍活像凯旋游行,农民们从每个村子涌出来帮助运送伤病员和补给,东固山下的龙冈镇原是农民运动的强大中心,家家户户出来迎接红军,要求在家中款待他们。”红四军受到红二、四团的热烈欢迎。2月22日,在螺坑的河填上举行了盛大的会师。会后,红二、四团和东固人民向红四军赠送银元4000块、子弹及大批衣服、粮食、大大缓解了红四军给养紧张的困难。红四军利用东固的有利条件进行休整,将部队建制改为纵队,同时在东固人民的帮助下建立医院、留守处,安置伤病员300 余人,毛泽覃、谢唯俊、陈东日等同志留下养伤并参加东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工作。红四军在东固得到红二、四团及根据地人民的掩护,有一周以上时间休息整顿,为日后进军赣南、闽西奠定了基础。
  (三)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丰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作出了积极贡献。“八七”会议后,各地相继举行了工农武装暴动。东固革命根据地首先在这种斗争风暴中诞生。在敌人“进剿”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东固根据地得到坚持、巩固和发展壮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独特的斗争形式。1929年4月13日,毛泽东以红四军前委的名义,在致湘赣边界特委的信中指出:“在全国或一省总暴动以前政权的形式和武装的组织大须讨论,依照两年的经验,在全国至少有一省用总暴动的方法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权以前,小区域苏维埃政权公开割据是有害无益的,如湘潭、醴陵、平江、永新、莲花、遂川不仅失掉群众,连党也几乎失掉完了,不仅不能解脱群众若干的经济痛苦,农村城市的经济基础一起毁败完了,即此问题即是使群众失掉而有余。这番我们到了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权利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因为这种组织取得群众不致失掉群众。武装群众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由25支枪起手的七、九两纵队,现改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四团。差不多抵得上四军的三十一团了。他的战术是飘忽不定的游击……敌人完全奈何他们不得,用这种方法,游击区域可以很广,即是说发动群众的地方可以很多,可以在许多地方建立党和群众的秘密组织。” 1929年5月10日,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召开第四次执委扩大会议,根据红四军前委介绍的东固根据地经验,调整了部署,确定了新的斗争策略。毛泽东在1930年1月5日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 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 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这是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作用的高度评价。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