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道路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井冈山道路连在一起的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曾精辟地、科学地把它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是无数革命前辈和先烈在井冈山血与火的拼搏中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和培育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井冈山精神则作为具备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穿越时空,永放光芒。
勇于开拓的革命胆略是井冈山精神的关键井冈山精神是伴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而产生、发展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处于一片白色恐怖的形势下,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在军事上相继失利,“竟致溃不成军”。在面临全军覆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果断决策,摒弃师长余洒度力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军事主张,提岀了“退兵萍乡”的主张,随后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独辟蹊径,引兵井冈,实现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退却的战略转移, 首创了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拓了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的新道路。毛泽东和秋收起义的将士们,在战事失利,部队严重减员的险恶局势面前,没有一蹶不振,偃旗息鼓,而是百折不挠,重整旗鼓,勇往直前,踏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
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体现井冈山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井冈儿女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军队在血与火的阶级搏斗中进行的。井冈山军民在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指挥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新城大捷、五斗江战斗、草市坳战斗、龙源口大捷等粉碎赣敌的四次“进剿”,以及永新困敌、黄洋界保卫战、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保卫战等打破湘赣两省敌人两次“会剿”的胜利。在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岁月里,广大军民同仇敌怕,众志成城,浴血奋战,英勇不屈,出现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红军营长肖劲在龙源口战斗中被敌弹击穿腹部,他忍着剧痛把腹外的肠子塞进腹部坚持战斗,直到牺牲;宁冈县茅坪乡党支部书记谢甲开在“三月失败”中被捕,他面对酷刑,大义凛然,敌人残暴地将他开肚剖胸,挖出心肝,被敌人割去舌头,他就用脚趾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地上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后壮烈牺牲;遂川县西庄乡赤卫队队长曾宝华、妇女主任郭桂英夫妻俩,为保护苏维埃红色印章,守口如瓶,最后连同独生儿子一家三口被敌人活活打死,烧尸毁迹。英雄事迹,不胜枚举。悲壮的历史,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先烈的英名,将永昭日月,千古流芳。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还有一大批留学生、起义军官,他们为了追求革命和真理,自觉地抛弃了优厚的生活环境,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爱情,甚至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这种崇髙的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是井冈山精神的动力井冈山斗争时期,除了严酷的军事斗争外,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经济斗争。井冈山地处边陲,“受资本经济的侵蚀颇迟”,没有现代工业和固定的商业网点,基本上是一种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敌人对根据地严密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井冈山军民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在吃饭难、缺衣被、少食盐、无药品的状况下,井冈山军民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艰苦创业,因陋就简、白手起家。在军需工业方面,先后办起了桃寮被服厂、红军军械处、红军印刷厂等;在农业生产方面,组织红军指战员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开展劳力换工和农具耕牛互助;在商业贸易方面,开辟了大陇坏场,改造、繁荣了草林坏场,沟通了赤白贸易,并制定了正确的工商业政策;在金融方面,创办了红军造币厂、铸造、发行了“工”字银元、调剂货币流通,稳定金融市场;在医疗卫生方面,办起了茅坪后方医院、小井红光医院。此外,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还开展了群众性的熬硝盐运动,成立了边界竹木委员会、防务委员会,还组织红军将士挑粮上山。边界党和政府由于采取了这些得力措施,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战胜重重困难,解决了红军的给养,工农红年才得以生存,红色政权才得以巩固。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党、红军与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血肉相依、鱼水共欢的密切关系,不仅军民一家, 而且官兵平等。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这种团结一致、军民一家的血肉关系,正是井冈山精神内涵的重要特征。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井冈山道路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前,一直是照搬苏联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企图通过中心城市的总暴动,达到夺取政权的战略目的。大革命失败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中国和苏联的情况不一样。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敌人以重兵盘踞在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 山区恰恰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毛泽东正是从中国的这种国情岀发,摒弃了“城市中心论”的苏联模式,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红色政权“波浪式推进”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等等,并且对井冈山斗争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理论概括,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创立了中国革命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科学地论述了在四周白色恐怖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任何本本上所没有的新思想、新结论。“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终至燎原。这就表明,如果毛泽东同志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而不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正是有了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毛泽东提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才取得革命的胜利。
坚定不移的崇高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正当井冈山的斗争沿着党的正确航道日益发展的时候,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在危难时刻,党和红军内以林彪为代表的一部分人又一次产生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毛泽东针对这种悲观论调,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结合井冈山红色区域的斗争实际,科学地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他总结了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阐明了湘赣边界红色区域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深刻指出:“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全国政权的取得”。可见,当年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毛泽东,就把湘赣边界的小块红色区域同夺取全国政权联系起来考虑了,真可谓高瞻远瞩。因为有这种远见卓识,毛泽东坚信“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坚信“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共产党人所从事的革命事业,是大海上“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航船”,是天空中“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日”,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婴儿”。这种崇高的理想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井冈山精神内涵的灵魂之所系。
历史造就了井冈山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时期就独立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井冈山精神正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孕育而成的。在土地革命战争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领导城市工人运动和投入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只有到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兴起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从井冈山的斗争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新道路——井冈山的道路,才形成了中国革命精神的最初原型——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革命的民族精神具有原创性的民族精神必然催生岀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后来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此后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时期的“54字创业精神”、“,98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都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延伸和具有时代内涵的发展。这些精神作为一种特定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观,一起悟铸和培育成为一种革命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井冈山精神以其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丰富深刻的底蕴和内涵,光辉卓绝的道德人格典范,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成为维系中国过去和现在、历史和未来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革命的民族精神的源头及伟大象征。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总源头,井冈山道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没有井冈山精神和井冈山道路,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的种种革命精神,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革命传统所熏陶的精神力量,都闪烁着井冈山精神的思想光辉。正如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所说:“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当然,对革命传统要继承又要发展。我们应该把革命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焕发出的新的时代风貌结合起来,熔铸成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并把它贯注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井冈山精神是吉安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 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实现具有一个较强经济实力的吉安,一个高效率、快节奏、迅速崛起的吉安,一个“三个文明”并进,和谐发展的吉安,与全国人民一起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