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音洞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唯一号: 140236020230000135
实物名称: 潮音洞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65.pdf
类型: 洞穴
分类号: K928.7
主题词: 名胜古迹

实物简介

潮音洞位于南城县岳口伏牛村,东临盱江,是古代人工所开凿的一处石龛窟,建于明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洞外一龛,洞内石壁浮雕罗汉佛像二十尊,头部均被砸掉,另有一尊脚踏莲花的观音,有一定的石刻艺术。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潮音洞内呈长方形,宽10米,深20余米,空气清新,气候清凉。内建楼阁雕梁画栋。石壁上有10余尊罗汉佛像浮雕,形态各异,形神兼备。或托腮凝思,或横眉怒目,或讲经说法,或闭目养神,或坐或立,栩栩如生。另有一尊脚踏莲花,手持云帚的观音塑像,立于洞中。洞外群山叠翠,果木葱笼,怪石突兀,江水如练。洞口有副对联,饶有情趣:“神庙朝朝朝朝朝朝应,江水长长长长长长流”。上联一、二、四、六的“朝”,读作zhao,三、五的“朝”读作chao;下联一、二、四、六的“长”,读作chang,三、五的“长”读作zhang。它运用“朝”、“长”二字的多音多义,重叠使用,表示朝拜者祈求神明保佑世代平安,像江水一样源远流长。其横批为“豁然开朗”,暗示游人洞内有别有洞天的神佛胜境,并寓意游人解开此联之谜的心境。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