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面山里金牛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唯一号: 140234020230001197
专题名称: 赤面山里金牛洞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33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在南城西门外二十来里的地方,有一座赭红色岩石的山,人们称它赤面山。那儿有个山洞,叫做金牛洞。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小金牛常常从洞里跳出来吃草、饮水、嬉戏玩耍。它屙的屎白天是金子,晚上是银子。不过。这条神奇的牛一见生人便隐去,人们无法见到它,更谈不上接近它。 山下有一个放牛娃,父母被狠心的财主逼死了,自己被迫替财主打长工。他早晨放猪,上午打柴,下午放牛,晚上还得在磨房里推磨。他整天劳累,还吃不饱,穿不暖,只好常常在山上挖些草根充饥。牛娃是个十分善良的孩子。一次,他因为偷偷地放走了被财主抢来的一位年青姑娘,遭到财主的一顿毒打,被打得死去活来。伤还没有好,财主就逼他去放牛。牛娃赶着牛群来到洞前,由于周身伤痛,又饥又渴,竟倒在地上昏昏睡着了。梦中,他看见麻姑娘娘向他走来,麻姑娘娘告诉他不要带牛鞭,只须一手拿一把嫩绿的青草,一手抓一把米,对着洞口吹口气,然后随便唱支歌,洞门便会打开,可爱的小金牛就会出来和他作伴。牛娃醒来,麻姑娘娘的话记得清清楚楚。他讨来一把米,拔了一把青草,对着洞口唱道:“金牛洞,洞门开,金牛快快走出来。出来关我牛栏里,打个谜儿让我猜……” 这时,只听见洞门果然“吱呀”一声开了,跳出来一只金光灿烂的小金牛。小金牛亲热地依偎着牛娃,舔舔牛娃的手掌,吃完鲜草,又扬扬蹄,撒着欢跑开了。牛娃也跟着欢快地跑着。从此,小金牛和牛娃交上了朋友,天天一起玩耍。金牛洞前撒满了金牛的粪。牛娃拿了一点细碎的金粪,请人在山上建造了几个凉亭,供牧童、樵夫歇息。其他的金粪都分给了穷乡亲。 不久,这件事被贪心的财主知道了。他把牛娃关在磨房里推磨,自己打扮成放牛人的模样,一手握草,一手抓米,气喘吁吁地爬上山,秃脑门上直冒汗。一上山,就瞪着眼,对着洞门吹气,扯着破锣的嗓门,唱道:“金牛洞,洞门开,金牛快快走出来。出来关我牛栏里,富贵荣华乐乎哉。” 果然,洞门开了,小金牛出来了,它先是一怔,“咩咩”叫了两声,就斜着眼看着财主。财主见金牛出来了,手中的草和米早丢了。他眼睛笑成条一缝,口涎儿一流三尺长,用手到牛的屁股眼边一搔一搔,巴不得小金牛赶快拉出金粪来。小金牛被财主的手搔得怪痒痒的,终于忍不住翅起尾巴。财主可乐了,伸出手掌就要接金粪,却不料金牛竖起屁股,把滚烫的金粪撒得财主一脸一身。顿时,财主的鼻子烧歪了,脸上汤起了一串长泡,小的象葡萄,大的象葫芦。稀牛粪又流到肚皮上,肚脐眼也给烧没了,财主直痛得呼爹叫娘。金牛撒完粪,断定他是贪财如命,不怀好意,就狠命地踢了他一脚,转身回洞。贪得无厌的财主虽然烧成这个样子,看见金牛要走了,急得顾不了疼痛,连忙用双手紧紧拉住牛尾巴。金牛的鼻子“哼”了一声,头也不回,径直奔进山洞,把财主也一直拉进去了。立刻,洞门紧闭了,财主被活活埋葬了。 (游本遥)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