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背脊骨做正梁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唯一号: 140234020230001195
专题名称: 鱼背脊骨做正梁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33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鱼良是盱江泥沙淤积成的一个小平原。原来并不叫鱼良。那时有三姓族居在这里:陈家在上游一片,黄家居中,刘家居下。 沙洲易旱,盱江水低,又无泉水来源。遇到干旱,从前只晓得求神拜菩萨,祈求神龙降雨。有一年,又是特大干旱。禾苗都干死了。几族商议在中心点的沙洲上建一神殿,塑上江中大帝的像,以保佑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几族命资请来木匠,石匠,备好材料开工修建。不久基脚砌好了,柱头竖起了,江中大帝的像也塑好了。正当准备打爆竹上梁时,却发现丢失了正梁。这可不得了,木匠师傅急得顿脚,各族族长伏在江中大帝神像前叩头,求菩萨帮忙。 忽然,乌云铺天盖地,倒天倒地地下起暴雨来了。眼看着江水一寸一寸地上涨,漫到岸上殿门口来了。正在大家惊慌失措的时候,上游漂来了一条特大的半死的鱼。鱼一漂到殿门口就停下了。大家围上来,只见鱼的眼睛比米斗还要大,尾巴象一棵大树,腰身比禾格(禾戽)还更粗。这时,水退了,天也晴了。大家把鱼肉割下来分吃,每家分到二谷箩。剩下的鱼背骨刚好和正梁一样大小,一样长短。这下可乐坏了木匠师傅。木匠师傅赶紧跪倒,向江中大帝像磕了几十个响头,感谢菩萨显灵,在紧要关头送来鱼梁。在爆竹声中,木匠师傅升上鱼的脊骨做的正梁。那鱼梁竟合丝严缝,比原先的树梁还更好。众人个个笑得合不拢嘴。石匠师傅立即凿了一块石匾,匾上的字是“渔梁殿”。 一传十,十传百,菩萨显圣,“渔梁殿”用鱼背脊骨做正梁的事到处传开了,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纷纷前来观看和朝拜。 据说,一到天旱,只要把江中大帝像抬到外面游圈,人还没有进殿门,雨就下起来了。听说大帝是东海龙王的母舅,母舅一高兴,外甥就下雨。(刘细根)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