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保山下寻石马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唯一号: 140234020230001194
专题名称: 延保山下寻石马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33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南城县洪门镇的廖坑村北,有一座延保山。山下有片稻田,田中埋着一尊尊三尺见方的石墩。那些石墩,据说都是石人石马的座子。为什么只有石座而没有石人石马呢?至今,廖坊村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几百年前,延保山下住着一个老汉。老汉姓廖名福为人厚道,颇有心计,是一个种庄稼的好手。 一天傍晚,廖福去田里看水,见一匹灰色的马驹正在吃禾,立即前去赶它。那马看见有人来赶,掉头就跑。廖福望着一大片被吃掉的禾苗,心疼极了,拿起锄头就去追赶。那马儿径直朝延保山下跑去。延保山脚下有一大块茅草坪,灰马跑到这里,钻进茅草就不见了。廖福左寻右寻也不见踪迹。 接连几天都是如此。廖福感到非常奇怪。心里想:附近几个村子都无人养马,这灰马从哪里来的呢?每次追赶时,自己明明看见灰马钻进茅草坪,可怎么总是找不到呢?廖福百思不解,便将此事向家中人说了。大家都觉得这事很是奇怪。眼看着绿油油的禾苗被马儿糟踏,大家都感到很痛心,决心想尽办法一定要除掉这一害人的孽畜。 第二天下午,廖福叫来儿子廖贵,在田边选择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躲藏起来。等到日头快要下山的时候,只见那灰马又从延保山方向慢慢走来。灰马四面看了看,见周围没有一点动静,便下到田里,放心大嚼起来。廖福见状,叫儿子躲在灰马回归的路上拦截,自己轻手轻脚向灰马靠近。那知这畜生极其灵敏。未等廖福近前,便发觉有人,立即掉头朝原路跑去。跑了四五丈远,埋伏在路边的廖贵一跃而起,对着灰马一锄下去,正中马的前腿只听“当啷”一声,锄头被碰了回来。廖贵感到奇怪;这马腿怎么这样硬呀?那灰马中了一锄,腿上鲜血直流,哀鸣一声负痛朝茅草坪直奔。廖福父子在后紧追不舍。谁知追到山脚下,那灰马往草丛中一钻,又不见了。俩人沿着地面的斑斑血迹钻进茅草寻找,那知茅草里却一点血迹也看不到。父子二人大为惊奇。 为了弄个究竟,廖福父子放了一把大火,把茅草烧了个精光,火熄之后,父子二人一看,茅草坪根本没有什么灰马,只有几尊石人石马相对面立。排头的那尊石马酷似吃禾的灰马驹。它的前腿被打缺一块,痕迹新鲜,正是刚才灰马被打的部位,仔细一看,石马口中还有新鲜的禾苗。二人此时方才明白这些石人石马是成精的孽畜变的。于是,他们邀来几个身强力壮的后生,将石人石马统统搬倒在一条山洪冲开的山沟里,再用泥土掩埋起来。从此以后,这一带的庄稼,再没有遭到“灰马”的危害。后来,廖福父子和乡亲们又把被烧得精光的茅草坪开出来种庄稼;那些石人石马的座子,因为埋得很深,没有被挖出来,所以至今留在田中。 (邓九和)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