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峰下油米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唯一号: 140234020230001188
专题名称: 天柱峰下油米洞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31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南城从姑山有座天柱峰。天柱峰下有两个洞,一个是油洞,一个是米洞。传说洞很神奇,天天流出油和米。数量不多不少,恰恰够从姑山上庙里的和尚食用。 庙里有个贪心和尚,名叫法痴。法痴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心贪手长,心想,这洞里不知藏了多少粮油,年年吃,年年有,我总有一天要把它全捞出来。 有一天,山下不少逃荒的人群和外地游方的僧道进庙来挂单(吃饭)。法痴一看,足足有一百零八个人,心里一慌,连忙进洞取米。谁知一爬进洞,满洞的米,满洞的油,扛出一称,恰恰够一百零八个人的。法痴和尚暗暗每份扣下二两米,半钱油。他把扣下来的米和油锁在柜子里,准备以后到山下换酒吃。 一百零八个外客在庙里住了十天,和尚克扣的米和油算起来不少了。和尚心里暗喜,等逃荒的人和僧道走了,便拿着锁匙开柜取米,谁知柜子里的油和米全都不见了。原来,油和米又回到米洞里去了。 这下痴和尚起了火,便拿起铁锤铁钎想把油洞米洞的洞口凿大,把洞里油米全捞出来。他举起大锤钎啷啷当当打阔洞口,敲呀!打呀!铁锤打下,石火四溅,只听得轰一声,天崩地裂,电光闪闪,接着是几声振耳的霹雳,洞坍了,油洞和米洞从此再不出米和油了。(陈国章)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