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县舞蹈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唯一号: 140234020230000941
专题名称: 崇仁县舞蹈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602.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古时,崇仁县内民间舞蹈颇盛。始于晚唐的跳傩(今通称傩舞),是我县主要民间舞蹈之一,在刘家渡、萱华、饶家、浯漳、朱陂、谢坊、马鞍等村庄,集镇盛行。表演时,“跳傩”艺人身穿古代服装,束带,戴假面具,手执刀、剑、鞭等道具,作多种姿态的舞蹈。既有独舞,亦有群舞;以打击乐伴舞。时移世易,“跳傩”之风渐衰。现在沙堤乡前河村的《跳八仙》,即为一种较完整的“傩舞”。1985年底,省舞蹈录像队曾专程前来为《跳八仙》录像。此外,民间所喜闻乐见的尚有“龙灯”、”狮舞”、“马灯舞”、“蚌壳舞”、“花篮灯”、“采莲船”、“高跷”等,至今逢年过节民间仍有活动。近代,兴“秧歌舞”、“交谊舞”、“集体舞”。“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大跳忠字舞”。1980年以后复兴。 美术始盛于明、清时代。明正德时,县人黄敖,博究群书,兼精书画。清乾隆时,县人陈一章,擅长绘事,博览精思,独臻绝诣,曾赴盛京(今沈阳),将山海关至辽阳沿途风景,画成长卷,进呈御览,博得乾隆帝的赞赏。民国时期,县人方荫堂,擅画山水;袁爱民擅绘人物;陈德怡,专工画虎;颇负盛名。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