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唯一号: 140234020220000262
专题名称: 大豆
其他名称: 古称“菽”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T00154_00.pdf
专题类型: 粮食
产地: 临川
产量: “蒲田8008”亩产为130公斤,最高可达200公斤

专题描述

豆类作物古称“菽”,据考证,在殷圩甲骨文上已有大豆的记载,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小苑篇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之句,菽就是大豆,足见三千年前,大豆就是重要的栽培作物了。大豆的用途很广,它含有30-40%的蛋白质20-24%的脂肪及3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价值很高。唱凯镇人民一向以大豆制成多种豆制品作为副食品,豆鼓油、豆豉、豆皮都是比较著名的豆类制品已有数百种,榨过油后的豆饼含有43-46%的蛋白质,可制造味精、酱油等食品,也是牲畜的精饲料和优质肥料。大豆的秆、荚皮、叶子可作燃料、造纸原料或经过粉碎作饲料。 《江西特产质量统计》(1936年)曾有临川大豆栽种的记载,1957年前,唱凯镇境内大豆生产发展较快。1958—1977年随着双季稻及三熟制的发展,大豆面积又缩减。 大豆按插种季节有早大豆和晚大豆之分,以前种植品种多为地方农家传统品种,如懒人豆、大青皮豆、小青皮豆、小黄豆、泥豆、田塍豆、六月爆等,栽培面积较大的是大青皮豆、黄豆、田塍豆和泥豆等。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矮脚青晚大豆良种。1980年引进矮脚早高产早大豆良种试种推广,逐渐更换境内地方传统的老品种。1992年又引进浙农大的“浙春2号”早大豆品种试种。1993年引进福建“蒲田8008”大豆良种试种、示范推广,增产比较明显,“蒲田8008”亩产为130公斤,最高可达200公斤,因而促进了境内大豆产量的提高。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临川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