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唯一号: 140234020210000423
专题名称: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T00125_00.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产地: 乐安县

专题描述

“乐安花猪”有悠久的饲养历史。据《江西省地方家畜品种》内记载:建国前乐安引进了宁都的黑猪种,经杂交以后,形成了“乐安花猪”。“乐安花猪”是全省著名的地方良种之一。体型较大,全身除头部及尾端固定为黑色外,躯干有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1—4个黑快,形成黑白相间的花斑。腹部为白色,额顶有不规则的白色小块(条),毛较稀疏。头大嘴平,耳下垂,背部宽阔,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多分布于金竹、坪溪、招携、南村、望仙等地。建国后于1956年9月、1960年8月、1980年8月,省、地、县有关部门先后调查资料表明,“乐安花猪”有“大山种”和“小山种”两个类型。现以南村、望仙两个乡饲养较多。 1979年,省、地、县有关兽医技术人员,对“乐安花猪”进行胴体组织分离测验,共测定3头,其结果是出肉率占72.3%,其中瘦肉占42.82%。出肉率和瘦肉率都较高。 “乐安花猪”母猪繁殖力强,产崽率高,护理周到,据1980年对13窝母猪产崽调查,平均每窝产崽11.3头,最多16头,成活率达90%以上,断奶期崽体重平均9—11公斤。 “乐安花猪”虽为省优良品种之一;但由于缺乏计划选育,提纯复壮,目前体型、外貌均不一致,差异较大。种猪数量和质量均不能适应养猪发展的需要。对公、母猪要进行选育,有计划地育成遗传性稳定,体型、外貌均要求符合“乐安花猪”特点的瘦肉型品种。 1954年,县畜牧水产场从南昌省种畜牧场引进约克夏猪3头,1956年引进巴克夏猪,1968年引进长白猪、北京黑猪,1970年从湖南购进宁乡猪1万余头,除留用部分公、母猪外,大都作商品猪用。其公猪与本地母猪杂交,后代具有明显的优势,当时深受群众欢迎。 1983年4月至10月,县农业局畜牧兽医站,在龚坊公社进行了生猪的人工授精试验。共配种195头,其中受胎170头,受胎率达87.2%。 建国后,本县养猪户仍沿袭传统的放养,以青饲料加细糠煮成熟食,蛋白质含量低,营养性差,以致出栏率低于全省水平。据民国24年(1935年)《江西年鉴》记载:“乐安有养猪户22101户,饲养生猪44802头。”1950年底全县存生猪19018头,比民国24年少养25784头。1965年全县生猪存栏数为41717头,比1950年增养22699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县有了精饲料和配合饲料加工业,毛猪生产才有较大的发展,1985年生猪存栏数为107777头,比1935年和1950年的存栏数分别提高1.4倍和4.7倍。自1978年始到1985年止共为国家提供商品猪50530头。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安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