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油菜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唯一号:
140234020210000219
专题名称:
油菜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T00119_00.pdf
专题类型:
蔬菜
产地:
黎川县
专题描述
油菜是本县主要油料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很大。民国26年,全县种植面积3800亩,油菜籽总产量560石。解放前至70年代初,县内所栽培的油菜均为白菜型当地农家老品种,产量低,一般亩产油菜籽15—20公斤,最高不超过25—30公斤;抗病力弱,特别易发菌核病,发病率高达50—60%,较轻时亦在20—30%左右;出油率也低,含油率仅25%。经过引进外地新品种试种,取得一些经验教训,但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仍很不理想。由于产量低、投工大,投资多,农民普遍反映种油菜不合算,因此全县油菜种植面积从过去1—2万亩(最多曾达到3万亩左右)减少到近数年只5000—6000亩之间。 本县油菜栽培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试验证明,过去油菜低产的原因,一是点播和栽插的密度太稀疏,二是本县土壤严重缺硼,而油菜缺硼会发生花而不实。因此,必须改进播栽密度和适时适度施硼肥和喷硼砂。 1964年引进甘兰型油菜——“胜利52”,亩产油菜籽75公斤左右,因土壤缺硼引起花而不实,未大面积推广。1976年引进甘兰型油菜——“西南302”,并从上海市硼砂厂调进硼泥作油菜底肥,从无锡市红星化工厂调硼砂作叶面肥,解决了本县甘兰型油菜因缺硼影响产量的技术难题。1990年又引进甘兰型新品种“万油17”(早熟),“821”(中熟),杂交油菜一“秦油2号”(迟熟),亩产油菜籽一般75—100公斤。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黎川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