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社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唯一号: 140231020210000035
机构名称: 南城社学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T00001_00.pdf
起始时间: 明洪武八年(1375)

机构描述

南城社学。明洪武八年(1375)奉诏立社学。每50家设一所,延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正统元年(1436)朝廷令提学官及府县官严督勤保,有俊秀向学者,许补生员。宏治年间,南城社学共十二所,提学副使邵宝竭力振兴,规定凡补生员者必须经过社学。正德七年(1512),社学十四所,编名为礼、乐、射、御、书、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后为豪绅侵没。万历五年(1577),知县范来恢复社学,学名仍旧,地址是:(1)礼字社学:设北隅朝京门内清和院旧址;(2)乐字社学:设西隅孔家岭;(3)射字社学:设北隅旧府治内;(4)御字社学:设北关周家湖;(5)书字社学:设北关石蹬前;(6)数字社学:设西关杜家坊;(7)格字社学:设北隅雍熙街;(8)致字社学,设东关便民仓后;(9)诚字社学:设东关太平桥头;(10)正字社学:设西关长岗上;(11)修字社学:设南关邱寺前;(12)齐字社学:设南关申明亭;(13)治字社学:设北关江家巷;(14 )平字社学,设北关罗家。清顺治元年(1644),每乡置社学一所,选择文艺通晓行谊谨厚者充任社学教师,免其差役,量给廪仡。雍正元年(1723)诏令乡子弟年12至20,有志学文者入学肄业,造名册上报提学使查考。社学中有能文进学者,社学教师从优奖赏,社学教师怠于教或系钻营滥充者,查出即行皖革开除严加议处。当时南城较为著名的社学有:(一)青绥社学。设十四都青绥里八堡。明成化年间建,后废,清康熙年间恢复。乾隆四年,八堡又捐建学宇。(二)黄山社学,道光五年(1825),本都人呈准以黄孝子祠为学址,延请都中老成者,以训子弟,教师之束备膏火,从黄孝子祠祀余谷内分半酌给。(三)钟灵社学:设十一都,乾隆十三年(1748)建立,里人于中林寺故址筑书舍,置学田延师以课子弟,改中林为钟灵。(四)城关社学,道光十九年(1839)建,咸丰六年(1 856)毁。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