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清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唯一号: 140230020220000165
人物姓名: 李瑞清
人物异名: 字仲麟,号梅庵,自称梅花庵道人、清道人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20000001/005
起始页: T03642_00.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867
卒年: 1920
籍贯: 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进贤县温圳)
亲属: 李联琇

传略

字仲麟,号梅庵,自称梅花庵道人、清道人,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进贤县温圳)人。著名教育家、书画家。 其父曾任长沙同知,从小在长沙生活;伯祖李宗翰、叔李联琇为清嘉庆、道光年间著名书法家、收藏家。 光绪十七年(1891),在湖南参加乡试,因不合乡籍被注销。十九年回原籍,参加江西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另说二十一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一年(1905),以候补遭到江苏。时值江宁(今南京)发生学潮,他奉命前往疏导劝谕,平息风潮,任为两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监督(校长)。到职后,以“为国育才”为己任,积极筹措资金,扩大建筑,修改编制,调整学科,添置教具,建立生产实验基地,附设中、小学堂,学生达到1000余人,成为东南地区规模最大、声誉最高的学府。他为吸引人才,增加现代文化科学技术内容,专程赴日本,重金聘请十多名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任教;“四备复礼,三临嘉定”把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的姚明辉聘为地理教师。他创设国画手工科,亲自讲授国画课,“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俭朴、勤奋、诚笃”为校风来律己诲人。 宣统元年(1909),李瑞清任江宁提学使,兼两江师范学堂监督。他在繁忙公务中,每天仍去学校一次处理校务。三年,武昌起义爆发,江宁驻军响应,联合浙军围攻南京。官吏显宦相继逃遁,李瑞清留校仍督学生照常上课。当布政使逃离,他被举荐代理布政使。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李瑞清以“孽子孤臣”自许,拒不出任民国政府官职。他将藩司库存数十万两银子和两位师范学堂的财产清册及剩余款项一一点清,交给地方父老,成为一贫如洗的百姓。身着道装,自称“清道人”,移居上海王家湾靠卖字画为生,并很快融入海派书画之中。与沈曾植、吴昌硕、曾熙一起被誉为沪上四家,成为传统书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李瑞清诗、词、书、画无一不工。其诗宗汉、魏,下陟陶(渊明)、谢(灵运),擅长古体。绝句尤为凄艳动人,故有“过江名士知多少,争诵临川古体诗”之誉。其词蕴意邃远,耐人玩味。其书法各体皆备,尤好篆隶,各具神态。其画初学梅道人、黄山樵,晚年师法龚半千、朱耷、恽南田等人,画花卉画佛皆妙,妙在以篆作画,以画作篆,独创画篆结合艺术风格,著名书画家胡小石、李仲乾、张大千、黄鸿图、姜丹书等都出自他门下。其书画作品成为艺术珍品,声名远播日本,有人不惜重金,以购得其墨宝为荣。 他年轻时,为其父同僚余祚馨所钟爱。余祚馨先后以3个女儿与他为妻,均夭亡。他尤钟爱结婚仅两年的余梅仙。自梅仙亡后,他孑然一身,思梅落泪,爱梅成癖。他为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时,以“梅阉”名其宅。他死后,葬于南京牛首山,墓傍植梅300株,学生为其建“玉梅花阉”数间。两江师范虽几次易名,校内为其所建“梅阉”一直未改。新中国成立后又建“梅庵亭”,缅怀其办学功绩。临川人民将其生前所居“府前街”改名“梅庵路”(今为羊城路)。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