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端伯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唯一号: 140230020220000112
人物姓名: 黄端伯
人物异名: 字元公,号迎祥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20000001/005
起始页: T03617_00.pdf
时代: 明代
出生年: 1585
卒年: 1645
籍贯: 新城(今黎川)龙安

传略

字元公,号迎祥,新城(今黎川)龙安人。明末抗清名重一时的烈汉和诗人。 从小聪敏好学,博览经史百家之言。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次年被授为浙江宁波推官。时倭寇常犯浙江沿海一带,他集思广益,提出防倭10条计策,使该地倭患大为减轻。他在宁波“布衣素食,货利不撄其心”。对初次犯法者重在教育,对贿赂者则深恶痛绝。对穷书生,只要有文才,便加意勉励,给予资助和推荐。他生平好佛,曾私刻印章号海岸道人。民感其德,称他为黄佛子。 崇祯五年(1632),因母病故,遂回故里,3年服满,改任杭州推官。他办事干练,广知博闻,公务之余,常邀两浙学士讲学于西湖,为当地培养人才。崇祯十年(1637),考选北上时,又逢父丧,居家7年。耳闻目睹建昌(今南城县)益王朱慈炱作威作福、穷奢极欲的种种行为,义愤填膺,于十二年上疏朝廷,列数益王在建昌“擅增兵甲”,“擅增民词,批行郡县,骗害良民,惨不忍闻,至于叩克宗禄,喷有烦言”,“臣不能为王讳也!”益王知此事后,竭力为自己不端行为辩解,并诬告黄端伯意在离间亲藩。黄端伯再上疏批驳,但崇祯不予理会,益王则变本加厉欺压百姓,黄端伯一怒之下,弃官为僧,避居庐山。 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崇祯自缢,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朝。黄端伯面北恸哭,盼为国效力。经礼部尚书姜日广推荐,授为礼部仪制司主事。福王弘光元年(1645)五月,南京失守,福王逃逸,礼部尚书钱谦益等百官皆迎降,只有黄端伯在其寓所能仁寺独傍门不降。清豫亲王多铎大怒,将其关押在江宁狱中。在狱中,他谈笑如常,并作《明夷录》言:“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志。六月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剃发,他指颈说:“我宁剃(杀)头不剃发”。八月十三日,多铎再劝黄端伯降,并威胁说:“不降则戳!”黄端伯誓死不降,多铎命杀之。黄端伯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刽子手心惊目眩,不敢举刀,黄端伯厉声说:“何不刺我心!”他受难时,观者万余,焚香拜泣,连多铎也叹称“南来硬汉仅见此人”。明鲁王以海在绍兴监国时(1646-1653),赠黄端伯太常寺卿,谥忠节。明唐王朱聿键隆武年间(1645-1646)亦封其为礼部尚书,谥忠毅。清乾隆时(1736-1795)赐谥烈愍。 黄端伯常撰文作诗抒发情感,传之于世有《易疏》5卷、《东海集》《庐山集》《瑶光阁集》13卷,并列入《四库全书》。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