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汝芳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唯一号: 140230020220000092
人物姓名: 罗汝芳
人物异名: 字惟德,号近溪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20000001/005
起始页: T03607_00.pdf
时代: 明代
出生年: 1515
卒年: 1588
籍贯: 南城县罗坊

传略

字惟德,号近溪,南城县罗坊人。明代中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泰州学派传人。 罗汝芳自幼聪明好学,5岁从母读书,稍长博览群书,独钟理学,16岁赴南昌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颜钧(王阳明高徒王艮门人)。他探幽索隐,触类旁通,精究细研,孜孜探索王氏理学,有真知灼见,为其日后突破宋、明理学僵局,阐述唯物思想奠定学业基础。 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二十三年参加会试后,自认为“吾学未信,不可以仕”,不参加廷对,退居故乡达10年。其间,他四处访师友,考察社会,探讨经文,建“从姑山房”接纳四方士子学者,从事讲学活动。三十二年赴京参加殿试,得中进士,开始从政。初任太湖(今安庆)知县,山区多盗,他带领乡壮突入其巢,擒其首领,社会得到安定。他兴乡村社学,召诸生讲学,“公事多决于讲座”。后迁刑部主事,出知宁国(今宣城)府,创“志学书院”,汤显祖客居宣城时,曾就学于他。为政以德化民,刑设而不用。以真情实感,化解当地兄弟间争夺财产诉讼。创开元会,令囚犯参加听讲,以道德规范,感化、敦促犯人改过自新。赴京入觐时,大学士、礼部尚书徐阶召集两司郡县候选官员,大会灵济宫,聘他讲学。他深入浅出,侃侃而谈,听者数以千计,无不动容铭心,卓然自成一家。四十年,返乡守父丧,士民不忍离别,有竟步随至盱江者,四方士子云集南城,拜他为师。 隆庆二年(1568),他老师颜钧因得罪当权者,被捕入南京监狱,罪当问死。他听说后,即变卖家产,率其子与门人不远千里前去救援,其师得以减罪改戍邵武。万历元年(1573),神宗继位,张居正勾结宦官冯保取得首辅之位,想招揽几个人才做助手,将在家服母丧期满的罗汝芳调到京城。张居正本想听听罗汝芳对治理国家的意见,然而罗汝芳不愿投其所好,只是回答朴实的教学生涯。张居正听后很不满意,将其安排为东昌(今聊城)知府,亦创建“见泰书院”。后调云南屯田副使。罗汝芳入滇5载,开水利灌田4000余亩,并“以讲会乡约为治”,昆明五华书院和春华书院为其讲学场所,后任省右参政,分守永昌(今保山)。七年,再次赴京,公余应约到广济寺讲学,朝士纷纷往听,引起张居正不满,唆使朝臣上疏,劾他“事毕不行,潜在京师”,“摇撼朝廷,夹乱名实”,被罢官。罗汝芳回到家乡,率弟子游金陵、两浙、湖广,沿途讲学,但从不以师席自居,所到之处,座无虚席。 万历十六年(1588),罗汝芳去世。他一生耿直傲岸,不迎权贵,深受学者好评。其学说源于理学,但不囿于理学,强调“赤子良心,不学不虑”,否认“存天理,去人欲”的程朱理学,认为人们的感知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在人心中的反映。其哲学思想给文人学士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以积极影响,弟子汤显祖曾说“夫子在而世若忻生,夫子亡而世若蕉没。”思想家李贽说他数十年间“东西南北无虚座,雪夜花朝无虚日,贤愚老幼贫病富贵无虚人”,推崇备至。被后人尊为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其著作有《近溪子文集》5卷。后人集其轶文,得《明通宝义》《今语续缘》《识仁篇》《一贯篇》《孝经宗旨》《近溪子明道录》《近溪子明诗集》等数百卷,大部分收进《罗近溪先生全集》,列入《四库全书总目》。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