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唯一号: 140230020220000077
人物姓名: 危素
人物异名: 字太仆,号云林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20000001/005
起始页: T03598_00.pdf
时代: 明代
出生年: 1295或1303
卒年: 1372
籍贯: 金溪县白马乡(现黄通乡高桥)

传略

字太仆,号云林,金溪县白马乡(现黄通乡高桥)人。元末明初时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翰林学士。 其祖友龙本姓黄,后过继给危全讽之后裔,遂改姓危。4岁开始读书,15岁便精通《五经》。他曾拜读于吴澄门下,并尊李存为师。吴澄对他十分赏识,大力引荐,得以广交文学名士。范椁、虞集、揭奚斯等人对其渊博学识很折服,另眼相待。 元至正元年(1341),经大臣引荐,出任经筵检讨,负责编修宋、辽、金三朝国史及注释《尔雅》。书成后,顺帝奖给金银和宫女,他不接受。五年,改任国子助教。七年,改任翰林编修,负责编纂后妃等传和宫廷纪事,苦于无现成资料,便用自己俸金买动宦官和皇亲国戚,打探后富有关情况,详细询问,亲自笔录,得以成史。十一年,升为太常博士,后任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大司农丞。十七年,升礼部尚书。十八年,参中书省事,专任甘肃平章事,总西部兵马。他整治边防,任用贤吏,安抚边民,力图中兴,深得皇太子赏识,称他“澄清忠义,清白起家”。不久,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中书左丞。 至正二十年(1360),官拜参知政事。他“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闪亮河北岸)宫殿失火,顺帝下令重建大安、睿思二阁。危素以民间疾苦,苦谏不要大兴土木,并亲自到河南、河北、江淮一带发钱、发粮,赈救灾民。二十四年,为翰林学士,奉旨出任岭北行省(治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辖境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亚洲大部分及中国内蒙古东部、北部和黑龙江、吉林、辽宁部分地区)左丞。后弃官,隐居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区)达4年,潜心史学著作。 至正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朱元璋部将徐达、常遇春率军攻打通州,直逼大都(今北京),顺帝逃往上都,由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召危素进大都。危素刚到,朱元璋部亦攻入。危素感到国破家亡,即在其所居报恩寺跳井自杀,但被其诗友、寺僧大梓和波阳徐彦礼拉住,说:“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危素才打消死的念头。当明军兵士要进史库时,危素急告镇抚吴勉,《元实录》得以保存。 明洪武二年(1369),危素被任为翰林侍讲,与宋濂同修《元史》。朱元璋多次召见危素,询问元朝兴亡缘由,并令其撰写《皇陵碑文》(立碑时改用朱元璋自撰稿)。不久,危素被劾,罢官一年。后官复原职,兼弘文馆学士,并赐小车,免朝谒。朱元璋常赐酒宴与诸学士,并有诗词酬唱。危素呈诗虽在最后,往往独得朱元璋称赞,说危素“老成,有先忧之意”,此时危素已70多岁。皇帝对危素宠信,引起某些大臣嫉妒。御史王著等屡进谗言,说危素是亡国之臣,不应重用,危素被谪居和州(今安徽和县),令守元臣余阙庙。五年,卒于和州含山县寓所,亨年78岁,后归葬金溪高桥。学士宋濂为其墓撰铭志。 危素身经两朝,都任过大臣。但他是降臣,历代封建统治者出于忠君思想,对其并不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宣扬。《明史》和历代《抚州府志》和旧《金溪县志》,只将他放在“文苑”中予以介绍。他在历史著作中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宋、辽、金史本是危素执笔编纂,却被署名为元朝宰相脱脱主编。危素博学,善古文词。其诗歌创作在元末地位较高,影响较大。其诗气格雄伟,风骨遒劲,诗作收集在《云林集》2卷中。其散文被誉为元代一大家,有文集《说学斋稿》4卷。清人王懋称其文“演迤澄泓,视之若平易,而实不可及”。此外,还有《尔雅略义》19卷,以及《草庐年谱》《元海运记》等。在《太和正音谱》中有《危太仆后庭花》杂剧1本,王国维疑为危素所撰。他还精于书法,其书写的片纸只字,人们都爱珍藏。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