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敦逸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唯一号: 140230020210001933
人物姓名: 董敦逸
人物异名: 字梦授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T00470_00.pdf
时代:
出生年: 1061
国别: 中国
籍贯: 乐安牛田镇流坑村人

传略

董敦逸,字梦授。乐安牛田镇流坑村人。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进士。首任穰县(今河南省邓县)知县时,甚关心民间疾苦,申请停止原拟毁良田修陂坝的工程,既解除了十六万民工劳役之苦,又保存了三千六百顷农田免于淹毁。次任弋阳知县时,又遣返冶铜民工数百人回家团聚。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其时“党争”甚烈,敦逸因弹劾苏轼而被贬,放知临江军(治所在今清江县)。历四年又调回原职,当时,敦逸胡须已白,哲宗称其为“白须御史”,并命审理一宗皇宫内部争权案件,先是哲宗有意诬陷孟后,欲治以重罪。敦逸已知其中冤误,内侍又转达哲宗意图,左右为难。敦逸考虑再三,毅然上书剀切陈言,实事求是申述孟后之冤。哲宗阅后甚为震怒,加之蔡京等又从旁诽谤,欲将敦逸治以重罪,幸群臣申辩“今谪敦逸,何以解天下后世之谤?”始从轻降职,调知兴国军(相当于州,今为湖北阳新县),孟后因敦逸秉公剖冤而从轻废贬于瑶华官,史称“瑶华秘狱”。其后孟后之冤得以昭雪,并尊为“隆裕太后”,掌权内宫。建炎二年(1128年)被金兵追逐至永丰文江,偶询及此水来源,侍臣答以从董御史门前来。孟后取金盅盛河水一杯饮之,并道:“董御史是我大恩人,饮此水以报之。”从此永丰文江遂改称恩江。 徽宗继位后,敦逸复职任谏议大夫,奉命出使契丹,因抗礼不屈而被幽禁。契丹主强令其无灯夜读“皇陵碑”,限次日黎明背诵。敦逸无奈,只好借助萤光诵熟。翌日黎明背诵如流,契丹主疑为神助,不敢加害,并赐貂裘遣之。归国后,极力检举蔡京、蔡卞等奸党罪行,不仅未能见信,反被诬以忤旨罪,降职贬放江州(今九江)知州。尔后,徽宗忆起“白须御史”时,又调其回朝任户部侍郎,不久,以年老病弱辞职回乡而终。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