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唯一号: 140230020210001855
人物姓名: 汤显祖
人物异名: 清远道人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10/001
起始页: T00705_00.pdf
性别:
时代: 明代
出生年: 155O
卒年: 1616
国别: 中国
籍贯: 临川县城东文昌

传略

字:义仍,:若士,又号:海若,别署:清远道人。明代临川县城东文昌里人。 生而颖异不群。12岁能作诗,21岁中举。工古文,尤精乐府歌赋及五七言诗,才名闻于海内。因其重名节,轻富贵,坚拒当朝宰相张居正的诱挟,遭到排斥,连续四年进京考试均不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即张居正去世后的第二年,才考中进士,后又因不肯依附豪门,为当朝辅臣申时行、张四维所不容,只做到南京太常博士这样一个有职无权的闲散小官。两年后,改任詹事府主簿。万历十七年,升南京礼部主事。汤显祖年轻时曾受业于“秦州学派”创立者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思想比较激进。到南京后,又与顾完成、高攀龙、邹元标、李三才等东林党人结识,经常在一起议论朝政,抨击时弊。万历十九年,他满怀义愤,写下洋洋万言的《论辅臣科臣疏》,列举当朝宰相申时行结党营私、专横独断、贪污受贿、败坏朝政等多种罪行,请予撤职查办。疏上,昏庸而又偏听偏信的明神宗,不但没有接受汤显祖的忠谏,反而恼羞成怒,将他贬为广东徐闻典史。 万历二十一年,汤显祖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历时五年。这是他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五年。五年间,他兴建书院,讲学论道;消灭虎害,发展生产;抑制豪强,纾解民困;特别是春节期间,一反常制,将大批囚犯放回家中过年,看灯。囚犯及其家属无不感泣,届期自觉归狱服刑,改恶从善者甚多。他还经常下乡察访民情,根据需要和可能,在农田水利,缉盗防赌,发展农商贸易上办了很多实事,使偏僻山区成为文明昌盛之邦,达到“野无盗匪,民无怨声”,政通人和,获得“醇吏声为两浙冠”的称誉。 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目睹朝政腐败,社会黑暗,忧心如焚,怀着极端失望和愤懑的心情,辞官归里,在山明水秀的临川从事戏曲的研究和创作。当年秋,写成流传千古的浪漫主义爱情悲剧《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后二、三年,又陆续写出传奇戏曲《邯郸记》和《南柯记》,连同早年写的《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四梦”是汤显祖的天才杰作,它以梦境为纽带,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猛烈抨击封建礼教,赞美婚姻自由,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成就很高,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戏剧艺术库中的瑰宝。“四梦”中的《牡丹亭》不仅在国内舞台上盛演不衰,而且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先后被译成德、英、日、俄等多种文字,传播到国外,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齐名。因而被日本学者青木正儿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一贯认为“戏剧来源于生活”。他不仅研究历史(包括传奇),研究社会,观察生活,从中汲取丰富的创作营养,成功地塑造了杜丽娘、柳梦梅等色彩鲜明、有血有肉的形象,而且“亲掐檀板教小伶”、“自踏新词教歌舞”,指导宜黄戏(海盐腔)的排练和演出,在实践中反复琢磨、检验、发展自己的戏曲创作理论。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这篇著名的文章中,精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戏曲必须注重“令听者泪,读者颦,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的社会教育效果。强调演员要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角色。他为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提高作过重要贡献。 汤显祖诗宗香山、唐山,文学南丰、临川,创作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反对拟古、拘泥声律和追求“镂字摹声”、“丽词俊音”等形式主义倾向。他的诗文成就很高,名重一时,除《临川四梦》外,尚有《玉茗堂诗文全集》行世。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