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洪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宜黄县志》
唯一号: 140230020210001827
人物姓名: 九、洪涛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9/001
起始页: T00705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12年
卒年: 1995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棠阴镇永兴桥鹿源村人

传略

棠阴镇永兴桥鹿源村人,出生于一个雇农家庭。1931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洪涛历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三军七师十九团二连战士、通讯员,一军团一师一团二连青年干事、排长,红一军团一师三团特派干事,红一军团保卫局巡视员,前总特务团特派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第四和第五次反“围剿”,参加了南雄水口、建黎泰等战役和战斗。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曾两次负伤,仍然坚持战斗。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他不畏艰险,出生入死,英勇作战,参加了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遵义、土城等战役和战斗。 到达陕北后,又参加了直罗镇、豫旺堡、东征等战役和战斗。 抗日战争初期,他在延安抗大总校三期毕业后深入敌后,历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内蒙骑兵团协助特派员、平西挺进军政治部锄奸科长、平西游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平西七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十三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等职,在冀东等广大地域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殊死斗争。参加了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冀东夏季和冬季反扫荡、冀东打击伪治安军、冀东反清乡反合围等战役和战斗。1941年,洪涛和冀东抗日英雄、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鲍森一起,创建盘山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在冀东军区被推选为七大代表,出席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十旅六十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第六纵队警卫团政委、第六纵队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政治部保卫部长。在此期间,参加了三下江南,1947年夏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赣南、广东、海南岛登陆等战役战斗,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公安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第一审判庭庭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审判员等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参加了对日本侵华战犯的审判工作,表现了对侵略者无比的义愤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政治保卫和军事审判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在生病休养期间,他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不要求组织照顾,不向组织伸手。在担任邯郸、黄寺干休所休干支部书记时,仍力所能及地带领休养干部开办药厂、参加社会活动、开展军民共建,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晚节。 洪涛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授予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洪涛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在历次重大的政治斗争中,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坚决抵制和反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他党性强,坚持原则,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善于团结同志,艰苦朴素,以身作则,一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从不向组织伸手要名利、地位和荣誉。他公道正派,光明磊落,爱憎分明。对子女要求严格,保持了老红军的政治本色。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政治工作者,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知识出处

宜黄县志

《宜黄县志》

宜黄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抚河上游。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之间。东连南城县、南丰县,南接宁都县,西邻乐安县、崇仁县,北靠临川区。总面积1944.2平方公里。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临汝地设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之侧,故名宜黄。隋、唐间时置时废。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南唐后主李煜割崇仁县之崇贤、仙桂、岱贤三乡置宜黄场,开宝三年(公元970)准请升场为县。县城所在地凤冈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县城所在地北距省会南昌163公里,距抚州市区58公里。2005年,县城建成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全县设凤冈、二都、黄陂、东陂、棠阴、梨溪6个镇,中港、新丰、神岗、圳口、南源、桃陂6个乡,黄柏岭、青年2个垦殖场。共有138个行政村和11个居民委员会,1101个村民小组,1273个自然村。全县共有58347户,203817人,其中农业人口165388人。境内有临宁线、林崇线纵贯南北、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乡乡公路硬质化。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