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梅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唯一号: 140230020210001159
人物姓名: 邓梅村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T00651_00.pdf
性别:
时代: 近代
出生年: 1893年
卒年: 1932年
国别: 中国

传略

号:熙宁,原籍荷花庄浆源(今荷源乡浆源村),其父邓彦香为中医郎中,率全家在县城开业定居。邓梅村少年时代就读于黎川县立高等小学堂,后又考入南城中学学习。毕业后回到家乡,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本县中田鲁氏小学、五都围小学、县立高等小学校和邓氏真儒小学任教,并担任过邓氏真儒小学校长。 他性格直爽,爱打抱不平,对依仗财势欺压穷人的豪绅,一向轻蔑厌恨。参加革命前,他就十分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注意时局变化,并将这种观点向学生进行灌输。1919年他在高等小学任教期间,积极响应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充分利用课堂集会、版报、画刊等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五四”爱国运动的伟大意义和作用,激发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意志,并于当年7月,鼓动、组织和领导县城400多名教师、学生、工人和居民,举着标语,高呼口号,冲到街上游行示威。游行结束后,他又组织爱国宣传队和日货检查队,宣传和执行抵制日货。事后,还鼓动和组织了县城的工人罢工、师生罢课和部分商店罢市活动。这些活动,给本县反动政府以有力的打击,大大地提高了黎川群众的革命觉悟。邓梅村的革命行为,使反动当局既怕又恨,便将他从高等小学开除出去。 1922年,邓梅村一度离开家乡,只身奔赴外地,寻求革命真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外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他在广州《真光报》任编辑。1926年,他在武汉工作。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受党的派遗到苏联学习,归国后仍在外地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1931年2、3月间,他随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同志化装潜回黎川,开展地下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在工农群众和进步知识分子中秘密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讲解革命形势,并不失时机地在黎川与南城交界的九江铺秘密发展先进分子入党,建立了中共九江铺支部,为红军首次解放黎川,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1年6月6日,红军三军团攻克黎川。6月中旬,在袁国平亲自主持下,黎川群众在县城召开大会,成立了黎川县临时革命委员会,邓梅村被选为该会主席。在担任黎川第一个红色政权领导人期间,他办事认真,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当时正发动群众打土豪,为新生的红色政权筹款,他首先从自己亲戚中开刀。他的亲舅舅家里很富,因为不肯拿出钱来,被群众关押起来了。他母亲特意从乡下赶来,要他去保释舅舅,他硬不答应,坚持要舅舅按数交钱才罢休,群众都称赞他大义灭亲。他回家乡这段时间虽很短,但在上级领导下,经过他辛勤努力,工作进展很快,全县9个区都陆续成立了红色政权。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

相关专题

主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