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竹庭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唯一号: 140230020210001115
人物姓名: 符竹庭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0992_00.pdf
出生年: 1912
卒年: 1943
籍贯: 广昌县头陂乡曹家边村
非亲属: 杨得志;聂荣臻;朱德;肖华;曾国华;陈士榘

传略

符竹庭,生于广昌县头陂乡的曹家边村。七岁时,父母双亡,依靠薄田一亩,与年老的祖母相依为命,十一岁至头陂街的一家杂货店学徒,苦难的童年,使他日益憎恨旧世道,盼望新社会的到来。 1927年8月16日,八一起义军抵广昌,十五岁的符竹庭毅然投军,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任独立二团政治交通员,其后,历任团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旅政委,牺牲时任滨海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 1930年,符竹庭任三军团一团政治委员,在著名的雪山栋和猫嘴峰守备战中,胜利完成了守备任务,中央军委授予该团“顽强守备”的光荣称号。1932年,竹庭同志调任第一方面军第一师第十九团政治委员,在鸡公山战斗中,他亲率一营兵力与教师敌军激战数日,夺得鸡公山血战大捷。以军功获中革军委授予的二等奖章。 1934年2月25日,符竹庭政委与团长杨得志率红一团全体战士固守黎川县西南的山岬嶂阵地,他亲率2营在主阵地顽强抗敌,激战三天,全营虽仅剩两百来人,但终于守住阵地,协同我突击部队将国民党第94师全线击溃,保障了红一军团侧翼的安全。是红军牵制部队坚决抗击和击溃数倍敌军的典型战斗。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特意写了《把第一团顽强抗战的精神继续发扬起来》在第31期《红星报》发表。朱德在福建长汀的大西屋,单独接见和检阅了英雄的红一团,并授予该团“顽强守备”的锦旗,符竹庭也荣获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符竹庭出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率领先头部队参加长征。抢关夺隘,开辟道路,为北上抗日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8年10月,符竹庭同志调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与肖华(司令员兼政委)同志一道率部挺进敌后,开辟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两个行署和十五个县的民主政权。就在冀鲁边区建立不久,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秉上峰旨意,率部至我方驻地乐陵,限令我军必须迅速离境,并将同情抗日的乐陵县长牟宜之撤职,竹庭运用政治手段,配合地方党委,发动群众与沈鸿烈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巧妙地引用蒋介石公诸于世的庐山讲话,指出“地无分南北,人不论老幼,均有抗战守土之责,这是领袖之训令。如今敌寇入境,人民涂炭,你们无视生民之安危,置训令于不顾,实为国人所耻。”他言之有物辩之以理使沈理屈词穷,只好放了牟宜之,灰溜溜地撤回,这次事件的正确对策,对争取国民党军队参加抗日救亡产生了驿定影响。 符竹庭由于出身贫寒,少年时仅读过三个月私塾,党的教育和战火洗礼使他明白,战胜敌人不能只有匹夫之勇,必须注重战略战术,提高理论和指导水平。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参加了抗大第一期高干科的学习,为领导才能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其后,尽管战斗频繁,环境恶劣,但他从抗大带回的装着《列宁文选》、毛泽东著作等书的两只木箱随身不离,见缝插针,有空就学。在冀鲁边区,他领导和创办了《挺进报》、《火花报》、《烽火报》、《斗争》、《战士报》、《挺进月刊》等抗日宣传刊物;经常撰写文章,激励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战热情。 1939年秋,符竹庭同志奉命率部转入鲁西,创建鲁西根据地。1941年1月,符竹庭率115师教导二旅由鲁南东进滨海。他与旅长曾国华同志一道,同年3月发起青口战役,激战三日,拔除海头茉日伪据点十余处,毙伤和俘获日伪军各八百余人,解放了从赣榆到柘汪的大片地区,为滨海地区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有力基础。 1943年1月,他运用“翻边战术”,解放了滨海敌伪据点郑城,摧毁了日寇的兵站基地,创造了我八路军在华北后方以攻坚战形式夺敌城池的战例。同年11月,与军区司令陈士榘同志共同制定了以“军事打击,政治争取,里应外合,全歼敌人”的战略方针和三套攻城方案。亲率突击队员,攻克赣榆城,一举俘敌三百余人。伪军旅长李亚藩困兽犹斗,竹庭雍容指挥,以钢炮摧毁敌中心炮楼,李亚藩施展诈降伎俩,以期待缓突围,但被教育反正的伪团长黄胜春生俘,伪军两千多人无一漏网,而我军仅丧亡19人。延安的《解放日报》曾以显要位置报导了这一辉煌战绩。 日伪在赣榆城惨败后,老羞成怒。复于同月二十六日清晨,集结重兵六百余人袭我本部,竹庭身先士卒,指挥反击,不幸于黑林乡马旦头村落马受伤,壮烈殉国。年仅三十一岁。 符竹庭文韬武略、智勇双全,抗日根据地军民把他与肖华等并称为“鲁南三才子”,罗荣桓评价他是“军事上政治上都比较强,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 1944年冬,赣榆县人民为纪念符竹庭同志,曾将该县改名为“竹庭县”,并创作了一首《纪念符竹庭》民歌,赞誉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1983年11月,赣榆、广昌两昌人民隆重举行了纪念竹庭同志牺牲四十周年大会。竹庭同志的生前战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曾赋诗悼念,诗云: 赣南闽西初相识,长征路上风雨同; 君赴敌后驱日寇,血洒赣榆留英名。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