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礼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唯一号: 140230020210001081
人物姓名: 陈宗礼
人物异名: 字:立之,号:千峰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0972_00.pdf
时代: 南宋
出生年: 1203
卒年: 1270
籍贯: 广昌县杨溪乡上峰村

传略

陈宗礼,字:立之,号:千峰,生于广昌县杨溪乡上峰村。 幼年父亲病故,家境贫寒,仍身居陋室,躬身苦读。二十岁后,虽屡试不第,但毫不气馁,发愤力学,诗文数年,于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中进士,殿试第三——“探花”,时年四十二岁,后历官判官、知府、国子正、殿中侍御史、秘书著作佐郎、翰林侍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广东经略安抚使、刑部尚书,直至枢密副使兼参知政事。 宗礼从政之日,正值南宋王朝危亡之祸近在旦夕之时,而孝宗却宴游取乐,置国家危安于不顾。宗礼关心生民,注意世运兴衰,慨然发论:“国家之兴衰,视其俭侈而已!”他大胆进言,指出:“人主不当循逸乐,忘忧勤,当效先人之俭约,退官吏之侈糜,君臣上下,量入为出……”洋洋万言,沥尽忠诚。宝祐六年(1258年)丁大全入相,把持朝政。贪纵淫恶,忠良被贬,宗礼忧愤不平,冒遭受陷害之风险,上言:“权臣弄权之日常多,危亡之证则来。方今丁大全阴擅威福,明毒忠良,以致贤士藏慝,四民迁业,上下相徇,廉耻道消;毁誉乱真,直言不闻。愿为宗社大计,莫但为仓廪府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莫但得左右戚畹之心;愿寄心腹于忠良,莫但寄耳目于卑近;愿四通八达以来正人,莫但旁蹊曲径类引贪浊。”疏上,直声流播,而宗礼亦被罢官而归。 开庆元年(1259年),丁大全罢相。宗礼被起用为太常寺少卿,后改任广东提刑,驻司韶州(今韶关市)。时贾似道挟勋入相,御使虞宓依附权贵,诬劾陈宗礼题舜帝庙诗中有“抚时几换禹山河”及与吴潜(丞相,当时被贬循州)唱和诗中有“人物多从谪籍香”两句含意讥讪朝廷,因而再度削其复官流放永州为民。 咸淳元年(1265年),度宗即位,陈宗礼被召还京,授礼部给事中。宗礼慨然以革除弊政为己任,利用进读《孝宗圣训》机会,奏言“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念虑少差,祸乱随见,……故须防微杜渐;而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亦不能治天下。”咸淳六年(1270年),宗礼再迁枢密副使兼参知政事。 宗礼从政数十年,在政治上虽无突出的才能和安邦治国的良术。但他关心国家安危,敢于抨击权相擅政误国的刚直性格,博得了百姓的赞誉。 宗礼一生清廉俭朴。无论任职地方或官居枢密,其生活俭约,全无改易,任知府时,除正俸之外,无丝毫多取。夫人则在衙内“躬纺织为助”。出任广东提刑时,地方官曾以端砚相赠,宗礼看后付还,告以“我意已领矣”。故史书称赞他“牧赣不市镍钿器,使粤不蓄片香只砚。”去世之日,箧中仅旧书数卷而已。 陈宗礼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被列入中国古代文学家之林,其文以欧曾为宗“精奇磊落,风格挺拔”,其诗多仿韦体,“吐言清拔”,故有“文祖欧曾接真气,诗尚陶韦得真趣”之誉。生平著述甚多,有《寄怀斐稿》、《曲辕散木集》、《两朝奏议》、《经筵讲义》、《经史明辨》、《经史管见》、《人物论》等书并行于世。 咸淳六年(1270年),陈宗礼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吁江郡侯,赐谥“文定”。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

相关专题

少卿
职位
提刑
职位
给事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