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强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唯一号: 140230020210001068
人物姓名: 黄强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0420_00.pdf
出生年: 1913年
卒年: 1975年

传略

黄强(1913-1975),土木建筑专家。共产党员。解放前参加土木工程学会,解放后曾担任《土木工程学报》编辑委员会常务委员。1935年于清华大学毕业。1937-1941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1941年-1942年在燕京大学任教。1943年-1950年先后在上海信和纱厂任工程师、厂长等职,自1950年起,历任交通部中国建筑公司设计部主任,建筑工程部设计公司第二设计室副主任、设计院勘察室副主任兼主任工程师,建筑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室主任、地基基础研究所所长等职。黄强长期致力于我国地基基础科学研究工作,曾两次主持制订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的地基基础科学发展规划,组织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基基础专业研究机构—一原建工部建筑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室(1965年改为地基基础研究所)。在黄强的领导下,该所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地基基础研究领域中心的不少空白。到1966年,地基基础研究所已发展为研究力学理论、黄土地基、软土地基、冻土地基、振动基础、地基加固技术、基础工程、地下建筑和测试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机构。他在研究工作中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955年,“黄土地地基研究”工作刚起步,黄强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就陆续到广大黄土地区去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完成了洛阳、太原、西安等地建筑物破坏事故的调查等研究报告。进而又重点地选择在西安、太原、兰州3个工业城市进行大型野外浸水载荷试验,这为后来主编《湿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他还很注意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他本是一个土木工程师,但他对地基基础必须与工程地质相结合的事实有着深刻的认识,1965年发表了《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的商榷》的论文,使工程地质与力学指标很好地挂上了钩。他善于采用综合的分析方法,在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和力学指标的基础上,又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分析方法和相应的建筑措施。这些就是他的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的理论和方法,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困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哲学原则的。 此外,他的主要论著还有:<有关地基规范问题讨论总结》(《土工汇刊》1955年第1号)、《建筑地基基础十年来的发展与成就》(《工程建设》1959年10月)等。黄强还从事过很多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有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的项目:《膨胀土地基勘察设计方法》、《湿陷性黄土的特性与处理技术》、《软土地基设计计算理论和施工处理技术》等。50年代初,他在总结我国传统地基处理经验的基础上,对灰土地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著有关于灰土地基的论文,受到普遍重视。 黄强十分重视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提高,充分信任他们,在工作中大胆放手,积极支持,从而锻炼和培养出一支地基基础专业科研队伍。他一生严于克已,勤奋钻研。他常常是手不释卷,甚至在出差的旅途中也放弃休息。在科学研究方面态度严谨,对没有深入研究的问题,决不轻易表态。在学术问题上平等待人,从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并注意虚心向别人学习。 晚年,他曾多次出国进行援外工作和国际学术活动。1973年,他到索马里、几内亚、坦桑尼亚、刚果、马里五国检查我援外工程项目。1974年他还率领国家建委地震工程及基础工程考查组去罗马尼亚出席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召开的“地震区及不利土层地区建筑科学讨论会”,并对罗马尼亚进行了专业考察。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常务委员
职位
任教
职位
主任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研究员
职位
主任
职位
所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