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唯一号: 140230020210001065
人物姓名: 谢天华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0418_00.pdf

传略

谢天华(1923.9-1968.4),建昌镇人。祖父是清末翰林。由于战乱频仍。家道逐渐衰落。他6岁那年,母亲因难产去世,父亲另娶,从小便由伯母照应。1930年9月进入南城县考棚小学学习。1936年9月,考进省立南城乡村师范初中部。1942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从省立第一中学高中毕业。他目睹社会腐败,民不聊生的现实,立志救国救民,选择了学医,考入国立中正医学院。1948年9月大学毕业,因学习成绩优异而被分配留校工作,任五官科及外科住院医师、助教。解放后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医学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医大学)任眼科住院医师、眼科总住院医师、眼科主治军医,助教、讲师。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集体转业(第六军医大学改为江西医学院),任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眼科副主任、讲师。1965年晋升副教授。 谢天华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刻苦钻研,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他对病员是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对同志亲切热情,光明磊落。从1953年至1965年曾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积极分子、标兵、劳动模范等称号,并被选为区人民代表。 他对技术精益求精,既具有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通英语并能熟练掌握日、德等国语言。1965年被评选为中华全国眼科学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同年在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上,他的医学论文《原发性青光眼耳廓痛区导电量测定的初步总结报告》在大会上宣读,受到了高度评价和引起了极大注意;《人类弓浆虫病一例报告》,也参加了这次会议的论文交流,此病在全国还是第一例发现;《Behcet氏病与无脉病》的论文也在这次会议上受到重视。他在《江西医药》及江西省第一届眼科年会上发表和宣读的论文有《沪述性虹膜切除术Scheie氏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之初步观察报告》、《Tensen氏病二例报告》、《弓浆体病的眼部表现》、《Behee氏病与无脉病》。《江西日报》在1963年曾专题报道他治疗疑难病的情况及先进事迹,1966年介绍过他治疗劳模熊先返的事迹和照片。1968年4月16日,由于受诬陷,谢天华被迫害致死,年仅45岁。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住院医师
职位
主治军医
职位
主治医师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讲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