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唯一号: 140230020210000849
人物姓名: 虞集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T00001_00.pdf
时代: 元代
出生年: 1271
卒年: 1348
籍贯: 元代崇仁

传略

虞集(1271—1348),字伯生,世称邵庵先生。元代崇仁人(原籍四川仁寿县)。历官大都路(今北京)儒学教授,国学助教,集贤修撰,秘书少监,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精通理学,与柳贯、黄浯、揭俱斯是为“儒林四杰”。诗亦负盛名,与杨载、范棒、揭俱斯并称“元诗四家”。著有《道园学古录》等。 虞集写诗长于七古和七律。其七古名篇为《题渔村图》:“黄叶江南何处村,渔翁三两坐槐根。隔溪相就一烟棹,老妪具炊双瓦盆。霜前渔官未竭泽,蟹中抱黄鲤肪白。已烹甘瓠当晨餐,更撷寒蔬共雀席。垂竿何人无意来,晚风落叶何毡氇。了无得失动微念,况有兴亡生远哀。忆昔采芒有园绮,犹被留侯迫之起。莫将名姓落人间,随此横图卷秋水。”这首题画诗描绘了江南渔村的秀丽景色及渔翁老妇的形象,生动逼真,富有生活气息。其七律名篇是《挽文山丞相》诗: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诗中引用新亭对泣的典故,说明东晋北方虽沦陷,但还保留了半壁江山,如今宋已彻底灭亡,连剩山残水也不能保有,景况凄惨,感情沉痛,虽有无可奈何之叹,但仍表现了对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敬意,对故国的怀念。 虞集也长于词,存词30余首。《风入松·寄柯敬仲》为其代表作: 画堂红袖绮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按蓝。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槭。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这首词写得文采风流,自然雅致,是小令中的精品。词中末句一直被画家作为题材,渲染江南大好春景。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